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弥漫性肝病严重吗 正确看待肝脏B超检查
肝脏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如何科学的探查肝脏呢?B超是肝炎患者的好朋友,给肝炎患者带来了最实用、最经济和无创伤的肝病影像学检查技术,使医生隔着肚皮就看清了患者肝脏和其他脏器。B超能诊断的肝脏疾病很多: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血管畸形和肝脏肿瘤等,只需要花很少的费用就给肝脏做了全面普查。
“弥漫性肝病”不可怕
B超检查肝脏时最常用的结果会有“弥漫性肝病”这句话。很多患者认为:这肝脏里的病都“弥漫”了,肯定病得不轻!
其实,肝脏弥漫性病变是指肝脏组织病变在影像学检查的一种表现。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都属于肝脏弥漫性病变,因为这些病变在整个肝脏的分布是相对一致的。“弥漫性肝病”并不提示病情的轻重。只要肝脏整体有基本一致的变化,B超结果都说是“弥漫性肝病”。甚至一些中老年人,肝脏内部稍微粗糙一些,B超检查时光点反射就会强一些,也会提示有“弥漫性肝病”。许多“弥漫性肝病”患者其实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疗。因此,判断肝病是否严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许多指标并结合临床才能确定。
不要过分看重肝脏大小
许多肝炎患者在看B超检查报告时,非常关心肝脏的大小,有的患者每次把肝脏的测量都记录下来进行比较。但需要知道,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测量方法(如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右叶前后径等),都会产生测量数据的差异。甚至同一医生在不同的测量切面、受呼吸动度以及B超超声探头的方向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测量数据相差1~2厘米是很常见的。因此,不必过分看重B超提示的肝脏大小。另外,肿大的肝脏逐渐缩小有时是肝脏炎症好转,是病情好的转归,但有时则相反,如果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缩小,则提示肝脏损伤的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的加重。
别把血管瘤、肝囊肿当肝癌
现在,B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仪器也越来越精密,使无症状的先天性肝囊肿和血管瘤等良性病灶也被发现。尤其是肝炎患者,因为经常做B超,发现这些小问题的几率也越多。这往往引起肝炎患者的恐慌。因为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一个因素,所以对肝脏里看到的一些像血管瘤、囊肿等良性病变,肝炎患者都非常敏感。
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既不会影响肝功能,也不会发展为肝癌,通常不必理它,只要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它长得实在太大,让病人感觉不舒服时,可进行治疗。治疗时不必开刀,医生可以在超声波的引导下,将一根细细的针插入囊肿,用细针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来,然后再注入硬化剂,这样囊肿就治好了。
肝血管瘤也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中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血管瘤的发展非常缓慢,小血管瘤可无任何症状,少数患者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血管瘤可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肿瘤直径多小于4厘米,但亦可小至数毫米,个别大至30厘米。一般说来小的肝囊肿和血管瘤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患者不必紧张,只有较大的肝囊肿和血管瘤才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急性肝炎恢复期注意啥 这四件事千万不能落下
在我国,最常见的急性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在国外,以急性酒精性肝炎居多。急性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在经过治疗好转后,病人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以免肝炎复发或慢性化。那么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休息
实验证明,卧床休息时的肝血流量,比站立的时候要多出40%。卧床休息时,能保证肝细胞再生修复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休息得越好,病情也就好转得越快、越彻底。尤其是饭后卧床休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每餐饭后左侧卧半小时,中午保证1小时午睡的肝炎患者比饭后百步走的患者康复更快,因为这样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保证肝脏获得更多的血供和营养。
2、适度活动
虽然急性肝炎恢复期仍然要多卧床休息,但也不能完全不活动。在黄疸消退,症状明显好转以后,每天可以起床活动一两个小时,但是,要以病人不感觉到疲劳为限度。以后,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活动量逐渐增加的时候,也要掌握不要疲劳这个度。病人活动的增加,要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直到症状消失,肝功检查正常后,病人就可以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了。但活动量要小,如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等。
3、加强营养
