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动物频繁“进城”,亟需构建科学相处新模式

时间:2021-12-30 17:08     作者:qwe     分类:


今年以来,东北虎闯村庄、亚洲象一路北上、野猪逛南京城、大鸨重返北京通州……野生动物“进城”有哪些新动向?两者如何共存?

今年堪称公众关注野生动物年。春天,进村东北虎“完达山一号”被重新放归自然,“东北虎谁都不怕,除了东北话”成了网络流行语。夏天,一路北上“逛吃逛喝”的亚洲象终于跨越元江,平安回归原来的栖息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大象到哪了?”的网友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秋天,闯入南京城的野猪掀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杀猪派”和“保猪派”的“口水战”此起彼伏。冬天,忠诚地重返北京通州区农田栖息地越冬的大鸨,有热情的志愿者在寒风中值班守候……

野生动物频频“出山”,进村入城,这既表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生物链缺损的信号,反映出部分种群过饱和与保护区承载力不足问题。随着部分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构建人与野生动物相处新模式,系统应对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显得愈发重要。

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生态廊道和潜在分布区,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性,满足野生动物种群发展需求,使它们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区。从长远来看,移民搬迁也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一个稳妥方式。如同退耕还林一样,为野生动物让出家园。例如,北京延庆就陆续对一些山区居民进行搬迁,已有3万多人迁出。

对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各地政府要依法依规予以补偿,还可以采取其他相关措施来解决野生动物致害的部分损失。比如:由当地政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建立伤人致害救济补助渠道。地方政府可以开展致害综合保险,将野生动物致害纳入林业、农业政策保险范围。

为切实做好野生动物危害防控工作,科学处理好野生动物保护和群众切身利益二者关系,有关部门要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兼顾野生动物保护和人民群众利益,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预防控制、建立健全致害补偿制度、加强野生动物致害严重区域群众安全教育、强化工作保障等试点工作中经验的总结,完成成效评估,互相借鉴有效措施和好方法好做法,完善危害防控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