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需要的能量包括哪5个方面
小儿需要的营养主要包括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而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靠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来提供。其中糖和蛋白质在体内产生的实际能量为16.8kJ(4kcal)/kg,而脂肪在体内产生的实际热量为37.8kj(9kcal)/kg。小儿需要的能量主要包括有5个方面:
(1)基础代谢:其是指在清醒、安静、空腹的情况下,于20~25℃环境中,人体为维持各种器官的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其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婴儿平均每日需要230kJ(55kcal)/kg,且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7岁时约需184kJ(44kcal)/kg;12岁时约需126kj(30kcal)/kg,与成人相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婴幼儿时期,其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60%左右,尤其是小儿大脑的代谢约占总基础代谢的1/3。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即人体进食后消化所需要的热量。它包括有胃肠蠕动及人体消化吸收所需的能量。这对婴儿来说,其占总能量的7~%—8%左右。
(3)活动所需:其因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一般来讲,婴儿需要63~84kJ(15~20kcal)/kg,在孩子长到12~13岁日寸,其大约需要126kJ(30kcal)/kg。
(4)生长所需:这不仅是小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能量需要,而且还与小儿生长速度呈正比。根据观察发现,6个月以内的小儿,其每日需要的能量高达167~209kJ(40~50kcal)/kg。而6~12个月的小孩则需要能量63~84kJ(15~20kcal)/kg。1岁以后的孩子减少到20kJ(5kcal)/kg,而青春期其所需要的能量又增加。
(5)排泄代谢所需:其能量的消耗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10%左右。
上述5方面就是孩子总的能量需要。为了方便计算,大家可以按照下列方法来粗略估计:婴儿每日460kj'(l10kcal)/kg,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kJ(10kcal)/kg,在孩子长到15岁的时候,其大约为250kj(60kcal)/kg。
十一个月宝宝的出牙护理
一般来说,十一个月的宝宝,应该萌出5~8颗牙齿。不过,由于宝宝们的体质不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宝宝的出牙时间也各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但第一颗牙齿萌生出,最迟不应超过一周岁。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过,宝宝头八颗牙齿的出牙顺序,依次是下颌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颌的两颗中切牙,然后是上颌的侧切牙,下颌的侧切牙。等宝宝一周岁之后,会渐渐生出磨牙、尖牙等,乳牙牙釉质矿化完成。基本上,在宝宝2岁~3岁之间,所有的乳牙将全部长齐。
如果宝宝出牙时间过晚,或者出牙顺序延迟,妈妈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患有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以备及时进行治疗。
牙齿迅速长出,宝宝的饮食结构又在调整,他/她会比以前更喜欢咬东西,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刺激牙龈,加速牙齿的懵出。不过,需要提醒妈妈的是,要注意帮助宝宝保持卫生,不要把手之所及的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还要勤给宝宝洗手、剪指甲。
长牙期的宝宝,唾液分泌旺盛,导致宝宝嘴边一天到晚挂着涎水,这也是正常的反应。唾液的分泌,可以加强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随着宝宝吞咽能力的增强和牙齿的发育完全,流口水的现象会慢慢减缓并且消失。
宝宝的牙龈会有些发炎、充血、肿胀的症状,使得他/她总是下意识地用手指去抠、用玩具等去摩擦,妈妈要及时留意宝宝,不要让他/她被尖锐的东西伤到牙龈黏膜。随着牙齿的陆续萌生出,牙龈的不良反应会渐渐自愈。
在宝宝的饮食中,妈妈要多偏重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的补充,对于缓解宝宝牙龈的炎症和宝宝的不适,也有很好的效果。
对宝宝体格检查结果的评价方法
各家各户的孩子尽管各自存在着不同的遗传差异、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有着各自的营养及疾病的背景,但都有着共同的生长发育规律。不仅在中国如此,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儿童也都遵循着这种生长发育规律。因此,主动认识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对不同年龄段小儿给予保健、营养、教育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可使其生长发育在最佳条件下,得到最好的预期发展。
在儿童保健工作方面,有关形体的检查,一般包含体格发育及功能状态;其中儿童的体格发育是评价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以下检测指标:体重、身高(身长)、胸围及臂围,婴幼儿要测头围、坐高、记录出牙月份及牙齿数等,有时还要测量皮摺厚度;18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要测囟门。在功能方面,通常检测血红蛋白、血压、脉搏(心率)或肺活量等;有时根据需要也检测运动功能。
