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惊艳的神级文案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陵外与陵内,隔着生死,更隔着变与不变的光阴……
在这里,我们可以俯瞰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与舌尖上的风味来一次完美的邂逅,穿梭在文物中,感受朝代的更迭,体会当年的生动岁月
《当家主母》正室与小三谁对谁错
《当家主母》虽然只播了几集,但故事很清晰,无非是夫妻与小三的那点事儿。只是这一次,于正玩大了,竟然将正室和小三的故事玩坏了。
正室不得丈夫的欢喜,却呕心沥血扶持小三的儿子撑起夫家;丈夫不掌家,不顾家,一心只想和小三风花雪月;小三一副我们是爱情,分开我们的都得天打雷劈。
自从《延禧攻略》大红后,于正似乎找到了观众的喜好:传统文化,坚强刚毅的大女主,男人做绿叶,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这些因素都是近几年非常受观众喜欢的。
但是《当家主母》的故事内容很薄弱甚至荒唐,正室不计较丈夫有外室,还在丈夫失踪后,将小三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培养,还和小三一起用尽一生去振兴夫家,凸显女性的伟大和坚毅。
这是在用婚姻赤裸裸的束缚女性啊,但是为蒋勤勤饰演的沈翠喜对杨蓉饰演的小三曾宝琴说:你还可以在找到其他的人,过一生。但她沈翠喜不可以!
她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即便年纪轻轻做了寡妇,也只能守寡终身,这是封建主义下婚姻对女性的禁锢。曾宝琴是见不得光的外室,但她是自由的,她可以在任雪堂失踪后,可以寻他人过一生。
然而,曾宝琴非但没找人,还和沈翠喜共同振兴任家。这是什么狗血,早知道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沈翠喜就答应纳了曾宝琴为妾,也没有后来任雪堂的出事。或许在于正看来,没有任雪堂这个祸害,沈翠喜和曾宝琴是可以相知相惜的。
可见,婚姻里有小三,不该是小三的问题,而是男人的问题。
于正的剧,在故事上是很能抓到女性观众的软肋,总是试图让故事中的女主在男权下,挣扎求生,然后吹捧不受世俗的压迫,不向命运低头,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女性的不幸依旧自来婚姻,男人。
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古装剧中都曾演绎过,只是这一次,于正融合了缂丝文化,才会显得该剧与众不同。
可惜的是,剧情是最大的败笔,一部剧人物刻画过于普通,不够鲜明,又怎么凸显文化的厚重,女性自强不息食其力呢?
辞职去大理的人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看,大理算不上一个好选择,甚至都没有像样的现代化商业中心,跟一二线城市没法比。而从风景来讲,哪怕是双廊那边,也算不上一流,更多的是小红书的“照骗”,国内海边城市比它好的也有的选。
大理吸引人的,恐怕就是那些故事,是那些故事,导致这里有相似经历的人组成了一个大型的“逃避者社区”,而当这种势能形成,便会像黑洞一样继续吸引同频的人过去。
自己做的选择,那么无论结果是否满意,自己承担就可以。不提倡,不反对,关键看你自己的感受。没人替你承担后果,同样的,也没人可以体会到你的体会。没有值不值得,活着不容易,但是也没有那么难……
千禧年前后,有一大批人趋之若鹜的去了大理丽江做新移民,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这样的人。早期的新移民,很多都是经济条件不错,跑去云南开酒吧开民宿的。他们说是去云南发呆,其实也是为了更安逸的生活,直白一点就是,为了能更舒服一点赚钱生活。
这些新移民,也为当地的旅游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带动了“去云南发呆,去云南艳遇”的潮流。那些充满诱惑,令人憧憬的爱情和生活,其实都是被粉墨后的假象,不过都是吸引游客的噱头,但也确确实实带动了市场。
相比20年前,辞职换一个城市生活,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就会更容易一些了。毕竟网络已经这么发达了,很多年轻人的职业和收入,都依赖于网络。换一个城市,换一个地方,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增加素材而已。相比20年前辞职换一个城市生活,现在确实更便利了很多,影响也小了很多。
大理很漂亮,但要说是那种不可替代的漂亮,那倒也没有。我觉得想定居在那里的人,多是被营销和“传说”给骗过去的,再加上旅行一趟待的时间较短,新鲜感还在,于是一时冲动就在那儿了。
头发做蛋白矫正还是柔顺好
蛋白矫正是通过高温把蛋白,植入到头发里面。柔顺是利用药水,让头发结构重组,达到的效果。其次效果不一样,矫正能让自然卷毛躁的头发,变直变柔顺。柔顺是使头发复苏,变得平顺、光滑。护理不一样,矫正是减弱头发里的氢键和盐键,发质伤性较少,可以持续5到6个月的微拉直。柔顺后期还要进行特殊的护理保养。作用不一样,蛋白矫正适用于沙发、自然卷、毛躁干枯发质。柔顺适用于毛躁发质。
《谁是凶手》就要接档《致命愿望》播出
赵丽颖跟董子健合作的《谁是凶手》就要接档《致命愿望》播出了,感觉这一季迷雾剧场的剧口碑热度都不咋地,就看董子健跟小赵这部能不能力挽狂澜了,董子健还有部鹅厂的医疗剧在洽谈中了。
《梦华录》寒假档播出?
