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就医需注意什么

动脉栓塞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进展、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出现以上典型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在诊断明确后,必须采取积极的有效治疗措施。 

就医指征
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忽然出现肢体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苍白等典型表现或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等,需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心血管科。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无脉、苍白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等)
近期有无其它症状?(如间歇性跛行?)
近期有无手术史?
需要做的检查
皮肤测温试验
皮肤测温试验能明确变温带的平面,辅助诊断本病。
超声多普勒
可以探测肢体主干动脉搏动突然消失的部位,对栓塞平面做出诊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最为常用,是安全、无创、可重复的血栓筛查手段。
动脉造影
能了解栓塞部位,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状况,是否继发性血栓形成等情况,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金标准”。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异常。
CT血管成像(CTA )、MR血管成像( MRA )
能直接显示全身大部分血管的栓子,一定程度上可取代血管造影术,尤其对于病情严重、老年病人和有动静脉插管禁忌证者更为合适。此外,放射性核素显像也是检测血栓的方法之一。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即可诊断。
典型动脉栓塞症状,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苍白。
体格检查可发现变温带。
动脉造影和CTA明确栓塞部位。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3 

动脉栓塞有什么症状

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苍白等,根据发病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肌病肾病性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疼痛
最早出现的征状,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突然升高引起疼痛。发病多较突然,有局部剧烈疼痛,如心绞痛、腹痛、肢体剧烈疼痛等。
皮肤色泽和温度的改变
如皮肤苍白,有变温带。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栓塞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感觉和运动障碍
因周围神经缺血导致感觉异常、麻木甚至丧失。
相关供血部位组织缺血、缺氧
会导致器官、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及偏瘫等。
血栓脱落
引起脑栓塞、肾栓塞、脾栓塞等相关症状及体征。
并发症
高钾血症、酸中毒、肌红蛋白尿均是因为栓塞发生后,受累肢体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严重的代谢障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少尿、无尿,肾衰竭。
若栓塞发生在心脏部位,会引起胸痛、胸闷、甚至会引起心肌梗死。
脑部栓塞可能会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根据栓塞部位的不同,可能会引起相应部位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器官功能丧失。
若出现感染性栓塞,可能会并发感染性休克。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3 

动脉栓塞病因有哪些

根据栓子来源不同,发病原因分为心源性、血管源性、医源性三类,其中以心源性为最常见,栓子可随着血流冲入脑部、内脏和肢体动脉,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

主要病因
心源性栓子
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室壁或人工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心源性栓子是最常见病因。
血管源性栓子
如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医源性栓子
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并脱落等。
流行病学
动脉栓塞属于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人群。好发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及肢体动脉等,起病急骤,症状明显,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好发人群
老年人。
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如有心脏病病史伴有心房颤动者。
诱发因素
如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容易诱发动脉栓塞。
如果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久坐,易诱发动脉栓塞。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2 

什么是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动脉腔被进入血管内的栓子(血栓、空气、脂肪、癌栓及其它异物)堵塞,造成血流阻塞,引起急性缺血的临床表现。特点是起病急骤,症状明显,进展迅速,后果严重,需积极处理,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案,通常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rterial embolism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肌病肾病性代谢综合征
治疗周期:
需要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麻痹、运动障碍
好发人群:
老年人、有心脏病病史伴心房颤动者
常用药物:
尿激酶、链激酶、肝素、华法林
常用检查:
皮肤测温试验、超声多普勒、动脉造影和CTA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2 

怎样预防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没有特殊的预防方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饮食习惯,规范作息时间,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情绪激动,注意缓解压力,预防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相关疾病。

早期筛查
若患者出现心悸等临床表现,可以做心电图检查,一旦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情况。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注意饮食均衡,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体能。
规范作息
三餐规律,避免情绪激动,适当的缓解压力,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减少熬夜。
避免心律失常
有其他心脏疾病及其他疾病时应及时治疗,避免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心律失常。
子女做相关检查
预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当父母具有预激综合征时,子女应该做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该疾病。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1 

