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心肌缺血

时间:2022-1-23 13:01     作者:清歌     分类:


心肌缺血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多数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等引起的,冠状动脉给心肌的供血、供氧不足的病理生理状态。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的泵血收缩和舒张功能,因此患者若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或感到有心肌缺血的相关表现,应该积极接受治疗,防止病情不断进展。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yocardial ischemia
疾病别称:
缺血性心脏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
治疗周期:
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控制
临床症状:
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
好发人群: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普拉格雷、吲哚布芬
常用检查:
心脏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疾病分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心绞痛
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30%,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
猝死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应从发病的根本原因上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减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现象时应长期用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