«

姨太太和太太什么区别

时间:2021-2-24 13:47     作者:!admin     分类:


姨太太和太太什么区别
太太是妻,姨太太是妾。中国古代,妻妾分别大了。妻叫娶,要媒妁之言,六礼之娶,无论生育与否,都要写上族谱的; 妾则叫纳,有随意拿来之意,不具备财产继承权的。虽然古代对纳妾也有一些条件规定,但比起娶妻,就简单多了。并且,妾生子女,叫庶出,也要一并归于妻所有,但家庭地位和财产继承却和妻生子女天差地别。
民国时期,“太太”不仅仅是一种称谓,还是一个社会当中的特殊阶层,还具有文化内涵。太太是上流社会当中对妻子的专用称谓,她们时常是达官贵人,或者新兴的资产阶级。尽管她们受过教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但是相对来说还是缺乏独立的人格,并受到当时知识分子的批判,并且她们依然处在传统社会当中,处在传统性别权力秩序之下。
“太太”称谓的由来
建国初期,上海电影厂拍了一部《太太万岁》。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潮流,很多评论认为太太是一个爱享受,不爱劳动,是具有剥削阶级思想的旧时代女性。随着社会对太太的批评声越来越多,之后太太这个词便被抛弃了。
其实太太这个词在民国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被看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太太这个词之所以能够流行,也和当时社会有着很大关系,“太太”一度被认为是新女性的代名词。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不同的称谓就构成了共有的知识话语体系,其作用在于对自身或者他人阶级进行区分或者定位。在古代中国“男女有别、尊卑有分、长幼有序”文化秩序当中,不但男女有阶级秩序,同一个家庭当中的女性也是有阶级之分。
比如在上海、杭州等地区,如果你处在上流社会,对妻子称呼为“内人”,下人通常称呼她为“太太”,或者“夫人”。如果你处在中流社会呢?通常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屋里头”,其他人会称呼她为“你们大嫂”。如果你处在下流社会,一般叫妻子为“老官”,外人会称呼“谁谁谁老婆”。
其实对显贵人家妻室的称呼也非常多,习惯用的有“夫人”、“太太”等词汇。其实“太太”的称谓,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据《甲乙媵言》记载,明朝时期称呼妻子为“司眷属”,中丞以上的称呼为“太太”。后来有所放宽,在明朝《四友斋丛说》中记载:“凡士大夫妻,年未三十即呼太太,前辈未有此。”也就是说妻子比较年轻,都会被称为“太太”。
如果从古代语义学角度分析“太太”,“太”字和“大”字原本是一个字,后来两个字就有了分工,“太”要比“大”字更大一些,凡形容比大还要大的就称之为“太”。“太太”虽然源于“太”字,但是意思完全不同。因为“太”字还有多重含义,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德高望重、还有安宁祥和之意。如果综合以上的意境,就有“尊贵、高达、安详”之意。
另外“太”还有“母亲”之意,“太太”中,第一个“太”是形容词,第二个是名词,两个词组在一起,有高贵身份的象征。到了清朝,随着“老爷”称呼越来越广泛,凡是老爷的妻室,都被称之为太太,哪怕是妾也会称之为“姨太太”,这里的“姨”是外来之意。
因此在民国之前,“太太”一直是官员对妻子的称呼。但是自从辛亥革命之后,政府严禁再以“老爷”来称呼,但是“太太”一词却保留了下来。因此在民国时期,太太成为普遍的称谓,在民国小说当中经常出现。
“太太”一词之所以会流行,有很多原因,“太太”一词本就有丈夫对配偶的尊敬,后来逐渐成为社交场所对自己妻子的称谓。随着民国时期,对女性社交活动的开放,同时也是对原有社会秩序的松动。
但是在新旧文化交替过程中,特别是城乡文化巨大差异中,难免会出现割裂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地方乡绅的家中,如果是舞会等公共场合,可能会称“太太”,但是回到家中,如果来了客人,还是会称呼“贱内”,这也是民国时期所特有的文化割裂现象。上层社会称谓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乡村社会当中,依然还在坚守其封闭性。
民国时期,人人都希望拥有身份、地位,因此“太太”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军政机关当中,人们通常还在前面加上职位,比如“科长太太”,“旅长太太”,后来被简称为“科太”、“旅太”。
后来随着“太太”一词的称谓逐渐由贵族转向平民,发展出“太太”成为“老婆”的代名词。无论是种地的老汉,还是杀猪的屠夫,大家都享受“太太”的“荣耀”。当然这是人们对上流社会的向往,以“太太”的称谓,来显示自己对妻子的尊重。
成为“有闲阶级”的太太
在文学作品当中,“太太”有其特指,比如在张爱玲的《流言》当中,她认为太太是社会的栋梁,和那些短衣服、小脚还有目不识丁的女性是有巨大差别的。旧时代的女性只能够在家中烹饪、缝纫,而太太则是受到过高等教育,拥有现代生活,拥有自我消费能力等。
在民国时期女性的入学率相较于清朝,有了大幅提高,比如在1929年,女性的小学人数达到13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到了1930年,女性中学生的人数达到5万6千多人。虽然女性受教育当时还被认为是贵重的装饰品,用于增加女性的地位与身份,将来嫁出去拥有更好的资本。但是反过来,受教育也是女性独立的资本,成为她们将来走向独立的一个跳板。
民国时期受教育的女性毕竟是少数,结婚是传统社会赋予她们的命运。她们在结婚之后有两种生活状态,一种是做一个全职的太太,整日守在家中;另外一种是随着丈夫一起出入公共场合。能够出入公共场合的丈夫一般都有着开明文化,从国外留学回来,或者对接涉外事务等。
在西方社会中,妻子时常是自己身边的“装饰品”,一个漂亮的妻子,能够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如果一个外交家没有一个貌美的妻子,在公共场合会显得“有失身份”。比如北洋政府时期的顾维钧,他的太太黄慧兰经常陪他一起出入公共场合,并且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限于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