预激综合征患者平时该怎么护理

患有预激综合征的患者需注意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患者不需要过度焦虑、紧张,避免加重病情及影响治疗效果。患者治愈后应按医嘱定期检查,监测心脏状况。

日常护理
患者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规律日常作息,避免熬夜。
平时多运动,但是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日常情绪避免过度紧张,适当放松,劳逸结合。
病情监测
在出现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或者心电图异常时,应该及时就诊,遵医嘱定期复查。
心理护理
预激综合征预后较好,患者应该适当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对治疗要有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预激综合征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该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询问相关事项,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并且做好相关检查,配合医生治疗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1 

预激综合征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并无特殊效果,若患者伴有其他疾病,需要遵医嘱进行饮食注意,患者合理、健康饮食即可。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0 

预激综合征预后注意事项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疾病,通常预后良好,一般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经过导管消融术的患者,成功率高,复发率和并发症较少。若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不进行治疗,可能引起猝死。

能否治愈
目前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较成熟,能治愈预激综合征。
能活多久
预激综合征患者如果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10 

怎样治疗预激综合征

一般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或可行心电生理检查以对旁路的不应期特征做出评价。若有频繁的心动过速和伴有明显症状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术。

治疗周期
预激综合征根据患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治疗。
药物治疗
腺苷
抗心律失常药,当患者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用于转复窦性心律。
维拉帕米
钙离子拮抗剂,减慢前向传导,从而消除房室结折返。预激综合征病人发作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可首选维拉帕米静脉注射。
普罗帕酮
钠通道阻滞剂,减慢传导和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辰,患者伴有房颤及房扑时使用。
胺碘酮
阻滞钾通道及延长心室复极,当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并伴有心房扑动和颤动时,优先考虑胺碘酮。
手术治疗
根据疾病危险分层来决定是否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或者伴有心房扑动或颤动的预激综合征,药物治疗不理想时,优先考虑导管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预激综合征。
其他治疗
预激综合综合征病人发作心房扑动与颤动时,且伴有晕厥和低血压,应立即电复律。预激综合征患者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且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优先选择电复律。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09 

预激综合征就医需注意什么

一般无症状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不需要治疗,随时观察和遵医嘱复查即可。若患者有快速性心律失常表现及低血压、休克等血流动力学不足的情况下,请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频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直系亲属确诊为预激综合征时,或者有预激综合征家族史的患者需做进一步检查。
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通常情况下优先考虑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什么时候发病?以前是否有过这种情况?
在发病前是否有运动量过多、情绪激动、受凉等其他情况?
一般发病多长时间,是不是突然发病,突然结束?
是否还有其他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有没有得过其他什么疾病?
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心率及节律是否正常,是否有心脏杂音,一些心脏体征有助于心率失常的诊断。
血常规
看白细胞等感染指标是否正常,及血红蛋白是否正常、是否有贫血表现,排除其他基础疾病。
心脏相关检查
心脏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和心电生理检查。
心电图为最经济实用的检查方法,观察QRS波群是否正常、是否伴有其他的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分型的主要依据,可根据心电图表现诊断。
心电生理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可以用来确诊预激综合征,明确心率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确定旁路的位置及数目,也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价。
心脏B超
观察心脏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活动度,检查是否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及心脏瓣膜功能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前脑钠肽检查,可作为排他性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可以基本排除心肌梗死诊断,前脑钠肽水平正常可基本排除心衰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以下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可以诊断为预激综合征:
患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心悸,多数突发突止。
心电图可表现为PR间期缩短,某些导联QRS波群大于0.12s,ST-T段与QRS波群主方向相反。
心电生理检查通过明确具体出现问题的通路来确诊预激综合征。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
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是否有心肌梗死的病史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发病前是否有诱因。还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查,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坏死标志物来做出诊断。
束支传导阻滞
B型预激综合征应与束支传导阻滞相鉴别,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一般恒定,且很少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但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较为常见。
右心室肥厚
A型预激综合征应与右心室肥厚相鉴别,除了观察PR间期和QRS时限、预激波特点外,还要注意是否有电轴右偏,V5、V6导联出现深S波等。通过心电图可以发现不同,做出鉴别。

清歌 发布于  2022-1-23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