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个月的孩子
十五个月的孩子 体格发育
体重 男婴为10.84公斤,女婴为10.42公斤。
身长 男婴为80.66厘米,女婴为79.85厘米。
头围 男婴为47.47厘米,女婴为46.17厘米。
胸围 男婴为47.61厘米,女婴为46.52厘米。
牙齿 出牙4-12颗。
神经精神的发育
运动机能 两脚分得较开,能小步独走。 会独站;能爬台阶,大人一手扶着能下台阶。 站立扔东西或拐弯时失去平衡。 能用杯子喝水。 能握匙取菜,但尚不熟练。
心智 不断地说含糊的话。 词汇中包含几个字,其中包括名字。 会称呼除爸爸妈妈之外的3-5个亲人,如奶奶、爷爷,叔叔等。 记忆力继续发展,会记得不在眼前的物体。 会脱鞋;会打开盒子或柜子,在里面找东西。 会翻书,但常常一次翻几页。 会用手指和东西戳洞,更具探索性和好奇心。
社会发育 会说“请”和“谢谢”。 会指出或说出要的东西。 当弄湿或弄脏时会指出,请求帮助。 不用奶瓶。 当遭到拒绝或玩的时候会扔东西,发脾气,可以不服从。
养育要点
喂养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吃饭方面家长应该尊重他的选择。他已经不需要粥状的事物,一些带纹理的食物会改进他的口腔肌肉运动技能,扩大可接受的食物的范围。家长要做一些营养丰富、口味不同的食物让他换着吃,但要注意不要逼他,给他压力。
护理 由于孩子的活动能力增强,为防止他在迈向独立的过程中乱闯乱撞,父母可以在楼梯的顶部和底部装上门栏,因为此时的孩子很喜欢爬楼梯。 孩子在学走路时光脚是最好的。光脚走路时他的脚趾会抓住地面,这可以增加他的脚弓。除非在很凉的或是尖锐的地面上走时才需要鞋子。
游戏 在这个阶段,孩子都能堆四块积木了,还能找着被藏起来的玩具。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和他做这种游戏,锻炼他的记忆力。 15个月的孩子很喜欢对着玩具电话模仿大人打电话,家长也可以和他一起玩。
沟通和教育 这个月孩子仍在学习语言,虽然他还只会说一些词语,但是如果大人能够明白他的意思,扩展他的词语,他就会受到鼓舞,会更喜欢讲话。如果他总是被批评,他会受到很大打击,以后就不敢说了。所以大人应多和孩子说话,多鼓励他说话,不要给他压力,要知道,儿童内在的模仿愿望是学习语言的强大动力。
摇摇晃晃的贝贝
摇摇晃晃的贝贝 贝贝开始会走路以后,他的运动机能就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发展起来。他总是显得很忙碌,一会把这个东西拿到那儿,一会又把那个东西拿到这儿,看到地上有什么东西,可以弯下腰取,并自己站起来。他还可以向前抛东西。这时的贝贝手指能够协作配合了,如剥糖纸取糖丸。最能干的恐怕还是他可以爬到小椅子上并翻身坐下。贝贝身体的动作变得敏捷起来。
为了配合贝贝身体的生长发育,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做一做取东西的游戏,或是做藏猫猫的游戏,让贝贝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运动。同时,因为这时的贝贝平衡能力还不好,走起路来总是摇摇晃晃,那么做做这些游戏,贝贝行走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不再摇摇晃晃。
为什么贝贝爱用左手?
