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法三章的故事

时间:2021-9-27 09:03     作者:!admin     分类:


约法三章的故事
约法三章是指刘邦与关中百姓约定的“法三章”,具体内容为“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即杀人偿命,伤人及盗窃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除这三条外,其余的先秦苛法悉数废除。

约法三章是刘邦争取关中民心之举。
汉元年十月,时为沛公的刘邦率沛公军抵达秦都咸阳城外,秦王子婴率秦国文武百官向刘邦投降,刘邦随后率众进入咸阳,沛公军上下开始对秦国府库进行劫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刘邦左右手的萧何并未向府库中的金银财宝下手,而是对律令图书进行下手。

就在军中上下对府库进行劫掠的时候,刘邦也没闲着,而是直接杀入秦宫,见秦国皇宫中帷帐、犬马、珍宝、妇女以千来计数,甚是高兴,就要在秦宫中长住下来,樊哙劝阻刘邦离开,但刘邦没有听从,张良又劝,刘邦一向极尊重张良,便离开了。

张良劝刘邦离开秦宫时,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意思是说,刘邦能进入秦宫,全因秦国无道,刘邦若想为天下百姓除掉其他对手,便不应贪图秦国的这些糖衣炮弹。显然,刘邦认同张良的说辞,转身出了秦宫,便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讲出了约法三章的话头。

刘邦在讲约法三章时,几乎就是把张良的意思详细讲给关中百姓,“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即张良所说的“秦为无道”,“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即张良说的“沛公得至此”,“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即是刘邦应对“秦为无道”的办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即张良所说的“缟素为资”。

我们常说,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约法三章只是刘邦的言,“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和“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是刘邦的行,刘邦做到了言行合一,关中百姓自是大喜,唯恐刘邦不能称王关中。

至此,刘邦通过约法三章完成了对关中民心的收服。关中这块土地,秦王室经营了十几世,民心本应向着秦王室,但刘邦只靠约法三章这一招,就使民心转向,转到了他刘邦头上,这便是孟子所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秦王室虽经营十几世,但对关中百姓过于苛刻,视关中百姓如土芥,关中百姓自然不会视秦王室如腹心,刘邦做出视关中百姓如手足的样子,关中百姓自然不会视刘邦如寇仇。

约法三章持续时间其实很短。
刘邦进入咸阳,经历了军队上下劫掠府库的短暂混乱,便有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关中百姓和官吏过了大约两个月的宽松、消停日子,便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事件。

鸿门宴事件的前因后果无需多谈,总之,经过鸿门宴,刘邦向项羽忍了怂,允许项羽率领诸侯联军进了咸阳,项羽进咸阳之后,纵兵烧杀抢掠,关中百姓大失所望,而后,项羽又把关中一分为三,分给三个秦国降将,关中百姓更是愤恨,愈加怀念起刘邦来。

汉元年四月,距刘邦进入咸阳半年之后,项羽分裂天下时受封的各诸侯都要回到自己封地去了,刘邦的封地在巴蜀、汉中,在麾下将军都不同意谋攻项羽的形势下,刘邦只得率众往巴蜀去,至南郑,刘邦登坛拜将,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跟刘邦讲了一番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韩信说关中的民心在刘邦,只要刘邦率军回关中,项羽所封的三个秦国降将定然不堪一击,关中可传檄而定。刘邦认为韩信说得很对,于是厉兵秣马,说什么也要回到关中去。刘邦离开关中时,采纳了张良的意见,烧毁了栈道,以示自己无东归之心,如今要回去,怎么办?一个叫赵衍的人献计说,还有一条已经被人遗忘的“故道”,刘邦就是从这条“故道”,回到了关中,项羽所封的三位秦国降将,两位投降,一位被围困在孤城之中,关中果然传檄而定。

随后,刘邦开始了自己的星辰大海之路,拿回关中,不过是刘邦宏图霸业的第一步,刘邦心中想的,是整个天下,项羽所封的其他诸侯国,或是被刘邦攻破,或是向刘邦投降,刘邦甚至劫掠五诸侯兵,侵入项羽的都城彭城,但遭遇了项羽的反杀,刘邦退回荥阳一带,和项羽对峙起来,刘邦在前线,关中是后方,后方由萧何负责治理,萧何依照当初劫掠来的图书律令制定了汉法,也就是说,最迟到萧何制定汉法,刘邦治下的关中已经不再按照约法三章办理了。

尽管刘邦治下的关中已经不再按照约法三章来办理了,但刘邦毕竟是布衣出身,深知百姓之苦,所以刘邦在劳役关中百姓这件事情上,是有节制的,萧何为皇室营造未央宫,刘邦见宫殿过于壮丽奢华,大怒,说,“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比起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毫无节制,刘邦确实是一位体恤百姓疾苦的君主,所以虽然没有了约法三章,关中百姓还是爱戴刘邦。

总而言之,刘邦之所以跟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就是因为刘邦想收服关中的民心,想依靠关中百姓的支持来争天下,约法三章持续的时间虽短,但刘邦治下的关中及其他封地也一直本着制定约法三章时所采取的民本思想,所以关中百姓也一直爱戴以刘邦为首的汉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