急性肝炎恢复期患者应该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要均衡。一般每天75~85克蛋白质、300~400克碳水化合物、脂肪30克左右。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过高、过低热能均对病情不利,高热能饮食不但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消化机能障碍,且可导致肥胖,甚至诱发脂肪肝、糖尿病,影响肝脏功能恢复,反而延长病程。热能摄入不足,亦可增加身体组织蛋白质的损耗,不利于已损伤的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因此对肝炎恢复期的热能供给须与其体重、病情相适应,尽可能保持热能收支平衡。
4、定期复查
急性肝炎恢复期的复查项目根据病人的具体的情况会有所不同,但是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肝炎五项、HBV-DNA、肝脏B超是必须查的。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药物疗效如何等,以便于医生随时的依据病情调整治疗的方案,帮助早日实现康复。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 护理定期体检不可少
糖尿病肾病会困扰到很多的朋友,而且危害到了很多朋友的健康,也会带给患者较多的不便,所以说大家要将糖尿病肾病重视起来,还要认真了解此病的发病原因才行,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肾病吧。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延长,生活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且由于治疗方法的改善,生存时间的增加,从而肾脏及其它并发症也增加。
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约有5000万人正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胁。在美国,糖尿病肾病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约为35%~38%。Ⅰ型(IDDM)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约为35%~50%,Ⅱ型(NIDDM)发生率约20%左右。但由于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病人发病率远超过Ⅰ型,故在糖尿病肾衰透析患者中Ⅱ型病人占70%~80%。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既属消渴病,又归属于肾病范畴内的水肿,尿浊,胀满,关格等疾中,病机则以肾虚为主,初期精微外泄,久则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甚则浊毒内蕴,脏气虚衰,易生变证,总属本虚标实之病。
多数糖尿病患者最终不会发生肾脏病变,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同样可出现糖尿病肾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主要葡萄糖转运体。最近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不同个体间系膜细胞GLUT1菜单达及调控上的差异有可能是部分患者易患肾脏损害的因素之一。而且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在一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庭史的患者。此外,在不同种族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着差异。这此均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糖尿病肾病如何护理?
1、控制高血糖: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这是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的重要方面。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应进行调脂治疗。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6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2、定期体检:糖尿病肾病是无声的杀手,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其中特别要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这也是糖尿病肾病的护理要点。合理膳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
我们看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应当认识到了诱发糖尿病肾病出现的因素有哪些了,此病会影响到很多朋友的肾脏健康,而且让患者特别的苦恼,因此我们应当多多的了解糖尿病肾病的知识,提醒朋友们要注意积极的进行此病的预防才行。
肝病治疗最忌随便换药 症状减轻了别马上停药
肝病具有早期发现难、恶化率高、根治难的特点,与此同时盲目治疗、随意停、换药等认知误区,使更多的肝病由小病发展成重症。恶性肝病高发 有不少是人为“制造”的。
“见好就收”致病情恶化
“去年查出肝病后,当时治了三个月,乏力、恶心的症状都消失了,我就停了药,后来觉得身体蛮好,肝功能检查也正常了,怎么现在能成纤维化了呢?”,刘先生被医生告知病情已经恶化后,一脸的困惑。
“肝病的治疗有严格的疗程规范,何时治疗、何时停药都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专家介绍,肝炎病毒非常顽固,在患者体内每天都在高速复制,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要保持在一定水平才能抑制。药效不够或疗程未达到都不能彻底杀死肝炎病毒,患者所谓症状的“好转”以及消失极有可能是肝炎病毒暂时得到了抑制。如果患者用药初期自觉“症状减轻”,在不经询问专业医生和进行科学检查的情况下就随意停药,很可能会像刘先生这样招致病情恶化。
此外,肝炎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变异性,变异后的病毒会逃避药物的攻击,从而导致常规检测发现不了,所以很多患者会被“无症状”或肝功能正常所蒙蔽,当病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突然爆发,而此时往往病情已出现恶化,甚至导致肝硬化或肝肿瘤发生。
随意停、换药成肝硬化“帮凶”
一项调研显示:临床中,有73%的肝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曾有自行用药、换药行为,不少患者的病情在不知不觉中人为的制造了肝硬化甚至是肝肿瘤,中国每年因错误用药、错误治疗浪费的费用高度数亿元。