为什么贝贝爱用左手? 贝贝已经长到5岁了,可是爸爸妈妈发现贝贝与其他孩子不同——喜欢用左手。吃饭拿筷子用
左手,画画用左手,凡是其他孩子惯用右手做的事情他都爱用左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左右大脑在功能上是有分工的。惯用右手
的人,其语言中枢在左脑,左脑被称为优势大脑。惯用左手的人则相反,优势大脑是右脑。所以,
贝贝惯用哪个手,是由大脑的构造决定的,因此,不应强行纠正。否则,贝贝的左、右脑分工将无
法顺利完成。但也不要忽视右手的训练,如能左右两手协同训练,充分发挥左右大脑的作用,贝贝
将来会更聪明。
贝贝智力开发的奥秘
贝贝智力开发的奥秘 0—3岁幼儿智力开发,其重要性远远出乎人意料。现代脑科学研究报告:刚出生婴儿的脑重量大约都在370—400克,6个月时候,脑重量是出生时的两倍,3岁时约重1000克,大概是成人的80%。还应该强调的是,上述脑重量的增加,不是增加在脑细胞的数量(刚出生婴儿的脑细胞约有140亿个,和成人差不多),而是增加在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所以说,人的学习品质和智能形成的基础期是在3岁之前。目前开发智力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重学后,轻学前。特别是0—3岁基础期的开发,更被忽略。
如果你想使你的孩子今后会读书,如果你想使你的孩子今后有创造力,就请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幼儿期健忘
幼儿期健忘 很多成年人很少能回忆起3-4岁前发生的事,便认为3-4岁的孩子没有记忆或是记忆能力特别差。
心理学上把这种幼年时的记忆不能永久出现的现象叫做“幼儿期健忘”。这与儿童脑的发育有关。儿童脑的各区域的成熟不是同时完成的,先发育的脑区域在3岁左右承担了记忆的任务,但随着脑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晚成熟的脑结构控制了先成熟的脑区域,从而妨碍了原先所学习的东西,使人回忆不起更早发生的事情,表现出幼儿期健忘。
由于个人脑的发育不同,一般人只能回忆起3-4岁的事情,个别人最早只能回忆到9岁左右的事。但是并不表明3岁以前的事永远不可能想起,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如遭遇大祸丧失意识前,这些记忆可能会再现。
虽然这部分记忆成年后想不起,但是它却是构成儿童大脑以后思维能力的基础,必不可少。
孩子健康有据可查
孩子健康有据可查 你的孩子是否健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首先要看他的体格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其次要看他的神经心理发育是否正常。
身高是头、脊柱、下肢长的总和,可以反映骨骼生长速度和营养状况。5-6岁的孩子可以通过下面公式推算身高的正常值: 身高(厘米)=年龄×5十75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重量的总和,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推算体重正常值的公式: 体重(公斤)=年龄×2十8
可将测得的身高、体重数值与上述计算值进行粗略的比较,便可对孩子身高、体重有大致了解。孩子一般应每年接受1次健康检查。
评价孩子健康与否同时还要看他智力发育情况。5-6岁的孩子应该自己穿、脱衣服;能认识及书写简单的汉字;能正确识别4种颜色;会唱儿歌和跳绳。6岁的孩子在父母帮助下能洗澡;能说简单的句子;会做简单计算;并能使用蜡笔、铅笔、小剪刀、尺子和胶水。
四岁贝贝动作发展的水平
四岁贝贝动作发展的水平 贝贝进入幼儿期已经会走、会跳、会投、会攀登。这时,有些性急的父母会以过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或以孩子年龄太小怕出事为借口,过于限制他的活动。下面介绍一下4岁的贝贝,他的动作发展应达到的水平:
(1) 走路时身体正直,能自然地按指定方向走;和同伴排成一路纵队时,能跟上前一个小朋友走直线。 (2) 双脚原地向上跳,熟练后能连续向前跳,能勇敢地从15—20厘米高的地方跳下。 (3) 能在宽25厘米以内的平行线中间走,并保持不踩线。 (4) 能右手左膝,左手右膝配合着向前爬行,并能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橡皮筋或绳子);能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不害怕。
寻找孩子的最佳智能
寻找孩子的最佳智能 著名翻译家、学者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成为一代音乐宗师,而他的音乐才能却是父亲发现和培养的。
其实,傅雷最开始是想让傅聪学画的,因为傅雷本人精通美术理论。谁知傅聪不是绘画的“料”,他在学画时心不在焉,那些习作几乎都是鬼画桃符,乱笔涂鸦,丝毫没有显露出傅雷预期的那种美术天赋。3岁时,傅聪的一些细微爱好引起了傅雷的注意。他发现儿子钟情于家里的那架手摇(发条动力)留声机,每当留声机在放音乐唱片时,儿子总是一动不动地靠在它旁边静静地听,而每当这时,小男孩儿那固有的调皮好动的天性即一扫而光。
正是看到这种优势智能的潜能,傅雷放弃了让傅聪学画的打算,而是下定决心把傅聪培养成音乐家。事实证明,傅聪的每一个细胞好像都是为音乐而存在的,水平得到飞速提高。
作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不能盲目。想象一下,如果傅雷因为自己有绘画方面的基础,就强要傅聪学画,后果会是如何?所以,我们要主动寻找挖掘孩子身上优势智能的途径。
9种宝宝常见的社会行为
9种宝宝常见的社会行为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怕生、爱模仿、逆反、喜欢和大人作对等种种日常行为,常让父母困惑和措手不及:
好网网友壹壹妈咪:宝宝开始不听话了 3月份时就送宝宝入园,虽然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也说她很听话,可是回到家里却是相反的情况。要大小便时已经会叫了,也会自己去坐便盆,可这一阵子尿尿时却不愿意叫人,而是站着拉;更坏的,她居然学会躺在沙发上,把脚架在登子上拉。大人说她也不听,要不就是嘻皮笑脸,要不就是大哭……
好网网友萱宝宝妈咪:她总说“这是我的” 她两岁以后,最常说的就是:这是我的!不单单是跟其他小朋友说,连跟她最亲爱的妈妈我也这样强调着说! 比如,我有的时候会称我自己的妈妈——萱外婆为外婆。然后我说“让我外婆怎样怎样怎样……”但凡这个时候,萱宝准跟我急,必定说的是:这是我外婆!如果我跟略微一强,小家伙马上会顿足会急:是我外婆!是我外婆!不是你外婆! 她很认真的,不是矫情…… 在宝宝反常行为背后都有心理上的原因,下面9种常见社会行为,妈妈不妨对号入座看一看究竟是哪种心理在“作祟”。
害羞行为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处理方式: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有关。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孩子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其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模仿行为
