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的人为何会觉得他们一个在古代一个在现代

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乾隆和华盛顿的故事,这两个人放一起看的话,是不是觉得这个乾隆是古代人,但是这个华盛顿就是这个现代人,其实还是真的是这样的,但是其实这两个人是同一时期的人哦,那为什么会出现他们并不是同一时期的人这样的错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出生于1732年,去世于1799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现代人一般。
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出生于1711年,去世于1799年。他给人的感觉,却是正儿八经的古代人。
为什么出生亡故时间如此接近的两个人,给人的感觉,却好像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呢?华盛顿更像是现代人,而乾隆则是实实在在的古代人。
1、乾隆以后,清朝还有6位皇帝。
清朝入关以后,顺治是第一个入关的满清皇帝,此后经历了康熙和雍正两位稍微靠谱一点的皇帝,因此乾隆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位皇帝。
这在清朝历史上,其实算是比较靠前的了,毕竟清朝入关以后一共有10位皇帝,乾隆排名第四,因此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古代人。
乾隆后面,还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及宣统等6位皇帝,这些皇帝组成了中晚清时期,虽然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可是给人的感觉却十分漫长,
至于华盛顿,给人的感觉就很现代化了,虽然他身后还有不少总统,可是每一任总统也就4年的统治时期,至多也只有8年时间,因此他们的时间感觉就过得很快。
华盛顿是第一任美国总统,而目前的特朗普则是第45届美国总统,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接近现代了。
2、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博弈。
乾隆和华盛顿,其实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乾隆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代表人物,在他的世界里,独裁的世袭制度,一直是根深蒂固的。
这种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流行了两千多年,也就是说,但凡流行这种独裁制度的时代,给人的感觉,那都像是在古代一样。
乾隆正是这个独裁王国的领袖,因此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古代人。而华盛顿,是建立民主法制国家的领袖,这是一种全新的制度。
相比较封建独裁制度而言,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华盛顿时代给人的感觉就跟现代一样。
3、华盛顿主动放权,乾隆到死不肯交权。
其实评价一个领导是否真的是为了天下着想,那就看看他肯不肯放权了。华盛顿就是主动放权的那个人,他建立了美国以后,只做了两届总统,此后坚决表示不再当下去了。
为什么?因为他必须要确保,今后没有一个独裁者会出现。美国总统最多当8年,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当然战时是个例外。
华盛顿将权力大部分都交给了民众,他的三权分立在那个时代,至少是非常受欢迎的。主动用其他权力来限制自己的权力,这种人世上还真的罕见,所以给人现代感,超前感。
乾隆就完全不同了,他的皇位可不是老百姓们投票选出来的,而是他老爸雍正皇帝传给他的,他就是富二代一样,接管了这个帝国。
乾隆在位60年,但是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死,可是他又不愿意超过他爷爷康熙在位的时间。所以他宣布自己要做太上皇了。
嘉庆继位以后,乾隆依旧不肯放权,他始终都掌握着帝国的权力。即使他是太上皇了,依旧不肯把一丁点权力让给嘉庆。
3年以后,乾隆要死的时候,才真正将权力还给了嘉庆。可见乾隆对权力的欲望是多么的大。这种人跟古代那些帝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更加严重,所以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古代人。
4、乾隆时期,依旧是不肯接受现代化的封建时期。
华盛顿是手握着枪杆子打下了美国的天下,他们本来就是殖民者,这块土地最原始的居住者是印第安人,他们靠枪杆子解决了不少印第安人,这才抢占了这块土地。
此后他们又不愿意成为殖民地,因为长期生活在这里,所以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和英国、法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所以华盛顿带着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当地人,用枪炮打下了这片江山。所以说他们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一些西方当时比较先进的东西。
而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自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的皇帝,所以完全瞧不起那些西方前来传授技术的传教士们。
这么一来闭关锁国的局面就出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他们还知道大炮、舰队的重要性,可是到了乾隆时代,却逐渐将这些东西束之高阁了。
也就是说,中国在乾隆的统治之下,其实是在不断倒退的,他是在开历史倒车的一个皇帝。因此乾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古代人。
5、总结:乾隆跟华盛顿是没法比的。
一个是封建独裁统治者,一个是民主的开创人。抛开现在中美关系不谈,我们从客观上来看,乾隆是没办法跟华盛顿做比较的。
不要被所谓的爱国思想冲昏了头脑,落后的地方需要承认,这才是进步的动力。什么都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就强行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这合适吗?当然不合适。
盲目的自信,只会让我们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只有找准了罗盘上的方向,脚踏实地往前走,才能代表着进步。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8 

