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毛总是“窜”出鼻孔,拔掉还是剪掉?别不重视
每次大拇指和食指精准捏住一小撮毛,
然后用力一蹬,
长短不一的黑粗小毛就拔出来了,
这些毛在两指间来回摩擦,是最享受的时候,
特别有成就感。
来,猜猜小九在说什么场景?
其实就是拔鼻毛!
很多人有拔鼻毛的嗜好,觉得鼻毛如果出现在视线范围内,就非常影响美观。但是,鼻毛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拔吗?拔了有何影响?如果你也好奇,不如跟着小九一起往下看吧。
小鼻毛,功劳大!
鼻毛,对呼吸系统抵御外界因素侵袭有很大的帮助,就跟空调的过滤网差不多一个意思,可以减轻吸入的气流对鼻黏膜的刺激,保持鼻黏膜的湿润,防止干燥性或萎缩性鼻炎以及鼻出血。
鼻毛还可以帮助我们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病毒及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颗粒进入呼吸道。
不仅如此,鼻毛还可以维护嗅神经不受损害,保护我们嗅觉功能。
所以,大家不要小瞧鼻毛的用处,想拔就拔,这样是不行的,很容易带来更多健康问题。
好奇:经常拔鼻毛,对身体有影响吗?
看了以上内容不难发现,鼻毛的作用还是不小的,所以呀,随意拔的话
1、上述也说了,鼻毛能一定程度地维持鼻腔的湿度,和阻止寒冷干燥的空气“侵略”鼻腔内部,所以老是拔鼻毛,鼻腔更容易干燥。
2、经常拔鼻毛,容易伤害毛囊,导致毛囊感染,从而增加鼻腔毛囊炎、鼻前庭炎等疾病的发病率。
3、像灰尘(尘螨)、花粉等过敏源一般都是需要从鼻孔进入鼻腔,引起过敏。而这个时候,如果鼻毛太少,“过敏原”入侵的就会更加顺利。
盲目的、经常性的拔鼻毛,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曾有新闻报道:国外曾有一名男生,叫科比德拉克鲁兹,因为得了流感去医院检查,最后得出病因就是经常拔鼻毛,不幸的是,在还没来得及治疗前,他就死于脑膜炎,据验尸报告显示,主要是通过鼻腔引起的感染导致。
所以,没事千万别乱拔鼻毛,要是鼻毛太突出的话,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那我的鼻毛实在太长,咋整啊?
首先,鼻毛太长,可以采取鼻毛专属修毛器,不宜用剪刀直接修剪,剪刀如果操作不对,可能弄伤鼻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清理鼻毛的工具一定要事前消毒,因为鼻腔粘膜是比较脆弱的,如果工具上有细菌存在,很容易出现感染;
还有,就是剪鼻毛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光线比较充足的地方进行,不然如果光线不足,大家剪鼻毛的角度和力度就会出现偏差,容易发生危险。
其次,修剪鼻毛要注意控制度,不能剪太短,更不能乱拔鼻毛,不然很容易出现上述提到的危害。
最后,平时注意做好鼻腔清洁工作,可以选择洗鼻剂或吸鼻器清洁鼻腔,不要用手去挖,以免搓伤鼻子,或者导致细菌感染。
总结:鼻毛的作用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大家不要没事去瞎拔鼻毛,要是鼻毛实在太长,影响美观,也是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剪的,比如可以通过专业的鼻毛专属修毛器工具进行修剪,然后修剪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行~
女童误服降压药不幸身亡!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干过这样的傻事:把自己伪装成病人,然后用糖果、绿豆、黄豆等食物模仿成药物吃药,最后药到病除,精神焕发……
痛心!女童误服降压药不幸身亡!
最近,广东佛山发生了一则令人感到痛心的消息——女童因误服降压药不幸身亡。据了解,该名女童的奶奶患有高血压,并且会常备有降压药。在奶奶不注意的情况下,这名女童把大半瓶的降压药给吃了。
奶奶发现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拨打120送急救,而是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妈妈。由于幼童服药时是下午2点多,送医抢救时已经是4点多,时隔两个小时,错失了抢救的最佳时间,因此没能挽回性命。
孩子误服药物怎么办?