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处理方式: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届。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竞争行为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等到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跟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处理方法:
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当幼儿期的宝宝为了强过他人而撒谎时,父母不要断然的认定孩子撒谎的坏习惯,应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再来判定。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自尊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反抗行为
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会开始变得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这时候,父母不必忧虑,先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2岁左右出现。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让妈妈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矛盾。
处理方法: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儿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孩子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好事。但要注意,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得更糟。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宝宝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接着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妈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用威胁、打骂来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利社会行为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通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6-12个月时,宝宝开始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学着与他人分享,也学会对熟悉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到1-2岁,宝宝开始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懂得安慰人,主动帮妈妈;2-3岁的宝宝的反应更加明显了,孩子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婴幼儿的利身会行为表现还有同情和怜悯等: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大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悲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如有些宝宝会认为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影响自己,所以反而会伸手打正在哭的人,以此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孩子伤心哭泣,宝宝可能会走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度过伤心的时刻。
处理方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父母是关键。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宝宝可能会比较缺少同情心。
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孩子会比较有同情心。所以当孩子再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
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利用和同类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处理方法:
不要将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他小玩。给孩子多一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经常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合作。
攻击行为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没有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度稍重。到了幼儿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况,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3-5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
处理方法:
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或是喜欢用不雅的话语辱骂同伴,怎么办?其实幼儿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自我控制增强而改善,所以不用太过紧张,不过,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随便扔一个玩具让宝宝宣泄,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宝宝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
A.不相容反应技术:
