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儿童期的发育状况
儿童期的年龄范围,在不同的学科中,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划分,一般是指从出生开始至12周岁。如果要细分,还可以把这一年龄阶段分为:从出生到1个月的新生儿期,从满月到1周岁的婴儿期或乳儿期,1-3周岁的幼儿期,4-6周岁的学龄前期,以及7-12周岁的学龄期每一期各有不同的生理解剖和社会心理环境。
从生理指标上看,在儿童期男孩只占着十分微弱的优势。身高和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新生儿时,男孩的体重较女孩稍重,男孩的身高也略略超过女孩,这是由于在胚胎期,母体及胎儿的雌雄激素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怀男胎的妇女,羊水中睾丸酮的水平高于怀女胎者。睾丸酮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蛋白合成的作用,因而男婴的身高和体重略高于女婴。
男孩的身高和体重在到达青春期之前,一直保持着微弱的优势。1975年,全国9个地区曾对近40万名少年儿童,进行了包括身高和体重在内的体格发育指标的测定。这次调查,还把城市和农村儿童分别进行统计,因为体格发育与社会条件,营养状况和环境气候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在调查中证明,男女儿童体格发育的第一个关键阶段,是从新生儿至1周岁;在这12个月中,体重和身高的相对和绝对增长,都超过儿童期的其他年龄阶段,他们的体重平均增长了6千克,比出生时重了两倍;他们的身高平均增加了24-25厘米,比出生时高了50%。以后的身高和发育的增长比较平稳,平均每年增重2千克,增长4-6厘米。在10周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高一些、重一些,但高得有限,相差不到1厘米;重也重不了多少,不超过1千克。可见,男孩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生理优势。10岁以后,女孩的身高和体重均超过男孩。到了12周岁,女孩比男孩重2千克左右,比男孩要高2厘米。这是因为女孩的青春期来得早,她们的“生长突增”阶段从10岁左右便开始,然而,女性身高体重居领先地位的情况,为时不长;12岁以后,男孩也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生长幅度更猛更快;15岁以后,男性在体质上便真正占上风了。在儿童期,作为男女生理区别之一的雌雄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是不明显的,因此,男女儿童有些差异,其主要原因要从性激素以外的方面去寻找解释。
宝宝总生病应该增强免疫吗
儿科的同事告诉我,经常有人带着宝宝来看病,说:“医生啊!我家的宝宝爱得病,你看吃点什么药啊。”医生这个时候其实最无奈,爱生病,爱生什么病,“爱”是个什么程度,究竟是有病灶没有清除,还是所谓的“免疫力差”?所以,这样的病人一般医生是没法看的。
我也经常听到妈妈们抱怨,宝宝爱生病,问医生,医生却没有办法,你说这叫什么医生啊?
我觉得这种双方的抱怨里面有一个误会,病人的诉求不清,医生自然无从下手,当然也有少数医生出言不善加深了误会。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政府医生”或者“家庭医生”制度,只有长期了解宝宝的发育和健康状况,长期随诊的医生,才可能给宝宝提出准确而具有操作性的防病建议。可惜的是,前一样有待实现,后一样我们大多数家庭请不起。所以现阶段,就靠父母们自己了!
