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被认为已灭绝又重新出现的动物是什么?灭绝物种为何会出现?

时间:2022-12-27 13:03     作者:!admin     分类:


  十大被认为已灭绝又重新出现的动物是什么?灭绝物种为何会出现?

  灭绝又出现的“幸运儿”

  灭绝就意味着该物种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个体的消失,比灭绝低一个等级的是野外灭绝,它是说野外最后一个个体死亡,但依然有人工圈养的个体存活,比如华南虎就是野外灭绝,所以被认定为已灭绝又再次出现的物种是非常稀少的。

  第一种:西印度洋矛尾鱼

  西印度洋矛尾鱼是腔棘鱼的一种,而腔棘鱼一直以来都是以化石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它们最后一个成员据信在6500万年就已经灭绝在了海洋中。但是,没想到在6500万年后,它又神奇地“复活”了。

  在1938年,任职在伦敦博物馆的拉迪玛女士在路经南非东伦敦码头时从一艘满载而归的渔船上发现了一条奇怪的鱼,之所以说它奇怪是因为拉迪玛从未见过该鱼,而且在如今的鱼类中,也没有发现形态描述与之相似的个体。

  之后,拉迪玛将鱼简单地绘制成了草图发给了当时南非著名的鱼类学家史密斯,经过史密斯的辨认该鱼是已经消失了6500多万年的腔棘鱼。虽然,当时史密斯立即赶往码头,但这条鱼已经被渔民给吃掉了。不过,随后,史密斯将图给了多位渔民帮忙留意,几年后,他终于看到了活体腔棘鱼。

  于是,一类被认为已经灭绝了超过6500万年的鱼类再次以鲜活的姿态回到了大众的视线中。

  第二种:豪勋爵岛竹节虫

  豪勋爵岛竹节虫是澳大利亚独有的一种竹节虫,我们常见的竹节虫与竹子能够融为一体,形成很好的伪装色,但是这种竹节虫比较奇特,它长得有点像淡水龙虾,所以又有“树龙虾”之称。

  豪勋爵岛竹节虫主要分布在豪勋爵岛以及附近的海岛上,于1885年被动物学家首次发现并描述,这是一种体长在15厘米左右,通体黑色的昆虫,最终它曾被附近的居民当做钓鱼的诱饵来使用,直到1918年,“Makambo”号运输船在豪勋爵岛搁浅,船上的黑鼠纷纷的爬上了岸。

  原本就喜欢吃昆虫的黑鼠把当时数量最多的昆虫之一竹节虫当成了主要食物,因此短短的12年时间,人们从豪勋爵岛以及附近的海岛上就再也看不到豪勋爵岛竹节虫的身影了。

  直到2001年,有人在豪勋爵岛附近的海岩“柏尔的金字塔”上又发现了几只活体的豪勋爵岛竹节虫,这种灭绝了70多年的物种才再次以活体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当时发现时,该竹节虫的种群数量不足30只,所以它又被称为“世界上最稀有的昆虫”。

  第三种:巨水鸡

  巨水鸡学名南秧鸡,是鹤形目秧鸡科下紫水鸡属下的鸟类,它们最早是于1883年在澳大利亚被发现,后来在纽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的岛屿上也有发现。从外观上,巨水鸡有着红色的腿部、黄红色的喙,喙的基部有鲜红色的肉瘤,翅膀呈蓝紫色,体长平均65厘米,不具备飞行能力。

  由于巨水鸡不能飞行,行动也非常笨拙,所以它们被人发现后就被捕杀,仅仅15年的时间,到了1898年,巨水鸡就被宣布灭绝了。不过,好在1948年,又有人在新西兰发现了几只野生的巨水鸡,通过多年的保育,目前巨水鸡的数量有224只,均栖息在新西兰的自然保护区内,属于世界少有的珍禽。

  第四种:百慕大海燕

  百慕大是充满了传说的地方,在众多的传说中,幽灵的叫声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但其实百慕大的幽灵夜晚的叫声就是百慕大海燕的叫声。

  作为一种昼伏夜出的海鸟,百慕大海燕曾经有着庞大的种群数量,到了晚上此起彼伏的叫声,让这片原本就神秘的海域显得更加的诡异。

  作为曾经百慕大数量最多的鸟类,百慕大海燕曾经是过往船只的主要猎杀对象,这是因为百慕大海燕是一种几乎终生飞行在海面上的鸟类,它们从第一次振翅高飞开始,除了偶尔落在过往的船只或者裸露的岩石上外,几乎都在空中度过。

  由于过度的猎杀以及它们本身繁殖力较低(5年繁殖一次,一次产1枚卵),所以到了17世纪20年代,人们就看不到百慕大海燕了,于是,百慕大海燕被宣布已灭绝。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两位鸟类学家在百慕大群岛进行科学考察时,意外在一个名为“Castle Harbour”的小岛上发现了18对百慕大海燕,至此灭绝了超过400年的物种再次出现。

  经过鸟类学家们的保育,截止到2005年,百慕大海燕的数量有约250只。

  第五种:恐怖小蜥蜴

  恐怖小蜥蜴是一种仅分布在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爬行动物,它最早是在1883年被科学家们发现并描述,由于该蜥蜴的体长可达半米,嘴巴里还布满了尖利的牙齿,因此,才得了这么一个名字。

