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的宝宝大小便怎样才算正常?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如果小儿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粪排出,应对小孩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
多数小儿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较少,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黄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小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每天小便次数也逐步增多,到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至每天10~30次;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淡。少数小儿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只需增加喂奶量后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新生儿的分类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按胎龄分或按出生体重分,也可将胎龄和出生体重结合起来分。
胎龄是指从母亲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到分娩为止这段时间,一般为40周。根据胎龄可将新生儿分为足月新生儿(简称“足月儿”)、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和过期产儿。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到不满42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新生儿属于足月儿,其出生体重绝大多数超过2500克;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到未满37周出生者,不论其出生体重是多少;过期产儿是指胎龄满42周或超过42周出生的新生儿。
根据出生体重,可将新生儿分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正常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2500克而又小于或等于4000克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不论胎龄是多少);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者。
如将胎龄和出生体重结合起来分,又可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通常指低于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适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在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通常指在正常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数之间);大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通常指大于正常体重的第90百分位数以上)。
小于胎龄儿可以是足月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引起的。这类小儿生后如果养护得当,其生长发育多数仍可能赶上正常,但足月的或过期产的小于胎龄儿其生长赶上正常要较早产儿难些。
科学研究揭示宝宝身高秘密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出生时较小的婴儿在成年后一般也较瘦弱,个儿头也矮一些。
香港大学的约翰·卡尔伯格博士指出,最近多数研究是关注出生大小、早期生长与成年后健康之间的关系。如胎儿生长受限则其成年后易发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通过对瑞典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2700多名婴儿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出生时较小的婴儿在青春期身高增长较少。孕期和儿童早期身高体重快速增长的婴儿在8-18岁期间身高增长较慢。多数出生时小于平均孕龄大小的婴儿在儿童早期可增长至平均高度,但也有身高增长不满意者。
该研究发现,出生时身长较短和BMI(体重指数)低的婴儿在青春早期和青春期身高增长较少。而出生时个子大的婴儿身高增长往往错后,在18岁时可出现身高猛长的情况。一年的发育延迟可以导致男孩在青春期多增长1.75厘米,而女孩的情况也十分类似。
出生大小低于平均值的婴儿生长激素水平较低,研究人员推测,新生儿期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可能影响青春期时钟的启动时间,但其机理尚不明了。出生时较小的婴儿除青春期生长较慢以外,还表现为婴儿期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青春早期和青春期身高增长少。
胎儿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吸收母体供给的营养,细胞很快分裂、增殖、发育。一部分细胞形成胚胎,发育为胎儿;另一部分细胞形成胎膜、羊水、脐带、胎盘,叫做胎儿附属物,保证胎儿的发育。
