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时间:2021-10-4 19:02 作者:!admin 分类: 无
父母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婴幼儿阶段,也就是牙牙学语或是刚要说话的阶段;0~2岁时期,即为幼儿阶段:喜欢说话并且也有了一定的语言词汇积累;3~4岁时期,即为儿童阶段,此时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形成了较强的表达能力。
婴幼儿时期,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但是还不会说,看到有人逗他,就会兴奋地“呀呀”没完。再大一点,五六个月或八九个月,看见人就“说”个没完,有的孩子甚至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虽然大人还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
这一时期大人也要经常跟孩子说话,尽管孩子还听不懂你说什么,但他会用眼睛看着你认真地听,他会“啊啊、嗯嗯”地回应你。所以大人要不停地对孩子说话,即与孩子“对话”,这样有助于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孩子说话,有几种方法:
1.与孩子对视
一般情况下,孩子由于好奇,他的眼睛会东张西望,有时候会表现得昏昏欲睡,但是一旦他看到了母亲充满亲切并面带微笑的面容时,通常他会变得很兴奋,会睁大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妈妈,因为他知道妈妈是他最亲的人。所以当孩子凝视妈妈时,妈妈也应该注视孩子,同时用温柔亲切的言语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深情凝视的同时,也会认真听妈妈讲话,有时甚至还会张开小嘴,露出可爱的微笑。通常情况下,妈妈与孩子对视的最佳距离为20~30厘米。爸爸妈妈在与孩子讲话的时候,可以慢慢移动自己的面部,让孩子的头和眼睛跟随着你面部的移动而转动。可别小看了这个动作,它无形之中会锻炼孩子的敏感性,经常这样做,对孩子智力和语言的发育,甚至是感觉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2.抱抚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他们主动与父母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便是哭,这是孩子表达诉求、同外界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当然了,孩子哭闹的原因有许多,比如饥饿、生病等,而且不同的哭声也代表着孩子不同的需要,爸爸妈妈应该仔细观察并耐心辨别,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而有时候,孩子啼哭只是想让爸爸妈妈抱抱,这时父母最好不要拒绝孩子,把他们抱起来的同时给以温柔的抚摸,这是一种爱的交流,孩子会感觉很舒服、很温暖,这时你和孩子交流,他会更积极地回应你。
另外,专家也表示,如果每天都能给婴幼儿做一次从头到脚的全身抚摸,对刺激婴儿的最大感觉器官——皮肤,以及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这种抚摸,能够促进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同时加深婴儿的睡眠,促进小儿消化吸收,对于增加体重和智能发育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在抚摸的过程中,会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科学研究显示:新生儿的身体经过抚摸后,体重一般会增加10%左右,同时使得患先天性贫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促进早期神经的发育和发展。另外,即使是一些患先天疾病的孩子如颅内出血、脑瘫等,如果在孩子出生后经常对孩子的身体进行抚摸,那么,不仅可以使其损伤的脑细胞得到刺激,缓解病情,还有利于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越早抚摸,效果越好。
3.说话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天生具备的听觉能力,能使他们感知到来自大人的语言。因此妈妈们每次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时,都要利用好这个时机,与孩子多说话,多发儿声,给他唱儿歌,和他嬉戏等,以此种方式来传递妈妈的声音,同时增进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从而给孩子创造一个感情丰富的语言环境。当爸爸妈妈用满怀关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时,孩子会看着你“啊啊啊”地说话,而且会笑得很开心。当你对他笑时,他也会咯咯地冲你发笑,有时甚至会乐得手舞足蹈,小手一抓一放,憨态可掬。
爸爸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当发现孩子很专注地看着某样物体时,应该告诉孩子那叫什么,如果可以,也让孩子摸一摸,感觉一下。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和声音,或是给孩子读故事书、唱儿歌等,播放的音乐最好是轻柔悦耳的,这对宝宝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开发都大有裨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你自己正在做什么,妈妈正在做什么,这对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很有好处。对于孩子发出的每一个声音,甚至只是简单的眼神和微笑,家长都要给予热情、及时的回应,这一点会让孩子更加兴奋,从而表现得愈加活跃,从而也就更愿意表达自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对话”能力,还能促使孩子了解和熟悉与别人对话的语音、语调以及节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