这则新闻让人看后痛心不已,为预防孩子误服药物,家长最好要将药物放在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千万不要和食品放在一起,并且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药,并要告知孩子药物的危险性,不可随便放入口中。
倘若孩子不慎误服了药物,应当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且争分夺秒地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路上千万别忘记带药瓶或药物说明书,以帮助医生尽快判断、及时治疗。
误服药物:心脑血管药、降糖药
误服这类药物可诱发生命危险并带来不可逆的后遗症,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误服应当及时催吐:先让孩子喝一口水,然后用手指伸进孩子口腔以刺激咽部,让孩子把药吐出来,并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误服药物:避孕药、安眠药
孩子服用这类药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昏睡、头晕等,在激素的作用下还会诱发第二性征的出现。家长发现后应果断催吐,并及时送孩子前往医院治疗。
误服药物:钙片、维生素
误服这类保健药物通常副作用不会太大,家长应让孩子多喝水,以促进药物稀释。但如果服用量较大,应及时催吐并送医治疗。
误服药物:感冒药、止咳药、退烧药
具体处理情况应看孩子的服用量和出现的不适症状来决定,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担心的话,最好及时送医。
误服药物:碘酊、碘酒
误服碘酊、碘酒等腐蚀性较强的化学消毒剂,可先饮用米汤、面汤,并及时送医治疗;而服用过氧乙酸消毒剂,可饮用牛奶、鸡蛋清,并及时送医治疗。
育儿每日问答:儿童缺铁有会什么影响?
有一种贫血叫缺铁性贫血,人体如果缺铁就容易贫血,那么儿童缺铁会怎样呢?
儿童缺铁有什么影响?
铁是人体的一种必需元素,对生长发育处于迅猛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对铁的需求量也会相对增加。如果铁缺乏时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体格发育、免疫力水平等。
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还会干扰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儿童的行为异常,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下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等,再严重一点的甚至会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等,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因此,家长应注意孩子对铁的摄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补铁?
6个月以内宝宝:一般无需补铁
对于6个月前的孩子,如果是母乳喂养,由于乳汁中的营养成分基本都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而且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比牛乳等乳类中铁的吸收率高很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很少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有的孩子会在出生后的1周至两三个月间出现轻微的贫血,这可能是由于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血红蛋白暂时低于正常水平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生理性贫血,像这种情况通常可以不作特殊的补铁处理。
6个月以上宝宝:多吃含铁食物
对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刚添加辅食的宝宝建议吃含铁米粉,开始添加其他辅食的宝宝可添加肉类、蛋黄、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含铁丰富的食物。为了促使铁更好地被吸收,在给孩子食用这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时,也要同时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乳糖、维生素的食物。
如果孩子出现了疑似贫血的症状,如面色苍黄、皮肤干燥,眼结膜和嘴唇呈微红或发白等,应带孩子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铁。当贫血症状轻微时,可通过饮食调节,多吃前面提到的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果症状严重,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补充铁剂。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可补铁过量。如果补铁过量,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便秘等不适症状,接着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等,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每100秒就有一名孩子感染艾滋病,怎样避免儿童感染艾滋?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每100秒就有一名孩子感染艾滋病,怎样避免儿童感染艾滋?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近32万名青少年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11万名青少年儿童死于艾滋病。大约每100秒就有一名20岁以下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
对儿童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患儿是由母亲传播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二:
一是宫内传播,即直接通过胎盘血液循环,羊水传播;
二是宫外传播,即分娩过程中胎儿直接暴露于艾滋病毒感染的血和分泌物中,以及出生后母乳喂养而致病。
因此,预防儿童感染艾滋的主要方法就是“母婴阻断”!
艾滋妈妈怎样生个健康宝宝?防儿童感染艾滋要做到这6点
虽然艾滋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但并不是表示艾滋妈妈生的宝宝就一定会感染艾滋,艾滋妈妈想生健康宝宝就一定要做到“母婴阻断”。
母婴阻断,是指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后,通过孕妇用药、婴儿出生时用药以及人工喂养,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具体做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1.婚前检查
如果想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婚前体检应化验艾滋病病毒抗体,婚后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性道德,互相绝对忠诚。
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2.孕前准备
准备怀孕的夫妇都应该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如果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夫妇应该在向医生充分咨询及与家人商议后,自愿知情选择是否怀孕。
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3.孕期检测
每位孕妇都应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如已感染,夫妇应在向医生充分咨询及与家人商议后,选择是否终止妊娠。如继续妊娠,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
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4.生产时做好预防工作
一定要住院分娩,才能在产时采取有效的、防止婴儿感染艾滋病的预防性措施,婴儿也要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得到婴儿安全喂养的指导与帮助。
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5.产后合理喂养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产的婴儿,不论其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否阳性,都不应由产妇本人哺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人工喂养婴儿。留心日常细节生产之后,在很长一段之内,都要避免妈妈的血液或者是体液再接触到小宝宝,比如说妈妈不小心损伤了皮肤,一定要尽可能避免血液甚至伤口的渗液和小孩接触。
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6.留心日常细节
生产之后,在很长一段之内,都要避免妈妈的血液或者是体液再接触到小宝宝,比如说妈妈不小心损伤了皮肤,一定要尽可能避免血液甚至伤口的渗液和小孩接触。
人患一次癌,为什么不会产生抗体
“得过一次癌症,是不是就会产生‘抗体’?之后便不会再得癌了?”
