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怎么死的
时间:2023-7-15 11:57 作者:!admin 分类: 无
高位截瘫和尿毒症。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史铁生无疑是不幸的。
1969年,在陕北延安农村插队的史铁生患上了腰椎病,第一次回北京治病,虽然走路需要一只手扶着墙,走得有点慢,但样子是高兴的,他和邻居有说有笑。那个时候的史铁生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生都将与轮椅为伴。
两个月之后,他返回延安,生产队关照他,让他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好景不长,他在拦牛时,遇上大雨。大雨引起高烧,腰椎裂柱病也发作,疼痛难忍,病情严重。1971年9月,在母亲的来回协调下史铁生终于离开陕北,回京治疗。
21岁生日当天,他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入院那天,他正常行走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拒绝帮助,自己扶墙走入病房。在友谊医院长达一年多的治疗时间,史铁生意识到健康不复。他无法再过原来的生活,一个独立、健全、自尊的生活。这期间他一心求死,尝试自杀,无果。
对于酿成大祸的插队,他也写下这样一段看不出悲喜的话:
插队期间努力劳动,种了一年地,喂了二年牛。
衣食不丰食且难足,与农民过一样的日子。
才见了一个全面的中国,三年后小疾衍成大患。
双腿瘫痪,遂转回北京。
出院后的日子,也并不比医院更晴朗。他试图找工作,却四处碰壁。母亲推着他去劳动局申请,好不容易逃过门卫的阻拦。进去后,母亲也不得不卑躬屈膝,向每位来往的人员推销儿子。
“孩子坐在轮椅上,也可以胜任很多工作的。”提到儿子时,她语气总是坚定。面对这些身份不明的工作人员,她又态度谄媚。史铁生在这几个小时里,如坐针毡。他甚至发誓再也不来了。残疾的卑微和母亲的讨好,都让他窒息。
有可能是迫于无奈,也可能是出于喜爱,他将所有精力放在了看书和写作上,在痛苦和煎熬中,唯有在写作时才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这是他能活下去的一个理由。
远在西北有位编辑,因史铁生的处女作《爱情的命运》与之结缘。两人一直书信往来10年,从未谋面。1989年,史铁生因附睾炎再次住院。这位姑娘千里奔袭,来到史铁生病榻前悉心照顾。
陈希米的出现照亮了史铁生的生活。
“爱情和健康,只能选一的话,你选择什么?”
“爱情。”
余生还很长,请别慌张,别失望
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
他在《余生很长,别慌张,别失望》中说了一句: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那便活下去试试!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进行创作,用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将他与命运不懈的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用羸弱之躯,穿透生死,把中国文坛推向了更深层次。
而莫言曾公开支持:中国作协即使只养着一个人,也该是史铁生。
史铁生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成就吗?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
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史铁生简介,是作家中的楷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
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老屋小记》《几*梦里回延安》《季节的律令》《来到人间》(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兄弟》《绵绵的秋雨》《夏天的玫瑰》《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的星星》《足球》《来到人间》《车神》《礼拜日》《毒药》《我之舞》20400《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关于一部以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命若琴弦》《原罪宿命》《钟声》《第一人称》《别人》《死国幻记》《两个故事》《务虚笔记》(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扶轮问路》《妄想**》《随想与反省》《答自己问》《自言自语》《好运设计》《随笔十三》《游
戏平等墓地》《给杨晓敏的信》《谢幕》《没有生活》《爱情问题》《神位官位心位》《记忆迷宫》《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熟练与陌生》《宿命的写作》《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给安妮的信》《足球内外》《私人大事排行榜》《无病之病》《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的梦想》《文革记愧》《我21岁那年》《我与地坛》《散文三篇》《墙下短记》《郿英》《悼少诚》《外国及其它》《说死说活》《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系列《给李健鸣的三封信》
个人荣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剧本:《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节荣誉奖;《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史铁生简介,第三届儿童**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经历: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
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成就:
创作了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类型——诗,这为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节荣誉奖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