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不能乱喝水,喝水过快、过多、过少、过凉、过烫都是在伤害它

今天的一条热搜告诉我们:喝水过快、过多、过少、过凉、过烫是心脏最怕的5种喝水方式,也就是说,心脏最受伤。为什么喝水过快、过多、过少、过凉、过烫会伤害心脏呢?

1.过快

不少人喜欢大口灌水,但这种喝水方式会快速稀释血液,增加血流量,心脏工作量、心肌耗氧也会相应增加,特别容易诱发心衰。

2.过多

饮水过多容易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引发头晕、口渴、肌肉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突然昏倒。

3.过凉

心脏不好的人,喝凉水会增加心率、加大心脏耗氧量,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4.过烫

喝水的温度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热,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吃饭喝汤时也一样,刚出锅的羹汤别马上喝,稍微放凉一会儿,再用勺子舀着慢慢喝。

5.过少

喝水太少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泌尿结石也更容易找上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水,这里面既包括了直接喝进去的水,也包括了摄入食物中所含的水。所以,喝水,也要因人而异,那,怎样喝水更健康?

1.成人日均饮用2~3升水(大约6~8杯左右),可以达到人体最佳的水分平衡点;

2.即使非常口渴,也不能暴饮,否则会增加心肺和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下垂,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心脏或肺功能衰竭。

3.喝水太快太急会把很多空气吞咽下去,引起打嗝或腹胀,最好把水含在口中,缓缓喝下,肠胃虚弱的人尤其要注意。

4.最好能定时定量,每天3~4次最好,最佳时间分别是早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晚间8点左右。

5.在办公室准备一个容量大约为500cc的杯子,每天第一件事是先倒好水,随时拿来喝,并且规定自己尽量在中午前喝完;下午用同样的方法,提醒自己在下班前喝完另一杯500cc的水。

6.运动过后即使没有感觉口渴,也一定要补充水分。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晨起时,肝不好的人可能有5种异常,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健康

肝脏作为人体中药的一个解毒器官,肝气顺畅对于防病养身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养肝其实也是在养生。

肝脏不好的人,往往可以从某些症状或者表现能体现出来,对于这些肝脏发出的信号一定要提高警惕,并且从生活中做好养肝护肝。

一、养肝有多重要?

人体正常的肝脏在各种药物、病毒、酒精等的刺激下,会慢慢的演变成肝细胞炎症,进而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

而肝脏即便有了异常,在早期也会沉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导致很多患者一确诊便是肝癌,因此养肝护肝、做好肝脏疾病的预防非常的重要。

二、晨起5种表现,或暗示肝脏不好

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代谢器官,肝脏多数情况下是沉默低调的,直到难以承受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并不代表肝脏病变毫无迹象,如果晨起出现下面五种表现,或许就是肝脏不好发出的信号。

1.恶心、没有食欲

晨起经过一系列的洗漱工作之后,人体的食欲会慢慢出现,如果这个时候看见早餐没有食欲、恶心,那就要警惕是肝脏异常导致的了。

2.小便颜色异常

正常的尿液颜色是清亮的淡黄色,如果发现晨起的小便呈现出茶色、异常发黄的现象,有可能是肝脏胆色素代谢异常导致的,多半可能肝脏出现了问题。

3.口臭、口苦

如果晨起发现口臭、口苦的症状,要小心是肠胃或者肝脏出现了病变导致的。

4.牙龈、鼻子出血

肝脏出现病变之后,体内的凝血因子合成会出现变化,从而导致牙龈或者鼻子有出血的异常症状。

5.肝掌、蜘蛛痣

如果发现手掌两侧通红,呈现肝掌的症状,或者脸部、背部、胸部等出现蜘蛛痣,要小心是肝脏异常发出的信号。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血型真的决定寿命吗?A型、B型、AB型、O型,哪种更健康?

关于血型我们更多的了解是,它是遗传亲子关系的一种依据,但也流传着不少O型血人容易招蚊子等的说法,更有甚者还有血型与寿命有关的说法,那么血型真的这么玄乎还与寿命有关吗?