如果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只是为了吸引长辈的注意,该不该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变本加厉;不理会又怕孩子以为打人是被许可的行为,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不妨采取不相容反应技术法,除非孩子有严重的攻击行为出现,否则不应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则对与人分享的幼儿加以奖励。
B.使用暂时隔离法:
用暂时隔离法来对付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也十分有效,做起来也不太困难。当宝宝再次出现攻击行为时,就立即制止他的活动,将孩子“隔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同时不可开口说话,旁人也不要与他交谈,约维持5分钟左右,,即可收到不错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将幼儿关在密闭或黑暗的空间内,以免产生反效果。
C.打造不具攻击性的环境:
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提供足够的玩具及宽广的活动空间,避免孩子因碰撞或抢夺玩具产生攻击性事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给宝宝具有攻击性的玩具。
性别角色发展行为
幼儿时期的女孩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在社会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中,如女性应温柔文静,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使他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宝宝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很大关系,3岁左右的幼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两岁的男生,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可能一会回答男孩,过一会又变成女孩。到了4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知道不能改变,所以问一个4岁的女孩,你长大要当男孩还是女孩,她可能会答说男孩。再大些到了5岁,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度来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长发的男孩,会觉得“他”是女孩。
处理方法:
1-3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父母应教导孩子,男孩与女孩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很不容易了,后果会很严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因妈妈喜欢女孩,所以从小就将他打扮得像女孩子一样,长大后,孩子真的在言行举止方面有女孩子的倾向,造成他日后发展的障碍。
因为社会对不男不女的现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议父母要摒弃重男轻女的观念,给孩子具性别尊重的两性教育,如让孩子轮流做家务,不要对女孩过度保护,或让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险等,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角色取替行为
当孩子踏入幼儿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处理方法:
当宝宝遇到人际挫折时,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专家建议父母,此时可以用关心的口吻询问孩子:“你觉得他为什么生气?”如此一来可以刺激孩子去考虑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父母多涉猎相关育儿知识,多用关心和鼓励等方式来对待孩子,并予以适当的协助:
1.培养同情心
要拥有一个社会行为不偏颇的最佳宝宝,可从培养同情心开始,有了同情心之后,宝宝懂得体会他人的心情,也容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该从何处着手呢?以自身来示范是不错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欺负其他孩子时,可以当场告诉他,这会伤害到他人,是不好的的行为。如果因为觉得丢脸而火速将宝宝带离现场,事后又不向他解释,他反而以为这是被允许的正确做法。
2.以身作责 另一好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有同情心,经常做善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习到良好的一面。
3.拒绝孩子作电视宝宝 孩子如果看太多电视,电视上一些不良的电视画面会影响宝宝,很容易学到偏差的行为。所以父母应避免两岁以下的宝宝成为电视儿童,否则坏习惯将很难根除。
“友荒”时代,还可以选择谁
“友荒”时代,还可以选择谁 孩子的“伙伴危机”
太冒尖,不讨人喜欢? 好网网友:schumy2008
女儿好交朋结友。不管是陌生的大人还是不认识的小朋友,她都能很快跟别人搭上话,高高兴兴地玩在一堆。她不认生,而且很大方,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她总是乐呵呵地要带下楼给小朋友们吃,跟小朋友们一块玩儿。
但是楼下院子里的孩子似乎对女儿并不太友好,常常是女儿剃头挑子一头热,凑过去亲热地约着“一起玩吧”,她们却冷冷道“才不跟你玩呢”,躲开女儿。有时候,女儿混在一群孩子里,玩得正开心,总有一两个女孩突然莫名其妙就翻脸,嚷着“再不跟你玩了”,其他的小孩连连附和,女儿马上形单影只的,但她又挺不甘心,追着别人极力留情:“你不跟我玩,我还可以跟别人玩,但是你就少我这样一个朋友了。”但对方满不在乎:“我就是喜欢朋友少!”我在一旁看得都挺尴尬。
我不明白院子里的小孩为什么会排斥女儿。按说,她应该是个好玩伴,兴趣广泛,脾气又好,也没有什么小心眼,不会像其他小女孩动辄把“不跟你玩挂在嘴上”,别人对她不友好转眼就忘,自个有什么好东西都肯跟别人分享。但奇怪的是,她抱以很大的热情跟院子里的小孩子玩耍,人家对她就是爱理不理的。
在院子里没有什么知心玩伴,但在院子外女儿却总能很快交上朋友,只是这些朋友,要么往往是偶遇的,今天可能玩得亲密无间,可明天就不知人家在哪了;要么是一起上兴趣班的伙伴,相聚时短,分别日长,总不能很尽兴地玩。
虽然平素总尽力陪着女儿一起做嬉戏,但深知父母再如何放低身姿,也没法代替同龄玩伴。
前两日,女儿幼儿园一个同学卉卉的妈妈笑着告诉我:“小赫(我女儿)总想跟我们卉卉玩,但卉卉总躲着她,不肯跟她呆在一起,好像怕小赫把她比下去了。也是的,你们小赫学什么都快。”
听了这话,我心里百感交集:一直以来,我尽力让女儿发展各方面能力。虽然在大人们眼里,女儿许多方面挺不错的,但女儿自己倒从未表现出比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自鸣得意什么的,为什么越是相熟悉的小朋友们越跟她生分?是不是有时候有些东西冒尖了些,就不太招人喜欢?