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在一个完整的、充满着羊水的胎膜囊内。胎儿的脐部由脐带与胎盘相连,胎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是通过胎盘从母体内摄取的。
在怀孕各月中胎儿的发育情况如下:
一个月:每一个月新生命的成长比任何时期都快,要比受精卵长大一万倍。动脉、静脉已形成,且有血液流动;脑、肾、消化管已见雏形;脐带已开始工作;心脏形成且开始跳动。
两个月:胚胎外形已初步具备了人的模样。头占全身的一半,胚胎颜面已显现出来,有舌及尚未成熟的牙床,臂上已有手指,腿上有了膝盖、足踝和脚趾,胚胎全身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皮肤;大脑和性器官都开始发育,心脏跳动稳定,胃开始分泌消化液,肝脏开始制造血细胞;肾脏已开始工作,可排出血中的尿液;皮肤敏感性增强,对触觉刺激可做出反应。
三个月:胎儿的器官系统开始工作,可以呼吸也可以排泄,胎儿身长约6~10厘米,体重50克左右,外生殖器已开始发育,嘴能张、合,吞咽,四肢可以活动;对外界刺激可以发生反应,如果碰碰他的眼睑,他会眯一下眼睛;碰碰他的手掌,手指可弯曲;碰碰他的嘴唇,他会咂一下嘴;碰足跟,脚趾会张成扇形。
四个月:胎儿身长约13~17厘米,体重125克左右;骨骼系统进一步发育,胎盘已完全形成;胎儿四肢活动力增强,母亲可感到胎动,肌肉有所发育。
五个月:头上长出了细茸的头发,眉毛和眼睫毛也长出来了,像绒毛似的胎长覆盖全身;身长20~30厘米,体重250~300克;在子宫里取得一个适宜的位置;如果把耳朵紧贴母亲腹部,可以听到胎儿的心跳。
六个月:胎儿身长33厘米左右,体重600~700克;皮下开始有脂肪;眼睛已完全长好,可以睁开和闭拢,还可环视周围,可正常呼吸,还有哭的表情,手可以攥成拳头。
七个月:胎儿身长约40厘米,体重可达1000克,各器官发育齐全,已初步具备了生活能力。
八个月:胎儿身长已长到43厘米,体重1750克左右,这时生长很迅速,几乎充盈整个子宫;由于活动空间变小,胎儿活动减少;胎儿皮下逐渐长出脂肪,准备适应子宫外的气温变化。
九个月:胎儿身长已长到50厘米,体重达2500克左右,如果在这时出生,存活机会较大。
十个月:胎儿发育成熟,叫足月胎儿或成熟儿。临产时新生儿的体重平均在3000克左右,身长达50厘米左右,如果降临人世,那清脆的哭声、活泼的四肢运动、强烈的哺乳欲求、光滑细腻的皮肤,显示了无比强盛的生命力。
注意胎儿的发育
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孕妇体重、子宫底高度、腹围等是否正常,是否与胎龄相符合来判断。为了简便,常用以下公式计算:
子宫底高度(厘米)=3×妊娠月份数+3
如发现宫底高度与上述公式计算结果不符时,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
让你的宝宝头部长得对称、均匀
头颅大多呈椭圆形,但较易发生“偏头”。你可能会发现一到小儿睡觉时,小儿的脸总是朝着一侧方向睡;再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小儿的头左侧和右侧呈不对称状,老是朝左侧睡的小儿其左侧头后部就凹下去,老是朝右侧睡的小儿其右侧头后部就凹下去。在不知不觉中,小儿就睡出了一个“偏头”。于是善良的母亲就可能受到斥责:“你光让小儿朝一面睡,头都睡偏了”。其实,这多数是冤枉了母亲。
新生儿从出生到满月,在这一个月内他的大脑生长很快,头围增加约2~3厘米,其生长速度比人生的任何时期都快。而头骨在迅速生长过程中,是不一定呈左右均匀地生长的。左右两侧生长的不同,不仅受到外部压力(如不良睡眠姿势所致)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由内部的力量决定的,当然如果小孩患有佝偻病(俗称“缺钙”)等就更易发生偏头。当左右两侧不均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新生儿就总是喜欢朝着一个方向睡觉而使头部平衡得到保证。当发现新生儿的头部总是朝着一侧方向睡觉时,就已经到了左右不均匀的定型期,这时将头部朝着一侧睡的新生儿扶向另一侧睡往往也是白费力的,当小儿头部长到能自由活动时,就更难强迫他朝着哪一侧睡了。既往有的家长当发现小孩头部哪一侧稍有凹陷时,就把这一侧用枕头等垫起来,想不让其承重,而实际上这样做是比较困难的,也很难达到纠正偏头的目的。
要想让你的宝宝头部长得左右对称、均匀,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小儿睡眠姿势:新生儿睡觉时一般不要用枕头,并且要每隔2~3天换一头睡睡,不要老是固定睡床的一头。
②经常观察小儿头部,如发现出现偏头,则可通过改变躺着时姿势来纠正。方法为:小孩躺着时,让小孩头后部突出的一侧朝小儿父母、灯光、窗户或其它小孩感兴趣的东西处,不用枕头,小孩会自己将头转向父母、灯光、窗户或其它小孩感兴趣的东西处,头后部较突出处就自然成了着力点,过一段时间头型就会得到纠正,大多数会恢复正常。
③发现偏头后,最好要请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小儿佝偻病(俗称“缺钙”)存在,如患有佝偻病,应同时治疗。
如何帮新宝宝称体重
测量小儿的体重最好选用杠杆式秤,如钩秤、磅秤等。
新生儿体重的测量方法可有以下几种:
①用婴儿磅秤测量:这种婴儿磅秤其最大称重量一般不超过15千克,测量时将小儿放于秤盘中央即可读取小儿的毛体重。
②用婴儿布兜加钩秤测量:这种方法所用的秤一般为最大称重不超过10千克的钩秤;婴儿布兜可用一块较结实的边长约50~60厘米的布制成,在其四角缝上较牢固的带子。测量时将婴儿放在布兜中央,拎起带子将布兜挂在秤钩上即可测量婴儿的毛体重。测量时要注意防止秤砣滑脱以免砸伤孩子,也要注意不要将布兜提得太高以免小儿跌落受伤,最好在床上给婴儿称体重,这样比较安全。
③如无上述种类的秤时,可先由孩子妈妈抱着孩子站在普通大磅秤上称体重,然后再称妈妈的体重,用第一个重量减去第二个重量即为婴儿的毛体重,但这种方法准确性不如前面两种方法。
不管是用上述哪种方法称体重,均要将所称得的毛体重减去小儿身上的衣服、鞋帽、尿布等的重量,这样得出的才是小儿的净体重。我们平时所讲的小儿“体重”都是指的净体重。测体重时厚的衣服、包被在保证小儿不受凉的前提下应去掉,穿在身上的衣服、尿布等的重量可以凭经验适当估计后再扣除,但最好在测量的前一天将测体重时要穿的衣服、鞋帽、尿布等先称重,再在测量时将衣服等重量从毛重中扣除。
宝宝第一个月体重能长多少?