在家庭实用技术方面,身高(身长)和体重是最常用的有关儿童体格发育的指标。2岁以内的婴幼儿用仰卧位测量的“身高”,所得结果叫身长;如果是站立位检测的,将此结果加0.7厘米即为换算后的身长。2岁以上儿童站立位检测的叫身高,如为仰卧位检测的结果,将其减去0.7厘米即为换算后的身高。
对2岁以内的婴幼儿,在测量身长和体重的同时应测量头围。
这里简述体重和身高(长)这两项指标的家庭应用。
宝贝为什么一直扔东西呢
有一个实验,表明了大人对宝宝的关注有多么重要。
实验刚开始时,妈妈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宝宝身上,宝宝很自如地玩耍着。然后妈妈闭上了眼睛,不去理睬宝宝的行动,接下来会怎样呢?宝宝试图重新赢得妈妈的关注——他丢掉手里的东西,哭了。
婴幼儿自尊需要的最初表现形式就是渴望得到成人的爱、关注和重视。1岁前的宝宝大多还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他的意图,往往借助哭闹、微笑、推倒玩具、抛扔物品等吸引大人注意,来证明自己对环境的影响,确认自我的存在。
五个月的丫丫也同样~总是期望能引起我的注意。
哗啦啦,沙发上面的玩具熊、布娃娃、橡皮鸭、毛绒鸡统统被她扔到了地上。我在旁边看着一撇嘴,假装好奇地说:“哎呀呀,小宝贝,又下雨了!”她居然兴奋地又叫又乐,我弯着腰捡,她再哗啦啦地扔下去。
不管是哪里的东西,都会成为小丫丫扔的对象。不管我走到哪里,只要她一扔东西,我就得跑过来跟她讲话和收拾东西。于是她就更加起劲地扔。后来才了解到,这是宝宝吸引家长注意的必杀技。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的一种精神上的能力,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他能借助这种爱来获得对周围事物的感官印象,并借助这些印象完成成长的任务。
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宝宝你的注意力,让他不致有被冷落的感受。父母的爱、关注和重视能让宝宝获得自尊。
父母要通过宝宝的行为,看透他的真实需求,及时给予反馈或评价,比如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和他目光平视的微笑和说话,每天对他说一句“我爱你”,对他的每一种行为表示关注或赞赏等,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和重视,从而获得安全感,树立和维护他的自尊心,有益于日后形成健康的性格、美好的人格。
除了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宝宝有时候扔东西以及一些其他的探索行为也可能是他的空间敏感期到来的征兆。只有在平常多关注宝宝的行为,才能捕捉到宝宝的空间敏感期,并善加利用,帮助宝宝顺利成长。宝宝的空间敏感期大约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有所觉醒,他们开始喜欢扔东西,眼球也开始随着被你拿出视线的玩具游转,稍微大一点会推着小椅子到处乱跑,在房间里躲藏,把床上的东西扔到地上,把抽屉里的东西扔到地上,爬到茶几甚至餐桌上,上下楼梯,这些都是空间敏感期到来的一种表现。
有人说宝宝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最早的时候以为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是一起的,随着自己渐渐的成长,他们开始意识到空间的存在,事实上他们需要大约两到三年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其他的物体也是独立的存在。
丫丫在扔东西的时候很是专注,有时候她似乎是在思考,为什么她把玩具娃娃扔到床底下就看不到了。除此之外,她对奶奶的“逗逗飞”(手放在宝宝面前,晃几下然后藏到自己的背后)特别感兴趣,因为奶奶的手本来一直摆在自己的眼前,一会儿的工夫就看不到了。
宝宝在空间敏感期时会做一些让大人们感到担惊受怕的危险的行为,比如爬楼梯,从高处向下爬,但事实上宝宝们会保护自己,在科学家的实验中,他们不会从比自己视觉低的地方爬过去,因此,大人们在宝宝探索时,只需要在旁边保护他,让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建立空间、认知、安全感。
父母怎样帮助宝宝保护视力
根据眼科医生的研究显示,4~7岁的儿童,正值视觉运作技巧发育成长最迅速之际,因此,这段时间,父妈妈应特别注意保护宝宝的视力。为了保护宝宝的视力,父母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让宝宝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宝宝稍长后可能会因此而导致视力问题,预防之计是为宝宝预备一副好的太阳眼镜。
(2)避免对儿童极具伤害的电视、电脑游戏的诱惑。观看电视超过1小时,会令眼睛感到疲劳。在光线不足黑暗的室内看电视,或坐在太靠近电视机前看电视,都会加重眼睛的疲劳。
(3)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每次看书时间不宜太长,每隔半小时应让眼睛休息,目视远方,做眼部保健操等保健运动。
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很丰富
紧张的学习,升学的压力,曲折的经历、父母过高的期盼以及不恰当的批评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苦恼。孩子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是对孩子心灵的温暖和呵护。父母应该学会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误区,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心理指导,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伙伴。
四岁的贝贝每天都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她会问爸爸:“妈妈这么胖,你为什么还要跟她结婚?”爸爸妈妈面面相觑,都不晓得这小丫头的鬼脑子里在想什么。又如,出门之前,贝贝会提醒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搽口红,不染头发?你为什么总穿牛仔裤而不穿裙子?噢,我知道了,你一定是不想被人看到你的大胖腿。”妈妈羞得脸通红,背地里对贝贝爸爸说:“是不足只有美女帅哥才配做贝贝的爸妈?我还没老,女儿居然嫌我丑!”
