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婴儿发育特点

新生儿期结束以后,孩子就满月了。满月以后的这个时期是婴儿时期发育最快的一个月。该月婴儿的各项指标如下表:

项 目 男 婴 女 婴

体重(平均) 5.03公斤 4.68公斤

身高(平均) 57.06厘米 56.17厘米

头围(平均) 38.43厘米 37.56厘米

胸围(平均) 37.88厘米 37厘米

坐高(平均) 37.94厘米 37.35厘米

身体发育 1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双颊丰满,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

动作发育 孩子在8周时,俯卧位下巴离开床的角度可达45度,但不能持久。要到3个月时,下巴和肩部才能都离开床面抬起来,胸部也能部分地离开床面,上肢支撑部分体重。孩子俯卧时,家长要注重看护,防止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窒息。

从出生到1个月的孩子,动作发育处于活跃阶段,他可做出许多不同的动作,特别精彩是是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撇着小嘴好象很委屈的样子,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其实这些动作都是孩子吃饱后安详愉快的表现。

感觉发育 孩子经过妈妈一个月的哺育,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如果遇到陌生的声音他会吃惊,如果声音很大他会感到害怕而哭起来。因此要给孩子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歌曲,对孩子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孩子很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1个月的孩子,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时家长不注意,把一丝头发或其他东西弄到孩子的身上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这时的孩子对冷、过热都比较敏感,以哭闹向大人表示自己的不满。两只眼睛的运动还不够协调,对亮光与黑暗环境都有反应。1个月的孩子很不喜欢苦味与酸味的食品,如果给他吃,他会表示拒绝。

睡眠 这么大的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每天能睡18-20个小时,其中约有3个小时睡得很香甜,处在深睡不醒状态。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5 

新生儿体重不足与遗传有关

法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共同发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与其父母双方出生时的体重都有关系。这表明,新生儿体重不足很可能有遗传方面的原因。

报告说,以前的研究多侧重于婴儿体重与母亲出生时体重的关系,而他们的研究则着眼于父亲出生时的体重对婴儿体重有何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若母亲出生时体重不足,新生儿体重低于标准的可能性要高4.7倍;若父亲出生时体重不足,新生儿的这一风险要高3.5倍;若父母双方出生时都体重不足,新生儿体重不足的风险则高达16.3倍。

研究人员指出,新生儿体重不足很可能有遗传方面的原因,因此医生应该考虑把有体重不足家族史的婴儿归类为发育正常。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5 

宝宝运动和技巧的发展

宝宝的各项神经活动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由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来决定,有些不能用教养方法来加以改变。不过,在神经系统已经成熟的前提下,教养方法是能左右发育的进度的。宝宝运动和技巧的发育,有下列几点:

1.上下规律,也称头尾规律。也就是说,发育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的。表现在宝宝首先会吮奶,然后是眼功能的协调,其次是抬头、取物、站立、行走。

2、集中规律。如:三、四个月的宝宝,看见物体只会手舞足蹈,到九、十个月,才用拇指和食指抓取东西。

3、协调规律。随着宝宝不断发育,宝宝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才慢慢相互协调。四、五个月的宝宝在作为上企图伸手取物时,身躯与手是不协调的,到七个月时,这种协调能力就增强了。

4、发育的飞跃。宝宝各项活动的发育,并不是总以平均速度进行的。往往当宝宝学习一种新技能时,其他活动的发育将暂时相对的停顿下来。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3 

婴儿的生理特点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指的是从出生到28天的小婴儿。

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周围环境骤然改变,迫使新生儿必须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2500~4500克,平均身高为45~51厘米。

在营养方面,新生儿从孕妇提供全部营养过度到胃肠道吸收提供营养,对母体外的环境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如果喂养不当,就容易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甚至患病。

(2)婴儿期的生理特点

婴儿是指1周岁以内的孩子。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①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②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③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④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⑤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由此可见,要满足快速成长的婴儿的需要,就必须提供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

(3)婴儿消化系统及相关器官的发育特点

为了正确合理地喂养婴儿,非常有必要了解该时期婴儿消化器官的发育情况,从而根据婴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喂养,保证婴儿营养需求。

