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20年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猪,是否有科学依据?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农村的老人们说一些不是很好理解的话,他们会对于即将到来的年份表示一些态度,而他们的态度大多数是来自于很多古人的说法,从古人的说法当中得出了一些结论。有人听说过2020年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猪”,但是这些话很多人并不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这样说,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1.二龙治水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古人安排农事或者预测来年的收成,一般是看老皇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年历。
农历是依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纪年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阳配阳,比如甲配子为甲子年。阴配阴,比如乙配丑,称之为乙丑年,但是不能阳配阴,或者阴配阳。
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循环,这一循环是60年,因此也叫一甲子,所以60岁也称为花甲之年。
古代农耕社会都是靠天吃饭,赶上风调雨顺就多打点粮食,人们日子就好过。古人就看这样的老皇历来预测来年的收成或者天气情况.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们就总结出了一些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些老话,即农村俗语。
二龙治水的意思是:2020年的农历正月初二是干支纪年的“辰日”,辰对应的十二属相是龙,因此认为是“二龙治水”。如果正月初八是辰,即新年开始的第一个辰日是初八,那么就说是“八龙治水”。
常言道:“人多不干活,神仙多了胡捣乱”,龙越多,来年天气或旱或涝。这是因为神仙多了相互推诿扯皮,你看我我看你,或者没人行云布雨,或者都来行云布雨,这就造成了旱的旱死,涝的淹死不正常年景。
2020年是“二龙治水”,两条龙形不成推诿扯皮,因此预测来年“二龙戏珠”风调雨顺。
2.十一牛耕田是什么意思
“十一牛耕田”的意思是:2020年正月第一个“丑日”是十一,丑对应的属相是牛,因此认为是“十一牛耕田”。如果正月初一是丑日,那么只能是一牛耕田了,牛越多耕田越丰收,十一头牛耕田算多了,由此推测来年会是丰收年。
在民间传说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主管民间一年中的降水情况。俗话说“龙多是靠天无雨,龙少水涝禾无成”,意思是说龙越少则会涝,龙越多则会旱。
这与“龙多不治水”有异曲同工之妙,主管降水的龙太多,便会发生推诿扯皮现象,导致旱灾发生。“二龙治水”表示当年雨水充沛,预示来年风调雨顺。
牛在古代是生产劳作中的主力军,牛的数量会影响到生产力。耕牛数量越多,表示生产力越发达,劳力越充足,预示来年的庄稼会有好收成,定是丰收年。
相反,如果耕牛数量越少,则代表生产力匮乏,粮食可能会减产。由此可见,“十一牛耕田”在皇历中预示着好年景。
3.九屠共猪是什么意思
“九屠共猪”的意思是:2020年第一个亥日是正月初九,“亥”对应的属相是猪,因此古人认为将会出现“九人杀猪卖肉”的现象。这说明来年出栏的猪不会太多,猪肉价格不会落到最低点,只能是稳中有降。
大家想一想,一头猪九个人来卖,肯定生意不好做,伙计多则意见多,弄不好就会蹦套,到时候咱们等着吃便宜猪肉吧.总的来说,按照老人言,明年农民将有一个好的收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但做生意的可能不景气。
“九屠共猪”的说法与猪肉有关,更多的屠夫共抢一猪,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从老皇历的角度来讲,这个庚子年会风调雨顺、粮食增产,但“二师兄”可能还会不好惹。从科学角度来讲,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只能算是经验之谈。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9 

庚子年是哪一年属什么?

这个庚子年还是比较让人觉得烦躁的,因为经常性的出事,所以很多人对庚子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庚子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年呢?庚子年是哪一年属生肖的呢?庚子年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一起看看!