规范、科学用药直接关系到后续治疗的成果,其实也跟很多医生与传统的检测技术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专家进一步说,由于传统检测技术手段的限制,两对半、肝功能检查等传统检测指标难以反映病情细节,很多不正规的医院及医生在不具体辩症分型的情况下就为患者治疗、用药,患者在“不对症”治疗下难见效果,因而丧失治疗信心,不断换药甚至放弃进一步药物治疗,导致病情最终恶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乱吃这4种药当心脑血栓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
“长时间用药、大剂量用药及重复用药,特别是滥用中药所谓‘偏方’、‘秘方’,容易增加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专家提醒说,患者发现肾损伤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向医生全面介绍服药的历史、立即停药,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必须继续用中药,也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组方配伍、正确炮制、改变煎药方法、控制用药剂量等办法,减少中药的毒性。
减少中药肾损害的方法
1、减少中药肾损害重在预防,对原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多加注意。注重辩证论治,提倡“三因制宜”,即根据个体的不同、气候因素的不同、地域环境因素的不同,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2、就诊应选择正规的医院、有资质的医生,勿轻信秘方、偏方。
有一个男性患者,34岁,发现血清肌酐升高(200~250umol/L),就诊于多家大医院,得到相同的诊断:慢性肾衰竭。他听说慢性肾衰竭不能治愈,便到处寻求中药偏方,治疗大约6个月后,因胸闷、恶心来到我院,抽血化验发现血肌酐1200umol/L。此时,该患者已进入尿毒症期,需要终身透析治疗。
警惕中药的肾毒性
按现在的医疗技术,尽管慢性肾衰竭不可治愈,但延缓其发展完全有可能。辩证是安全应用中药的前提,切不可盲目相信偏方。
3、确保中药的品种正确及炮制规范。
4、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及疗程。有蓄积可能的药物,应采用少量、间断服药的方法,减少蓄积中毒的可能。
5、若应用肾毒性很强的中药,应了解和检测患者的肾功能,
6、一旦发生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应立即停用,按急性肾衰竭治疗。
7、肾脏病患者服用中药应小心、谨慎,服用前先咨询医生。
小心乱吃中药导致肾损伤 减少中药肾损害的方法
“长时间用药、大剂量用药及重复用药,特别是滥用中药所谓‘偏方’、‘秘方’,容易增加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专家提醒说,患者发现肾损伤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向医生全面介绍服药的历史、立即停药,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必须继续用中药,也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组方配伍、正确炮制、改变煎药方法、控制用药剂量等办法,减少中药的毒性。
减少中药肾损害的方法
1、减少中药肾损害重在预防,对原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多加注意。注重辩证论治,提倡“三因制宜”,即根据个体的不同、气候因素的不同、地域环境因素的不同,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2、就诊应选择正规的医院、有资质的医生,勿轻信秘方、偏方。
有一个男性患者,34岁,发现血清肌酐升高(200~250umol/L),就诊于多家大医院,得到相同的诊断:慢性肾衰竭。他听说慢性肾衰竭不能治愈,便到处寻求中药偏方,治疗大约6个月后,因胸闷、恶心来到我院,抽血化验发现血肌酐1200umol/L。此时,该患者已进入尿毒症期,需要终身透析治疗。
警惕中药的肾毒性
按现在的医疗技术,尽管慢性肾衰竭不可治愈,但延缓其发展完全有可能。辩证是安全应用中药的前提,切不可盲目相信偏方。
3、确保中药的品种正确及炮制规范。
4、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及疗程。有蓄积可能的药物,应采用少量、间断服药的方法,减少蓄积中毒的可能。
5、若应用肾毒性很强的中药,应了解和检测患者的肾功能,
6、一旦发生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应立即停用,按急性肾衰竭治疗。
7、肾脏病患者服用中药应小心、谨慎,服用前先咨询医生。
养生长寿只需简单五个字 配合4运动效果翻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就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呢?养生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养生只需五个字
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却有延年益寿的秘诀:聊、放、跳、笑、俏。老年人若能加以运用,定会健康长寿。
聊:聊天可宣泄情感,互通信息。通过聊天,可使沉重心情、抑郁情志得以疏解。聊天可密切友谊,改善人际关系,充实生活,增长知识,克服寂寞孤独感。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多讲话有益于大脑功能,能使人变得更聪明,增强创造力。同时,聊天还能改善血压、脉搏,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放:人生在世,需要拿得起,放得下,永远保持乐观开朗的品格和态度,做心境的主人。如果遇到挫折放不下,不能解脱自己,悲观忧郁,会使人早衰和罹患多种疾病。
跳:跳是良好的运动方式。跳可使氧气需要量增加,从而增加肺活量。跳可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获得更多营养。跳对防止脱肛、痔疮、关节炎、颈椎病等均有好处。
笑:笑是七情中最积极、最美好的情绪,是精神营养的滋补剂。适度的笑可维护和促进机体功能的相对平衡,有益智安神、延年益寿的作用。大笑能使全身肌肉骨骼得以松驰,既可解除机体的紧张疲劳,也可解除厌烦、抑郁、自卑等心绪。
俏:健美之俏,反映着人的健康心理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会给人以活力和朝气,加之打扮入时,俏装健美,自然会年轻。
怎么运动才养生?