如果让本书提出有关的防病建议,其实我会说的无外乎就是加强运动,适度营养,增强体质,脱离传染“暴露”,及时治疗等——和没说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这里用一些“辩难”的方法,说说目前流行的对“增强免疫”疗法的看法。
我经常听到有妈妈说要给宝宝增强免疫,有时候为了调查和得到第一手资料,我当做什么不懂地插话提问。加上搜集一些互联网论坛中妈妈们的讨论,以及儿科同事在工作中发现的很多妈妈会选择的“增强免疫”手段,主要可以把大家常常会用到的“增强免疫”手段归纳为几种:
(1)营养补充,比如补钙,补充维生素,选择流行的“蛋白粉”、“脂肪酸(DHA)”等,选择“抵抗力配方”奶粉,肠道“益生菌”、“益生元”等;
(2)直接补充“免疫物质”,比如注射丙球,注射转移因子、干扰素,注射氨基酸等;
(3)服用传统医学药物;
(4)使用“增强免疫”的药物,比如口服左旋咪唑,甲氰米胍,或者注射聚肌胞等。
说明一下,注射疫苗虽然是很好的增强特异性免疫的手段,但这里指的是一些“民间”的方法,所以疫苗没有列入,肺炎疫苗参考前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肺炎是目前世界上儿童死亡最重要的原因.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原因中肺炎占第一位。这些数据至少说明,肺炎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儿童而言是相当危险的。所以父母们应该尽可能地以各种手段来防止肺炎的发生。
改善宝宝的免疫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为了浅显易懂,上面说到的4种“增强免疫”的方法,我们只评价而少说论据,避免长篇大论。
人体的六腑功能简介
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其中除了胆以外,都是水谷出入、转输,受清泌浊的脏器。它们的功能是“泻而不藏”,与五脏对应配合。五脏属阴、在里,六腑属阳、在表,两者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胆附于肝的下方,古人称为“中清之府”,其中藏有清净的胆汁,分泌出来,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它与肝脏相配台,互为表里。肝主谋虚,胆主决断,这是属于精神活动的范围,我们平常习用的“胆识过人”、“胆小如鼠”、“胆大妄为”等词汇,都与胆气壮实与否有关。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就是容纳和消化饮食物。它与脾相配合,合称“仓廪之官”,就象容纳粮食的仓库,供应着机体的营养需要。所以又把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把胃单独称为“水谷之海”。
小肠承受、消化食物,把腐熟的水谷分清别浊。即把属清净的精华部分(营养物质)归于五脏贮藏,把属浊重的糟粕部分(食物残滓或含废物的水液)归于六腑(主要是大肠和膀胱)排泄,因此古人称小肠为“受盛之官”,它与心有互相配合的表里关系。
大肠被称为“传导之官”。“传导”就是输送的意思,其主要功能是把小肠分别清浊以后的渣滓、废物,输送排出体外。它与肺互相配合而为表里关系。因为肺藏魄,所以,古人把大肠末端的肛门又称为“魄门”。
膀胱位于少腹,古人称它为“州都之官”。所谓“州都”,就是水液聚集的地方,意指膀胱是储蓄小便的处所。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津液,排泄小便。它与肾互相配合而成为表里关系。
在六腑中,上面所讲的五腑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但三焦就不常为人所知了。确实,要想指出它的具体位置和形态是比较困难的,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脏器,古人曾作过不少讨论,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姑且把它看作是个功能单位。而就《内经》的阐述来看,三焦的范围,包括着所有五脏六腑的部位,它的功用,也关系着整个脏腑的功能。它有上、中、下三焦的区分,分别概括胸、胃脘、少腹三部内脏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详细地说即“上焦如雾”,代表心肺宣布气血的功能;“中焦如沤”,代表脾胃消化熟腐饮食的功能;“下焦如渎”,代表膀胱及大肠排泄废物残渣的功能。
四大血型宝宝的教养大不同
每个血型宝宝的个性,都极具特色及自我风格,家长可依其个性,适时适性给予教导,安格斯老师分析四大血型+四大星象宝宝的不同性格,让妈咪能掌握教养的关键点,依照其不同的个性在旁给予指导,相信每位妈咪都能教出受欢迎的高EQ宝宝!