庚子年其实就是指的“金鼠年”,生肖是鼠的就是庚子年了,但是并不是所有属鼠的都是庚子年,而是金鼠才叫庚子年,庚子年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比如今年的2020年才叫庚子年,往前的话就是1960年,往后的话就是2080年,所以庚子年又叫60年难遇的金鼠年。
庚子年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840、1900、1960、2020、2080···(60年一周期)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其他六十甲子: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8 

庚子年太岁符正确画法

最近肺炎十分严重,而且发生在亥猪年和庚子年之间,其实仔细一分析啊,这个庚子年还真的是怪事多多,而且没个庚子年都会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虽然信科学,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得信信这个风水易经,所以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庚子年太岁符正确画法和庚子年太岁符图片,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搞一张保平安了!

太岁符民间网上有很多流传,很多都是一种格式。实际上,太岁符要分阴和阳的,阴阳命不同,其太岁符的颜色格式也就不同。
具体到阴男阴女,其实很简单,看八字即可。我们知道十二地支分阴阳,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凡是阴地支年份出生的人,则需要阳太岁符。凡是阳地支年份出生的人,则需要阴太岁符。
比如丑年出生的人,丑土在地支属阴,则属于阴男阴女。寅年出生的人,寅木在地支属阳, 则属于阳男阳女。
阴男阴女庚子年太岁符:
阳男阳女庚子年太岁符:
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画法和颜色都是不一样的。阴男阴女是阴,则要红色朱砂阳颜色。阳男阳女是阳,则要黑色松烟墨。
庚子年太岁符正确画法
太岁符的画法也有讲究:
第一,最好是佛道门中人,如果不是,在家修行人士也勉强可以,画时需凝神静气,心神合一,把思想的力量集中在恭请一念上,脑府空明,心腔纯洁,如是则浩然一气,充沛乎中,尊严之相,流露于外,神完力足,号令斯行,能如是则,所书之符,必克如响,斯应。这之前,无论男女,最好是三日不得行房事。一戒心念不正,二戒手口污秽,三戒用品不洁,四戒口不应心,五戒方向不正,六戒吃荤饮酒,七戒复笔改笔。
第二,笔画不能弄错,就如同学生写字,笔画颠倒错乱,其太岁符也就失去了意义。
太岁符画好之后,有好几种用法,一是贴,二是烧,三是佩戴。
太岁符必须是心传手画,印刷的没有用。
庚子年太岁符图片
太岁符的画法上面有介绍,可不能随便画哦,都是要有讲究的,要不不灵了,但是核心是心诚则灵。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7 

为什么爸爸这边的亲戚叫“堂”,而妈妈那边的亲戚叫“表”?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说这个称谓叫法还是非常的讲究的,话说这个爸爸这边的兄弟好像叫什么堂哥,而妈妈这边的亲戚又叫表哥,那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

在父亲一族的直系亲属前面都加个堂的称呼,如堂兄、堂弟、堂妹、堂孙等等;而母亲一族的直系亲属前面都加表的称呼,如表兄、表弟、表妹、表孙等等。
父亲的一脉延续下来聚合体多家庭的同一姓氏叫宗族,而在一个家庭的组合体有直系血脉关系的氏姓。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以及现代少数民族中留存的图腾信仰,均佐证了这一观点。
在母亲一族的兄弟姐妹中,女性出嫁之后所生的子女一般是随其丈夫的姓氏,所以女子的姓氏没有延续性,也就是古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作祟;所以母亲一脉延续下来的直系亲属一般都加个表的称呼,对于表的这个亲呼,有疏的意味存在里面,而父亲一脉直系亲属称呼为堂,也就是宗亲族姓,对于这个宗亲族姓,有亲近的意味存在其中,这就是堂与表的亲疏区别之分!
在母氏社会中,母氏是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态,因为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以女性为主,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后来,母氏,特指皇帝母亲的家族。
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女性处于从属的地位,而男性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封建皇朝权贵中,一般大的活动和祭祀方面,女性是没有参加,也是没有决定权的,随着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男女地位平等化,女性地位也随着提高,如在每年的清明节,父母的兄弟姐妹直系亲属中的女性多可参加祭祀活动,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文明体现!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6 

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画的什么?为何会令人不寒而栗?