医学上通常以生后满28天称为“满月”,一个生后28天的孩子体重应该有多少为好?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即基础体重可有很大不同,有的3千克,有的4千克,不能说4千克的孩子比3千克的孩子健康。另外,喂养方法、吃奶量的不同,婴儿体重增长的速度也不一样。如果婴儿饮食正常,在这段时间里小儿的体重平均每天可以增加30~40克,而且很多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每天体重增加值比人工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更高,这也提示母乳喂养更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更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满月时其体重通常可比出生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平均增重在1000克左右。如果满月增重不足600克则提示小儿的生长不太理想,可能有问题,要及时到保健部门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出生后有生理性体重下降者,在生后7~10天体重多已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以后体重逐步增加,到满月时体重增值一般也可达到上述水平。
新生宝宝听力全扫描
新生儿能够成功地适应新的环境,从咿呀学语到顺畅地与人交流,听觉器官可谓功不可没。
现在,就让我们聚焦在这双小耳朵上:出生时,宝宝能听到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听觉功能又是如何逐步地完善的?
耳朵远远不是在我们五大感官中最受宠的一个,然而,正是由于新生儿能够听见并且识别出妈妈的声音,他才能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感到安全。正是因为一点点地学会听出妈妈准备奶瓶的声音,他等待吃奶时才会不那么焦虑。同样,经过几个月母语的音色和节奏的输入储备之后,他开始学说话,和妈妈以及外部世界进行交流。
婴儿无论在智力发育还是情感发展中,良好的听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听觉的历史,如同其他感官的发育一样,可以追溯到出生之前。
在子宫中,耳朵形成
在怀孕的第7个月,胎儿的耳朵已经形成。注意,这并不是说子宫中的小寄宿者的听力可能同已经出生的小伙伴或者成年人的听力一样好了。
影响胎儿听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妈妈胃肠蠕动声和心跳声的干扰。幸运的是这些声音在30分贝左右,更像耳边的窃窃私语声,而不是交响乐的演奏。时间长了,胎儿就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感受了,这有点像久居在海边的居民最后听不到海浪声。
妈妈腹壁的反射作用。腹壁会将外面的声音降低大约20分贝。
最后,我们还应该知道,胎儿有点“耳背”,他的听力比成年人的低20~30分贝。
这些小小的障碍,使得外面的大声吼叫传到胎儿那里,已经仅仅是在说悄悄话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胎儿听到爸爸的低音难度相对大一些,而妈妈的声音就好区别得多,尽管这声音被“除掉”了所有的高频,显得有些失真。
新生儿,有点“耳背”
出生时,婴儿的听力比在胎中要好些,但是同成年人比起来,还是弱得多。3个月的婴儿的听力比妈妈和爸爸的听力还低15~30分贝。也就是说,3个月的婴儿还听不见大人的窃窃私语。
对于音频,他也有自己的偏好:他听中频,即人的声音和音乐。而高频和低频都被屏避掉了。比如,他很难听到尖尖的哨声或者沉闷的雷声。这个令人吃惊的发现目前还找不到明确的科学解释。不过,这对婴儿来说并不是什么灾难,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更好地听到对自己最有用的声音:周围照料者的说话声,妈妈为了哄他入睡而哼唱的催眠曲……
磨合极好的机制
实际上,除了某些听觉回路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外,婴儿的听觉器官的运作和成年人完全相同。从外耳到大脑,声音经过的道路很长,让我们跟随声音做一次旅行:
当一个声音发出后,多亏了漏斗形状的集中和强化功能,外耳会马上捕捉住声音。然后,声波会通过外耳道传向鼓膜,鼓膜同声波产生共振,震动传递到位于中耳的3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上,它们再将声波传递到内耳的液体中。真是一整套流水线的工作!液体的震动将会刺激内耳的微细纤毛。微细纤毛通过放电回应刺激。电信息传向耳蜗神经,耳蜗神经将电信息传递到大脑。现在该轮到大脑处理这些信息了,建立我们称之为的“声音图像”。
说实在的,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婴儿的听力没有成年人的听力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所有的神经细胞都有了“鞘”时,更科学地说是有了“髓鞘”时,信号向大脑传递信息的速度会明显地加快。到了八九岁,孩子的听力已经同成年人的一样好了。过了35岁,人的听力开始慢慢地下降。
音乐家的耳朵
在这个时期,婴儿在听力方面好像有点自相矛盾:虽然听不到窃窃私语声,但是他能够发现错误的音符。让婴儿习惯听一组低音符,或听一组高音符时,如果中间突然出现一个单音符,可以明显地看到婴儿吃惊的表情,好像在说:怎么回事?我不同意这样做!如果我告诉你,这是科学家在几个月的婴儿身上观察出来的现象,你是不是会觉得非常吃惊?