A型宝宝的教养关键
安格斯老师表示,由于A型宝宝个性比较容易紧张怕生,因此,经常不愿意和陌生人来往,但他们直觉很灵敏,能够很快地调整自我状态,以适应环境,因此,对于A型孩子的教养关键点在于—「促使他们早点独立」。
在家中,尽量让A型宝宝独立完成事情,不要让他们过度依赖父母。A型宝宝因为不喜欢和同侪、陌生人来往,时间久了,就容易有社交恐惧症,因此,家长要适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除了邀同侪到家里玩,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
交朋友,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提供参加团体活动的机会,带领让他们学习交友的技巧。要特别注意的是,A型宝宝尤其喜欢阅读、堆积木等游戏,有时还会过度依赖计算机和电视而无法自拔,这种现象尤其经常发生在双薪家庭或疏于照顾的环境中,别让孩子在计算机、电视机前坐太久或沉浸过多的静态游戏,可能导致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和别人互动。
具体方法
.邀请其他孩子来作客:一开始先以邀请较要好的朋友为主,等到孩子习惯与朋友相处后,再慢慢增加人数或新脸孔,或者也可以试着转移场地到公园或朋友家,让孩子自在地交朋友,培养自信心
.不强迫孩子说话,也不代替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在陌生环境时,不要心急催促他们硬是要挤出一些话来,会让他们感到别扭,而更不想说话,尽量也不要当孩子的代言人,只会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B型宝宝的教养关键
安格斯老师表示,B型宝宝的个性虽然乐观开朗、无拘无束,但是他们只有在熟悉的环境和朋友中,才会显现出来,比较容易让人有疏离感,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家长对于B型宝宝的教养关键点—「让他们广交朋友」。
家长最好要以家庭为中心,再慢慢逐渐扩展交往的范围,让他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可让他和同侪一起上学、回家及玩耍。逐步培养起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精神,从而获得交友的经验。B型宝宝,容易越长大越胆小,开始选择性的拒绝回答,也就是选择性的缄默症,像是能跟父母或兄弟姊妹表达看法,但面对其他人则不说一句话,或是只选择在某个场所讲话,例如在家里可以表达自如,但到了学校或不熟悉的地方,就不发一语,但是遇到这样状况,B型宝宝,会给人一种「倔强不听话」或「故意无视于对方存在」的印象,或被误认为没礼貌、反抗性强的孩子。
具体方法
.多参加团体活动:为了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刚开始的时候建议选择由3~4位孩子组成的小团体,不妨邀少数同学或小区邻居组成游戏团体或读书会等,慢慢培养交友技巧。
.给予B型宝宝奖惩时,要告诉他鼓励的原因,然后再予以奖励,试着多亲近他们,可以稳定他们的情绪,惩罚时,也要给予责备的原因。
.患有缄默症的孩子,需要爸妈积极的协助,这类型孩子可容易被孤立,或受到朋友过度保护,而无法维持正常朋友关系,最好尽快去医院治疗。
O型宝宝的教养关键
安格斯老师表示,O型宝宝很友善、热情,大多数的O型宝宝不会怕生,在同侪之间,他们显得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因此,他们的社交能力很强,即使在接触新环境的过程,也能处理得很好,但也因为表现太多的独创性,容易引起其他同侪的忌妒,因此,O型宝宝的教养观点在于「教导多与他人沟通、协调」。此时,家长必须提醒他们多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协调好人际关系,引导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O型宝宝非常喜欢黏着父母,也喜欢在兄弟姐妹中撒娇,极力爱护家庭,但是若过度依赖家人,总是希望父母可以做为后盾,替他们解决困难,将来会难以自立。因此,若O型宝宝过度依赖,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养态度,适当做调整。当孩子有某部分的依赖行为,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表情出不安的情绪,父母千万不能反应得过度敏感。另外,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当孩子可以自己处理的时候,父母必须放手或鼓励他们去完成。当孩子的依赖行为已经造成困扰时,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像是「妈妈在旁讲电话的时候,可不希望你在旁边吵闹喔!」语
气平缓,但态度要坚定,让孩子清楚知道他应克服的困难,就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开始吧!