很多人都知道,画圣吴道子有很多非常有名的作品,比如《送子天王图》《孔圣像》《孔雀明王像》等等非常多的名画,而他的众多作品当中,却有一个《地狱变相图》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这幅画光看名字就和其他的画风格迥异了,但是不知道画上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引起很多人对于吴道子印象的变化呢?为什么很多人感觉会不寒而栗?

1.吴道子人物简介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吴道子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据《图绘宝鉴》和《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稜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韩虬“以丹青自污,学吴道玄,尤长于道释”。朱繇从师于吴道玄,也“妙得道玄笔意”。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带,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历代名画记》便有这样的记载:“吴生(道子)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翟琰)与张藏布色。”有时,吴道子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在洛阳敬爱寺中,吴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经变”即由翟琰完成的。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唐代的绘画有着深刻影响,他被后世尊为“画圣”,后来他的徒弟接替了“画圣”的名号。
2.地狱变相图是什么
吴道子一生作画无数,每一幅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巅峰之作。《送子天王图》、《宝积宾伽罗佛像》 、《 道子墨宝 》、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壁画等,全部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绝世名画。
当然,在这么多殿堂级别的作品中,有一副作品,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并且给后世无数人以遐想。据记载,有心智不定者,是不可直观此画的,否则将再无法走出心底的阴霾。
而这幅作品就是中国古代画坛独一档的存在——《地狱变相图》!
公元732年,吴道子曾于长安城赵景公寺之中,图画墙壁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卧异状,无有同者。
此画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
根据史料记载,这幅画也对当时前来瞻仰的长安城百姓造成了极大震撼。观此画者,所有人都开始反思自己所做的罪孽,甚至屠户也都不再杀鱼杀牛。
关于此作,吴道子并没有在整幅画上描绘出地狱的恐怖样子,而是描绘了下地狱的人惊恐不堪的面部表情,扭曲的面目狰狞,故称地狱变相。
这也是最为令人惊叹的,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的恐怖的直观形象描绘地狱的阴惨,那么作品中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产生比鬼怪妖神更能撼动人心的力量。
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画此地狱变相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当时著名的高僧广笑禅师也曾这样说过:没有下过地狱的人,是画不出这样的壁画的。这句话总结得非常精妙,而且,也说得非常正确。这幅画之所以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吴道子真的下过一次地狱……
3.吴道子真的下过地狱吗
当时寺中请吴道子作画,可吴道子好酒,由于贪杯并未立刻动身。寺中主持以为吴道子借故推辞了此事,便请了另外名气不如吴道子的皇甫轸。为赵景公寺作画,是一件殊荣,吴道子酒中得知此事大怒,担心皇甫轸因为此事抢了自己风头,便买凶杀掉了皇甫轸。但是酒醒后的吴道子,却陷入了此生最悲怆的自责和悔恨中。
皇甫轸去世后的第二天,吴道子怀着各种复杂的心境,来到寺院墙壁下,将心智中善恶美丑各种本我之相融入了地狱变相图中,一气呵成完成了这幅旷世之作。
此事已过了千年,无需再评议吴道子杀人一事,但是,可以这样说,贫寒的出身成就了吴道子,使他的一生和成就更加富有传奇,但吴道子之所以会杀掉皇甫轸,虽然是由于醉酒而致,但终也是因为出身贫寒,吴道子对拥有的一切包括地位和名声都缺乏安全感,最终才下了杀掉皇甫轸的念头。
最后,也是因为贫寒的出身,才使得吴道子能够留下《地狱变相图》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杰作。佛讲六道轮回,也讲地狱。如果人做了恶,一定会受到报应,这就是天理循环。如果活着的时候报应没有显现,死了之后一定会在地狱受到惩罚。或许,吴道子真的下过地狱……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5 

广西的韦氏是韩信的后代么?

