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伯为何是世家第一篇?
时间:2021-12-19 15:51 作者:清歌 分类: 无
说到这个《吴太伯世家》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小编记得好像他是《史记》的第一篇文章,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吴太伯世家》为什么会成为《史记》的第一篇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
司马迁的史记五十三万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时间的历史。如果我们单就数字而言,感觉这是非常庞大的一部书,可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距离司马迁的时代还没有司马迁距离黄帝的时代久远,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史记的记载内容显得又是那么单薄。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史记在决定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写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谁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都必须有一套准则。实际的这套准则就是儒家里面的古文经学派。
司马迁曾经受业于董仲舒,而且在他十岁的时候,“则好古文”,于今文经学不同的是,古文经学更加注重对于学问的钻研。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面司马迁博览群书,没有写史记之前就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史记分为五种体裁: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在这里,不免要啰嗦一下,各个体裁的记录内容。
本纪,记载的是帝王或者宰制天下者;
表,类似于年鉴学派的长时间记录人物;
书,各种制度;
世家,拥有封地的诸侯、功臣或者在重要历史事件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割据势力;
列传,具有重要意义或者值得后人学习的人物。
除去书和表这种笼统的体裁,我们可以横向对比一下本纪、世家和列传。
本纪的第一篇五帝本纪,世家的第一篇吴太伯世家,列传的第一篇伯夷叔齐列传。
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是相互照应,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儒家推崇的一种态度:谦让。
五帝本纪里面的尧舜禹都是明主,而且通过禅让来取得统治地位;吴太伯之所以离开了周,来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吴地,也是让位与自己的弟弟;同样的伯夷叔齐作为孤竹国君的儿子,知道父亲喜欢二儿子,才原理故国来到了周,最后的首阳山采薇而死。
这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所秉承的一种精神,他一直在寻找这种在他看来美好的品德。
吴太伯列为世家第一,也是为了告诉后人,那种谦让的精神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是它当年存在过,作为历史学家有责任把他们记载下来,用史家的笔法来匡正世俗对于他们评价的不公正。
后来班固写汉书削掉了世家,不仅是体例的变化,更是制度的变化。
两本史书体例的不同更是说明中国古代制度由封建制度——郡国并行——郡县制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