除了上面我们说的五个养生秘诀,其实我们要养生还是要结合适当的运动。日常所见的运动养生的方式主要包括慢走、保健操、跑步、户外运动(登山等)、有用等等方式,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1、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不仅仅是指一个习惯,而是一个能够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好处的一个好做法。每天在吃饭之后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漫步行走,有助于消化和血液循环。长此以往,身体的健康状况保持效果可见一斑。
2、跑步
适量的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做法。毕竟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长时间坐在座位上,不管是身体的关节运动,还是血液的循环状况都会受到阻滞。以适当的速度进行一两千米左右的跑步,可以对身体进行调整,有助于身体的各方面进行自主修复和加强免疫力。
3、健身操和健美操
瑜伽是现代很受女性青睐的一向运动养生活动。不仅能够保持曼妙的身材,而且强度不是很大,也不会担心练成讨厌的肌肉。其所属的健身操和健美操在各种运动需求之下,也是发展出了层出不穷的种类。而早操、课间操这些中学时代就开始做的健身操对于运动养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4、户外有氧运动
登山已经不是挑战高度和心跳的职业者的专属了。现在的社会,登山成为普遍的运动养生的选择之一。美丽的景致让人心情愉悦,清新的空气有利于心肺调节,爬山锻炼体力和毅力……这些好处无一不成为吸引人们的亮点。
运动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管是平常的散步、跑步,还是需要稍微去学习和坚持的健身操,或者多有效用的登山等户外运动都可以成为大家很好的选择。所以为了健康的身体以及高质量的生活,一起运动吧!
如何治口臭 推荐6个民间偏方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究竟治口臭的偏方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解答。
治口臭的偏方是什么
1、治口气臭秽方
组成:桂心、甘草、细辛、橘皮。
用法:上各等分,治下筛,以酒服一钱匕,瘥止。
作用:止气臭秽。
2、治心气不足口臭方
组成:益智子(去壳)、甘草少许。
用法:上为末,时复干舐咽之,更以沸汤调服。
作用:治心气不足口臭,立效。
3、广济芎藭汤
组成:芎藭、当归各一两,独活二两,细辛、白芷各半两。
用法:诸药捣罗为散,每用半两,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冷后吐。
作用:治口臭齿风痛。
口臭如何治疗 口臭有什么治疗方法 口臭的原因有哪些
4、细辛散
组成:细辛、甘草、桂心各一两。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熟水调下一钱。
作用:治口臭。
5、消风散
组成:荆芥、甘草各一钱,人参、茯苓、川芎、僵蚕、防风、藿香、羌活、蝉蜕各五分,陈皮、厚朴各三分。
用法:上药加细茶,为末,每用二钱,茶水送下。
作用:治肺为火烁,口臭。
6、加减甘露饮
组成:熟地、生地、天冬、黄芩、枳壳、枇杷叶、茵陈蒿、金石斛、甘草各一两,犀角三钱。
用法:每取末二钱,水煎服。
作用:治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口臭。
口臭如何治疗 口臭有什么治疗方法 口臭的原因有哪些
口臭原因
蛀牙
一旦某些类型的细菌在牙齿上落户繁殖,就会在口腔中形成牙菌斑,必须由牙科专业人员进行清除。这种牙菌斑不仅会造成蛀牙,引起牙齿腐烂,还会引发口臭。所以如果长期口臭,最好去看看牙医,以排除这些可能性。
鼻窦感染
鼻腔通道中带有臭味的分泌物也会导致口臭。鼻窦感染、鼻子中存在的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菌和鼻窦穴也有可能散发出恶臭的气味。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缓解这种类型的口臭。但如果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就应该去看耳鼻喉科专科医生了。
扁桃体结石
扁桃体位于喉咙后方,它的形状看起来像是有裂缝的李子,细菌会在裂缝里积存下来。如果足够的微生物和食物碎片被积存下来,就会形成扁桃体结石。这种结石味道很难闻,会导致口臭。如果扁桃体的形状足够大,又经常结石,可考虑做去除结石的小手术。若其造成的口臭很严重,可考虑做摘除扁桃体的手术。
饮食问题
大蒜和洋葱这类食物会引起口臭,但并不是它们在口腔的食物残留引起口臭。以大蒜为例,大蒜中含有臭味的化学物质,一旦被血细胞吸收,这种臭味就会通过肺部排出。因此,这种臭味是身体挥发的实际气味,而不是口腔中的气息。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只能等臭味排放完毕,要么用薄荷糖或漱口水进行遮掩,要么完全避免吃这类食物。
胃酸反流
胃部出现问题也会导致口臭。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胃酸反流,它是指胃酸和胃中的其他成分从胃部逆流到了食道中。这种类型的口臭可以通过服用抗酸药和其他药物得到治疗。