说到这个广西的韦氏其实他们都还是比较出名的,话说他们好像是什么韩信的后代,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下面就着相关的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广西韦氏人口众多,属于壮族的大姓,所以大多韦氏以壮族居多。关于韦姓韩信后裔之说,我认为并不可靠。
1、据说韩信受害于吕后之时,其幼子被萧何秘密送至南海郡,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于是繁衍后代,后来为躲避仇家(这里没说官家)追杀,将韩字去一边留韦,这样就是大家去所熟知的韦姓。也是很多韦姓同胞耳熟能详的故事。目前几乎所有(绝大部分)的广西韦姓人认为韦出于韩。这点也是本人在生活当中遇到的,无论哪个地方,只要是韦姓,绝大多数必有这一说法。甚至很多人族谱上有记载。那么问题来了,也是绝大多数人和家谱声称,祖上时宋代随狄青或者杨文广来广西,南征而来。最出名的就是狄青南征侬智高一事。并且地名凿凿,从山东白马县而来。这里请读者注意,不光大部分韦姓人假如如是说,其他姓氏的广西人也这么说。如若不信,可回去自行翻阅族谱。这里主要的矛盾是韩信幼子来到南海郡,是西汉时期,距离现在两千多年了。而随狄青南征,是宋朝时期,很多族谱却坚称这两种来源,时间上不对。而且宋时并无山东省一说,行省制到了元朝才开始设立,所以当时并没有山东省。即便是当时有山东省,据考究也没有白马县这个地方。又说是河南滑县,可谓复纷繁杂。前些年据说曾有广西人去当地寻根问祖,人家并不认可。从时间、空间上有矛盾。除非可以穿越。
2、韩信之前已有韦姓。韦盈之外也有韦姓。很多韦姓家谱尊韩信为祖,也尊韦大诗人韦应物、韦庄、唐朝韦后、京兆韦姓等等为先人。两系并无必然联系,自相矛盾。
3、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公园221年统一六国,开始进攻岭南,收到了当地土著人强烈抵抗,三年不敢卸甲松弩,浮尸流血无数,统帅屠睢被击毙,进攻岭南的难度甚至超过了灭六国的难度。最后开通灵渠,物资跟上,才开始扭转局面,收纳岭南。这足以见得广西当时土著人口不少,不然不足以组织并抵抗素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军这么久。又根据史料记载,赵陀立国,依靠越人,随越俗。启用大量的越人土著,其宰相吕嘉就是越人。说明两广当时越人之盛。那么问题又来了,那些土著到现在都不见了,没有哪家的族谱承认自己祖上是越人蛮夷,个个都是从山东河南来的?个个都是韩信后裔?随便翻阅任何一家的族谱,都是名门望族之后。没有哪个的祖上是奴隶,没有哪家的祖上是“蛮夷”。说明当地土著已经改头换面,攀附别人的族谱了。谁能分辨谁是谁非!
4、族谱不可信。家谱的造假之风明清兴起。明之前朝廷规定百姓不能私修族谱,成为达官贵人的专利。洪武年间,朱元璋修家谱,为了撇开放牛娃的出身,将祖上攀附到理学大师朱熹身上,后经大臣反对作罢。此后家谱之风兴起,街头有很多以修订族谱为生的匠人,甚至有了很多固定的家谱模板,套用名人,攀龙附凤。家谱造假之风蔚然兴起,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查阅相关文献记载。最典型的就是土司首领,明明是“蛮夷”之身,却又掩耳盗铃,修订家谱攀附名门望族。可能是封建社会时期,歧视尚存,羞于承认罢了。
5、很多口口声声说是随狄青南征的韦氏,却祭奠和传颂他们的死敌侬智高,这很不合乎常理,至今仍有些地方祭祀他。唯一的一个解释就是这些人故意隐藏了祖上的真实身份。
6、从语言、风俗、文化上来讲,可谓是十万八千里。既然是从山东来,既然是韩信的后裔,那么多多少少总留有那么痕迹吧。
综合来讲,也不能否定韩-韦的存在,只是不占多数而已。毕竟家谱、祖上来源等等都是很复杂的。很多东西经过几代人后就难以追寻了,何况两千多年。尽信书不如无书,别人不同见解也可以相容,不能看到不同说法就像被揭了逆鳞一样,用比较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可能会好一点。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5 

正月初五为什么叫破五?如何破有什么习俗?