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个月时明显增多。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较少,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口底浅,不会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食管是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推进食物和液体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间胃内容物反流。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应,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毫升,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毫升,1岁时250~300毫升,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儿喂食应当少量多次,喂食的次数应较年长儿多。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均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且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其中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有利于消化吸收。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绒毛发育良好,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黏膜进入体内,易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胰腺: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前者分泌胰岛素控制糖代谢,后者分泌胰腺液,内含各种消化酶,与胆汁及小肠的分泌物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对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婴幼儿时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醇的分泌极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疾病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肾脏:出生后几个月,肾小管逐渐增长后才具有回吸收能力。肾小球的滤过率较低,也就是说,肾脏对于营养物质代谢后产生的“废料”的处理能力较弱。婴儿肾小管还未长到足够的长度,功能不足,排钠的能力有限,钠的慢性滞留会引起水肿。如果摄入过量的食盐,蓄于体内会导致成年时高血压。所以对4个月之前的婴儿,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应特别注意一般提倡4个月以内的婴儿要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消化酶:4个月前的婴儿唾液腺分泌功能较弱,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淀粉酶活力很低,在肠腔内除胰淀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备。此阶段除了对母乳的蛋白质、脂肪消化能力较好外,对淀粉类食物及其他动物乳类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人初生婴儿的这些特点中,我们了解到婴儿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喂养是婴儿是适合的喂养方式。此外,新生婴儿肝脏中酶活性较低,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时对某些药物的解毒能力也较差,剂量稍大即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肠道细菌:在母体内,胎儿的肠道是无菌的,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奶头、用具等经口,鼻、肛门入侵至肠道;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最多。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而致病。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2 

蓝光不可怕切莫丢西瓜捡芝麻

8月11日

自从婴宝宝出世后,订阅了不少母婴杂志。今天看到其中有一篇“谨防蓝光伤害”的文章,可把我吓坏了。

文章中说“可见光线中的蓝光会损害宝宝的眼睛,增加其日后出现黄斑病的风险”“甚至造成视力永久损害”。天吖,我每天都带婴宝宝外出晒太阳,本想让她多吸收紫外线,好补钙。如果阳光中的蓝光伤害了宝宝的眼睛,那我岂不是爱她变成害她?

这些什么蓝光、叶黄素、黄斑病……在没弄清楚之前,今天就不带婴宝宝去晒太阳了。

上网、翻书、查资料,搜索蓝光对婴幼儿视力发育的影响,甚至叶黄素与婴幼儿的关系……天吖,我一个相关内容也找不到。

这让我更担心了,整天诚惶诚恐的。不行,明天我得去问专家。

8月12日
今天下班,我特地去了一个朋友家,她既是妈妈,也是眼科医生。
朋友听了我的叙述,感到奇怪,黄斑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可她从来没有见过受到蓝光伤害的病孩。她认为光的强度,特别是突然的强光,比如闪光灯,才会对宝宝的眼睛造成损伤。
由于不是儿童眼科医生,当着我的面,她打了个电话给她的恩师--儿童医院的眼科主任,这位专家还是中华眼科学会某分会的副主任委员。
专家说了,对老年人来说,摄入叶黄素可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病率。但是缺乏叶黄素引起的眼疾均为老年性疾病,通常与老化和遗传有关。专家从医二十多年,从未见过蓝光对婴幼儿造成伤害的病例,也未见过因婴幼儿时期接触蓝光而增加老年黄斑病机率的资料。其实蓝光并不可怕,8个月后的宝宝黄斑发育程度已经接近成人,对可能造成视力损害的光线已可作出自我保护。
我还是有点担心,但专家的一番补充让我释然。他说,蓝光对人的眼睛的危害是令黄斑区细胞氧化,产生氧自由基,只要适当补充抗氧化食品就好了。维生素A、C、E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其中维生素C还被广泛应用。
哟,那还不简单,宝宝平日吃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A、C、E都很丰富。但这个叶黄素……
朋友见我还在犹豫,就说,你还担心啥,这个叶黄素,在很多日常辅食中都挺丰富的,例如菠菜、玉米、鸡蛋等等。
她还给我拿出了一张美国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出的婴幼儿摄取营养建议表。这么多与视觉发育有关的营养元素,DHA排名最前,牛磺酸、维生素A、C、E需要的量也不少,而这个叶黄素连影子都没有。朋友笑着说:“你不会捡了芝麻,丢西瓜吧?”
听完这些,不免对那篇文章嗤之以鼻——如此哗众取宠,差点就被它误导了。
明天就带宝宝晒太阳去!