具体方法
.教导他们多帮助别人,多与其他同学聊天、沟通。
.O型宝宝容易犹豫不决,请他经常与家人或同学商量,试着慢慢做出决定。
AB型宝宝的教养关键
安格斯老师表示,AB型宝宝理性成熟、很有自信、反应灵敏,对其感兴趣的问题,往往爱追根究底,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因此,父母不必担心他们是否能适应学校环境或社会。不过,AB型孩子也有可能因为成熟懂事,而受到父母过度宠爱和保护,反而失去自主自立的能力,因此,AB型宝宝的教养关键点,在于「训练他们自立自主」,例如多让他主动帮助长辈或同学、经历一些困难和失败的经验等。
AB型的孩子感情比较冷淡,他们很少去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只做他们自己的事,也很少与其他同侪聊天,给人冷漠感,例如喜欢自己看书、游戏,不喜欢外出和别人一起玩耍。因此,妈咪要多鼓励他帮助别人,或努力培养孩子的正向情绪,让他们脸上多些笑容。AB型宝宝,过于理性成熟,所以有时候会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容易压抑感情,即使知道应该要适当表达情绪,但也不懂要表达到什么程度,因此,在抒发情感时,也会变得很不自然。
具体方法
.家长必须刺激他们的情绪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情绪方面做出积极响应,告诉孩子:「伤心就哭出来,哭到心情变好为止」。
.如果孩子脸上很少有笑容,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正向情绪,例如一起看些娱乐节目或趣味漫画,孩子看到父母大笑的举动,也会被其情绪所感染。
.利用晚餐时间,请每位家人把今天经历的有趣事情讲给大家听。
了解孩子有自己的情绪表达
建议1:了解孩子为何沉默
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情绪,孩子开始沉默,就表示他的情绪有波动了,父母要开始用心观察,别让孩了被负面情绪所包围。
黄俊性格开朗,成绩优异。马上要选新的班委了,黄俊想竞选班长,可班主任却指定了一个比他差的同学当了班长。这天他回到家,一句话也没说,就直接躲进了屋子。父母回家后,发现儿子沉默寡言,马上过来亲切地询问。
聊天中,父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对他说:“班委竞选应该民主投票,老师这么做不对。你别为此难过了,父母相信你的实力。”黄俊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委屈,父母用心倾听着,不时开导他。
和父母聊完天后,黄俊心情平静了,像以前一样用心、快乐地学习着。
孩子的情绪表达中,有一种方式叫沉默。父母不要因工作忙忽略这个细节,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和引导.就可以将孩子的坏情绪早日驱除,让孩子重新平静、快乐地生活。
建议2:允许孩子大喊大叫,发脾气
当孩子用大喊大叫、发脾气等方式来发泄情绪时,父母别生气,更别在此时训斥、制止他,让他好好发泄一回,过后再和声细语地与孩子谈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有一场重要的篮球赛,赵定十分兴奋,走路时都是跳着走,他想好好表现一下。下楼梯时,他激动地一跃而下,结果一下扭伤了脚。赵定的心情顿时从沸点降到冰点,他叉气叉恼,狠狠地用拳头砸墙。
放学后,赵定失落地回家了,父母看他脚扭伤了,赶紧问:“哎呀,你打球不小心扭伤脚啦。”赵定听到“打球”二字,大吼一声,冲进了屋予。父母吓了一跳,听到儿子在屋里还大叫了几声。父母没有打扰,知道他肯定遇到烦心事了,就让他发泄一下吧。
男孩子体内的睾丸索让他们在受到刺激时,比成人更易怒,更需要发泄。孩子用身体的冲撞.大吼大叫等方式来发泄情绪时,父母别害怕,也别去批评、制止孩子发¨疯_,让他自由地发泄,发泄过后,孩子就可以找回内心的平静。
建议3:允许孩子哭泣
孩子因为伤痛哭泣时,父母别责备他,不要对他们说一砦“做人要勇敢,小能哭”之类的话。孩子哭泣了,说明他的情感处于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刻,此时父母要允许他哭泣。
董森一进门就哭着对父母说:“我被狗咬了一口。”说完叉鸣鸣地哭了起来。父母赶紧帮他给伤口消毒,对他说:“你别紧张,父母来帮你。我们赶紧去打针。”在去医院的路上,董森的眼泪一直没有停。
到了医院,医生说:“没事,这是小问题,按时打针就没事了。一董森听医生这么说,马上停止了哭泣,对医生说“我会按时来打针的。我不会死吧?”医生笑了:“怎么会昵,现在疫苗的效果很好,你及时采取了措施,不会有事的。”
原来董森怕自己会死才一直哭,听医生这么说,他叉露出了笑脸。
孩子和成人相比,行为的目的性更强。他向人哭诉,是希望对方能给予他真正的帮助,急切地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只是想获得心理上的安慰。父母应该给予他及时的帮助,让孩子顺利渡过难关。
回到小时候,理解孩子的行为
长大了的我们不再对看不见的内心感到好奇,因为孩童时本该拥有的感觉一直被压抑着。然而我们应该在长大后努力寻找和回忆小时候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激活自己“现今”生活在“这里”的感觉,还可以了解自己孩子时的心理。