“怎么可能!如果真有抗体,为什么还会有人得好几种癌症呢?”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同时患多种癌症?
首先,得过癌症之后不但不会产生什么抗体,有的人一生中甚至会患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癌症。
20世纪最为著名的女权主义者以及作家苏珊桑塔格,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患上了乳腺癌,她不但抗癌成功,而且还根据抗癌的经历写成了其知名著作《疾病的隐喻》。其后,苏珊又患上了子宫癌,但是并没有妨碍其生活。一直到2004年,71岁的苏珊桑塔格最终又因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去世。她的一生患上了三种癌症,但是也活到了71岁。
而美国的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在今年的9月18日,因为胰腺癌并发症而去世,享年87岁。这位老人同样是患过三种癌症,1999年结肠癌,2009年胰腺癌,2018年肺癌。
临床上,像上述两个人都发生过三次癌症的,被称为“多原发肿瘤”。多种癌症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而且各个癌种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后面癌症的发生不是因为复发或者转移导致的。
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是,每个肿瘤都被诊断为恶性,每个肿瘤都有其显著的病例特点,排除转移和复发的可能。多原发癌患者中,二重癌相对多见,三重癌以及四重癌发生概率较低。
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癌症的多次发生?
导致多原发癌发展的首要原因是遗传因素。统计显示,多原发癌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的占比是14%-50%。其家族易感基因更为多见,而且易感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也会发生突变,比如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不仅可以导致结直肠癌和胃癌的发生,也可以增加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的发生率。
年龄因素也很关键。正常细胞演化成为癌细胞,往往需要20-30年的时间,这意味年轻时候如果接触过很多致癌因素,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可能发病。
在年龄增长的阶段里,初发的癌症即便经过治疗有好转了,年龄增长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假如年轻时候接触的致癌因素不止一种,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癌症发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国际肿瘤期刊《JAMA Oncology》的统计也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癌症患者,二次患癌的概率是25.2%,而年轻人只有11%的几率。
免疫力的降低也是一个重要诱因。假如一个人在中年的时候患过癌症,并且经过治疗达到了治愈的标准,这时虽然他的生命期延长了,但是相对于健康群体,他的免疫力遭受过严重的损害。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相比于健康群体,在遭受新肿瘤疾病攻击的时候,曾经得过癌症的患者,患癌的风险肯定要大于那些健康群体。
还有一种情况下,当初致癌的环境或者生活习惯没有发生改变。一个曾经患过癌症并治愈的患者,接下来的生活中如果依然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是接触致癌的因素,那么他再次患上癌症的几率就很大。
在癌症的治疗中,放疗以及化疗是常规的治疗手段。但是放化疗本身就会影响到人体基因的改变,甚至于会产生某些突变。这意味着,接受过放化疗并且治愈的癌症患者,其后发生其他癌症的概率在增加。
最后的一种情况是,有的人本身患有机体缺陷性的免疫疾病,从而导致多原发癌的发生概率增加了。
患了多重癌,还有必要治疗吗?
有人可能会觉得,都二次或者三次患癌了,是不是就没办法治疗了呢?看看美国刚去世的大法官金斯伯格,一生三次癌症,中间2009年那次还是死亡率很高的胰腺癌,但是其患病之后依然能够活到2020年,并且以87岁的高龄去世。这说明即便是多原发癌,其生存几率和单一的癌症发病没有太大区别。
在治疗上,多原发癌和首发癌症的治疗没有任何差异。常规的手术、放疗以及化疗,都适用于多原发癌,新型的靶向药以及免疫疗法,同样对于增加多原发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能够及早发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同样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而对于大众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关键。毕竟,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患癌,更不会知道患癌之后会不会再次患癌。那么,从最初就做好预防,无论是合理的饮食习惯,还是坚持身体保持作息规律,这都是预防包括癌症在内所有疾病最好、最低成本的方式。
孩子哭咋办?别信“哭声免疫法”
朋友小贝有个4岁的女儿,前几天和我分享了一则趣事:
“我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她婆婆提前一个小时到了幼儿园,排在第一个。她放学一看见我,特别委屈,就在那放声大哭。我看她哭,就不由自主地心疼,也跟着哭。
我婆婆看我俩都哭了,她也不知道怎么就跟着一起哭。我们仨在幼儿园门口放声大哭,别的家长孩子都奇怪地看着我们仨,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点搞笑哈哈哈……”
朋友说完,还提出了一个疑问,为啥孩子一哭,大人也跟着哭,而且旁边有小孩的时候,那些小孩也会跟着哭?