我国民间有很多传统习俗,在这些习俗当中,有很多其实现代很多年轻人已经是无法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的了,但是仍旧有不少地方还是在延续着很多习惯。正值春节期间正月初五,很多地方都把正月初五这一天叫做“破五”,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呼呢?破五指的是什么,要怎么破,破的又是什么?在正月初五这天还有什么样的传统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破五是什么
中国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破五”的来历至今众口不一。据《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马上回去。
天津市民俗专家介绍:旧时,正月初五是一个具有多重习俗含义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其一,此日为“送穷土”日,人们要将“穷娘娘”扫地出门。其二,为禁忌解除日,因传统概念的过年是单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故之前一些过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松,如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其三,俗称“泼污”,即从大年除夕夜开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2.破五有哪些禁忌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称“忌针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日。 旧时,中国民间过春节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饭,妇女不能用针缝纫等诸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这天,中国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习惯上,过了“破五”,各行各业正式开张营业。如有铺面变化、柜台增减之举,一般在初六定。
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差异。在北京一带,妇女不许于此日串门,串门则不祥。在河南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不劳作,否则本 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还有“破吾”之说,即破除自己的坏毛病,反省自己的过失,塑造一个新我。
3.破五有哪些习俗
在民间,从除夕到大年初四之间,有许多讲究和禁忌,譬如,不准倒垃圾,不准扫地,不准做针线等等。而到了初五这一天,这些所有的禁忌即可解除,故称“破五”。其实,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一般情况下,“破五”这一天,所有的商铺就要燃放鞭炮、开市营业,但今年就会例外,大部分商铺不但不会燃放鞭炮,而且因受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基本上是不会开门营业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破五”这一天,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譬如,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人们要吃“老鼠饺子”,并且要连续吃五天,一直吃到正月初十。所谓的“老鼠饺子”,就是把饺子做成老鼠的形状,在吃的时候,要首先咬破“老鼠嘴”,意思是“破坏掉老鼠的反击能力”,然后再吃掉正个饺子。另外,在剁饺子馅的时候,必须“剁响”,而且,越响越好,寓意为“剁小人”。
当然,北方地域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还存在各种差异。譬如,甘肃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在“破五”这一天要吃面疙瘩一般的“搅团”,意思是“这一天要将所有不如意的事情统统粘住”,然后吃进肚子中“填穷坑”。而在山西翼城地区,“破五”这一天一定要吃刀切面,并把刀切面称为“切五鬼”。但在山东临沂、邹城等地区,“破五”这一天流行吃面,并有“初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dan)”的俗语在民间流传。
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北方会略有不同。在南方的部分地区,在“破五”这一天一定要祭财神。在“破五”这天,人们会早早起床,鸣锣击鼓、焚香礼拜敬财神。敬过财神后,人们会吃素馅做的、元宝状的大包子,俗称吃“大角子”,用以“填穷坑”。而在南方的有些地区,“破五”这一天还要“拆小人”,方法是:家里的妇女找出几件旧衣服,然后用剪刀拆掉。据说,这样做可以避免家庭“走霉运”。
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地区不同,“破五”这一天的规矩或风俗习惯也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种规矩或风俗习惯,都寄托了老百姓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都是值得传承的。毕竟,有了风俗习惯才会使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4 

祖籍应该从哪一代开始算?