唐玄宗后悔杀高仙芝吗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唐玄宗当时杀这个高仙芝非常的在意,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唐玄宗杀了高仙芝之后是不是非常后悔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值得讨论,下面我们可以简单的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分析揭秘看看,他到底后悔不后悔吧。

1、唐玄宗后悔杀高仙芝吗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唐玄宗并没有说后悔杀这个唐玄宗,也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应该不会后悔的。当时唐玄宗的权力已经遭遇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帝位杀几员大将也还是比较正常的,而且当时的高仙芝真的就是证据确凿了,也没有办法平反,在当时来看死的不冤枉的。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唐玄宗当时疑心很重的,而且安禄山入关直接责任虽然在哥舒翰等人,看起来厉害也不见得厉害,所以派遣你高仙芝去打,怎么就失败了呢?所以非常让人生疑了,所以唐玄宗并不会觉得后悔。
2、高仙芝死亡真相
安史之乱发生在中国唐代,从唐玄宗末年(即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开始至唐代宗初年(即公元763年2月17日)结束,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起的内战,这场历时八年的内战使得唐朝大量人口丧失,民生凋敝,国力锐减,促使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巨大浩劫。
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龙颜大怒,即刻调派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率兵去抵抗安禄山,但当时唐中央都认为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且高仙芝久经沙场、能征惯战,对付胡儿安禄山应该绰绰有余了!
如此错误判断导致了中央军将士在思想上严重轻敌,尤其是关内的士兵久未参战,毫无斗志,且军队中很多士兵是新招的农民工,也没经训练,根本经不住久经战场的关外叛军的冲击,所以“帝国双壁”迅速败下阵来。
但高仙芝觉醒很快,他放弃了潼关以东的战场,退至关内,显然是要凭借关塞、天险、与城防坚守防线,先形成对峙状态,再找破绽退敌,这本是正确的思想;然而徜徉在贵妃怀中的玄宗显然昏聩了,他不顾一切地下令高仙芝前去战场迎战,令中央军失去了全部优势。
忠心耿耿的高仙芝在内忧处患中,只得披挂上阵,带着悲壮的心情与安禄山作战,自然是一败再败,此时,监军太监落井下石,捏造事实说高仙芝等人私扣军饷,盛怒之下的玄宗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高仙芝处死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8 

古代科举落榜的人怎么办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科举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一个谁能力强谁就能当第一的,所以落榜这种事情实在是寻常,但是很多事情只有能力强的人才会坐。但是在古代,科举落榜的人都会怎么办呢?