刘亦菲一直都是挺低调的了,除了17号定下来的LV上海大秀外,基本没啥其他的活动了,接下来刘亦菲会有一本《时尚COSMO》的杂志封面。另外《梦华录》预排是在寒假档播出的。
肖战资讯
肖战手头上本子蛮多的,但是新戏确实还没定,团队现在比之前小心很多了,之前说过的肖战波司登羽绒服已经官宣了,肖战这边接下来会有一封《ELLE》开年封,Gucci推封的,值得期待。
一个清华大学生的自白:在树洞里
在树洞里:
在树洞里,我看到了一些领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大手大脚,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好像并不困难,我更看到了许多拿了学校的奖励,可是连写感谢信都不愿意写,觉得很麻烦的同学。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从我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5000元的学费,750的住宿费,这些在7年前,我刚上大一的时候,都是天文数字。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它至今都在,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是的,就是比动组便宜一半,速度120的最普通的空调列车,你们可能都没坐过这种了吧?它的硬座票价是140,卧铺和动组硬座一个价是280,高铁是560。我每次都是用学生票70块钱,坐一宿回家。这张票很难买,更多的时候,是拿一个小马扎,席地而坐,看一宿书也就到家了。
我大学四年的所有火车票的价钱加起来都不如北京到上海来回一趟的高铁。
我是当年的省前十名,所以入学的时候有5000元的新生二等奖学金,同时我也有5000元的助学金,最后,我一般每一年会从学院不同名义的企业类型的奖学金中获得一种大约是3000元。这就是我一年的全部,扣掉6500的学杂费,我恰好还剩下一半的钱,也就是6500元。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花一半的钱,留下一半的钱买电脑,买必须要用的电子设备。3200元分到8个月,一个月就是400元。我在大一入学的时候给自己算了这样一笔账,我知道,我每个月只能花400元。
还记得,刚军训的时候,中午解散以后,大家去食堂吃饭,排的最多人的地方是哪知道吗?是饮料窗口和西瓜窗口。我看到大家吃西瓜,我都是咽咽口水,默默的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每天10元的伙食费,你们是不是很诧异?
早饭:0.4元的碗豆浆+2个2毛5的小包子+1个鸡蛋。或者1个4毛的油条+1个鸡蛋。包子在老清芬有,现在已经没了。4毛的油条和碗豆浆,都在听涛。听涛是我本科最常去的食堂。
午饭:4两的米饭9毛,在听涛的话,我就要香锅旁边那些肉菜,可以打半份的!有一道甜甜的排骨土豆,只要3.5元。还带粘稠的汤,我把汤伴在饭里,西里呼噜的吃掉,真的很响。
晚饭:4两的米饭9毛,紫荆2楼的素菜窗口你们知道吗,只要5毛-1元钱,有四样菜,白菜,豆腐,白萝卜丝,豆芽菜。我每次换一个菜,特意让师傅来点汤,就着米饭。
你们问我为什么吃这么多米饭,因为不吃真的很饿。大家不用担心我的身体,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跑步,练单杠,那时候我们的体育考试还要考引体向上。我练了一身的腱子肉,没想到只吃米饭蔬菜,也能长肉的。很神奇吧?那时候的身体好像是我最棒的时候,现在有钱了,吃的好了,身体好像还不如那个时候。
另外,我也会改善自己的伙食,在图书馆学习的话,中午我就去万人吃饭。有一道菜我特别爱吃:糖醋肉,黄黄的,黏黏的,里面也有胡萝卜,有肉有菜,关键1份只要4元钱。我最后都是拿米饭把盘子都沾干净吃掉,每次吃完都特别满足,感觉好好吃啊。现在那道菜也还有,你们可以去尝尝,真的很好吃。
如今吃外面的馆子好像也没那时候的感觉了。
就这样我可以把自己一个月的伙食控制在300以内,还有100元的巨款,我可以利用!其中有10元钱花在C楼理发,有10元钱花在洗澡用水,有20元钱的话费。还有60块钱可以自由支配,4个月加起来就是240块钱。花在洗漱等用品上大约50元,花在书本上大约50元。最后这100多块钱,就是我4个月的应急的钱。前两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你问我有没有遗憾?我有,我有一个至今都耿耿于怀的遗憾。
我们班级在第一次组织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所有的花销我提前问了一下,大约人均150。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这些钱,我花不起,我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所以,我们班级的纪念册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没有我,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学弟学妹们,你们明明有好多机会和班级在一起。班委们,你们明明可以组织大家团建,却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抛之脑后,等你们毕业了,可能就会发现,多复习一天,多看一天书,和失去一段回忆比起来简直一文不值。
