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腮腺炎就医需注意什么

时间:2022-1-23 12:43     作者:清歌     分类:


当出现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应及时就诊感染内科、儿科以及其他相应科室,行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测等明确诊断。注意和化脓性腮腺炎、颈部或耳前淋巴结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腮腺炎、症状性腮腺肿大、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其他病毒所致脑膜脑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当出现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肿胀严重,波及面部应及时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并发心肌炎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内科就诊。
儿童患者可到儿科就诊。
出现胰腺炎症状去消化内科就诊。
出现心肌炎症状去心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腮腺肿胀、疼痛、发热)
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如脑膜炎、耳聋、睾丸-附睾炎、卵巢炎、胰腺炎)
近期有无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或有人群密切接触?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总数正常或者稍增高,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炎肿胀程度成正比。此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累及有关。
血清学检测
中和抗体试验
低效价1∶2即提示现症感染。
补体结合试验
病程早期及第2、3周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即有诊断意义。
血凝抑制试验
用鸡胚受病毒感染,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恢复期血清有很强的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为阳性。
病原学检测
检测特异性抗体
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效价增高是近期感染的诊断依据。脑膜脑炎或脑炎的病例,脑脊液可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腮腺炎病毒RNA
此检查方式具有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
病毒分离
腮腺炎肿大前6天至肿大后9天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并发脑膜脑炎或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也常可分离到病毒。起病2周内的尿液可检测到病毒,而血中只在病初2日内可能测到,因病毒血症较短暂。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症状、体征
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
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
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实验室检测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分子生物学检测腮腺炎病毒RNA阳性。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单侧性,局部红、肿、痛、热明显,拒按,后期有波动感,挤压腮腺可见脓性分泌物自腮腺导管口流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颈部或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质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常伴有咽峡炎、耳部疮疖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其他病毒感染所致腮腺炎
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A型和单纯疱疹病毒,均可引起腮腺肿大和中枢神经症状,可进一步作病原学检查。
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或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激素类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肿痛,触之质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
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均有反复发作时,常突然肿大,消肿也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偿性腮腺肿大,无其他症状。
其他病毒所致脑膜脑炎
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或可始终无腮腺肿大,难以与其他病毒所致者相鉴别。可借助病原学检测和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