一、血型到底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血型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血型指的是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类型。

最常见的血型系统主要是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如果红细胞膜上只有抗原A就被称为是A型血,只有抗原B就被称为是B型血,如果既有抗原A又有抗原B的话就被称为AB型,两种抗原都没有的被称为是O型血。

血型不光在亲子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输血方面也非常的重要,而且据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血型与疾病之间似乎也有一些关系。

二、血型决定寿命?与癌症有何关系?

经过研究人员的研究探索发现,血型和癌症之间似乎也有一些关联,那么血型与癌症有什么关系呢?

《PLoS One》曾经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筛选出了18000多名男性,并且进行了20多年的随访,以便来发现血型和癌症之间的一些关联。

研究分析发现A型血的人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更高,AB型血的人患肝癌的风险更高,B型血的人患癌几率较低。

那么,为什么血型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呢?

虽然没有明确的原因以及作用机制,但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某些肿瘤抗原的结构和血型抗原机构相似,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无法准确识别肿瘤细胞。

另外,ABO血型的抗原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长此以往就可能诱发癌症等等。

研究人员总结出,A型和AB型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更高,相比较A型血的人,B型血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也相对低,O型血的人患癌症的风险较低,生存率较高。

三、血型决定性格?其实不靠谱

血型与癌症的关系还在研究当中,又爆出了血型与性格有关的说法,有传言称血型能决定性格,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靠谱。

其实血型和性格并没有什么关联,更别提血型能决定性格的这一说法了,多数情况下人的性格养成与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并不是说什么血型的就是什么性格,这样说就有点太片面了。

在现实生活中,血型更多的被用来亲子鉴定以及输血鉴定,但其实研究发现血型和疾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研究发现不同的血型中,B型血的人患癌症的风险较低,当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研究。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人到老年,要静养还是坚持运动?调查3.6名老人,研究给出答案

老刘退休后,怎么也坐不住,每天不是打太极就是爬山,不亦乐乎。相反,他的老伴就喜欢在家里待着,看看书、种种花、下下棋,静养其身。

老刘认为,要想长寿,就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但老伴却认为,人要静下来,寿命才会长,兔子整天蹦蹦跳跳的,寿命不如安静的乌龟。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这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中老年人该运动还是静养?

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下降,不少人开始重视养生,希望健康长寿。而运动就是延年益寿的方法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运动可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和早死风险。

一项发表在《BMJ》上研究显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只要进行体力活动,无论强度高低,都可以降低早死风险,且运动量与早期风险的降低呈正相关。

该研究纳入36383名平均年龄在62.6岁的受试者数据,结果发现,每天进行至少6.25小时轻体力活动,或者进行至少24分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与很少或者基本不进行体力活动的人相比,死亡风险降低50%-60%。

而且,与“生命在于静止”相反,研究人员发现,久坐不动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久坐的时间越长,早死的风险越高。每天坐10小时的人,死亡风险上升48%;每天坐12小时的人,死亡风险上升192%。

2021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对16732名平均年龄在72岁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管是长时间走路还是短时间走路,都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且死亡风险会随着步数的增加而降低。

数据显示,连续长时间走路1-2000步和连续长时间走路超过2000步的人,与连续长时间走路0步的人相比,死亡风险分别降低9%和31%。另外,短暂走路步数为3200-4260步、4260-5440步和5440-9100步的人,与短暂走路步数为0-3200步的人相比,死亡风险分别降低37%、40%和46%。

钟南山院士80多岁依然奋战在医学前线,在一次会议上,他分享了自己的运动心得。

2004年,由于工作繁忙,身体严重透支,钟南山突发心肌梗死,所幸及时发现并治疗,才捡回了一条命。从那时候起,他就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从此,他每周下班后都会抽出3-4天的时间,进行40-50分钟的运动。他认为,锻炼和吃饭一样重要,年轻时运动或不运动可能差别不大,但是到了50岁或60岁时,身体上的差距就拉开了。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中老年人出现4种表现,或是提前衰老!提醒:这些催老食物要忌口

