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脑损伤有什么症状

时间:2022-1-23 01:23     作者:清歌     分类:


颅脑损伤是较为常见的外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以及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瞳孔散大等,可并发意识障碍、脑水肿、脑疝。

典型症状
意识障碍
多数患者伤后可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意识障碍由轻到重,可分为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深昏迷。
瞳孔变化
如果患者伤后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患者意识清醒,可由于动眼神经直接损伤所致;若双侧瞳孔不等大且多变,表明中脑损伤;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表明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光反应差,患者意识进行性加重,可表明小脑幕切迹疝;如果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颅内压增高
血肿及脑挫裂伤继发的脑水肿均可造成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及生命体征改变。颅内压增高病人在昏迷前或中间清醒(好转)期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伴有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等生命体征改变。
神经系统体征
如果患者脑部受损,伤后会立即出现偏瘫等征象,常见原因由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等严重脑部损伤所致。逐渐会出现血肿压迫功能区或脑疝的表现。
其他症状
新生儿颅脑损伤
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者频繁呕吐。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多见,容易钙化;小儿易出现兵乓球样凹陷骨折;学龄期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
老年人颅脑损伤
伤后出现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显著改变,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重型颅脑损伤
病人受伤后出现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脑水肿、感觉障碍、呼吸障碍以及脑死亡等重症表现,治疗以紧急抢救、清创以及手术治疗为主。
并发症
脑疝
脑疝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需高度重视脑疝的预防及紧急处理。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为小脑幕裂孔疝,常发生在起病数小时至一周以内,多见于基底节区出血,与血肿量大小及脑水肿占位效应相关。其次为枕骨大孔疝,常见于脑干及丘脑下部损伤出血,与局部占位效应及脑脊液梗阻有关,预后较差。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尤其是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并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特点是通常为两肺感染,右肺更多见,痰培养提示病原菌以G-杆菌、球菌多见。其原因主要包括误吸、舌后坠、长期卧床等。
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在排除其他发热原因后,若体温持续5~7天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伴有颈项强直,应考虑颅内感染。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在下降后又上升,应考虑颅内感染。必要时腰穿送检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确诊。
脑积水
脑积水为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其中由脑干、小脑出血引起者多见。主因血液破入脑室系统,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如室间孔、中脑导水管及小脑延髓池。急性脑水肿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不降、神志逐渐昏迷、头痛、呕吐等高颅压表现。
癫痫发作
脑对急性损伤的反应主要为局部或全身痉挛,此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外伤性癫痫。脑出血并发癫痫发生率为4.5%~12.4%,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频繁发作特别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可致脑缺氧,加重脑损害,使病情恶化。
泌尿系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绝大多数需要留置导尿管,极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高,占11.6%,但均非致死性。
褥疮
褥疮是颅脑损伤急性期最易出现的并发症,特别是肥胖者,发病因素主要为患者长时间卧床所致。应勤翻身,避免皮肤持续受压时间过长,骨隆突及受压处给予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