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
01 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 02 成语典故: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03 原文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不顾匡衡而去。 04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将相和的和是什么意思
01 和是和好的意思。 “将”指的是赵国将军廉颇,“相”指的是赵国宰相蔺相如,和”可以是和好的意思。将相和”是个很出名的典故.廉颇处处与蔺相如为敌,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时候,他负荆上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不计前嫌地原谅了廉颇.这就是将相和。 02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03 《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04 《将相和》中的人物品质: 1、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2、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3、赵王:虽胆小,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巾帼不让须眉中的须眉是什么意思
01 巾帼不让须眉中的须眉,意思为胡子和眉毛。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是男子的代称。 胡子为男子独有,眉毛虽然男女都有, 但古时候妇女为了美观,去掉眉毛,用青黑色画眉代替,虽有如无,所以须眉代指男子。 02 清代徐时栋的《烟屿楼笔记》中有“古人称男子为须眉”的话;《红楼梦》中也有“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的说法。为什么要称男子为须眉呢?有一种解释是:古时男子以须眉浓密秀丽为美,而只有男子的须眉才浓密,所以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称。但是,须是男子所独有,眉毛则是男女皆有的。因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合实际。原来,古代妇女有剃眉的习惯,剃去眉毛后再画眉。而画的眉毕竟不是"真"的,看起来有而实际上无。这样,眉也可视为男子“独有”之物。男子被称为须眉,道理就在这里。 03 古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04 著名“巾帼”代表人物: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中国四大悲剧是那几部?
01 《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02 《窦娥冤》的故事中,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在科场中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了昭雪。 03 《赵氏孤儿》的背景取自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国王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赵氏孤儿》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 04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05 《桃花扇》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天涯海角是什么意思
01 天涯海角( tiān yá hǎi jiǎo ) 天涯海角,也就是天涯地角,意思是极偏远的地方。 【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盖俗谈也。” 02 【出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 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 03 【例句】 1. 为了替祖国寻找地下宝藏,我们勘探队愿走遍天涯海角。 2.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是最要好的朋友。 04 近义词: 1. 天南地北 2. 天各一方 3. 海角天涯 4. 天涯地角 5. 地角天涯 6. 海北天南 7. 海涯天角 8. 九垓八埏 9. 山陬海澨 反义词: 1. 近在咫尺 2. 左邻右舍 3. 一衣带水 4. 一箭之地 5. 遥遥在望
独占鳌头是什么意思
01 占首位或第一名。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独占鳌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úzhànáotóu,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02 独占鳌头出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03 词语辨识: 【近义词】鳌头独占、首屈一指、超群绝伦、鹤立鸡群、独一无二。 【反义词】 名落孙山。 04 历史传说: 传说居住于东海之滨天台山的羲和部落具有非常丰富的天文知识,她们最早识别北斗七星并把离斗柄最远的一颗命名为魁。其后人伯益成为部落首领时曾在扶桑山鳌头石梦遇魁星,受其点化而著《山海经图》。后人遂尊魁星为文运功名禄位之神(赤发蓝面,翘足,捧墨斗,执朱笔,立于鳌头之上),并在天台山鳌头石后修建魁仙阁(遗址尚存)。据此典故,自唐代始考生在迎榜时都是让头名状元站在鳌头之上,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之意。此后各地考生、达官贵人到魁仙阁上香,到鳌头石许愿者络绎不绝。魁星也似乎特别关爱日照的学子,仅宋元明三代就出了四名状元。而山下的丁氏、秦氏家族,进士举人达官显贵不计其数,更培养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
关于蛇的成语大全
01 关于蛇的成语有: 1.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4.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5.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02 6.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7.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 8.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9. 封豕长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 10.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03 11.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12.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3.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14.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15.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04 16.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17.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18.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19.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20.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什么
0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02 正弦定理(The Law of Sines)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指出“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sinA = b/sinB =c/sinC = 2r=D(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03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04 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一个关系式。也就是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雷锋的事迹有哪些
01 雷锋的事迹有很多,雷锋同志处处以关心别人为重,热情帮助战友,为集体、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在人民生活遭到严重困难时,他把省吃俭用的200元钱寄往灾区。群众赞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02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03 人民的勤务员 一次,雷锋从安东(今丹东)回来,要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用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您到抚顺。”老人感动极了,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孩子,俺不饿,你吃吧!”“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肚子。”“孩子”这个亲切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老人说,她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虽然不知道地址,但雷锋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大娘用地图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 04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的班长。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肯自己淋得透湿,也不让她们受罪。他们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对母子安全送到家。
五十步笑百步是什么意思
01 “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是: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02 释义: 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士从前线上败下来,一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03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04 例句: 1. 闻一多《什么是儒家》:“孔子的见地还是远点,但比起冉求,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2. 你们同样犯了错,都不知悔改,还在那里五十步笑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