张大爷今年56岁,年轻时他的身子骨很硬朗,但最近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干不了重活,手腕抬不起,腿脚也没劲,走两步就气喘吁吁,这让他很郁闷。

一个月前,他照常去工地给人干活,结果不慎摔跤。这一摔,他再也没起来了。

一、权威研究:去世的10年前,身体就有信号

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就会加速衰老,偶然的一次意外,可能就此断送了性命。

《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从65岁左右开始,死亡风险会随着运动机能的下降而增加。这些衰退的迹象,最早在死亡的10年前就有征兆,例如步行速度减缓、坐站不便等。而且随着年龄增加,这种关联越来越强。

专家认为,及早发现运动功能的变化,可以提前预防衰老加剧。

二、身体衰退信号,小心异常

衰老是机体走向老化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不仅是皮肤变皱,脏器也会在某一时间悄悄进入衰老期。

1、大脑信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乐医师表示,大脑衰老早期,可能会出现耳鸣或脑鸣的症状,比如长期有风吹的声音、日光灯管的声音;到了中期,可能会出现睡眠黑白颠倒的现象,表现为白天不清醒,浑浑噩噩,甚至忍不住睡着,有些人即使晚上睡得很好,但白天仍多寐。

到了晚期,不仅是耳鸣、耳聋,受到病理产物的干扰,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例如口眼歪斜、手足颤抖、一侧肢体无力等,可能是脑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2、肠胃信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贺洁宇医师表示,食管、胃肠、消化腺体的消化及吸收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表现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常有消化不良、便秘等困扰。因此,长期便秘可能是肠道老化的表现。

3、口腔信号

中国科学院老年心理研究所李娟主任表示,人的牙齿在30岁左右开始变色,牙釉质变薄;40岁左右,牙床开始萎缩,牙齿长度有时会比年轻时增加约6毫米。在食用刺激性食物后,容易牙龈肿痛,伴随牙龈出血。

另外,舌头也会随着年龄变化出现味觉衰退,所以不少中老年人的饮食口味会变得很重。

4、呼吸信号

人到50岁后,心肺功能开始衰退,时常会有一运动就“上气不接下气”的表现,且伴随着冠心病、高血压的到来,这些问题可能更早地出现。

三、你服老吗?3个动作自测衰老程度

“未老先衰”,不少人由于缺乏运动,使得身体比实际年龄更早衰老。除了去医院体检,通过3个动作自测,可以简单地给身体做一个评估。

·闭眼单足站立

人越老,平衡能力下降得越快。如果能闭眼单脚站立1分钟以上,不晕不倒,说明平衡能力正常。如果坚持不了1分钟,则需要加强锻炼。

提示:中老年人做这个动作时,可以先单足站立,随后慢慢闭上眼睛;高龄老人最好靠着墙或扶着东西。

·握力强度

《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曾指出,握力不够的人更可能患心脏病或中风。通过握力公式:握力体重指数 = 握力(公斤)/体重(公斤)×100,可以快速掌握握力情况、

提醒:20~35岁男性的平均握力应达到30~45公斤,女性应为20~30公斤;35~50岁男性握力应达20~40公斤,女性为16~35公斤。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为什么响屁不臭,臭屁不响?憋回去的屁去哪了?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噗噗噗~

安静的办公室响起了一连串令人尴尬的声响,而“始作俑者”小王更是羞得满脸通红……

小王心想:“为什么会有放屁这种事情,太丢人了!算了,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在公共场合放屁确实很尴尬,但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住这股“洪荒之气”啊!所以,人到底为什么会放屁啊?

一、经常放屁是为什么?

一般来说,人体胃肠道会自主蠕动,将吃进去或代谢而来的气体逐出,产生放屁这一生理现象。有无放屁、屁多屁少都可能暗示着身体的健康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成年人放屁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在我们的消化道里,大约存在150~200ml的气体,主要通过打嗝或放屁的方式排出。而在正常饮食下,人会每天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排出10~18个屁,总的排气量在400~2400ml左右。

有些人在一天内放屁无数,有些人却“一个屁也不放”,多数情况下与肠胃消化功能有关。如果一个人屁声连连,可能是吃肉过多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屁声大,却不臭,多半是进食过多淀粉食物造成的。

二、放屁臭是不是身体有毛病?