糖尿病人失明几率高出常人25倍 该如何预防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患糖尿病眼底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的失明几率高25倍,已成为四大首要致盲因素(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糖尿病)之一。据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眼病患者约占普查人数的4.3%。
专家介绍,一部分糖尿病病人的眼睛疾病已非常严重,几乎处于失明状态,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糖尿病会导致眼病甚至失明。
糖尿病患者患病的时间越长,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也就越大。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占25%。
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底
专家告诉记者,糖尿病表现在眼底,外眼是根本无法看到的,当你感觉到自己视力明显下降时,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糖尿病失明 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失明 糖尿病导致失明
专家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底。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眼病发生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之中,比较常见危害也最大的并发症就是眼病了。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眼病的发生呢?
第一,糖尿病患者出现戴眼镜后视力减退、眼压增高、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时,应尽快到眼科检查。
第二,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
第三,定期做眼底检查,3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应在确诊时就
从舌头颜色分辨鼻咽癌 鼻咽镜能诊断鼻咽癌吗
因为如今生活空气质量的下降,人们患有呼吸道疾病或者其他的疾病的几率也在逐年添加,鼻咽癌就是一种发作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而且入侵性极强,到目前为止鼻咽癌的发病缘由尚不清晰,遗传原因和生活习惯原因在鼻咽癌发作上也许起着重要作用,别的环境要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缘由,饮食过咸的食物都也许诱发鼻咽癌的的发作。
从舌头颜色分辨鼻咽癌
一项国内研究对201例慢性鼻咽炎、61例鼻咽癌前病变、10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舌象观察,结果发现,淡白舌以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为多见,分别占55.7%及44.8%,初诊鼻咽癌患者只占26.1%;红舌者以初诊鼻咽癌为多见,约占21.5%,而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较少见,分别仅占1.6%及9.5%,P<0.01;青紫色及淡红舌(正常舌色)在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初诊鼻咽癌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20.4%、21.3%、26.2%;及25.4%、21.3%、26.2%;P>0.05;黄苔、腻苔及少苔等病理性舌苔在三类疾病中差异无显著性。
鼻咽癌还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
1、复视。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2、面麻。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3、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4、眼险下垂、眼球固定。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鼻咽镜可“锁定”鼻咽癌
纤维鼻咽镜或者间接鼻咽镜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常规方式。医生通过内窥镜查看鼻咽部的状况,若发现肿块或鼻咽部异常,可以直接提取异常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样的方式可有效发现鼻咽部异常状况,操作简便易行。
当然,鼻咽癌病理诊断结果是确诊鼻咽癌的最重要依据。当怀疑为鼻咽癌时,可以在鼻咽镜辅助下从鼻咽取得组织或者用一根中空的细针穿透黏膜取出组织,制作成标本,在显微镜下对组织细胞进行病理学诊断。通过病理诊断,病理科医师不仅可以确诊是否为癌,还能够准确确定鼻咽癌组织分型,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个“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