在元祐元年之时,司马光提出了十科取士法,所谓的十科取士法就是一种类似于西汉时期举荐制度的一种方法,是由官僚大夫选择具有某些特质的人才,推荐给朝廷任用。
司马光觉得人不是尽善尽美的,一个人也许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但在其他方面就有所欠缺。如果朝廷选拔人才一定要选择十全十美之人,那这样的话根本没什么人才可选,毕竟“人无完人”嘛。因此,他提议,让在位的官员举荐自己熟知的人才,先进行一番思想、品德、籍贯等等方面的考察以后,再向朝廷输送。
不过这种举荐是有标准的,司马光为了挑选最优秀最顶尖的人才,设立了十科,只有符合其中一个才能被选举,而这“十科”指的是:行义纯固可为师表、节操方正可被献纳科、智勇过人可被将帅科、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技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学问赅博可备顾问科、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善治财斌公私俱便科、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
只是,这个十科取士法执行了几个月以后,就出现了问题,因为有些富豪官家子弟向举荐人行贿,以确保自己能够选上。所以左司谏朱光庭提出了意见,建议朝廷在举荐过的过程中严格考察,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严惩举荐人和被举人,这样才好了起来。
据《宋史》记载:“自唐以来,所谓明经,不过帖书、墨义,观其记诵而已,故贱其科,而「不通」者其罚特重。乾德元年,诏曰:「旧制,《九经》一举不第而止,非所以启迪仕进之路也;自今依诸科许再试。……开宝三年,诏礼部阅贡士及十五举尝终场者,得一百六人,赐本科出身。特奏名恩例,盖自此始”。
在古代,如果想要当官,就只有通过三种正规途径:科举考试、世袭官位、皇帝赏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途径也能帮助那些想要报效朝廷的有才之人走向仕途,那就是“恩科”制度。
何伟“恩科”?这要从北宋太祖开宝三年说起,当时赵匡胤发明了一种叫“特奏名”的选拔方式,对那些屡考不中的学子,大开方便之门。
允许他们不用在参加省试,直接跳到皇帝亲自测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并由礼部贡院另立名册。若是附试过关,就会被赐予本科出身及官位。在开宝三年的时候,通过恩科来获取官位的有一百零六个人。
不过不是所有屡考不中的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只有那些解试合格而省试或殿试不中,并且积累到一定参考资历和年龄的举人,才能获得这种专门的“皇恩”。而这种让屡考不中而又有真实才能的人欢呼的制度,在此后就形成了一种定制,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7 

蔡京吃汤包花费三十万是真的吗

说到汤包,放到现在也就是几块钱一笼,不过确实是挺好吃的。但是在古代,汤包也是非常的出名啊。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宋朝的时候,作为宰相的蔡京,竟然吃汤包花了近三十万!这是真的假的?听起来就觉得非常离谱啊。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1、蔡京吃汤包花费三十万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毕竟蔡京可是出了名的奸臣。当时的情况是蔡京是当朝宰相,请了几百个下属去吃饭,饭后厨子算了算账,“馒头一味为钱一千三百余缗。”单做蟹黄汤包就花了一千三百多贯。然而当时的时候,米价一千二百文一石,宋朝一石米重约六十公斤,据此可以估算出一贯铜钱的购买力等于人民币二三百元。蔡京一顿汤包消费一千三百多贯,折合人民币三十多万元。不过话说回来,这三十万并不是蔡京一个人吃的,但是一顿饭吃这么多也是够离谱的。
2、奸相蔡京下场如何
书上记载,宋钦宗即位之后,励志要铲除“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这六贼,而蔡京就是“六贼之首”,所以蔡京就被宋钦宗贬至岭南,走到途中,死于潭州,这对蔡京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下场了。
蔡京官场几度臣浮,为官极为贪婪,最出名的案子,就是“大兴花石纲”,蔡京为了讨好宋徽宗,自夸国富民强,骗皇帝说国库充余,宋徽宗听信谗言,大兴土木,一时弄得民不聊生。
靖康元年,金人大举南下,徽宗禅位钦宗,蔡京不顾指责,带着全家老小南下避难,当时官居侍御史的孙觌等大臣,联名上书,极力铲除奸相蔡京,于是,蔡京被贬,当行至潭州时,被老天爷给收拾了。
蔡京虽然顶着“奸臣”的帽子,但书法天赋极高。他苦心孤诣地浸淫书法艺术多年,终有大成。蔡京的书法成就在北宋属于顶尖,和他处于一个水平线的是苏东坡、米芾和黄庭坚。有一种说法,蔡京原本是“北宋四家”之一。虽然他的书法造诣颇深,但是由于后人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用同族的蔡襄替代他。如明朝大画家王绂在其《书画传习录》中记载:“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
蔡京的书法作品虽然传世不多,仅有《节夫帖》《唐玄宗鹘鸰颂跋》《十八学士图跋》等帖,但从这些作品中,亦可窥见他书法艺术的全貌。蔡京的书法豪健洒脱、舒展飘逸、张弛有度,极为耐看,充分体现了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
蔡京的代表作品《十八学士图跋》,点画清晰、爽利犀练、雄浑矫健、结字奇巧、侧中取势,深得“二王”风韵,兼具苏东坡和米芾的特点,用笔大胆泼辣,纵横捭阖。《十八学士图跋》整体章法经营字字巧妙、错落有致、干净利索,字里行间洋溢着典雅律动的节奏,弥散着恬淡幽远的诗意,氤氲着疏朗清新的禅趣,堪称一件难得的精品佳作。
蔡京的书法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学习其书者甚多。编录上古至元代书法家传记的《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这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狂傲的米芾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这其中有一个故事。蔡京手下有个小官,在一个极热的天气里,极为恭谨地侍奉着蔡京,不停地摇着扇子为他纳凉。蔡京一时欢喜,于是要过扇子,在上面题了两句杜甫的诗词。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这个小官突然变得阔绰起来。原来,那把有蔡京题字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大价钱给买走了。相传这位亲王就是日后登上皇位的宋徽宗赵佶。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赵佶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从而也说明了蔡京的书法艺术是何等地受人推崇。
蔡京与米芾是同时代的人,艺术上两人惺惺相惜,但因社会地位、身份,人生信仰、追求不同,终于“道不同,不相与谋”。米芾为人狂放自负、桀骜不驯,素有“米癫”之谓。蔡京则是一个身居庙堂之高、精于玩弄权术、醉心荣华富贵的政客。这一本质差别,为两人的艺术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也是蔡京书艺不能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流传千古的症结所在。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6 