放出巨响的屁会让人尴尬,而不响但巨臭的屁同样让人坐立难安。人为什么会产生臭屁?可能与7个原因有关。

·肠道内存在细菌,在消化过程中,细菌会分解食物并生产异味气体;

·吃了富含硫的食物,比如十字花科蔬菜、洋葱、大蒜等食物,在被消化时会产生刺激性气体,容易让屁变臭;

·乳糖不耐受,因为缺乏消化乳糖的酶,乳糖进入小肠后很难被吸收,它会被肠道内的微生物“发酵”,导致臭屁;

·吃了豆类食物,豆类含有棉籽糖,但人类缺乏分解和消化棉籽糖的酶,因此过量摄入豆类会导致腹胀,更容易使臭屁;

·便秘,便秘时,大便长时间停留在结肠,细菌与大便长时间接触,容易产生臭气;

·药物影响,比如某些处方药会影响消化功能,使放屁带有异味;

·感染或疾病,除了胃肠道功能失调,如果在放臭屁时还伴有发烧、便血、腹泻等症状,则要重视,可能是感染性疾病。

三、为什么响屁不臭,臭屁不响?

江湖上总是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响屁不臭,臭屁不响”,究竟为何?

我们从“响屁不臭”说起。

屁 = 30%消化产生的气体 + 70%吞下去的空气。其中,70%的空气是造成响屁的主要原因,通常在进食时吞入。这些气体想要逃离身体,除了打嗝,就只能变成屁。

放屁时,气体的时速能达到3m/s,最高可以达到11km/h,从而产生巨大的响声,响屁由此而来。而吞进去的空气大多数没味道,因此它变成的屁也不会太臭。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臭屁不响”。

如果你吃了太多肉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那么很容易代谢出刺激性气体硫化氢;又或者你的胃肠道功能弱,食物容易堆积在肠道,发酵出更多的恶臭气体。

这些气体在体内慢慢酝酿,慢慢浓缩,直至蠕动到直肠时,又以振动小的姿态排出,最终形成声响小但巨臭的屁。

四、健康放屁指南

想要控制屁的数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吃饭注意细嚼慢咽,少喝碳酸饮料或少吃易产气的食物;

2)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喝酸奶改善肠道菌群。

除了数量,我们还要关注屁的质量。

建议平时避免摄入过量的红肉或富含蛋白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同时要规律运动,多喝水,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以促进肠道蠕动,保证肠道畅通,避免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过久。

延伸:憋回去的屁去哪了?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约会、开会时,如果屁意来袭,人们大多会把屁给“憋”回去。

实际上,被憋回去的屁不会凭空消失,它会被部分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终从嘴巴“呼”出去。此时“屁”的成分已经改变,但仍然可能存在异味,也可能导致口臭。

要注意的是,长期憋屁会危害健康。

长期憋屁可能导致胸闷、腹胀、便秘等症状,甚至被重新吸收进血液,造成慢性中毒,使人精神不振、头晕目眩、脸色蜡黄、消化不良等。所以,为了健康着想,别再憋屁了!

文章最后,小九想告诉大家: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长期屁过多、屁太少、屁过臭,可能与健康有关,这个时候要多加注意,千万不要憋着,及时调整饮食或看医生。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肾脏好不好,看指甲就知道?指甲长成这3个样子,早点排查肾病

正常的指甲呈弧形,红润、平滑、有光泽。如果指甲的颜色、质地发生异常变化,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警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指甲还能反映肾脏的健康状况。

一、指甲3种表现,当心肾脏疾病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分享的患者手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指甲颜色分为上下两层,白色和红色约各占一半。经过检查,这名59岁的患者患有慢性肾病,而这种“红白分层”的指甲表现正是肾病导致的。

