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反映:“双减”冲击下“三对”矛盾凸显 亟待关注

时间:2021-10-20 15:17     作者:lisa     分类:


2021年暑期,“双减”政策落地,各地细则陆续出台,处在风口浪尖位置的校外教培机构正面临历史性的变化。一边是减量、关停相关业务,一边是师资供应链、退潮的市场需求等转型时面临的现实困难,在探索转型期,个别培训机构边裁员边收费,让雇主与雇员、经营者与消费者、传统学科培训与现代研学旅行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亟待关注。一、雇主“暴力裁员”,雇员“优化出局”。“双减”意见下发的第二天,多家教育公司掀起大规模裁员,即便是行业巨头也在这样的“震动”中难以保全,最终只能不断缩减业务范围“断臂求生”。其中高途集团创始人、CEO陈向东就召集管理层开会,定下了裁员指标,涉及范围达到上万人,相当于高途1/3的人会离开。字节跳动旗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表示,计划将在8月底前裁撤50%以上的体验课辅导老师。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上流传着掌门1对1的员工排长队办理离职手续的图片,甚至不少教育机构为降低赔偿手段,变相强迫离职。一教育培训机构内部员工透露,公司逼着他们签署了一份自愿离职证明,不签就不发剩余的工资。而在他们签下离职证明后,公司却没有如约发放工资,并将他们解雇。这种辞退方式并非个例。“没有赔偿,正常离职。”三亚一家教培机构的刘老师向媒体表示,“公司想尽办法让员工们主动申请离职,提出的补偿一个月底薪,让大家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但在离职后却因没有拿到‘白纸黑字’的证据而难以维权。”二、经营者“不愿善后”、消费者“退费无门”。除了行业面临裁员转型外,当下还面临“退款未知”的家长。由于教培机构不愿善后,留下的退费难、找人难的“烂摊子”,让家长们学员们无可奈何。据央视网检索统计发现,从7月1日至7月27日,反映培训机构退费问题的诉求超过4000件。其中,“双减”措施出台后,仅7月25日至27日中午,涉及培训机构退费的相关诉求就达到了1084件,涉诉金额也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以家住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蒋先生为例,蒋先生的孩子2020年就开始优胜教育武汉机构上课。今年5月中旬,给孩子预存的费用只够上最后两节课了,该机构老师称目前有四折的优惠活动,他便续费了一万多元。“双减”冲击下,机构就一直没再安排上课。再联系老师时等来闭店通知。不少家长反映,即便申请了退款,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麻烦。比如需要赔偿违约金、扣除手续费或者回复几个工作日内钱就可以到账,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过了几个月也没退还。三、传统学科培训“集体跳水”、现代研学旅行“呼之欲出”。“双减风声“引爆”教育股集体崩盘,截至7月23日收盘,新东方股价下跌54.22%,市值蒸发350亿;高途股价下跌63.36%,蒸发3.19亿美元;好未来股价下跌70.47%,市值蒸发5.22亿美元,且盘中一度触发熔断。校外培训企业不得不谋求自救,或转型、或剥离、或彻底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双减”政策下的研学旅行或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一方面,传统学科培训市场受到政策的重大调整,势必会对原有的课外学科培训市场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早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指出,要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等五大板块为主题,打造研学旅行精品课程。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对学生出行安全的担忧、经费不足、包括近两年疫情反复等现实原因,学校包括家长端的需求陆续释放。从供给侧来看,过去的5年更多是在进行市场教育与培育、产品与服务的研发、探索和创新、产品供给总量增长之中。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场馆、景区向外输出稍具深度的研学课程,接待更多的研学团队,研学指导师这类新兴的职业逐渐涌现,高职高专开始开设研学旅行专业。比如,今年暑假豆神教育集团将研学营搬上了三峡游轮,让学生能深入体验游轮结构、驾驶游轮的乐趣,更是一场将中华文史贯穿与融合的创新之旅。二、几点建议(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近年来,“技工荒”频现,劳动力市场上高级蓝领人才奇缺,技能型生产岗位人才难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议在“双减”工作的推进,现有校外培训机构可逐步向劳动者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转变,有效解决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同时,建议上级相关政府应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和大龄、妇女劳动者的特点,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如鼓励支持如“早晚市”,“地摊经济”等,让大量灵活就业人员有施展的空间。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二)完善市场定位方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建议校外培训机构完善学校教育的“绿色补充”,如多关注学校产品有限、资源不足、教师负担过重的方面,多关注音、体、美等校内资源相对欠缺的科目,以及着眼于学生爱国、情怀、责任等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培训机构,应专注于做小而美,告别资本、扩张幻想,坚持做内容和口碑;改变商业模式,与公立学校形成有益补充。例如,做公立学校课后服务采买的供应商,做好行业微利的心理准备;延伸到中小学素质教育领域,需要做出产品特色、提供价值服务;转型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领域等。(三)把握行业规律特点,构建健康生态教育。“双减”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和优化其服务能力。因此,研学旅行需要有更多对于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和理解,减少“无效内卷”,应更加专注客群分类后的产品研发,抛开文史、通识类旅行,可以考虑开发户外体能、科技航天、建筑和规划、音乐艺术素养、美食烘焙、青少年外交官、海洋科技、美学设计等等领域的专注游研学产品,进一步深挖资源,考虑安全性、配合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之余开眼界、游之后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