人类婴儿时期不会利用语言进行沟通,这个时期的直接体验将会成为我们感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时期我们经历的生活并没有被输入成一种内心语言,所以我们很难用口头语言来输出,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如果我们一直处在不能把内心语言输入进大脑的状态中,我们就很难从内心留下的原始框架中脱离出来。我们从一出生就被妈妈装上了一个“过滤网”,妈妈控制着我们的“输入”功能,只有那些她觉得合适的话语才会被输入到我们的大脑里。所以当我们回忆起大脑中存储的种种事物和经历时,里面不仅包含着自己的感受,还有妈妈的个人意愿,以及她给我们留下的各种感受和她的看法,这使得我们回忆过去时,会有一种记忆被改编的感觉。
每个母亲都能给孩子带来重要的影响。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物角色,其实就是那些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母亲们营造出来的。”我们常理中的“母亲”永远都是充满母爱地怀抱孩子的形象。然而我们也知道,孩子在妈妈面前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因此只能问自己,我们脑海中母亲的形象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而且孩子们所受到的伤害总是与非常疼爱自己、为自己可以牺牲一切的妈妈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有时候自己受到的那些伤害并不是母亲故意造成的。残酷的现实、艰难的生活,对母亲来说也很痛苦——这些我们都明白。但是大脑明白并不代表我们心底的伤口可以彻底愈合,因此寻找治愈心中伤口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曾有一位年轻妈妈来到咨询室,她说自己养育两个子女非常困难,有时会因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而向孩子发火,她特别想改变这样的自己。人之所以发火,是因为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这位妈妈也应该有着不如意的事情。
这位妈妈之前上班的时候,将老大托付给婆婆,而把老二送到较远的娘家,妈妈和孩子只有周末才能见面。之后因孩子身体不适,妈妈只得暂时休假,独自在家照看两个孩子。因为老大的体质较为特殊,在他睡觉时还要照看一两个小时,因此妈妈的睡眠时间总是不足。老二也是一刻都不能离开妈妈,只要一会儿看不见妈妈就会很不安。更难的是妈妈的腿有问题,做过手术还没有完全恢复,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她明年就要复职,工作之后两个孩子该怎么办,成了她最头痛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我告诉她,再这么担心下去她会患上失眠症的,她说自己在结婚前就已得了失眠症。这位妈妈又告诉我,小时候因为父亲的事业逐渐走向下坡路,母亲只能从事保险推销、在饭店打工等辛苦的工作,还要养育他们四个兄弟姐妹,生活一直很艰辛,因此这位年轻妈妈总是怀着感激母亲的心态来生活。她觉得比起母亲的辛苦,自己的苦恼简直是微乎其微。从小时候开始,在学校和朋友之间产生纠葛,她是不敢跟任何人诉说的,只会一味地忍受;长大之后与职场同事产生纠纷,她也只会独自承受,没有人能懂得她的心。久而久之便患上了失眠症。
她觉得即使自己有想法也没有倾听的人,所以在生活中她习惯沉默。她说:“我并不知道自己能渴望什么,不能渴望什么。在生活中,我只会对别人察言观色,其他的什么都做不到。”如果与丈夫或者同事发生意见上的冲突,她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选择忍让;在养育子女的问题上,即便和婆婆有不同的想法,也会因为没有自信又怕伤害到婆婆,即使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也会选择妥协。
这位妈妈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心中还是带着小时候对母亲的那种心理。她认为,自己是因为不了解沟通方法才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其实不完全是沟通方法的问题,就算她学会了很多说话的技巧,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她在向我倾诉之后,重新回顾自己,她发现自己一直困在只有她一个人的洞穴中,从来不懂得他人的内心,也从没有想过与别人进行沟通。但是当她找回孩提时代的感觉之后,就可以与婆婆自由地畅谈,可以与丈夫正常地交流。可见,如果妈妈可以摆脱把自己困住的自闭感,就能和家人相互交心,也就不会经常和孩子生气了。
如果你和这位妈妈一样,小时候不能作为小孩子自由地生活,把该有的感觉困在内心,长大成人之后也不知该怎样表现出自己的感受,那么从现在开始,请你尽情表达出隐藏于内心的感受,成为一个自由而开朗的大人吧。
如何解决兄弟姐妹之间的攻击
问:帮帮我吧!我的几个孩子老是互相攻击,我是该惩罚他们,给他们调解,还是该把他们分开?