孩子们渐渐长大,随之而来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当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便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如果孩子不愿意向家长透露自己的想法,奉劝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而应该耐心等待。如果父母流露出愤恨不满的表情或者是“不问出来不罢休”的架势,只会把事情弄糟,使得孩子关闭自己的心扉。
现在的孩子往往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孩子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而且无话不谈,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干扰才这样做的。因此,当孩子发生上述情况时,父母应当首先检查一下自身的管教方法是否得当,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
现代的许多父母常常不知道该怎样与孩子沟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深。其实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与孩子沟通的态度,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并非难事。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对孩子说“你该如何如何”,“你该怎样怎样-。例如:晚上九点多,小明还没有要上床睡觉的意思,爸妈却催促着孩子快快上床。小明口头上答应了,转身却在咕哝着:“你们自己不睡,却要我去睡.我义睡不着!”这时,父母往往采取高压政策:“睡不着也要去睡!”孩子只好乖乖地上床。又如,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家长要么严厉地批评一通,要么就用板子教训一顿,从来都是大人说了算,孩子没有辩驳的机会。以至于孩子天真地说:“做大人真好,大人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是对的,希望我快快长大,早点长成大人。”其实孩子有这种想法很正常,而这份不公平也是真的。在孩子眼中,大人也是有缺点的,只是他们不敢说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人的问题、大人的矛盾,远比孩子来得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1,关爱孩子,用心去交流
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前提,父母对孩子怀有爱心,孩子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诲,交流的渠道就会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容易取得成效。
2,学会好好去倾听
父母在倾听之前,一定要先忘掉自己,如果不忘掉自己,就很困难。而且,在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之前,要先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这是倾听的两个方向。
3,以心换心,开启孩子心灵的大门
上学的孩子正是个性形成和发展时期,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作为父母,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用真诚和爱去解开孩子的心理症结。
4,尽量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
可以适当地安排孩子做一些家务事,多给孩户一些学习,磨炼的机会。不再替孩子做决定,学着解读孩子的心思,并且将领会的意思说出来,理解孩子的痛苦和快乐,把父母心學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了解和理解的,这份相知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孩子正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尽量不插嘴,不打断,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时间一长,孩子慢慢地读懂了父母的心思,彼此真心了解,摩擦也会越来越少。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他们同大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不谙世事,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又往往比成年人丰富,脆弱,即使微小如伞的事,都可能引发他们心理上的波动。作为父母,在呵护孩子身体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
呵护心灵是爱的开始,也是爱的延伸。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触摸那颗稚嫩敏感的心,帮他们走出闲惑,排除烦恼,做好孩子的心理咨询师,把他们培养成为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人。
爱孩子,就应该从温暖孩子的心灵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关主孩子的心理变化,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呼吸道纤毛和粘液是气体净化好帮手