  科学家们通过实地的调查发现,这种蜥蜴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因为某种原因灭绝,但是到了2003年,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再次拍到了它们的身影,至此被宣布灭绝了十几年的物种再次出现。

  第六种:草原西貒

  草原西貒是一种外观与猪比较接近的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巴拉圭、阿根廷以及玻利维亚干旱的树林之中,属于西貒科下的物种。

  科学家们最早发现草原西貒是一块头骨化石,由于在现如今的物种中没有与该头骨匹配的动物,所以草原西貒一直被认为是已灭绝的物种。直到1975年,人们才在南美洲中部的冲积平原大查科发现了活体的草原西貒。

  第七种:古巴沟齿鼩

  古巴沟齿鼩是沟齿鼩科下的动物,它们属于中小型的哺乳动物,体长平均在35厘米左右,体重不足1公斤,外观与鼩鼱非常的相似,它们仅分布在古巴的局部地区。

  原本古巴沟齿鼩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它们夜间活动,而且过着穴居的生活,再加上它们的下颌中的唾液腺能分泌带有神经毒素的唾液,所以它们的天敌比较少。

  但是,随着人们将外来物种,比如狗、猫、獴等动物的带入,这些动物对穴居的古巴沟齿鼩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再加上土地的开垦和栖息环境的破坏,到了1950年,古巴沟齿鼩被宣布已灭绝。不过,20年后,1970年,人们又在古巴的东部发现了少量的古巴沟齿鼩,至此,灭绝了20年的物种再次出现。

  第八种:越南鼷鹿

  越南鼷鹿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蹄类动物,成年后的体型仅比兔子大一点,它们主要栖息在越南的雨林之中,最早是在1910年,由英国的动物学家发现并描述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一种食草动物却有着露在外面的牙齿以及背部银色的毛发。

  物以稀为贵,从20世纪中叶开始,就有人进入雨林捕捉鼷鹿,同时雨林的砍伐也使得它们的栖息地进一步地缩减,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过动物学家们数次的进入栖息地摸排最终宣布灭绝。

  不过,到了2009年,一组红外相机意外地拍到了这个已经灭绝了30年的物种,至此越南鼷鹿灭绝后再次出现。

  第九种:薮犬

  薮犬又称丛林犬,是犬科薮犬属下唯一现存的物种,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虽然从分布区域上看,它的分布很广,但其实一直以来它们的数量就不多。

  19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巴西一个洞穴中找到了部分动物的化石,其中就有薮犬,不过,通过比对没有发现与该化石形态相似的现存物种,所以它被认为是一种已灭绝的动物。但是到了19世纪40年代,动物学家们就在巴西的丛林中,发现了活体的薮犬。

  第十种:朱鹮

  朱鹮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大型鸟类,它们曾经在亚洲广泛的分布有着庞大的种群数量,尤其是在我国的东部,它们曾经随处可见。但是由于栖息地的逐渐丧失以及人为的捕杀,到了20世纪60年代,朱鹮在我国就看不到了,科学家们也一度认为它们已经灭绝。

  不过,我国的鸟类学家们并没有放弃朱鹮,反而是在它们的历史分布地内不断地搜寻,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巢,其中有4只成鸟,3只雏鸟,一共7只朱鹮。

  有了这7只朱鹮,科学家们经过人工的培育,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拥有野生朱鹮最多的国家(全球7000只左右,我国就有5000多只)。

  为何灭绝的动物会再次重现?

  按理说,灭绝的动物是不可能再出现的,但是事实证明也有例外,那么这些例外是如何出现的呢?

  首先,灭绝的审核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它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要多次、大范围的在该物种的自然栖息地内进行摸排,多次寻找无果后,才可以认定为灭绝,毕竟灭绝是物种最严重的濒危等级。

  既然如此严格,为何灭绝后物种会重现呢?与三个方面有关:

  第一:栖息地太大,物种数量太少。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为一个物种的分布区域越大,在摸排时就显得越加困难。

  第二:灭绝其实是种保护。许多物种的灭绝与人为的捕杀有关系,但是当这些不法之徒听到它灭绝的消息之后,就不会再次进入它们的栖息地进行猎杀了。当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毕竟宣布物种灭绝并非儿戏,只是说一个物种的数量非常稀少了,以至于多次搜寻都无果的情况下,被宣布灭绝了,其实对动物的再次繁衍生息是有帮助的,比如鼷鹿就是如此。

  第三:栖息地的准确性。通过我们上面介绍的十大灭绝又出现的物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许多灭绝又出现的物种是在分布地附近发现的,也就是说当时对该物种栖息地的描述是不全面的,这种情况下,未被人发现的一些环境中就会有该物种生存,比如百慕大海燕。

  最后就是未发现的物种了。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发现一些灭绝再次出现的物种,其实是人们先发现的它们的化石,后发现的活体,由于先发现的化石,就会与已知的动物做对比,一旦没有匹配的动物,那么化石就代表灭绝了,但实际上它们还存在,比如腔棘鱼和草原西貒。

  写在最后

  大多数物种的灭绝是真的灭绝,因为灭绝是具有高度的严谨性的,但是也总是会有“幸运儿”的出现,它们或生活在人们认知区域以外的地方、或因为数量极其稀少很难被发现、或先被发现的化石等等原因被宣布灭绝,但一旦无人打扰,栖息地满足生存条件,它们就会恢复一定的种群数量,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物种被称为“拉撒路物种”。

标签: 生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