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消费券”发放潜在三个负面问题 建议亟待从三方面优化
时间:2021-10-20 15:13 作者:lisa 分类: 无
9月17日,首批湖北消费券上线引爆网络。据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9月19日至21日17时,全省大中城市33家零售类样本企业销售额达13.1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中秋3天假期,累计核销121.27万张湖北消费券,累计核销金额4473.1万元,累计拉动消费金额23410.65万元,直接拉动杠杆率为5.23倍,湖北消费券体现出较强“带货”力,起到了激发区域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但同时要注意到的是,粗放、热闹的发放消费券方式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
一、存在问题1.“消费券”或成“无用券”。从目前效果来看,湖北消费券达到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目标,但是消费券在使用门槛、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等方面受限,无法刺激消费者随心所欲的释放购买力。大多数地区的申领需要在微信或支付宝上面操作,虽然公平公正,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和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老人来说,“拼手速”的消费券虽然近在眼前实际上却 “远在天边”。能否对这部分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更方便的消费券领取方式成为大众的呼声。另外,对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即使能够领取到消费券,也不一定会有机会花出去。一般的消费券都是属于满减的性质,即满204-68或满54-18的形式,对于一些本身没有太高消费意愿的家庭来说,消费券并没有带来实际的优惠。想买杯奶茶、吃个简餐,达不到满减要求消费券便也成了“无用券”。2.“消费券”或遇“黑灰产”。电子消费券本是以民为本的促销方式,如今却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比如在“咸鱼”等二手平台被售卖,或是在豆瓣、贴吧等社区平台被回收,而互联网平台对于这类虚拟产品的上架管控也微乎其微,从侧面助长了“薅羊毛”“违规套利”的不良风气。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消费券,“黄牛党”在年轻客群较多的社区平台上公然发帖回收,甚至有些“黄牛党”还联合商家虚假交易,空手套白狼,在此过程中,消费者(“黄牛党”)不必从商家处购买实物,仅需将消费券付款面提供给商家“被扫”,在生成交易后,商家返再还一定的佣金,实现分润。据新华视点报道,某些城市规定每人每次仅能领50元消费券,券均额度仅为10元,但仍有“羊毛党”琢磨着想从中压榨,实施套现。比如,“黄牛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向下游合作商家支付30元现金和10元消费券,商家实际收到40元,当场可返还35元到38元现金,剩余2元到5元作为商家收取的套现“手续费”。3.“消费券”或变“被消费”。在特殊时期,消费券是促销售、保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湖北消费券基本都有一个明确的短期使用期限,即必须在指定时间内一次全部消费,并且在到期日后将失效。正是受限时约束,加速了消费者及时消费,被不同程度的优惠、便利“迷惑”,实则对自身实际需求丧失了基本的判断,“为了花消费券而消费的一种消费”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在疫情常态背景下,消费券对于消费本身的拉动性是有限的,激活消费市场的根本,不仅仅是刺激消费能力,而是缓解恐慌性的心理压制提升消费安全感,对于敢消费、想消费和不得不消费的客群而言,有没有消费券都会消费。另外,当下消费券的属性更偏向于促销性工具,具有强制性前提,这种消费券很难在长时间里带来稳定增量的消费拉动。
二、有关建议1.加大服务保障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多方面,如消费券的发行、发放渠道等。消费券的发行方式要公开透明。严格消费券发放的审批制度,对发放消费券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对财政状况良好、发券资金安全可靠的地方政府建议发放。实行总量控制,防止各级地方政府一哄而上,使得各地消费券泛滥成灾,危害地方财政运行,扰乱金融秩序。消费券的发放手段要有创新。建议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电商平台和App定向派发,结合新型消费培育,推动消费升级。消费券在发放主体要有侧重点。建议注重向中低收入阶层精确投放,特别是对困难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该类人群渡过难关,能够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或将消费券转化为福利性工具,直接补贴给中低收入家庭进行生活必需品消费,促销性消费券由企业自行确定,根据促销拉动效果由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更能发挥出消费券的意义与价值。2.加大行业监管能力。消费券的发放可能延伸出的部分不法黄牛倒卖、虚拟软件抢券、假冒券等行为,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和市场规范,利用大数据全程监控管理湖北消费券的领取、支付、核销、资金结算全流程,并实施多重鉴权验证等方式,保证湖北省范围内用户领用消费券;在核销受理环节中通过防机器刷券技术等防范可能发生的欺诈风险、虚假交易风险等,保障湖北市民享受消费券带来的优惠福利。对于发放消费券的一些商家的资格审核建议尽快出台完整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避免有些不法商家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一些不法行为, 影响市场秩序。3.加快提质升级。当前湖北消费提质扩容很大一部分要归功“消费券”带来的效应,但这种补贴手段只是促进消费的短期特效药,要想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建议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湖北的软硬件建设,对标国际标准,提升湖北品牌和形象。各县市区也应当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参与进来,共享发展红利,借力壮大自己。围绕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消费环境优化提升等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提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