这个寻根问祖的事情就要多了解了解了,中国的祖籍小编没有了解过,十分的麻烦,也十分的复杂,那么有的人问了,如果想知道相关的内容要怎么办呢?其实也比较简单了,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大家可以速度来学学,还是非常非常不错的!

如果按照官方的说法应该是: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条例》。该法案能清楚的解释祖籍应该从哪一代开始算。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来讲,祖籍的定义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
1、官方法律定义
从官方的法律法规来讲,祖籍的定义是规定该人的祖父出生地为准的,如果祖父出生后,定居地有所迁移,那么该人的后代以祖父迁居地的籍贯为准。
比如曹操的祖籍是安徽的亳州,那是应为他的祖父曹腾是亳州人,虽然曹操几乎没有在亳州居住过,一直定居(算是定都)于许昌,那么他的孙子曹睿的祖籍就算是许昌了,算是河北人了。
这种法律定义其实是近期出台的相关户籍管理规定的,非常明晰的定义了籍贯和祖籍,当然这种定义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管理,便于查询,更加容易查找相关人员。
如果在祖籍和籍贯不清晰的情况下,要查找某人是很困难的,比如现在曹操的某个后裔早就定居东北地区了,官方的资料填写祖籍在亳州,你要查找他,估计得把他的祖宗十八代翻个遍。
2、民间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以“孝文化”为基准来进行传承的,孝文化的基础就是传承,传承的基础就是我们说的祖宗十八代,甚至更幽远。
中国人在定义自己的祖籍的时候,往往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家族骄傲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该处的居民由于历史原因被官方进行强制的迁移,流落全国各地,甚至世界范围都有该处的居民后裔,现在他们的后裔都非常自豪的说是祖籍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如果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算起都快600年了,这都多少代了。
小编祖父辈都世居重庆地区,但从祖籍来讲,祖辈算是四川人(97年重庆直辖),那么祖籍应该算是四川,但家族更悠长的历史却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湖南移民,这是有族谱为证的。但我们现在更愿意说是重庆人,这就是个人感情色彩的情节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就是祖籍附会了,因为他们希望给自己找一个足以光宗耀祖的祖宗以耀门楣,比如大名鼎鼎的朱元璋就给自己找了个祖宗——朱熹,朱重八地地道道的安徽凤阳人,世代都是农民,而南宋大儒朱熹却是江西婺源人,这种附会其实就是一种政治需要,或者说是个人虚荣的满足而已。
中国人对于自己来自哪里是非常看重的,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有了出处;但对于自己归于何方却定义不清晰,因为我们缺乏足够坚实的宗教基础,但是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非常质朴的孝道传统却是世界上最有人情味的种族。
我们炎黄子孙的灵魂里总惦记着我们的根在哪里。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3 

如果没有家谱,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祖籍?

现在搞什么寻根问祖的人很多,有家谱的人寻找的话相对来说简单些,但是如果没有家谱的人想寻根问祖的时候要怎么办呢?其实也比较简单了,很多有智慧的网友都给大家找出了相关的方法,下面小编也给大家来介绍介绍,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寻根问祖就是现在!