8月13日
两天没出门,可把婴宝宝闷坏了。
今早一到后花园,婴宝宝兴奋了没多久,突然安静下来,眼睁睁地盯着正前方。我顺着她的视线向前看,原来是树叶上一滴露珠,在阳光的折射下,透出晶莹的亮光,吸引着婴宝宝。
看来我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婴宝宝的视觉发育得这么好,一定是我给她的营养全面、均衡的结果,而且高水平的DHA确实对她的视觉发育有帮助。
事实证明,凡事要相信科学,科学育儿嘛。

编者的话
宝宝的成长过程需要各种营养素,妈妈不可能一概全补。在选择营养素,特别是配方奶粉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哪些才是宝宝最需要的。通常我们以母乳作为黄金标准。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2 

痘痘事件

自从有了婴宝宝,多了很多妈妈级的朋友,尤其是网络上的。论坛里的小米妈和璇妈,家里的宝宝和我家婴宝宝同年同月同日生,我们三个几乎每天都会在网上碰个头,互相通报各自宝宝的最新“情况”:小米能自己吃西瓜了、璇璇会坐了、婴宝宝会爬了……还把各自宝宝的照片随时秀出来,这种乐趣只有做妈妈的才知道。
都说“癞头儿子自己的好”,妈妈们总认为自己的宝宝是最优秀的。我也不例外,嘿嘿。下面这件事,婴宝宝又给我挣足了面子——
事情发生在昨天,我和婴宝宝一起趴在床上看她咿咿呀呀地自得其乐,婴宝宝忽然停下来盯着我的脸看了好一会,然后出一个小手指,点到——呃,最近天气热,早上起来发现脸上冒出了一个小痘痘。真是的,这么小的变化你都看到了啊,一点面子都不给我留,还直接点出来了。但是心里还是有点高兴,这证明我的宝宝不但视力好,记忆力也不错啊。
今天例行的网友碰头会,我忍不住告诉了小米妈“痘痘事件”,性急的小米妈听说后一声不响去检验她家的了,过了一会发了个垂头丧气的表情过来,告诉我,她牺牲色相,在自己脸上画了好多麻子点儿,在小米面前晃来晃去,但是小子就是视而不见。
嘻嘻,看来我的宝宝确实能干点。

7月17日 难得的凉爽 宝宝满8个月
今天去例行体检,一项项检查做下来,满分、满分、看来这几个月的辛苦没白费啊。
保健医生很尽责,各方面都问得很仔细,问到视力方面的时候,我又卖弄了一回“痘痘事件”。保健医生听了又问了我平时宝宝能看到多远的东西,能清楚指认玩具的某一点吗?……当然啦,这些对婴宝宝来说是小CASE了。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微笑着告诉我,我的婴宝宝视力非常好,达到了1岁宝宝的水平,而且检测结果智力水平也比10个月宝宝的还高!
下午网友给我打电话,说要去听一个早教专家的讲座,问我有没有兴趣,我一想,咱的小宝宝天资聪颖,配合上优质早教岂不是未来的天才,就去了。
专家说:6~12个月是宝宝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而且视敏度对宝宝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的感觉系统进入大脑的信息总量,其中视觉占83%,试想一下,视敏度高的宝宝每天摄入大脑的信息,量既广,而质更高——更清晰,更准确,这些信息打通大脑回路,促使脑细胞间的联结更紧密,使宝宝的记忆力、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等更强、更发达!
视敏度好,智力发育更好!这话我可得记下!