呼吸道纤毛和粘液是气体净化好帮手,主要体现在:
1.吸入气中的微粒未被上呼吸道滤除者进入下呼吸道中仍可被拦截并被黏液纤毛活动清除,以保证气道表面的净化。
2.在呼吸道黏膜上有一种细胞,称之为杯状细胞,是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主要分泌含酸性糖蛋白的黏液,杯状细胞的黏液分泌不受神经调节。当支气管分支越来越细后,杯状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在直径<2mm的细支气管的黏膜中杯状细胞已经极少,甚至消失。但如果气管和支气管有慢性炎症时,炎症刺激可促使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3.分泌黏液或浆液的主要结构是气道黏膜下的腺体,它们是黏液细胞、浆液细胞、肌上皮细胞、集合管细胞等,其分泌功能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4.气道内的黏液分泌物,除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分泌外,还常混有组织渗出液。
5.黏液在气道的防御作用主要有4个方面
(1)黏液铺衬在气道内壁表面,可以防止上皮脱水并缓和对黏膜的各种外来理化刺激。
(2)可黏附异物微粒,防止其侵袭小气道和肺泡。
(3)在气道黏膜上形成黏液毯,有助于将异物颗粒排出的纤毛活动。
(4)黏液中尚含有具一定抗菌作用的物质。
6.黏液和浆液铺衬在气道黏膜表面,加上气道纤毛细胞的纤毛,形成黏液纤毛毯,总厚度5~7μm,纤毛以每分钟1 000~1 500次的频率和每分钟12~14mm的速度作拍击样摆动,推动黏附有异物微粒的黏液向咽喉部,此时称为痰液,通过咳嗽排除痰液或由咽部咽入胃肠。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时,如其中黏液糖蛋白及组织渗出蛋白质的含量高,则黏度大,而致排痰困难。小儿纤毛功能差,故有异物微粒的黏液难向咽喉部推动。
为何孩子在5月里生长得最快
为什么孩子在5月里生长得最快?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生长速度,除了种族、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等因素外,还与营养状况、地理气候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5月份,大地回春,万物萌生,花香鸟语,一派生机。美好的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朝气,这个时候儿童体内各个器官和细胞功能特别活跃,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孩子们都喜欢到户外活动,因而生长速度加快显得更为明显。
由于孩子们在5月里生长速度加快,所以必然消耗掉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家长应当掌握孩子们生长的最佳时机,及时补充各种营养,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
那么,在5月份,应当怎么样给孩子增加营养呢?
(1)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骨细胞的增生,和肌肉、脏器的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孩子生长发育得越快,越需要补充蛋白质。瘦肉、鱼虾、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因此,在孩子的食谱中应当注意多多补充。
(2)供给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动物的肝肾脏、鸡蛋、胡萝卜、菠菜中富含维生素A,各种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C,应当注意多给孩子食用。
(3)增加矿物质。人体的长高决定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下肢的增长与身高最为密切。只有长骨骺软骨细胞的不断生长,孩子才能够长高。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5月份,要多给孩子补充牛奶、豆制品、虾皮、紫菜、海带、排骨、骨头汤等含钙磷较丰富的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多到户外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的机会,以利于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保证骨骼正常生长。
(4)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应当是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有些孩子不吃早餐或仅吃一点稀饭咸菜就上学,这样,热量和营养均不足,不能满足整个上午学习、活动的需要,容易出现饥饿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久了还会导致孩子智力下降。因此,要吃好早餐再上学。中午可以让孩子多吃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做到精细粮搭配、荤素兼有、色香味俱佳。晚餐进食应当适量,孩子做完功课后,可以再加一餐点心。
破译孩子的身体语言密码
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许多非对白语言。非对白语言如同电报密码,非对白语言泄露出孩子的最初要求,非对白语言不会撒谎。
