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病因有哪些
时间:2022-1-23 01:51 作者:清歌 分类: 无
心动过缓可发生在正常人或疾病发展进程中,一些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和降压药物也会导致心动过缓。
主要病因
窦房结功能障碍
又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发生于70~80岁的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或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使窦房结和周围心房组织发生进行性或退行性纤维化,可导致心房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并产生与之相关的心动过缓综合征。常见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浸润性疾病、胶原血管疾病、手术创伤、内分泌异常、自主神经效应、神经肌肉疾病等。窦房结功能障碍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
房室传导阻滞
由于传导系统解剖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心房到心室传导延迟或中断,可导致心动过缓。
其他疾病
部分心脏病,如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术后的并发症,可对心脏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导致心动过缓。
药物因素
抗高血压药物
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利血平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腺苷、胺碘酮、氟卡尼、普罗帕酮、奎尼丁等。
精神类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吩噻嗪类止吐药和抗精神病、抗抑郁药。
其他药物
麻醉药,如丙泊酚、地高辛,肌肉松弛剂,如琥珀胆碱等。
呼吸因素
心动过缓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检出率较高,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68%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部分患者有效治疗后传导阻滞未改善,可能与长时间缺氧造成传导系统永久性损害有关。
流行病学
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在50~60次/分,运动员心率可能达到40次/分左右,无需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者、运动员。据文献报道,65岁以上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达11.61%。
好发人群
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运动员和正常人群睡眠时。也可见于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诱发因素
年龄增长与心动过缓的发生密切相关。
肺栓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低血容量、低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酸中毒、药物过量、体温过低和高钾血症等。
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