现在,很多城里人手中没有家谱,只听说自己几世祖爷爷是从某省某县某村出来的。也有好多农村的,家谱在破“四旧”的时候毁坏了,好多人也不知道自己祖籍传承,时常会向家里的长辈询问。
关于家谱跟祖籍,必须提到两个时代,一个是南北朝,一个是五代十国。这是两个乱世,由此,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家族谱系丢了,祖籍也没了。唐朝的皇族有鲜卑血统,但他们却把老子奉为先祖,而且还把汉朝“飞将军”李广也认作祖先。这方面朱元璋就客观的多,他当了皇帝,自然要光宗耀祖,编修皇族家谱,但是他没有认哪个名人做祖宗,因为实在联系不起来。
造成谱系断裂、祖籍不清的原因,除了战乱,还有一个原因是迁徙和人口流动。既有明朝洪洞大移民、湖广填川、晋宋南迁、山东人闯关东这样的大移民,也有人口的自然流动。
我家是个小姓,位列百家姓139位。老家在村里却独占唯一大姓,早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原本有家谱的,最后在某位村长手里在文革中失踪了。前些年村里的老人们打算重修家谱,这重修不是续修,没有原来的谱书,是很困难的。
首先是收集基本的资料,把各家各户过年供奉的家堂、祖先牌位进行抄录、整理,请老人们一起梳理宗系关系,从县志查找始迁祖建村记载,以及本村本姓事迹。整理家谱的一个基本轮廓。
然后是将所有近几十年在世者进行统计、汇总,与历代祖先汇总造册。对于部分家门世系记录缺少的,进行广泛查证、递补,进而形成家谱初稿。
之后对家谱初稿进行审定,包括名讳、长幼次序等。增加祖坟图示备注,为有功、有名、有事迹的祖先立传。最后付印分发。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3 