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是谁 真的只娶了一个皇后吗

说到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都知道,在感情上面基本上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可能说的有点夸张,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后,然后数不清的妃子。这样的现象基本上是最正常的。但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就只有一个皇后,而且无一妃子!完全不近其他女色,这个皇帝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是谁
其实说到这个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他就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朱祐樘。
朱祐樘作为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登基之后,真的是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一心想要明朝能够走向正轨。在明朝也算是一代明君了。当然,除了在治国方面非常的厉害之外,在他的后宫,那简直是让人不敢相信,因为朱祐樘作为皇帝,只娶了一个人!那就是皇后张氏!这在历史上绝对能称得上“最痴情的皇帝”了。
2、真的只娶了一个皇后吗
朱祐樘真的只娶了一个人吗?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真的是非常罕见的,毕竟在古代,皇帝娶妻这种事情,真的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能够决定什么的,不管是朝臣还是太后,都是希望皇帝有多个妃子的。所以在当时朱祐樘只娶了张氏一个人的时候,很多大臣都认为是皇后的问题,觉得她是不是妖女,勾引的皇帝,甚至是不让其娶妃。
但是事实上,朱祐樘他自己根本都听不进去大臣的言论,而且平时完全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该治国治国,该处理朝政处理朝政,完全不像是被妖女怎么样了。而且他对皇后也是一心一意。这样的皇帝可谓是非常痴情了,有点那种平凡的老夫老妻的感觉。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张氏作为皇后,也完全没有觉得自己得宠有什么了不起,而是非常的端庄大方,做到了一个实实在在,母仪天下的皇后!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6 