因此,指甲的颜色分布特点,也是肾病的表现之一。

1、红白分层

指甲红白分层,远端出现粉红色或棕色条带,近端出现白色条带,摸上去比较粗糙,两种颜色各占甲床的一半,这种被称为林赛氏指甲,也称对半甲,常见于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患者。

早在1967年,医学界就出现了对半甲的相关叙述。当时,美国医生 Lindsay 发现,在他诊治过的25例患者中,有24例出现上述指甲表现,而这24例患者都被查出了肾病。

林赛氏指甲远端出现的粉红色或棕色条带,主要与β-黑素细胞刺激激素浓度增高,导致黑色素沉积有关。近端出现的白色条带,多是水肿、慢性贫血造成的。

2、白色横纹

甲板上出现横向、平滑、无法触及的白线,与甲半月平行,长度与甲板的宽度差不多,无甲凹陷,这种称为米氏(Mees)线,可能是慢性肾病、终末期肾病引起,也可能是重金属中毒引起,可以通过白线的位置推测患病的时间。

3、白色浑浊

指甲呈磨玻璃样白色混浊,遮住甲半月,临近甲缘的甲床出现一条粉色或棕色的条纹,宽度在0.5至3毫米左右,这种叫特里氏甲,可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红斑和指甲的游离缘结合部出现了褐色条带,说明肾病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没有褐色条带,可能与肝病有关。

二、这些指甲的说法,正确吗?

有人说,指甲上出现白点、竖纹,是肝脏疾病的暗示;也有人说,指甲上月牙越多,身体越健康。是真的吗?

说法一、指甲有白点、竖纹,是肝生病了?

其实这是正常的情况。

指甲上出现白点,可能是指甲被砸到或被夹到,受伤了,与疾病无关。随着指甲成长、修剪,白点会逐渐消失,无需治疗。指甲上出现竖纹,主要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指甲上的竖纹越明显,相当于指甲上的“皱纹”,无需大惊小怪。

不过,如果白点越来越大,甚至使甲板全部变成白色,可能感染了真菌,要及时治疗。如果竖纹是褐色或黑色的,而且快速变宽,可能与黑色素瘤有关,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说法二、指甲月牙越多越健康?

月牙数量、大小是因人而异的,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可能不一样。

月牙是尚未成熟(角质化)的白色角蛋白细胞,如果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月牙就会比较明显。随着指甲的生长,角蛋白细胞会逐渐角质化,呈透明状,但它的数量和大小不能说明什么健康问题。

三、这3种症状才不能忽视

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处于这3种状态下的指甲。

1、下凹横线

指甲上出现下凹横线,也就是凹下去,摸起来像一条横沟,并且下凹横线会逐渐从指甲的下端往上端移动,这可能是外伤所致,也可能与营养不良,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有关,或者是天疱疮、鱼鳞病、猩红热等疾病引起,需要注意。

2、小凹洞

指甲上出现密密麻麻的小凹洞,好像被针扎出来的洞口一样,称为“顶针样改变”,常见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疾病。

3、黑线

指甲上出现一条黑色细长的线,从指甲远端一直延伸到近端,可能是外伤后出血,不用特殊治疗。但也可能是甲母痣,要警惕癌变、黑色素瘤的风险,尤其是黑线有变大趋势时,一定要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指甲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但恰恰是指甲,很多时候会给我们健康的提示。对于指甲的异常,我们不必过于紧张,密切观察即可。如果很快恢复正常,说明可能问题不大。如果越来越严重,就要引起重视,尽快去医院就诊,找到原因,以免错过治疗的好时机。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熬夜是不可修复性损伤!没睡好的人,脑子里都是“垃圾”!

