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病患者就医需注意什么

时间:2022-1-23 15:08     作者:清歌     分类:


患者具有家族史或者出现头晕、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去心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常见的有心脏影像学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标志物检测、血生化与血气检查、病理检查。

就医指征
出现胸痛、胸闷、呼吸急促、头昏、昏厥等症状的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心脏病因有遗传因素存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出现症状,如胸痛、头昏,建议尽早去医院做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就诊科室
出现胸痛、心慌、呼吸急促、头昏、焦虑等症状,考虑去心血管内科与心胸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痛、胸闷)
有无长期服药史?
家族中是否有患过心脏疾病?是什么疾病?
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带了吗?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心脏影像学检查
心脏X片
一般采用后前位和左、右前斜位;后前位和左侧位。可以发现心界的大小,发现肺循环存在淤血或者缺血的情况,肺动脉段是否存在突出,是否存在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等。患有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依据左心室或左心房显影密度变化可粗略估计反流程度。患有法洛四联症患者,根据早期显影的升主动脉密度可大致估计主动脉骑跨程度。
心脏CT检查
心脏CT的基本原理是X线以多角度穿过人体并由探测器阵列检测,由探测器阵列检测的信号经数字化转变为象素图像(薄层横断面图像)。CT获得数百至数千幅横断面图像,原始图像的阅读和分析很重要,多平面重组在二维平面(如心室短轴和长轴)上显示心脏解剖结构;曲面重组沿血管轴线在二维平面上显示血管,对血管腔评价很有用;最大密度投影重组显示最大CT密度的像素,可获得类似于传统血管造影的图像;容积再现重组以二维模式直观和整体显示心脏和血管。
心脏核磁共振检查(MRI)
MRI可以多参数成像,尤其是在诊断心肌病、确定纤维化或脂肪变、心肌水肿等组织病理学特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无须使用造影剂,利用流空效应,心脏和大血管显示为低信号;利用流入增强效应和流动引起的相位改变,MRI能无创进行心脏动态和血流速度分析;MRI尚能评价心肌代谢、心肌灌注和确定冠状动脉起源和路径。
心脏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内容是在自身心律或起搏时,记录心内电活动,分析其表现和特征,加以推理并做出综合判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发生机制研究、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心电图检查
是针对心脏疾病最简单、快捷、廉价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反应心脏电活动,提示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房扩大、心室肥厚、传导阻滞、心肌缺血或者梗死等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用特制的心导管经外周动脉逆行插管至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口,将造影剂注射人冠状动脉内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及血流情况,判断有无冠状动形态及功能异常的一种左心导管技术,临床应用较广,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指标。
心脏标志物检测
对于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在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力衰竭、心血管炎症等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已得到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血生化与血气检查
检查患者血脂、血糖、血氧水平,诊断是否存在心脏病高危因素和是否缺氧。B型利钠肽原和脑钠肽用于鉴别是否存在心源性呼吸困难,并评价心力衰竭治疗疗效,评估心衰患者预后的指标。
病理检查
用于诊断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病。
诊断标准
不同心脏病诊断标准不同,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危险因素、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心脏电生理 以及心脏造影等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
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判断
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心电图有ST段抬高、异常Q波以及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心肌梗死与急腹症的鉴别判断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伴休克,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以及做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测定可协助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