同样,婴儿完全可以重复音乐的变奏,条件是这一变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如果你在钢琴上弹奏“哆”,无论是低音“哆”,还是高音“哆”,婴儿都能识别出是同一音符。这些音乐家口中的“等价八度音节”,对婴儿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秘密!
在音乐方面,婴儿好像有非常明确的喜好。他们明显地喜欢三大音程——“哆、咪、嗦”,而且无论是从哪里发出的这三大音程,他们都喜欢。
语言的天赋
婴儿能灵活地处理音乐,同样也能敏感地捕捉语言。从一出生,婴儿马上就能从他听到的语言中抽取某个声音,尽管这种程序显然不是有意识的。
研究证明,出生后几天的婴儿完全可以区分很相似的单音节ba 和da。
多敏锐的小耳朵!
2个月的婴儿,如果一个人给他不停地用非母语读一篇文章,然后再用母语读,孩子很明显地喜好他的母语。如果人们试图骗他,让一个低音的男人发出“a”音, 再让一个孩子发出用尖尖地嗓音发出“a”音,或是让不同口音的人做这件事,尽管声调和口音不同,婴儿还是能毫不费力地识别出这是同一个音。
宝贵的财产
损坏如此精确的机制绝对是件令人遗憾的事!婴儿的耳朵、所有人的耳朵都是很娇贵的,需要受到保护。最重要的是避免让婴儿长期在被包围在强烈的声音之中。比如,不能在婴儿的小床旁边大声开着音响!或者在婴儿待的房间里大声地连续开几个小时的电视。
如果婴儿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里,内耳细胞纤毛就会被损坏。不同区域的细胞纤毛回应着不同的音频,如果某个区域的整组的细胞纤毛失去了功能,婴儿就将永远听不到这个音频的声音,那该是多么大的损失!
新生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
年轻的父母们,你们知道你们的宝宝每天除了吃、睡、哭以外还有什么本事吗?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生儿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模仿以及运动能力等,这些称为新生儿行为能力。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新生儿探索世界,接受早期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视觉:新生儿出生后就有看的能力,但由于眼肌调节能力差,物体太远或太近时都看不清楚,我们给婴儿看或悬挂的玩具不要离婴儿太近或太远,最佳视物距离大约19厘米。
小婴儿喜欢看颜色鲜艳的红球和黑白对比大的物品,他还易被运动的物体和物体的轮廓吸引,在他上方经常用红色或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使得他的目光和头追随它们,经常这样做,你的宝宝会很机敏。
听觉:婴儿未出生前,听力发育就很好了,能区别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发出的方向。可以准备一些带响声的玩具,经常在距宝宝耳边15厘米的地方摇动,让宝宝听声寻物。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宝宝说话,都是锻炼宝宝听力的好方法。
触觉:宝宝的触觉需靠妈妈的刻意培养,1-3月是培养宝宝触觉的最佳时期,抚触要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每日2-3次,时间从5分开始,渐增至15分。婴儿骨骼发育未完全,妈妈注意手法要轻柔。
味觉:保健小贴士:新生儿出生时味觉已经发育得很好了,他接触的第一种食物是略带甜味的母乳,因此婴儿对于甜的东西是非常敏感的。
嗅觉:我们要适当给宝宝嗅些有味道的东西,以利于宝宝嗅觉的发展。
模仿能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宝宝呱呱坠地时他就能模仿成人的行为。只要你反复做同一个动作,如张嘴、伸舌、生气、微笑、噘嘴等,你的宝宝就会蠕动小嘴,模仿你的动作。模仿能力是促进爸爸妈妈和宝宝早期交往、发展良好关系的前提和条件。
运动能力:新生儿一出生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也称原始反射,这些反射能反映宝宝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1、觅食反射;
2、吸吮反射(3至4个月消失)
3、握持反射(3至4个月消失)
4、拥抱反射(5至6个月消失)
5、踏步反射(1至2个月消失)
6、牵拉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