研究指出,大脑只有在睡觉时,才会把废物沿着脑脊间的血管清出,而熬夜时,大脑中的废物便无法排出,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变得糊涂。

如果经常熬夜,身体真的会出各种毛病,尤其是免疫力下降、皮肤衰老、健忘、体重增加,并且患某种癌症、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几率也会增加等。

30-50岁习惯熬夜的人皱纹会增多,皮肤会更垮。科学研究还显示,深度睡眠对巩固记忆力十分重要。

熬夜要回严重影响身体免疫系统,会更容易生病,还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不齐、高血压和中风等,而且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虽然这些危害大家都有可能已经知道,但有时候就是避免不了熬夜,比如一些公司白领,经常熬夜通宵加班,再比如医生、护士、基层警察等等,需要上夜班的工作人员。

还有宝妈们,几乎是全年无休,一天24小时待命,睡觉甚至成了奢侈品。

虽然说专家建议,条件满足时还是要按时睡觉,补觉无效!但,如果仍想补救一下该怎么做?

01补觉不能少

昨晚已熬过去,今天是新的开始,可以按时的补充一下睡眠。

可以选择补午觉,中午时睡一会,可以提升下午的工作和学习质量。

要注意的是,午觉不要睡过头,如果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不仅会越睡越觉得疲惫,到了晚上真正需要睡眠时却再也无法入睡了。

02修复肝脏

对于熬夜后肝功能受到损害以及减弱的人来说,适当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因为蛋白质能修复肝脏,更有利于肝脏恢复。

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是鸡蛋、牛奶、鸡肉、豆腐等食物,有利于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熬夜过后,也可以在睡前或者醒来时,先喝一杯牛奶,及时修补熬夜损耗。

03护眼

熬夜会造成眼部疲劳,而维生素A能缓解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帮助提高对昏暗光线的的适应力,防止出现用眼疲劳、视力下降等情况。

男性每天所需的维生素A摄入量为800微克,女性每天所需维生素摄入量为700微克。

食用一根胡萝卜或10克鸡肝即可满足一天的摄入量。除了胡萝卜和动物肝脏,菠菜、西兰花等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

04护肤

B族维生素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排出毒素,保持皮肤健康、延缓肌肤衰老。

其中的维生素B12能够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运作,改善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熬夜后会出现的问题。

经常睡太晚,可以通过吃些黄豆、大米、香菇,还有少许肉类来补充B族维生素。

05解乏安神

熬夜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而肾上腺素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熬夜后第二天会有乏力、疲惫状态,这时补充维生素C,有解乏安神的作用。

如果你在熬夜后太累了,可以选择多吃一些猕猴桃、樱桃、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熬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休息好,才能生活、学习、工作好!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为什么你一转圈就晕,而花滑运动员转不晕?

最近,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各个国家地区的奥运健儿悉数登场,为大家带来一场场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很多体育项目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其中花滑(即花样滑冰)是最受关注的体育项目之一。花滑本身极具观赏性,阿克塞尔跳、燕式旋转、直立旋转等动作让人赏心悦目。

在花滑项目中,各种旋转很常见。很多小伙伴很好奇,为什么花滑运动员旋转不晕,之后还能精确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而自己一转圈就晕,走路都走不了一条直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不过,在此之前,先了解下普通人转圈后为何会晕晕的。

为什么一转圈就晕?

在我们的内耳中,有半规管和耳石器,它们都是内耳平衡同感受器。当它们收到头部旋转和上下运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至大脑皮层某个特定部位,出现眩晕的感觉。

另外,内耳中有淋巴液,头部运动容易引起淋巴液流动。当头部运动停止,淋巴液因惯性继续流动,纤毛会顺着旋转方向弯曲,激活放电产生神经冲动引起眩晕。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简单了解为何普通人转圈之后会头晕。那么,为什么是同样是转圈,花滑运动员会不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为何花滑运动员转不晕?都是练出来的

花滑运动员转圈不晕,与前庭习服有关。花滑运动员通过长期的规范性训练,可以让身体适应旋转,减少旋转之后可能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很多花滑运动员旋转时还会有使用不少小技巧减少旋转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旋转时视线锁定在一个标记上,进行空间定位。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 

你家可能吃错盐了!加碘盐、无碘盐、低钠盐,告诉你怎么选

多年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减盐行动”在世界各国逐步开展,已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