7月22日 天气闷热 心情舒爽
为了保持宝宝的好视力,我得重视一下,查了N多的资料,得出结果:对视力有益的主要营养素有:DHA、维生素A、牛磺酸及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及叶黄素等。除了DHA和牛磺酸,其他几种好办,都可以宝宝常吃的食物中找到,如胡萝卜、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深绿色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E,而叶黄素则可从菠菜、鸡蛋中摄取。
最要紧看来就是DHA和牛磺酸了,它们大量存在于视网膜中,但这两种营养素从辅食获取的量非常有限,比较好的方法是给宝宝喝添加了足量DHA和牛磺酸的配方奶。
奶粉牌子五花八门,大多含有DHA,但是宝宝一直喝的安婴宝A+,是唯一含有科学验证水平DHA的。而且安婴宝A+中的DHA来源于单细胞生物体,具有更高的纯度,且不易氧化,营养价值更完全。安婴宝A+还含有丰富的牛磺酸,维生素A,C,E……原来,我一直想做的,安婴宝A+早就为我做到了!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1 

婴儿触觉发育

触觉是宝宝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丰富的触觉刺激对智力与情绪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爸爸妈妈应该多与宝宝接触,这样不但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为宝宝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将通过如下8个要点对幼儿触觉有一个全面了解,以便更好地促进宝宝的触觉发育。

要点1:触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触觉是新生宝宝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透过多元的触觉探索,有助于促进动作及认知发展。因此,良好的触觉刺激是宝宝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宝宝从出生后就需要持续的触觉刺激,通过爸爸妈妈的拥抱与抚摸,宝宝可以获得满足感和舒适感,产生被爱和安全的感觉。

触觉系统首先感应到的部位就是皮肤,每个人的皮肤接受程度不一,传递信息的速度也不一样,所以给予感觉刺激必须因人而异。

要点2:胎儿就已经有触觉

触觉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感觉之一,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有触觉了。当妈妈抚摸肚子时,胎儿就可以感觉得到。一般来说,胎儿到了7周大左右时,口腔就开始对外来的触觉刺激有所反应,并能通过皮肤感觉周围的环境。而另一个较早成熟的系统则是控制平衡感的内耳系统,胎儿亦可通过该系统接受母体摇动所传来的刺激。

由于早产儿出生的时间比较早,错过了在妈妈肚子里最后发育成熟的时机,因此对外界的刺激显得比较敏感。建议妈妈每天在固定时间给宝宝一定的肌肤刺激,以促进触觉能力的发展。

Touch Your Baby

1-握住宝宝的上臂,由臂膀开始,缓缓向手腕方向轻压触按。

2-举起宝宝的手臂,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做旋推按摩。

3-握着宝宝的小手,以掌心轻轻擦过手背。

要点3:新生宝宝触觉发展

在宝宝出生后,其触觉发展会逐渐扩展。在0~2个月大时,其触觉发展主要以反射动作为主,这些反应都是为了觅食或自我保护。等到3~5个月大时,宝宝可以将反射动作加以整合,利用嘴巴与手去探索,并感受到各种触觉的不同,开始懂得做简单的辨别。等到6~9个月大时,宝宝的触觉发展已经遍及全身,会用身体各个部位去感受刺激、探索环境。等到10个月大之后,宝宝的触觉定位越来越清晰,开始分辨出所接触的不同材质。

爸爸妈妈拥抱初生宝宝,这是建立亲密接触的良好开始。宝宝出生后要面对不同于子宫的全新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无助之感。如果多将宝宝拥在怀中,让他感受温暖的肌肤接触、聆听熟悉的心脏跳动,自然能降低适应新环境的焦虑。

要点4:触觉刺激的好处

通过对皮肤的抚触刺激,可同时刺激到宝宝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而产生整合和成熟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爬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可获得丰富的触觉刺激和经验。在爬行的过程中,宝宝的大脑还会将所接受到的刺激加以整理、比较,进而促进脑部发育。

Touch Your Bady

1-针对每一根脚趾指头,由根部往顶端揉捏。

2-按压每根脚趾头,并轻轻往上拉。

3-将拇指放在宝宝的脚底,从脚跟往脚趾的方向推按。

要点5:触觉VS本体觉

本体觉主管肌肉、肌腱、关节、韧带、骨骼等身体组织的综合动作,有助于统合触觉与前庭觉的感觉讯息。宝宝会通过本体觉与触觉的接触,了解到手或脚伸出去后还可以收回来,进而学会控制身体四肢。良好的触觉经验有助于本体觉的发展,能让宝宝日后的各项动作更加熟练。