答:虽然这条忠告已经来得太晚了,但我还是要说:防止孩子们互相攻击的最保险的办法是只要一个孩子!兄弟姐妹之间争斗的根源常常是想得到你的关注,你的反应态度和处理方法可以燃起嫉妒之火,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关系发展得更亲近。不能用打骂来惩罚他们,教给孩子们和解分歧的方法之后,到时候你就能把他们分开了。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如果你认为孩子的安全有问题或什么东西要被打破,就要马上出面干预。当冲突发生时你不在屋子里,那就假设两个孩子在争斗中负有同样的责任。处理争斗时,你对两个孩子的要求应该是相同的。(比如说:“我看见有些果汁洒出来了,这里有两块海绵,把它擦了吧,你们俩一人一块。”)当你的脑子“短路”时,立即承认不能接受的行为,但是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想出结果。“噢——碳!把你小妹妹的奶瓶扔到楼梯下面是很糟糕的决定。我需要一些时间想一想该怎么办。”考虑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三心”给你带来乖宝宝
有不少年轻父母羡慕人家的孩子很好带,每天作息时间有规律。其实,这一切很大程度取决于抚育婴儿的柔性方式和保育时的良好心态。有人提出催眠艺术三要点,在此我们作一下介绍,供年轻父母参考:
一是“顺心”:指父母要把握婴儿睡眠的运行规律,按生物钟的走向来培养婴儿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
要使宝宝睡眠好,父母也要仔细观察一些预兆:当婴儿由活跃转向安静,由机灵转向迟缓,由活泼转向平稳,情绪出现烦躁,或者打哈欠、闭眼行为增多等现象出现,父母就应及时作出反应,安排宝宝及早安睡。
二是“舒心”:要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做好睡前的各种准备,包括有—个较为固定的安静程序,如先洗脸、擦身或洗澡、换上尿布;穿好睡衣、盖好被子;给他哼哼摇篮曲,拍拍身子等,让宝宝在一种安全、舒适、温馨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三是“耐心”: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他的睡眠时间与方式都会有所变化,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会使原有的睡眠习惯遭受破坏,此时此刻,父母千万不要责怪和训斥婴儿,只有耐心地诱导,细心地呵护,才能使宝宝在平静中得到休息,在安静中入睡。
儿童体格发育指标
体重是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体重为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量,是代表体格生长的,可以判断出小儿的营养状况。
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要暂时性下降3%~9%,这称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即迅速恢复和增长。
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后头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克及至1000克;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克,故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600~800克;6个月后体重增长减慢,下半年每月增长300~400克。一般3—5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6千克),1岁时达3倍(9千克),2岁时达4倍(12千克),2岁后到11~12岁前每年体重稳步增长约2千克。进入青春期时体重猛增,每年可达4~5千克,约持续2~3年。故小儿体重增长速度有两个高峰,即出生后6个月内和青春期。一般男孩较同龄女孩为重,但女孩青春期发育较早,故10N13岁女孩常较男孩为重,待男孩进入青春早期后(12~15岁)又可超过女孩。为便于日常应用,可按下列公式粗略计算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千克);7~12个月:体重(于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千克);2岁~12岁:体重(千克):年龄×2(千克)+8(千克),如4岁小儿体重是4×2+8=16(千克)。
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波动在10%左右。判断某一儿童的生长状况,需连续定期监测其体重才比较确切,发现体重增长过多或不足,均应查寻原因,尽快解决,使其恢复正常。
加强重视儿童骨亚健康
骨骼疾病的发生发展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但主要受生物源的影响,如营养、疾病、遗传、环境等等。骨骼就像一座建筑的钢筋支架一样,支撑着我们的身体。骨骼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无机盐(主要是钙盐)赋予骨骼以硬度;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以弹性、韧度。谈到骨骼健康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补钙,其实这些想法非常局限,因为影响骨骼发育的元素并非只是钙元素,除了它之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及水,而其中钙的含量最多,因此被认为是骨健康的主要营养素。但是钙的吸收又离不开维生素D的参与,维生素D和钙在体内还要和其它营养素共同维护体内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对整体的发育关系密切,如当维生素A缺乏时骨组织将会变性,软骨内骨化过程放慢或停止,而且使肾小管上皮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并可引起甲状旁腺反馈性的分泌增加,使骨吸收过程加快,骨量下降,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骨骺端成骨障碍,发育迟缓,牙齿发育缓慢或不良。身材矮小的儿童夜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缺铁的情况下可削弱体内肠道对维生素D的吸收,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恰当补充铁剂能促进维生素D在肠道的吸收,提高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改善维生素D缺乏状态。
