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闻犬吠的下一句是什么
01 “柴门闻犬吠”的下一句是:风雪夜归人。 原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唐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02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03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04 创作背景 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
01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以没有后代奉祀最为严重。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的。先辈鼓励和规劝后辈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一个做晚辈应有的样子。 0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03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对于该段文字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观点: 1、中国古典训诂学,经文注疏学通常认为,"后"是后代的意思,《十三经注疏》,《四书章句集注》皆持该观点。 2、近现代有人根据上下文,将"后"理解为"尽后代的责任"。 04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拼音:bú xiào yǒu sān,wú hòu wéi dà)。译为: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舜在没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就是无后的解释。君子还是应该事先通知父母才对。
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
01 李白 主人公是李白,成语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原句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 02 原文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词语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03 故事简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04 成语解释 杵:舂米或捣衣的棒。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
01 附庸风雅,汉语成语,拼音是fù yōng fēng yǎ,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02 出处:清·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花园。” 03 "附庸"本指依附于诸侯国的小国。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下有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分封的土地,公和侯是方圆百里,伯方圆七十里,子和男方圆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更小的封地要依附于诸侯国,称作"附庸",是一个名词。为什么叫"附庸"呢?"庸"的本义是用、需要,引申为受雇用,"附庸"就是依附别人,受其雇用的意思,取其象征意义,故曰"附庸"。 04 "风"和"雅"是《诗经》的两个组成部分。《诗经》由三部分组成,即风、雅、颂。"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称作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周王室"邦畿"之内的音乐,被尊崇为正声,共一百零五篇;"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共四十篇。"风雅颂"或者"风雅"就用来代指《诗经》,"风雅"因此也用来泛指文化。"附庸"和"风雅"连用,不知道起于何时,不过据清代同治年间的学者平步青记载,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就曾使用过这个成语。
马的成语大全
01 1、马捉老鼠——比喻瞎忙乱 2、犬马之年——犹犬马齿。 3、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 4、驴唇马觜——胡扯,瞎说。 5、招军买马——犹招兵买马。 6、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 7、横刀跃马——犹言横戈跃马。 8、拿下马来——比喻将人制服。 9、溜须拍马——比喻讨好奉承。 10、马到功成——见“马到成功”。 11、驷马不追——见“驷马难追”。 12、倚马七纸——比喻文章写得快。 13、呼牛作马——见“呼牛呼马”。 14、马革盛尸——见“马革裹尸”。 15、仅容旋马——指住宅地方狭小。 02 16、马如游鱼——同“马如游龙”。 17、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18、风车云马——见“风车雨马”。 19、光车骏马——装饰华丽的车马。 20、人荒马乱——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21、打马虎眼——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22、风马不接——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23、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24、犬马之决——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25、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26、马尘不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27、马上房子——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28、马面牛头——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29、放马后炮——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30、下马冯妇——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03 31、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32、马咽车阗——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33、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34、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35、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36、单枪独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37、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38、马足车尘——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39、乌焉成马——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40、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41、鞍马劳困——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42、车马骈阗——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43、人困马乏——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44、效犬马力——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45、率马以骥——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46、代马望北——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47、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48、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49、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50、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04 51、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52、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53、风车雨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54、马角乌白——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55、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56、宝马香车——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57、马瘦毛长——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58、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59、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60、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61、犬马之力——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62、立马万言——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63、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结束,不再用兵。 64、汗马之劳——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65、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桃李满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01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唐 狄仁杰 门生众多,累向 武则天 推荐将相多人,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令公 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02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释义】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 【出处详解】"桃李满天下"这一名句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它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称为"桃李满天下"。 03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称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04 成语示例 ◎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70年来,他教过多少学生无法统计,受过他教诲的学生遍布海内外,许多人已成为著名学者,在各项建设中担负重任,真正是"桃李满天下"。 ◎ "五·四"之后,中国画坛上群星辉耀,亡友潘天寿便是其中的一颗巨星,他是浙人而不囿于浙派,治古创新,创造性地发展了国画艺术,又乐于扶持新苗,桃李满天下,在绘画史和美术教育史上,建立了卓越的功绩,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尊敬。
月晕是什么
01 晕(Halo, nimbus, icebow, Gloriole)是一种自然界的光学现象。它是由于当太阳或月亮的光线透过高而薄的白云(卷云、卷层云或卷积云)时,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彩色排列顺序内红外紫。出现在太阳周围的光圈叫日晕,出现在月亮周围的光圈叫月晕。 02 月晕,是光透过高空卷层云时,受冰晶折射作用,使七色复合光被分散为内红外紫的光环或光弧,围绕在月亮周围产生光圈。 03 晕可分为有"小晕"和"大晕","小晕"即22度晕,"大晕"即46度晕。小晕是以发光体为圆心,角半径为22度的一种内圈呈淡红色,外圈偶尔为紫色或白色的光环,光环内的天空明显较光环外的暗。而大晕则是角半径为46度的晕环,十分少见,一般比小晕暗。 04 日晕或月晕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月晕有时候会有缺口,缺口的方向便是刮风的方向。所以,民间有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和"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全诗解析
01 千里莺啼绿映红这是出自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的诗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02 古诗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03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要具体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0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关于劳动的名言有什么
01 1、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奥斯特洛夫斯基 2、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3、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 4、人们在自觉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也逐渐获得了从事自觉的、有目的的审美的活动,即从事审美创造与发展的能力。——波斯彼洛夫 5、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6、整个人生就是思想与劳动,劳动虽然是无闻的、平凡的,却是不能间断的。——冈察洛夫 02 7、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卢梭 8、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欧文 9、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 10、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11、当一个人在深思的时候,他并不是在闲着。有看得见的劳动,也有看不见的劳动。——雨果 12、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车尔尼雪夫斯基 03 13、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14、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得成功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赫尔岑 15、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马克思 16、人是动物,本来是好动的;劳动不只是为着生活,也是为着健康。——谢觉哉 17、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奥斯特洛夫斯基 04 18、劳动和享乐这两个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东西被一种自然的联系结合在一起。——李维 19、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 20、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许甚至说,我更热爱体力劳动。当在体力劳动内加入任何优异的悟性,即手脑相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特别感觉满意了。——巴甫洛夫 21、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22、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23、人类的劳动是惟一真正的财富。——法朗士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01 三国之后是晋朝。 共传四帝,分别是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280年,攻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02 三国的灭亡顺序分别是蜀,魏,吴,最初是由魏南下,灭掉了蜀国,当时的君主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禅,由此还发展出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后来自东汉就十分壮大的司马家族逐渐的掌握兵权,直到265年,司马炎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魏国也因此灭亡,直到280年,西晋南下灭掉吴国,才真正的完成了统一。 03 但是在西晋时期,西北疆域的少数民族逐渐内迁,而西晋的占田制征税严苛,在加上官员欺压,而且有很多少数民族人员被征为地主的奴婢,导致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到了西晋后期,激起了不少大规模起义。 04 最后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逐渐壮大,并建立国号汉,后来在311年,刘渊的手下石勒逐渐的攻陷了洛阳和长安,直到316年,西晋才完全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