要点6:触觉VS前庭觉

前庭觉主管身体平衡、动作的速度感、身体的空间概念等,能感觉到头部位置的改变及维持身体姿势,同时也会影响眼球、头部、四肢的运作,因此与宝宝的动作、平衡及协调等能力有关。

在爬行时,宝宝需要运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颈部的支撑力,而且会通过触觉刺激去认识周围的环境。因此,当宝宝拥有良好的触觉经验之后,也有助于刺激前庭觉,增强平衡感和动作的敏捷程度。

Touch Your Baby

1-从宝宝的肩膀开始,由内往外按摩。

2-用手掌在宝宝臀部以画圆的方式按摩。

3-从宝宝的双腿开始,由上往下按摩。

要点7:触觉失调的影响

触觉发展状况会影响宝宝的区分和辨别能力。凡是触觉敏感的宝宝,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力都比较差,甚至对轻微的碰触也产生负面情绪。这类宝宝比较黏人、怕生,进而可能出现许多令人费解的行为。而触觉迟钝的宝宝则比较笨拙,大脑的分辨能力比较弱。这类宝宝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容易跌跌撞撞,无法有效保护自己。

通过触觉传递给大脑的讯息,对情绪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爸爸妈妈经常给宝宝轻柔的安抚,就能让宝宝产生安全感,不仅情绪比较稳定,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反之,如果宝宝接触到的是负面的触觉刺激,则会造成情绪不稳,长大后也变得容易紧张、神经质。

要点8:主动提供触觉刺激

越是年龄小的宝宝,越需要接受多样的触觉刺激。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宝宝一些拥抱和触摸,一方面传递爱的讯息,一方面增加宝宝的触觉刺激。可以用不同材质的毛巾给宝宝洗澡,让宝宝接触多种材质的衣服、布料、寝具等,给宝宝不同材质的玩具玩。

在大自然里有许多不同的触觉刺激,那是一般家庭环境所缺乏的,如草地、沙地、植物等。父母不妨多找机会带宝宝外出,充分接触大自然,这对触觉发展大有帮助。

Touch Your Baby

1-用一只手以顺时针方向在腹部画圆按摩。

2-用手握住宝宝的双脚,轻轻往下捏压。

3-双手由胸部中央向外按摩。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1 

新生儿视觉发展

新生儿调节视焦距能力差,东西距新生儿太近或太远,他们均看不清楚,只看到模糊影。所以要引出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必须将物体放在距婴儿眼约20厘米左右的距离。他们看东西的最好距离约20厘米,相当于母亲抱婴儿喂奶时母亲脸和婴儿脸之间距离。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生后3~4个月,婴儿4个月才有调节视焦距的能力。

过去认为新生儿不会看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新生儿近视的特点。当新生儿在注视你时,你的头向一侧慢慢移动,但仍然面对着婴儿的脸,这时他会慢慢移动眼,随后转动头部追随你运动的方向,除水平方向外,他还能从垂直方向追随看你的脸。

假如与此同时和婴儿说话,就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因为声音刺激和嘴的活动会增强他的感受。

有些医生用红外照相技术发现,新生儿看图形时常先扫视图形的外部轮廓,然后看细节。同样,当看你的脸时,先看脸的轮廓,再看眼、嘴等。眼睛是特别能吸引新生儿注视的目标。新生儿不但会注视母亲的脸,而且想用手接触她的嘴,说明视觉和手活动之间已有不寻常的协调动作了。

有的新生儿能追随移动的物体,而有的新生儿似乎不会看;这主要是和他们所处的状态有关,他们在安静觉醒状态才会看东西。

如果你想观察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首先要学会敏锐地认识新生儿的觉醒状态。有的新生儿的机敏觉醒时间是很短暂的,必须善于抓紧时机。

这种状态常在吃奶后1小时左右容易取得,因为状态变化和睡眠周期有关。最好不要在刚吃完奶以后,因为这时婴儿很困,睡得很熟,不易叫醒。也要避免第二次喂奶前,因为这时小儿被叫醒后很饿,想吃奶,容易哭闹。其次,室内光线不能过亮,因为强光使新生儿睁不开眼。

为了能引出新生儿视觉的出色表演,应使新生儿有一个舒适的体位,最好你采取坐位,将婴儿半卧抱在膝上,你拿一个颜色鲜艳的玩具以引起他的注意,或使他看你的脸。如果你将物体轻轻摇动,更能引起新生儿的注意。