春节童谣几首

1、新年到,新年到

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放鞭炮;新年到,新年到,小朋友们拍手笑。
2、长大一岁了
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真热闹,我给布娃娃穿上花花衣,戴上小红帽,
娃娃眯眯笑,伸手要我抱,哎呀呀,不抱不报,咱们长大一岁了,你呀知道不知道?
3、红灯笼
红灯笼,高高挂,眨着眼睛要说话,它想告诉小朋友,很快就要过年啦!
4、新年到,真热闹
新年到,真热闹,小朋友们哈哈笑。穿新衣,戴新帽,见了大人问声好。
爷爷奶奶好,爸爸妈妈好,叔叔阿姨好,哥哥姐姐好,
新年还请多关照,我是有礼貌的好宝宝。
5、新年到,放鞭炮
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甜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
6、春节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我把财神请家里,
你拍二,我拍二,春联灯笼多喜庆儿;
你拍三,我拍三,全家来吃团圆饭;
你拍四,我拍四,围坐一起看电视;
你拍五,我拍五,汤圆香甜真舒服;
你拍六,我拍六,走访亲戚和朋友;
你拍七,我拍七,美好祝福送给你;
你拍八,我拍八,逛逛庙会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全家出门去旅游;
你拍十,我拍十,过了春节更懂事。
7、春节歌谣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
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噼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8、新年真快乐
小鸭、小鸡、小猫,小动物们都来过新年。
嘭——上天了,啪——开花了。
小动物们真快乐!大家一起过新年。
9、老北京春节童谣1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10、老北京春节童谣2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11、老北京春节童谣3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12、新年喜洋洋
咚咚锵,咚咚锵!过新年,锣鼓响。小鼓咚咚咚,大鼓锵锵锵!舞龙舞狮真热闹,大街小巷喜洋洋。
13、新年好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
14、过新年
新年到,放鞭泡,鞭泡蹦蹦跳,新年真热闹;鞭泡响,哈哈笑,祝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15、布娃娃大一岁了
新年到,新年到,我送布娃娃一顶小红帽;布娃娃,咪咪笑,伸手要我抱,哎呀呀,不抱不抱,我们都大一岁了,你呀,知道不知道?
16、过新年人人笑
四季里收成好,转眼又是新年到,丰收的新年多热闹,大街小巷啊放鞭泡;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接元宝,家家户户乐逍遥,过新年人人笑,见面说声新年好。
17.欢迎新年好
快乐的新年多热闹,无论男女和老少,穿新衣戴新帽,大家乐乐陶陶,大家欢迎新年到!
18、新年乐呵呵
新年到,真热闹,大红灯笼墙头挂,倒贴的福字门上挂,爆竹声声震大地,绚丽的烟花冲云霄,小朋友穿着新衣蹦蹦跳,大人们看着孩子乐呵呵。
19、新年来到,人人欢笑
新年来到,人人欢笑,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块大年糕,老头要顶新毡帽。
20、喷喷香的年夜饭
噼噼啪啪什么响,噼噼啪啪鞭炮响,叮叮当当什么响,叮叮当当锅瓢儿响,嘻嘻哈哈什么响,嘻嘻哈哈笑声响,我们一家团团坐,又吃菜,又喝汤,年夜饭,喷喷香。
21、过新年,人团圆
过新年,人团圆。圆什么圆?红红的脸蛋圆又圆!红什么红?门上的春联红又红!门什么门?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通通请进门!
22、新年祝福歌
祝你心愿像花仙,脸上阳光多灿烂;祝你快乐像空气,永远围绕在身边;祝你烦恼像云烟,风儿一吹全飘散;祝你心情像蓝天,没有乌云一片片。祝你天天好日子,日子过得比蜜甜。
23、金鱼穿裙子
红红金鱼穿裙子,游来游去多欢喜。金鱼金鱼我问你:冬天为啥穿裙子?金鱼吐来小泡泡,泡泡声音细又细:“我要表演红裙舞,庆祝新年好节日。”
24、新年到,钟声响
新年到,钟声响,哥哥姐姐放鞭炮,弟弟妹妹穿新衣,爸爸妈妈包饺子,爷爷奶奶发红包,全家人欢聚一堂,欢欢喜喜过大年。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满。
25、路边的花炮噼啪噼啪
路边的花炮噼啪噼啪到处跳,窗前的水仙花急急忙忙开回笑。爸爸妈妈使劲儿,使劲儿做元宵。爷爷奶奶穿上新衣戴新帽,小伙伴们见面总要大声喊:新年好!
26、过年红
红红的对联门上挂,大红的福字墙上贴;红红的鞭炮震天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红红的笑脸迎新年,家家户户过年红!
27、新年到,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小朋友们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贴对联,放鞭炮,
噼里啪啦吓一跳;
新年到,新年到,包饺子,蒸年糕,
全家团圆乐滔滔;
新年到,新年到,我给奶奶拜个年,
奶奶给我红包包;
新年到,新年到,见面都说过年好,
互相恭喜大家好新年到;
新年到,舞狮子,踩高跷,
庙会上面好热闹;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要有新气象,
工作学习步步高;步步高!
28、小花猫盼过年
小花猫、实在馋,天天盼着快过年,过年能吃好食物,过年还有新衣穿。盼呀盼呀盼不到,急得花猫来回转。忽然一天发奇想,都因日历翻得慢。从此一天翻几页,全本翻完刚夏天。花儿正红草正绿,还是不能过新年。
29、高高兴兴过大年
高高兴兴过大年,过大年,吃饺子,放鞭炮,收红包,打花灯,穿新衣,一年一个新气象,全家团圆乐呵呵。
30、过大年
新年到,新年好,新年真热闹。欢欢喜喜做年糕,宝宝也来凑热闹。结果变成了小花猫,逗得奶奶哈哈笑。
31、新年童谣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陶陶,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32、新年好新鲜
新年新年好新鲜,花草树木睁开眼。太阳海里洗了澡,小草戴上金项链,鲜花点头迎蝴蝶,鸟儿换上新衣衫。小河一路唱歌谣,一直奔向大海边。
33、忙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欢欢喜喜过大年。
34、吃点喝点解了馋
新春正月过大年, 吃点喝点解了馋。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团团转,
初四吃米饭, 初五的饺子要素馅,
初六初七需吃鸡, 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顿棒子粥, 十一吃鱼,
十二吃鸭, 十三没错吃对虾,
十四大碗打卤面, 十五家家闹元宵,
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35、二十三到年三十
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刷下对子写大字;
二十五,家家户户糊窗户;
二十六,上街去割过年肉;
二十七,全家老小都洗脚;
二十八,糕儿馍馍两笸箩;
二十九,提上壶壶灌烧酒;
年三十,供上祖宗摆上肉。

清歌 发布于  2021-12-19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