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就医需注意什么
时间:2022-1-23 01:11 作者:清歌 分类: 无
女性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高促卵泡激素、低雌激素血症、月经失调、不孕不育、面部潮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妇产科,进行激素六项检测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相鉴别。
就医指征
女性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高促卵泡激素、低雌激素血症、月经失调、不孕不育、面部潮红、性欲低下、身体乏力等表现时,高度怀疑卵巢早衰,患者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卵巢早衰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心脏病、痴呆、自卑、抑郁、焦虑、社会感知感降低等,出现相关心理疾病,应尽早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优先考虑去妇产科就诊。
并发严重的骨质疏松应就诊于骨科。
并发严重的心脏病应就诊于心内科。
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询问月经史、婚育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月经失调、不孕、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
症状出现多产时间?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家族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全身发育可正常,多数患者智力正常、身高中等。染色体异常引起原发性闭经的卵巢早衰患者,可有第二性征发育不全表现。继发性闭经者可有第二性征减退及生殖器萎缩现象,盆腔检查可发现外阴萎缩、阴道萎缩、黏膜苍白和变薄、点状充血、出血等萎缩性阴道炎症状和偏小的子宫。
妊娠试验
首先进行该类检查,其中测定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排除妊娠最敏感的试验,有利于排除闭经是否为妊娠所致。
孕激素试验
如果孕激素试验结果有撤退性出血,则证明卵巢具有分泌雌激素功能,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表示生殖道完整,但排卵障碍。如果无撤退性出血,则证明卵巢分泌雌激素功能缺陷或停止,雌激素水平低,考虑卵巢早衰。
激素六项检测
检测血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
血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是诊断卵巢早衰的重要指标,如血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持续在40IU/L以上,雌二醇低于50~90pmol/L,则高度怀疑卵巢早衰。
测定血清泌乳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监测血清泌乳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如果激素水平正常,则可以以排除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疾病。
测定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和睾酮
若患者有多毛、痤疮或月经不规则,应检测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和睾酮水平,来评估有无分泌雄激素的肿瘤。
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可以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小、卵巢测值小于生育期妇女,无卵泡存在或虽有卵泡存在,但数目很少,可以考虑卵巢早衰。
染色体检查
约20%有染色体核型改变,其中主要是X染色体异常。25岁以下性征发育不全、继发性闭经未生育及原发性闭经者,应做染色体检查。25岁以后的继发性闭经者染色体核型异常较罕见。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筛查
甲状腺功能,如T3、T4、TSH。肾上腺功能,如皮质醇、ACTH。糖尿病,如空腹血糖。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还应进行血常规、血沉、尿常规的筛查。
骨密度测定
常用方法有单光子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和B超检查等,参照正常骨密度值可对骨质疏松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
雌激素水平低下者,首先排除妊娠。
测血清泌乳素、甲状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排除其他引起闭经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高泌乳素血症和下丘脑-垂体性闭经。
检测血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如血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持续在40IU/L以上,雌二醇低于50~90pmol/L,抗缪勒管激素降低,且每月随机测定一次,共三次以确诊。
B型超声检查,经阴道或者经直肠B型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小、卵巢测值小于生育期妇女,无卵泡存在或虽有卵泡存在,但数目很少;直径很少在10mm以上者,连续监测未见卵泡发育;部分患者可见间歇性卵泡发育及排卵,可以确诊卵巢早衰。
鉴别诊断
妊娠
妊娠会引起闭经的临床表现,应该与卵巢早衰引起的闭经相鉴别。患者突然闭经,首先可以通过测定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确是否妊娠,除此之外妊娠还常伴早孕反应,与卵巢早衰较好进行区分。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引起闭经等,应该与卵巢早衰闭经症状相鉴别,可通过测定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筛查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通常会导致患者发育或反应迟缓,而卵巢早衰患者年龄常年龄小于40岁,卵泡刺激素大于40U/L,可重复测定以明确诊断,因为一次激素水平的测定差异很大,要间隔1个月以上复查。
高泌乳素血症
血清催乳素水平过高可抑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黄体期缩短及无排卵性月经失调,临床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卵巢早衰也可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类似月经改变。两者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血清催乳素>1.14nmol/L可确诊为高催乳素血症,检测最好在上午10~11时。
下丘脑-垂体性闭经
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可表现为闭经症状,但血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正常或者促黄体生成素正常<5IU/L,有血清泌乳素明显升高的妇女,应行头颅MRI检查,除非确实已找到能明确解释的原因,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下丘脑或垂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