如果新生儿有病或经历不顺利的分娩过程,看东西的反应暂时引不出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此以外,几乎所有的健康新生儿均有这种天生的看东西的能力。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1 

宝宝挑食的四大原因

都说宝宝天真烂漫、人见人爱,可就是吃饭的时候着实让人冒火,小嘴儿一撇,对着香喷喷的饭菜居然晃着小脑袋频频拒绝,弄得每次进餐就像一场大战,宝宝在前面躲闪、妈妈在后面狂追。你的宝宝挑食吗?如果挑食不及时调整,会导致宝宝发育迟缓,体质下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那么,宝宝为什么会挑食呢?宝宝偏食挑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您的孩子到底是哪种?

1、补钙产品的误选

在宝宝补钙初期阶段,妈妈们容易受一些广告影响,认为酸酸甜甜口味的钙剂跟符合宝宝口味。殊不知,宝宝味蕾正处在快速发育期,越接近母乳口味的食品越有助于宝宝味蕾的发育,过重的味觉刺激会导致宝宝味蕾反应迟钝,会导致挑食偏食。 因此,给婴幼儿准备食物,首选无味或淡奶味。补钙选择淡奶味,自然孩子爱吃,事半功倍。

2、受爸爸妈妈的影响

父母是宝宝的榜样,宝宝是父母的镜子,从宝宝的一日三餐中可以看到父母的饮食习惯,宝宝的膳食结构是否丰富、营养是否均衡搭配,那就首先需要父母做个好榜样。

宝宝的饮食习惯受家人影响非常大,父母看似无意地评价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都会被小小人儿听到耳朵里。当某一天幼儿园阿姨告诉你宝宝挑食,当保健医生测量宝宝身高达不到正常值时,你的宝宝就输在了“吃”的起跑线上。

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改变、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最起码在宝宝面前不要显露出特别的饮食偏好,努力让他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以保证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

3、心理因素

宝宝对食物的挑三拣四有时是源于自我保护,对待新事物人们都会有一种“陌生感”,有的宝宝会因为陌生而产生好奇,进而希望能够破解并得到答案,但对于敏感、生性小心翼翼的宝宝,陌生会让他们产生“恐惧”,结果当然就是排斥。的确,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不愿意尝试新食物,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新食物是否安全,宝宝只会喜欢熟悉的食物,只有这个食物反复出现在餐桌上,宝宝才会试着去尝试。

对于偏食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渐渐独立的宝宝,希望自己更加独立的另一种方式—自己决定吃什么!宝宝从出生到他们学会自主吃饭以前,一直都是被动的,也就是他们自己基本没有选择食物的权利,唯有的办法就是把不喜欢吃的食物从嘴里吐出来,但还是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饮食。

当宝宝能够独自进食后,他们开始向家长的权威挑战,通过挑选食物来表明自己决定事情的态度,这与到底吃什么食物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如果宝宝是在这一心理因素下偏食,当父母强制他去吃某一种食物时,就会遭到宝宝的激烈反抗,这时你就要学会判断——他是真的不喜欢吃,还是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间。

4、食物的外观、气味

另外,如果宝宝曾经对某一食物留有不好的印象,也会排斥这一食物。例如,便秘期间吃过的含粗纤维的韭菜、芹菜,病愈后宝宝自然就会将这两种蔬菜与疾病联系起来。还有某些食物的外观、气味、纹路等也会影响宝宝进食的选择,很少有宝宝喜欢吃水萝卜和带苦味的食物也是这个原因。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0 

影响孩子长个的六因素

宝宝的降临都会让父母密切关注宝宝的长个问题,尤其是自己身高不是很高的父母,害怕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个子,专家得出,影响孩子长个主要有以下六个因素:

第一是营养问题: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就会减慢身长增长的速度。维生素D、钙和磷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同时,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全面。

其次是睡眠: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再次是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要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再次是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第五个是遗传和性别:遗传也许是更多父母担心的问题,但不可避免的是会有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除此之外,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第六个是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孩子要高于南方的孩子。居住在环境、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孩子,平均个儿要高一些。


梦萍 发布于  2022-3-6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