在我国,“减盐”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方法之一。

中国人每天吃多少盐?最佳的盐摄入量是多少?身体出现哪些症状,说明盐吃多了?今天,小九就跟大家聊一聊“盐”这个话题。

一、盐吃得好,省得老往医院跑

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的钠盐摄入量为每日10.5g,远高于《居民膳食指南》限制的6g。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减盐是最简单廉价的降压方法,如果国人能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年就能避免约36万人因脑卒中和冠心病死亡,减少150亿的医疗成本,减少3000万高血压患者数量。

为什么盐吃多了有害?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当人体摄入的钠离子过多,就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升高血压。不仅如此,钠离子浓度过高还会加速血管老化,让血管失去弹性,增加高血脂、动脉硬化的风险。

同时,人们对如何限盐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许多人知道盐的危害,但却忽略了“隐形盐”,例如酱油、味精、蚝油等调味料,也含有大量的钠离子;腌菜、腌肉、火腿等腌制或加工品,也是盐分大户。

营养科左小霞主任表示,食盐中的钠含量约40%,1克盐可换算成0.4克钠,相当于6ml酱油。因此,这些调味料最好少放,同时尽量不跟盐同时使用。

二、身体出现4个症状,吃盐吃太多了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身体机制,调节体内的钠-水平衡。而一旦盐摄入过量,平衡打破,身体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水肿

吃盐过多,身体需要保留更多水分进行补偿,导致水分潴留,手指、眼睑、脸颊、腿部都可能出现水肿。一般来说,吃盐过多造成的水肿可在一天内自行消除。

·嘴干

感到口腔干涩,少量饮水无法缓解口干,想一直喝水,很可能就是盐吃多了。尤其是长期摄入高盐食物后,身体为了恢复正常的钠水平衡,就会发出强烈的口渴信号。

·头疼

钠摄入过多可造成血管压力,严重时甚至引起脑水肿,对脑神经造成挤压,出现头痛感。《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摄入钠更多的成年人,其头痛的概率比摄入钠较少的人要高1/3。

·反应变慢

体内盐分过多,会使组织液渗透压过高,进而导致细胞脱水。人在脱水的情况下,注意力会难以集中,思考能力骤然下降,反应变得迟缓。

三、减盐不光减食盐

高盐饮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减盐的本质是为了“减钠”,这些食物也要注意。

1、高钠食品

高钠食品,是指钠超过600毫克/100克或高于30%的固体食物;或钠超过300毫克/100克或高于15%的液体食物。高钠食品十分常见,尤其是各种零食,例如饼干、薯片、瓜子、话梅等。

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标签。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是甜品,因为“甜”让人忽略了它们也含有盐,但甜食也是含盐大户,冰激凌、面包、蛋糕等都需要用盐提升口感。

2、调味品

有些人喜欢用豆瓣酱、辣椒酱、豆豉酱等来增添口感,尤其是老年人,味觉下降后,就喜欢吃点咸菜,拌点酱油。减盐不仅是减食盐,日常食用的调味料也含大量钠盐,因此要尽量少吃。

3、外卖食品

外卖食品是减盐的难点。如今,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或应酬,一日三餐只能求助于饭馆或点外卖。而商家为了让菜更“下饭”,口味往往会比家常菜更重。

还有些外卖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会通过“重口味”饭菜来掩盖食材不新鲜的味道。减少食用外卖,是“减盐”的办法之一。

延伸:加碘盐、低钠盐、无碘盐……盐怎么选

如今,超市里有各式各样的盐,品种不同,价格不一,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择,甚至有人认为越贵越好。

食品科学硕士王国林表示,盐只是调味品,不是保健品,不需要关注太多,只要看碘、钠这两项就够了。不同产地的盐,其氯化钠稍有不同,矿盐含氯化钠99.03%,湖盐含氯化钠96.7%,海盐含氯化钠94.67%。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低钠盐更适合食用;而对于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者,更适合普通食盐。


kan 发布于  2022-4-10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