古代皇帝都是怎么用膳的

其实说到这个皇帝用膳,在历史上都是非常讲究的。而且皇帝的用食都是要经过很多道工序的。比如说御膳房、御茶房、内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那么在古代历史上,皇帝都是怎么用膳的呢?是大家一起吃?还是自己一个人吃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简单得就像是1+1=2的问题,要说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皇帝吃饭不叫“吃饭”,叫用膳;同时,皇帝“吃饭”比普通人、比绝大多数人吃得:安全、排场、讲究、铺张,甚至是惊心动魄。
了解历史或看过一定数量历史影视剧的人,一定都记得皇帝“吃饭”的桥段,知道有一个专门为皇帝准备膳食的地方——御膳房。这可不是一般人想来就能来的地方,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从总管到御厨再到采买等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那排场和架势都是打造皇帝膳食安全的一条龙服务队,从“素材”的准备到菜品的制作,那可都得谨慎再谨慎,以确保皇帝“吃饭”的绝对安全,否则,稍有差池不仅会丢了自己的小命,还会连累家人,乃至三、五、九族,所以既要排场,又要安全,不可不慎吶。
。皇帝“吃饭”的讲究,那可不是一般的讲究,从原材料到膳食的搭配,再由菜品的制作到味道的调制,不仅得让皇帝老儿吃着开心,还得不腻,所以你得绞尽脑汁地翻着花样地改变菜品,出新出奇。只要皇帝老儿喜欢,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有水里游的,你都得想办法弄来,就算铺张,就算劳民伤财,也必须得行。同时,你还得有皇帝老儿吃着不高兴,自己就是失败的“职业”道德和皇帝老儿吃着高兴了,自己才能不忐忑的心理准备。
说了那么多,也许你会觉着都是虚的、多余的,甚至认为:不就是一餐饭么,整那么多没用的,有什么意思?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是你的肤浅了,小心别让人笑话,因为皇帝老儿的吃饭不叫“吃饭”,叫用膳;为皇帝制作一天的膳食就得准备:猪肉100多斤,鹅数只,原料鸡33来只,还有鱼、鹌鹑、鸽子、香油、面粉、糖、醋、油及各种调料若干,所以必须得:安全、排场、讲究、铺张,甚至是惊心动魄。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5 

印度人那方面很厉害吗?来看看科学家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最近很多人对印度非常的感兴趣,对印度也有一些研究,那么话说印度人那方面就真的很厉害吗,其实也不然了,科学家已经给出解释,那么答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这里说的印度人那方面应该就是做爱做的事情的能力吧,其实说印度人比较厉害算是谬论了,应该是受到了印度的一些强奸案件的影响了。印度人那方面其实也就那样。
印度人其实和中国人那方面是差不多的,功能强大与否的的确确是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实影响也不太大,除了非洲啊,哈哈。当然了其实还是和个人的体质有关,还有日常的生活,还有日常的饮食锻炼等等。这和人种差别是真的不太大的。
所以印度人那方面也真的不强了,都是错误的想法而已。
其实印度也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地方了,比方说这个印度在药品研发方面非常的厉害,软件工程也非常的厉害,电影也不差,印度的数理和推断也非常厉害,还有印度的航天技术也不差哦。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5 

中国三大运营商纽交所下市公告中为什么用繁体?其实和上市前的操作有关系了

最近中国三大运营商在纽交所下市的事情大家有听说过吧,我们先不评论这件事情本身,我们来说说中国三大运营商发布的下市公告,或许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三份公告中的字用的是繁体字,很多人要问了这是为什么,不是早就推广要用简体字普通话了吗,这国家的龙头企业为何还这么搞呢?其实大家还是孤陋寡闻了,为什么用繁体字?下面一起来解析看看。

我们先看下三家的公共:
很多繁体字。
一样的繁体字。
很多繁体字。
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明明可以用简体为什么这里要用繁体?其实大家仔细看,有限公司下面是不是有一小行字?说的是不是香港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给大家提醒成这样应该已经清楚了吧。
其实三大运营商去纽约交易所上市,当时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的,香港用繁体字是正常现象,所以这些公共文件也用了繁体字,没什么大的问题的。
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选择在香港去注册公司上市纽交所呢?其实也还是很简单了,那就是方便,税率比较低,别人认可,管理也方便,出售买卖也都很便利。
所以其实也没大的问题了,只是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我们不了解,搞清楚就好了。没什么大的问题了,哈哈。其实小编觉得繁体和简体没有什么差别,都一样的,反正也都看得懂,这个技能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吗?啊哈哈。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4 