在学会语言以前,孩子们总是先用手势与外界进行交流。用手势以及身体的其他动作来表达意思,比说话更容易。孩子大多是先学会走路,后学会说话。孩子天生知道身体语言的魅力,他们可以利用身体语言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念。
初生的婴儿挥动手臂,伸展腿脚,以此来表达他们的不舒服感或从襁褓里解脱出来的喜悦感。孩子在吮吸奶头时,习惯把手臂挥来挥去,以此来表达他们吃饱的快乐——人类对胜利的欢呼总是挥动手臂。六个月前的孩子遇见兴奋事总是双臂同时举起,还伴以蹬腿的动作。
孩子在用哭表达自己不舒服的感觉时,常常不停地扭动身体,频频地做手势,上下蹬腿,挺腹弯腰。
孩子需要某种东西时,身体一动,小手做抓的动作。孩子发现新奇的事,立即会用力翻身。
父母大多数能本能地理解自己孩子的身体语言,比如高兴、愤怒、拒绝、需要、烦恼、疲倦时孩子的各种动作,他们会通过一些努力让孩子满意。但是孩子身体语言常隐藏着密码,令父母难以破译。
波土顿一家儿童医疗中心曾发表一个研究报告,指出人使用左手或右手的趋向,可以在婴几初期观察出来。初生婴儿睡眠时,有的喜欢把头偏向左侧,有的喜欢把头偏向右侧。到了半岁时,习惯于把头转向右侧的婴儿,便自然会用右手抓取东西;头部转向左侧的,便会使用左手。
对孩子这微妙的睡姿,父母一般不会去管,到他们发现孩子使用左手的习惯时,孩子已经三岁了,想要纠正已经太迟了。
在这个习惯用右手的社会里,用左手的人会感到种种不便。于是,父母便极力从多方面压抑用左手的孩子们的自然趋向,强迫他们使用右手,给孩子们在心理上增加不少压力,并阻碍了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如果使用左手的习惯没有得到纠正,用左手的人情绪上总是有不安的感觉,好发脾气。
其实父母只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睡姿,并设法让他们养成头部转向右方的睡眠习惯,自然而然,他们长大后,便会使用右手。
中国传统的父母看着孩子爱乱动,索性把孩子的手脚捆成一根“棍”。据称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中国人都是这么捆大的。孩子就此被剥夺了用肢体表达意愿的权利,他的一切喜怒哀乐无从表现,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甚至有些人会成为不善于表达、胆怯而拘谨、反应迟钝的人。所以,现代的幼儿专家一致主张不要把婴儿的手脚捆住。
人的姿态里存在着特有的创造天赋,只要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动作,便会读出这动作的意义,这动作极可能蕴藏着孩子某一方面杰出的能力,表现出他动作的灵敏度。
孩子大多会经历把某一样东西扔来扔去的阶段。这是他在锻炼自己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如果父母用大人的理智,阻止或通过批评制止他这么乱丢东西,孩子会立即中断这有意义的行动。
孩子也会固定地在手上握一把东西:一块布,一把勺子,一个小玩具。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在寻找安全和依靠。
父母要对孩子的肢体语言保持足够的耐心,把孩子活动性的游戏变成语言游戏,把无意义的动作变为有意义的动作。
良好的姿势,自然的动怍,会使孩子变得朝气蓬勃,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增强,因此父母必须在孩子婴儿时期就注意其姿势:
●孩子在吃奶时,必须有好姿势。
●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坐和站。
●不要总固定用一只手抱孩子。
●孩子的床垫应当平整厚实,不要过于松软。
●睡觉时让孩子仰面向上,不可总侧向一边或蜷缩成一团。
●让孩子尽早学会抓握东西。
尊重孩子从了解孩子的特点开始
幼儿一般存在哪些特点,父母一定要仔细了解。
在同伴交往中男孩女孩有明显差异
早教专家指出,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相处时,男孩与女孩也会表现出不同,女孩会格外关注新来的小朋友,并且会友好地对待他们;而男孩则常常会忽视新来的小朋友,有时甚至还会欺负他们。
孩子对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有兴趣
美国儿童心理专家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孩子无休止地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激怒父母,相反,他们是在试图了解真相,获得更好的答案。此项研究对2~5岁儿童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对知识获得的过程远比之前的思考更感兴趣。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为什么”应耐心解答,和孩子一起探索答案,而不应该觉得幼稚而置之不理。
家庭再添新成员时大人应跟孩子如实沟通
当妈妈再次怀孕的时候,父母应该很自然地向孩子传达家里即将增添新成员的信息;告诉孩子,妈妈肚子中孕育的是他们未来的小妹妹或小弟弟,这样他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而孩子再大时,已经懂得许多人情世故,这时父母应该多同他们商量一些事情,如果蓄意隐瞒,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学校里强势的孩子在家中也会较为强势
欧洲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学校里爱欺负同学的孩子在家中也会欺负兄弟姐妹;在家里受欺负的孩子在学校中也更可能成为被欺负对象。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男孩更倾向于欺负弟弟妹妹,而这种欺负是为了保住他们的主导地位。然而,女孩欺负别人主要为了保持同伴交往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