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它们之间的互动效应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平衡失调,在没有出现临床表现前已经影响到全身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使及时就医,也可能因夹杂疾病的存在而被忽视,不能标本同治。潜在的儿童期骨骼亚健康状态可能就因此失去早期防治的时机,以至出现病理形态的改变,导致了骨骼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是营养性缺D性佝偻病,这也正是我们多年来辛勤工作,而无法将佝偻病降低到最低水平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我们国家还有相当数量的佝偻病、龋齿、生长性骨痛、骨骼畸形以及各种骨关节疾病出现,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亚洲人与欧美国家有土壤、水质、地理环境、气候、种族、遗传、饮食、生活起居、习惯等等各方面的差异,一时不可能完全改变,有些因素还正在被研究、发现中,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科学文化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应该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抓住重点、不懈努力,与时俱进,将骨组织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提出儿童期骨的亚健康目的有三:
(一)便于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有效地降低各种骨组织疾病发病率
17世纪时“体液”学说在西方遭到猛烈的抨击,因为它是无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解剖学的开拓使人们目睹了人体内的肌肉、韧带、骨骼、血管、心脏等,分子学的进一步研究使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了解。人体是一个整体,而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人体的骨骼肌肉是健康的关键,疾病是由机体内部紊乱造成的。随着儿童保健工作的不断深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不良的病儿愈来愈少,而肥胖、性早熟、生长迟缓、龋齿以及由以上疾病而引发的其它疾病却越来越多,这些疾病大多与营养有关,当然也离不开骨骼的代谢。目前全国7岁~9岁的学生中,贫血患病率达到30%;有20%~30%的婴幼儿及少年儿童患有佝偻病、软骨病、骨关节炎等骨骼疾病,而龋齿的发病率则高达6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高达90%以上)。在全国城市中,每10个男孩中就有1个肥胖儿。对这些孩子耐力和四肢爆发力的测查:50米短跑、400米跑、投掷实心球等结果:耐力指标下降,四肢力量也有所下降,更多的孩子经常在活动后叫关节痛、骨头痛以及乏力、容易跌倒。以上这些都提示了儿童期潜在的骨骼疾病并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尽可能减少错、漏,有利于流调的准确性
鉴于疾病早期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如凭主观臆断,加之个人掌握程度不一,即使条件相同所报数据仍可出现很大差异,如佝偻病:以上海市为例,发病率有报O,但还有高达30%以上,2005年部分城区O~6岁小儿821例报导佝偻病患病人数133例,占17.3%,其中小于6个月占39.61%,2岁以内小儿患病率竟占26.5%,6岁内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为17.42%,患病率大大超过1994年的调查,但是这些孩子主要是早期或极早期佝偻病。而龋齿的发病率有报60%,还有报80%以上,影响了流调的准确性,关键在于如何对疾病亚临床状态的认识。
(三)有利于不同情况能够针对性的不同处理,防止乱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典型病变的治疗,一直在临床工作中从病因、临床表现、理化检查中进行一系列的探素。自20世纪60年代Deluca等阐明了VD在体内的代谢需经肝内25羟化酶转化为25(OH)D3,再经肾脏1一羟化酶转化为1-25(OH)2D3才发挥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而且其作用遍及全身,似类固醇样激素。以后更考虑到一旦维生素D缺乏,必然会在临床上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值得重视。从理论上联系到骨骼疾病的发生发展要经过维生素D缺乏、生化改变、功能改变、形态改变四个阶段,而在形态和功能未改变前应视为亚临床型,如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康复,有效地降低骨骼病的患病率,又可避免VD的过量和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