我很感激学校,我也占用了很多的社会资源。在我统计的钱里,我没算水费。因为教学楼,图书馆,系馆都有免费的水。我一般都是拿着2个空瓶子,10点左右回宿舍之前灌满,作为晚上喝,漱口,第二天早上喝+漱口的水,这个习惯我坚持了2年。别说奶茶了,连1.5一杯的饮料我也没喝过。
在14年那时候,图书馆2楼还没有装修,李文正馆也并不存在,那里实际上是好多的电脑,可能就是留给我们这些没有电脑的同学的吧。那时候学校并没有什么网课,老师们很多也是用手写的方式,计算机并没有像现在那么需要,我就一直用图书馆的电脑也就足够了。最麻烦的就是每学期抢课,图书馆的网确实不怎么好,就像如今的网好像也还是一如既往,哈哈哈。
感谢那一年的企业家们,在我刚入学的时候,收到了一辆爱心自行车,还有一部ZTE的手机,那也是我第一部智能手机。
这些都是我占用了学校的资源,我很感激。
就这样,时间线一晃,来到了大三,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城市让我发现,省钱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赚钱。于是,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去做家教。
我的第一份家教在北京森林公园附近,林萃路那里,一方面是因为坐车很耽误时间,那里没有什么地铁和车可以方便的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点路费,我是绝对不舍得打车的。每次这6公里的路,我都是骑自行车中间还有一座桥,上坡下坡有专门自行车的路,不过现在回想还真是挺难骑呢
因为这是我第一份工作,我也不会讲价,我也不想失去它,当时家长问我,多少钱,我说一般多少钱呢,行情价就行,他说,那就100一小时吧,感觉我讲的很好,我很高兴,100一小时当时觉得很多了。就这样我带他家闺女从初一到初三,一共2年。她中考也考了98分,只扣了2分,我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到今天,我发现其实我有点点被坑了。第一,他给我的价格并不高。第二,他经常让我接着孩子放学,然后一起吃晚饭,然后再上课。实际上一晚上就荒废了。从我出发到回来一共要4-5小时,我当时想的是,不想失去这工作,同时,我还解决了晚饭,他家保姆做的真好。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总的来说,我做到了我该做的,他们也收获了我的真心。
从大三开始,我的生活费应该月就增加了2000-3000元。
从大三开始我吃饭可以要两个菜了。晚饭也可以正常吃。香锅也可以和同学一起AA,我在吃喝上和大家就没有本质区别了,但是我并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去下馆子。
因为我需要电脑,我需要买衣服。从家里带来的衣服确实又都穿了2年了,已经有些旧确实不太能穿了。大三的这一年,我陆陆续续的更新了所有装备。班级里的各项活动我也都积极参加,算是弥补过去的遗憾。
为了保研面试,为了实习,我还买了一套西服和皮鞋。当时狠狠心一共花了好像是800-1000,还肉疼了好久。当时还想穿着它参加大四的毕业舞会,是的,新生舞会我又怎么可能参加呢。
再把时间线拉回到大一大二,让我们聊聊当时的心情吧。每一年拿到学校的钱,内心的那种激动,我想只有穷过的人才清楚吧,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花。当时学校要提交很多的材料,审核我是否有资格领助学金。家里那达去办的时候,也遇到了困难,当时类似于委员会的地方,并不愿意给我开证明,他们希望从中拿到好处。他们说,当地拿到证明的可以领钱,有一些可以返给他们,由他们发放。
我这边的奖学金,又怎么会给他们呢,就这样,实在没有办法,我写了很长的文字说明,加上家里的失业证明,一起交给了系里的张老师。张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帮我开了绿灯,很顺利的拿到了补助。这位张老师,如今已经退休了,每年教师节,我也还会给她发个微信,感谢她为我做的一切。
我每一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企业的3000元奖学金,一封是给基金会的5000元助学金。有时候我们还会拍个小视频,发给企业家们,祝他们生日快乐。
每一年的这些信,我都是纯手写,写了洋洋洒洒可能有3000-5000字,总结这一年的情况,说一下未来的计划。
记得在大三那年,我把我找到家教工作的事情在信里说了,我还问,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资格领钱,不过我确实很需要这笔钱。当时,还收到了回信,说让我安心读书。内心充满了感激。
那封回信也是80多岁的郭女士亲笔写的,至今我也保存着,这封信也改变了我读研时的一个决定。
所以,学弟学妹们,当你们拿到钱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很多贫困的人,他们连饭都吃不起,清华给我们这么多机会,这么多资助。也许相比于你们的家庭收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们是否应该发自肺腑的感谢这一切偏爱呢?
