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其所什么意思?死得其所典故介绍
时间:2021-12-19 14:45 作者:清歌 分类: 无
关中之战马超战败以后,他本想割地求和,但曹操并没有同意。此后马超进攻陇上又失败,只能投靠张鲁缓解局势。其实马超的能耐远在曹操预计之上,他战败以后依然是在凉州打算东山再起,只可惜马超年轻时做事过于偏激,导致最后没人敢容他。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死得其所”,就和当时的马超有关,所幸后来得到刘备的收留。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发生在马超作乱凉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马超、杨阜和姜叙。原文如下:
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超大怒曰:“汝今事急请降,非真心也!”将韦康四十余口尽斩之,不留一人。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休降,可斩之,超曰:“此人守义,不可斩也。”复用杨阜为参军。阜荐梁宽、赵衢二人,超尽用为军官。杨阜告马超曰:阜妻死于临洮,乞告两个月假,归葬其妻便回。马超从之。杨阜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姜叙。叙与阜是姑表兄弟:叙之母是阜之姑,时年已八十二。
当日,杨阜入姜叙内宅,拜见其姑……叙母闻言,唤姜叙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阜曰:“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叙曰:“马超英勇,急难图之。”阜曰:“有勇无谋,易图也。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叙母曰:“汝不早图,更待何时,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勿以我为念。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叙乃与统兵校尉尹奉、赵昂商议。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中之战结束后,马超死灰复燃,在继续在凉州作乱。凉州刺史韦康不顾参军杨阜的劝阻,开城投降,却被马超诛灭三族。马超见杨阜忠义,继续将其担任参军一职。杨阜利用这个机会,告假回家,在历城与姑母见面,力劝姑表兄弟姜叙与自己一起起兵对抗马超。姜叙对杨阜的提议犹豫不决,其母则坚决支持杨阜的决定,鼓励儿子与杨阜一起共同抗击马超。最终,姜叙与杨阜、赵昂等人一起向马超发动进攻,并将马超赶出了凉州。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死得其所”,意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魏书•张普惠传》中的“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小说中描述的马超在关中之战后继续作乱凉州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马超传》再:“(马)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三国志•杨阜传》亦称:“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余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於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马超之所以能死灰复燃并占据凉州州治冀城,除了盘踞西北多年根基雄厚之外,镇守长安的夏侯渊没有及时增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在马超作乱期间,夏侯渊一直按兵不动,无所作为,这才导致了马超的重新崛起。
不过,尽管没有了夏侯渊的支援,但马超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被赶出了西北。这又是为什么呢?说起来原因也非常简单,一个年过八十的老奶奶促成了凉州两大地方势力的联合,并因此扭转了西北局势,最终将马超赶出了西北。这个人便是姜叙的母亲。
据《三国志•杨阜传》载,凉州参军目睹此时韦康被马超杀害后,暗中发誓要为韦康报仇。于是,他借口办理妻子丧失离开马超来到历城,与妻兄姜叙见面。此时的姜叙不仅官拜抚夷将军一职,手握重兵,且在西北地区有着很高的威望。杨阜见到姜叙后,将马超杀害韦康之事一一告知,力劝姜叙起兵对抗马超。对此,姜叙犹豫不决,但其母的一番表态却改变了姜叙的态度。
据《三国志•杨阜传》注引《列女传》载,姜母说道:“咄!伯奕,韦使君遇难,岂一州之耻,亦汝之负,岂独义山哉?汝无顾我,事淹变生。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但当速发,我自为汝当之,不以余年累汝也。”在说服儿子姜叙起兵之后,姜母又“,分人使语乡里尹奉、赵昂及安定梁宽等,令叙先举兵叛超”,至此,西北地区地方势力齐心协力,向马超发动进攻。不过,就在战事开始不久,历城被马超攻占,姜叙之母被俘。面对穷凶极恶的马超,姜叙之母临危不惧,大骂马超,最终被马超所杀。此举更激起了西北各地方势力的愤怒。没过几个月,马超便被赶出了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