年龄小也是错? 好网网友:jianghu
我也有类似的烦恼。因为我和孩子的爸爸本身就不是能言善道的人,这方面就只有靠他自己了,看到他和小朋友不合群,心里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就连孩子的表姐也是拉着他的表哥一起玩,不跟他玩,可能是嫌他太小了?哥哥本来是不会这样的。
孩子也会拉帮结派? 好网网友:印青
我也为此烦恼。同一栋楼有四个年龄相仿的,我儿子畅畅略小。要是大家一起玩多好,可是有一个老是对另外几个说:我们不要跟畅畅玩,不理他。实际说话的这个跟我儿子都没有什么直接冲突的,不知何故这样。跟另外两个,我儿子会跟他们一起玩,也会打架起冲突,可是反而对我儿子没有这么排斥。
昨天我下班回家,就看见他们三个一起玩,我儿子一个人在玩。据我妈说,那个男孩子老拉住其他两个说,不要跟畅畅玩。
小孩都这么小,都是三岁左右,不知怎么就会拉帮结派了。
如何看待伙伴危机
好网网友:gaochengche
我感觉孩子很容易受大人影响她们排挤你家孩子很可能是和大人有关系。是否你孩子比她们时髦漂亮,让她们本能的嫉妒?是否你比她们有优越感,让他们父母有意无意疏远你?还有,你家孩子脾气太好了也不行,要懂得生气、不满、或者争吵,这样也是一种交往方法和技巧。
假如别的孩子在争端中很容易占上风,而没有任何阻力的话,她们会变由开始的无心变为故意。
而且,选择一个好的玩伴群是必要的,假如不是一个层次的怎么也难玩到一起去,当然,如果你不怕孩子的心灵受伤害也可以让她自己体验,自己解决。
好网网友:今今妈
这种问题我家女儿身上也出现过。我女儿才三岁半,邻居的女孩子大她两岁。有时候,她和我家女儿玩的挺好;有时候就对别的孩子说,咱们都不跟今今玩。
我看今今倒无所谓,还是跟着她们疯跑,有时候还从家里拿出一两件玩具贿赂人家,回家的时候再要回来……要说女儿性格不好,但在幼儿园,她的小伙伴一点儿也不少!可是家门口的几个孩子对她就不是那么友好。
也许网友gaochengche说得对,不是一个层次很难玩到一块。我们住的家属院,是孩子奶奶家的,厂里的大部分职工都退休或者下岗了,今今穿的、吃的、玩的、用的,都要比周围的孩子强一些——在幼儿园就没有这种明显的差距。
所以,这可能就是她在家属院里不受欢迎的理由吧?
不过,只要她有自己的交际方法,又不感到挫败、难过,我也没必要耿耿于怀。 我认为,小朋友之间也讲“对脾气”的,接触的多了,你女儿自然会找到合适的伙伴,只要她自己没觉得什么就好了。
更多精彩讨论,点击进入
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需要
交往对幼儿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
在交往中,才使孩子有了更多的学习各种知识并获得社会经验的机会。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念,学会认识别人和评价自己,渐渐地形成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
交往有助于激发和扩大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才能就越全面,眼界就越开阔,学习就越轻松。
当孩子遇到“伙伴危机”,妈妈们也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鼓励孩子多串门
串门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可以促使孩子性格变得更为开朗、合群,培养团结友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但父母对孩子的串门时间、地点和礼仪要给予及时指导。要引导孩子学会并使用交往礼仪。礼仪是内在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文明礼貌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待人接物态度和优雅得体的举止等。
可执行度:★★☆☆☆ 评价: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除大门外还有一扇铁门,要敲开两扇门跑人家家里串门,着实不容易。
鼓励参与群体活动
根据孩子的性情,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要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提高交往的勇气。勇气是在反复实践的锻炼过程中培养训练起来的。
可执行度:★★★★☆ 评价:群体活动可以巩固老朋友,结交新朋友,是拓展孩子社交圈的好办法。
让孩子自己择友
父母应该避免以成人的观念帮孩子选择朋友。孩子自己择友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父母可在一旁多加注意,并适时给予建议。
可执行度:★★★★☆ 评价:只要你放心放手,他没什么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