2018年,我大四了,这一年可以说是我变化最大的一年。我没有额外的钱需要花,熬了3年,我终于把所有需要钱的地方都处理好了,保研名额也顺利的拿到,这一年除了毕业论文,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赚钱上,而且赚的每一笔钱都可以存起来。
这一年我在白天去企业实习,晚上偶尔继续做家教。周末的时候写论文,完成最后的一些本科课程。同时我担任了班长,我有一个计划,其实班级里的大家很照顾我,他们可能有可能是知道一些我的情况,但是没有人说我,大家都很nice,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我想感谢他们一下。
实习工资1个月有4000。家教除了那一家,还接了一家,价格涨到了200。第一家家教确实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所以我也没有涨钱,只是拒绝了一些本不属于我的接送任务。
就这样,我把研究生的学费攒出来了,也把散伙饭的钱攒出来了。
我花了2000块钱请班级的同学吃了一顿散伙饭,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我说:我好遗憾没有和大家在大一就一起出去玩。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知道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出去玩,我没有去是因为我想省钱,他们本来也想叫上我,但是不用我去AA,但是又怕伤我自尊,也就实在没有办法。到了大四,我们发现,大家原来都这么可爱。
散伙饭过后,好多人非要给我钱,我说,你们要是有心,就未来多回学校找我玩,请我在外面吃点好的!多赚点钱孝敬你班长大人,哈哈哈!
就这样本科结束了。
2019年研究生生活开始了,系里的负责老师也不再和本科阶段相同,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我仿佛有回到了14年的夏天,第一次踏进园子,看到新生们军训,我仿佛又回到了买不起西瓜的日子,我尝试了一下,看看还能不能坚持住当年的状态,我发现,还好,当年的技能包还没有丢。
系里在邮箱发了邮件,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助学金。这一切就像是本科发录取通知书时收到的困难资助信一样,只不过时代变了当年是纸质版,现在也都是电子版了。
我思考了很久,我没有要。我知道,也许从客观上说,我依然属于园子里困难的那批人,我依然可以去争取。但是,我和我自己比,我发现我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自力更生了。那些钱就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还是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吧。这就是“郭女士”在信里告诉我的。她的钱现在就是个数字,相比于资助别人,我这个有心的孩子让她看到了希望。她不希望我去做家教,她希望给我更多的钱,但是,学校有学校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我写信,就给我更多的助学金,这也不公平。所以,郭女士的信让我做了第一个决定,我不再要助学金。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了,研究生可以做助教,我的导师也会叫我们写一些东西,给一些补助。家教这件事也没有落下。生活进入了平稳期,上天是眷顾我的,在我的求学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朋友,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我回忆了这一切,也将他们和我的论文一起永远录入到数据库中。
我想说,我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它一个人也好。所以,我做了第二个决定,从研一开始,我每个学期拿出了3200块钱,资助4个孩子这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等。可以支持他们读完一个学期。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是我的家乡那边的希望小学,我实地考察过,也有他们的名单,我能力有限,这也是我力所能及做的第二个决定。把爱传递下去。当然,做我的学生还是很严格的,我每学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4个小家伙开一天的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也让我知道他们的样子。咱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直到今天我也认为上天是眷顾我的,我的家里都身体健康,不需要我去照顾,我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是所有人一起的努力才帮助我找到如今的工作,开始未来的生活。
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想就是未来我要做的。
希望未来有一天,我的能力能像是清华的校友一样,能成立基金会。我想我会亲力亲为,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ok,就写这么多吧。感谢大家的鼓励和祝福,也祝愿大家,一切顺利!(完)
图片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让我们看到不躺平拚命抗争的别样人生…
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多位清华学生看到这篇“树洞”自白后表示,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动。
有名校的光环,有温情的故事,有家境贫寒的现实,有自强不息的“逆袭”,每一个元素都能激起人们情感的涟漪。这些文字之所以能够引发读者心理上的共鸣和共振,不仅在于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力量,也在于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精神成长。
有网友说:“有余力时不忘助人不仅是金钱、还有精神自勉。”还有网友说:“完整看完了,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没有因为物质条件逐渐变好而改变内心,堪是我辈楷模,祝愿他照亮更多的人。”
从拿助学金省吃俭用,到研究生期间资助4名贫困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清华学子的风范。
“走出贫穷”,不仅意味着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还意味着有意愿、有余力,去帮助社会上的穷人。他由自己的命运看到了其他人的命运,决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