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因有哪些

时间:2022-1-23 00:45     作者:清歌     分类: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明确,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供氧和氧耗不平衡就可以造成,即氧耗过高或氧供不足,引发心肌缺血。一般都是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可以使冠脉高度狭窄,使血供不足,或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但很快溶解,没有造成血管完全闭塞和供应区心肌的坏死或者冠脉痉挛,也可以是区域性微血管病变造成的。

主要病因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所致的急性血栓形成
此为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使冠脉发生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收缩
冠状动脉局部强烈收缩、痉挛所致冠脉狭窄或不完全阻塞性血栓加重冠状动脉阻塞,使心肌缺血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收缩反应过度,常发生在冠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部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血管释放收缩物质或抑制血管释放舒张因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可释放血清素、血管紧张因子等缩血管物质,引起局部及远端血管、微血管收缩。
冠脉严重狭窄
冠脉以斑块严重狭窄为主,但是没有痉挛或血栓,见于冠脉斑块增大导致狭窄进展的冠心病患者,或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
全身疾病加重继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全身疾病影响冠脉氧供求平衡,导致心绞痛恶化加重或出现心肌梗死。常见于:
心肌需氧增加:如发热,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冠脉血流减少:如低血压,休克;
心肌氧释放减少:如贫血、低氧血症。
流行病学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多在40~60岁之间,女性多在绝经后发病。
我国不如欧美多见,但是在最近30年正逐年升高。
不稳定型心绞痛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级:低危、中危、高危,一年内死亡率分别是7.3%、10.3%、10.8%。
好发人群
高血压
高血压导致动脉内膜破裂,加速脂质沉积,从而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老化,舒张能力减弱,粥样硬化的斑块易破裂形成血栓,较易发生心绞痛。
高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是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过高甘油三酯长期存在也会加重粥样硬化,脂蛋白(a)过度升高会使血栓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加。
大量吸烟者
吸烟损坏血管内皮,加重交感兴奋,容易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肥胖
随着生活方式现代化、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使得超重和肥胖症的患病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成年人中,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尤以心血管系统损伤对生命的威胁最为严重。研究发现,肥胖相关疾病以及肥胖自身的病理生理效应,构成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如过食高脂、高热量的食物,造成胆固醇升高,进而引起血脂系统紊乱,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
血脂异常
血液中的脂质向内膜下转运增加,加速脂质在血管壁的蓄积,内膜下的脂质发生氧化修饰,氧化修饰的脂质具有多方面的致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氧供血不足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体力活动少
体力活动较少者容易超重或者身体素质较差,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冠状动脉痉挛或功能不全时会导致心肌供氧供血不足,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吸烟
长期吸烟可促进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会致心肌供血减少,突然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功能不全也会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