孔雀王朝入侵秦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孔雀王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孔雀王朝还是非常非常有名的,而且如果拿这个孔雀王朝和我们的这个秦朝对比的话,那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不妨对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分析,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孔雀王朝入侵秦朝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如果秦朝愿意的话,这个时候乘胜追击,能把孔雀王朝王朝打出屎。
秦朝强大在什么地方?长城厉害不厉害?孔雀王朝见都没见过吧,秦朝全国统一当时的气势足不足?首先气势就得赢他们一回。孔雀王朝真的要入侵秦朝真的太远了太远了,这么长的战线,真的有必要吗?完全就是送命。
很多人说了孔雀王朝当时人说达到了5000万,而且面积也比秦朝大,而秦朝但是只有2000-3000万,这人数多这么多,难道一点机会没有吗?机会还是有的,但是战争真要打起来,就真的太难了,战线长是问题,还是有秦朝本来就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大一统国家,对于打仗什么的他们在熟悉不过了。
所以孔雀王朝就算工业农业都比秦朝领先,但是在秦朝这边就真的不见得有机会了,所以看事情还是综合来看的呀。
小编也不说给自己华夏名族涨士气,在有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太自卑了,以前没发生的事情,说还是要大胆的说一说的嘛。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4 

冷战时期著名国际玩笑

要说到冷战时期做有意思,开的最大的国际玩笑,那就要属1959年7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这个玩笑差一点就改变了世界的格局。那么赫鲁晓夫跟尼克松开的是个什么玩笑呢?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吧。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是世界工厂,生产的工业品行销世界。
虽然美国和苏联各方面都不太对付,可苏联毕竟是一个大市场,美国人做梦都想把自己生产的工业品卖到苏联去,敌人的钱也是钱,不赚白不赚。
终于在1959年7月,苏联人允许美国在莫斯科搞一个工业品博览会。
美国很珍惜这次机会,派副总统尼克松去参加开幕式。
苏联人也没给副总统面子,机场上没有铺红地毯,也没有举行欢迎仪式。尼克松心里有多郁闷可想而知。
尼克松独自主持了博览会开幕仪式,赫鲁晓夫才姗姗来迟。
赫鲁晓夫对美国货不感兴趣,可出于礼貌,他还是在尼克松的陪同下,象征性的绕着博览会现场转了一圈儿。
赫鲁晓夫的漫不经心让尼克松很不爽,在路过一台全自动香肠机时,尼克松终于找到反击的机会。
尼克松驻足在机器旁,不无得意地对赫鲁晓夫道:“我们美国生产的这套设备非常先进,把一头猪赶进去,从那边就可以有香肠出来。”
赫鲁晓夫没有搭腔。尼克松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又挑衅式的问赫鲁晓夫:苏联有没有这种生产香肠的自动化设备。
赫鲁晓夫很不屑的道:“这根本不算什么,我们一般用制造香肠的速度来制造洲际导弹”。
1957年8月,苏联第一颗洲际导弹R-7试射成功,比美国早了半年多。R-7导弹可携带4吨重的核弹头,射程达到8000多公里,可以覆盖美国全境。导弹技术要比美国先进一些。
苏联拥有香肠一样多的洲际导弹,尼克松顿时被吓住了,以为美国在军备竞赛中输给了苏联,根本没有意识到赫鲁晓夫这是在开玩笑。
R-7导弹体积庞大笨重,造价异常昂贵,采用低温液体燃料,不利于储存,当时苏军实际装备量还不到20枚。
看到尼克松恐惧的模样,赫鲁晓夫难得的说了一句实话:我们这导弹还有个缺点,就是容易失控,上次实验的时候,导弹飞到阿拉斯加突然失去控制,幸亏没有装核弹头。
此时的尼克松早就沉浸在深深的恐惧中,赫鲁晓夫的大实话也被他认为是露骨的恐吓。
赫鲁晓夫从尼克松的恐惧中得到巨大满足,决定把这个玩笑开得更大一些,他用一种君临天下的语气说:颤栗吧,美国,以后你们的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在苏联无坚不摧的洲际导弹攻击下,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随时可以让那片土地化为灰烬。
尼克松怕了,真的害怕了。没等博览会结束,他就急急忙忙的回到美国,把他的所见所闻讲了出来。
美国人也没想到这是赫鲁晓夫和他们开的国际玩笑,拿着棒槌当成针,开始像制造香肠一般的制造洲际导弹。直到两年后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美国人吃了亏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多年后,他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弄出一个星球大战计划来引诱苏联上当。
苏联人几乎倾尽全力来应对,弄得家徒四壁,直到最后才发现,这是美国人和苏联开的一个国际玩笑。

清歌 发布于  2021-12-20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