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跛行一般是怎么造成的?

时间:2022-5-8 14:09     作者:!admin     分类:


跛行一般是怎么造成的?
走路跛行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引起走路跛行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为双下肢长度不等、下肢关节疼痛、腰椎疾病等,均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走路出现跛行。

1、双下肢长度不等:如果双下肢长度差异在2cm以内,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差异,所以步态基本正常,但是如果双下肢长度差异超过2cm,甚至达到3-5cm,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走路跛行;

2、下肢关节疼痛:如果存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退行性改变,可能导致骨性关节炎等情况的出现,这时患者会产生相应的疼痛症状,在发作期时或疼痛较明显时,需要使患侧尽量减少受力,所以走路时表现为跛行的状态;

3、腰椎疾病:常见的腰椎疾病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等,上述腰椎疾病可能会压迫到马尾神经根,在病程早期时,会出现患肢发凉、麻木感,或者产生下肢放射性神经痛,也可能会导致马尾神经缺血症状,进而导致患者走路时出现间歇性跛行。即患者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会发生胀痛、抽痛,继续行走则会使疼痛加重,从而被迫止步。在休息片刻后,疼痛会出现较为迅速的缓解,再行走时,症状又会重复出现;

4、其他原因:如果向下肢供血的髂动脉存在血栓性动脉炎,可能会导致运动后下肢出现供血不足,会造成患侧肢体疼痛、麻木等情况,走路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间歇性跛行。

出现走路跛行的情况时,建议不要因为经过休息可以缓解就忽视疾病,应到医院行X片、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因为疼痛导致走路跛行,则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进行治疗,如塞来昔布胶囊等,进行对症处理,通常在疼痛缓解后,走路跛行的步态可以逐渐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