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消费券
时间:2021-10-20 15:14 作者:lisa 分类: 无
自2020年疫情以来,为促进消费,恢复经济,拉大内需,全国各地陆续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湖北继去年发放消费券后今年继续打算在“中秋”、“国庆”、“双十一”、“双十二”等时间节点,分四轮投放消费券。中秋佳节,湖北消费券首轮共发放两批次,都是瞬间“秒光”。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9月19日至21日17时,全省大中城市33家零售类样本企业销售额达13.16亿元,同比增长1.11%,湖北消费券体现出较强“带货”力。发放消费券,是鼓励消费、激活潜能的一种重要形式,起到了激发区域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但是发放消费券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存在问题1.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在发放渠道、环节及标准上不统一,监管措施不完善,容易滋生腐败问题,需要规范发放与管理过程。二是消费券作为一种代币在市场上流通容易被假冒,增加了有关部门防伪、打假成本。三是消费券发放之后流入市场,会出现消费券兑换现金的二级市场,容易滋生地下交易,导致民众总体消费没有增加,“黄牛”行为扰乱市场正常运行。总体来看,消费券的发放主体、发放渠道、事后监管等各环节均需要有科学设计和监督,才能达到发放消费券的目的。2.消费券发放方式存在问题。消费券采取平均发放方式,对于贫困群体没有针对性,其次消费券多是以电子形式发放,需要拼手速去抢券,很多真正有需要的人反而抢不到券,滋生浪费。3.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源不明确。截至目前,全国各个城市发放消费券数额巨大,但是隐藏在消费券背后还有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就是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源,也就是消费券的最终给付资金源自哪里,并不见详尽的说明。从公共财产角度看,这一议题可谓兹事体大,地方政府用于大规模发放消费券的资金如果来自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扩大,则需要报经预算管制程序的审核,究竟哪些人应该得到消费券,发行规模该有多大等相关问题,理应受制于立法机构的监管,而非行政部门所能独断。二、有关建议1.消费券的发行方式要公开、公正、透明。消费券的发行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严格规范发放程序,明确发放对象和使用范围。严格消费券发放的审批制度,对发放消费券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对财政状况良好、发券资金安全可靠的地方政府可以允许发放。实行总量控制,防止各级地方政府一哄而上,使得各地消费券泛滥成灾,危害地方财政运行,扰乱金融秩序。2.消费券的发放手段、渠道要有创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券的发放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电商平台和App定向派发,可以结合新型消费培育,推动消费升级。消费券的发行要在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充分协调市场两端的关系。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市场的培育,需要供给侧的质量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离不开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在当前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的情况下,通过消费券的发放,引导消费和数字经济融合,鼓励新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无疑将为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3.消费券发放的主体要有侧重点。应更多注重向中低收入阶层精确投放,特别是对困难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对高收入者来说,消费券刺激消费作用没有那么大,但对消费倾向比较高的中低收入者来说,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4.加大发放消费券的监管力度。在实际执行上严格监管, 提早动手安排, 集中力量严查、严管、严防, 保障市场消费安全, 维护市场秩序, 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 应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 防止消费券的伪造, 并采用电子方式, 降低发行、使用、结算等操作成本。同时, 对于发放消费券的一些商家的资格审核也必须有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避免有些不法商家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一些不法行为, 影响市场秩序。5.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自于税收, 最终仍将由居民承担。完善分配体制, 一方面有助于使发放消费券的效果惠及全民, 减少引发扩大贫富差距的可能, 促使一些中低收入群体扩大消费, 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6.鼓励和允许多主体发行。消费券的发放需要很多财政资金支持, 如果能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发行, 既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 也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营运风险, 增加消费券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提高消费券对消费者的优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