小孩哭声为啥会“传染”?
通常对于小孩来说,哭声暗示着很多种问题,包括有害怕、伤心、孤独、饥饿、生病不舒服等,而有时候小孩的哭声是可以传染的。
研究发现,人类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具有读取同伴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婴儿也有能够模仿成年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当小孩看到别人的情感状态时,能刺激神经元,好像自己亲身感受一样体验到别人的感受。
在心理学上将这种行为称为爱心初步萌发的表现。此外,对小孩来说,哭声就是他们进行社交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当他们看到别人哭时,不知道怎么安慰别人,所以只能跟着一起哭,这也是有同理心的一种表现。
一上幼儿园就哭闹,家长该怎么办?
小丽是一名全职妈妈,今年她的小孩已经年满三岁了,于是准备送去幼儿园。尽管在之前就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9月开学的第一天,还是让她措手不及。
本来路上还有说有笑的,到了幼儿园门口,小孩紧紧地抱着小丽不肯松手说:“妈妈,不要走”,哭声更是一刻都没有停,而且幼儿园门口几乎都是在哭的小孩。好不容易将小孩塞给老师,看着小孩哭得那么可怜,小丽转身忍不住也哭了起来。
3岁左右的小孩对上幼儿园这件事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因为害怕和不安而哭闹、不让家长离开,甚至不愿意入园,这种现象叫做入园焦虑。入园焦虑主要跟小孩的性格特质、幼儿园和家庭三个因素有关。
想要缓解入园分离焦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小孩的身心都做好入园准备
在入园之前要教会小孩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和上厕所等,同时还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入园后的生活进行演练。
此外,要提前让小孩对幼儿园有一定的认知,并给予充足的情感支持,最好提前带小孩参观以后要去的幼儿园,熟悉园内外的环境,让小孩对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期待。
2.学会蹲下来跟孩子沟通
父母要用心跟小孩沟通关于入园这件事,学会蹲下来和孩子沟通,这样能跟孩子保持平视,创造轻松的沟通氛围,说话时语气要平和,及时疏导孩子的反抗情绪。可以经常跟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比如亲吻和拥抱,这可以有效稳定孩子的情绪。
3.鼓励孩子参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游戏
小孩天生都爱玩游戏,参加集体游戏对小孩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既要做到陪伴,也要懂得适时放手,鼓励孩子参加幼儿园的集体游戏和活动。
“哭声免疫法”害娃不浅,家长需警惕
“哭声免疫理论”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创立人约翰·华生提出的。华生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大学毕业后,他考入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系,成为了一名年轻有为的心理学家。
“只要给我一打婴儿,我能把孩子训练成社会精英,不管是医生、律师还是警察。”这句话就是出自华生之口。他根据自己的理论为基础,衍生出了“哭声免疫法”:
如果孩子醒了,要喝奶,不要让他喝奶,如果哭了,哭1~2分钟后,再给予安慰,可以轻声说:“宝宝你不能吃奶,要自己睡!”
很多美国妈妈用了他的“哭声免疫疗法”后,发现的确很有效,2-3天小孩就会变得很听话。但是,“哭声免疫疗法”的弊端最终暴露无遗。他的这个理论和思想,毁了美国整整一代的儿童,直到现在都还在影响着全世界很多孩子。
这些经历了“哭声免疫疗法”的孩子,由于缺乏情感关照,轻则出现了睡眠障碍,严重的甚至出现精神分裂和自闭症。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哭声免疫疗法”完全破坏了婴儿人格和亲子链接的建立。
到了儿童期,可能会因为很小的挫折,就爆发无理取闹,像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毫不危险的事物,却无比惊恐和害怕。因此,“哭声免疫疗法”并不科学,家长们千万要警惕。
孩子一哭,家长就暴躁,该怎么处理?
话说回来,为什么听到孩子哭,家长会莫名感到很烦躁呢?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属于进化的一种保护。在原始社会中,小孩的哭声是一种明显的信号暴露,是小孩在寻找父母的庇护。
因此,小孩一哭就会让父母产生焦虑和烦躁,使父母感到紧张,快速对小孩进行照顾和安慰,从而使提升婴儿的存活率。因此,听到孩子哭,家长都会烦躁,这是基因里自带的。
第一步: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遇到孩子哭闹时,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孩子就很难碰触到你的情绪开关。
第二步:安静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寻找哭泣的原因
2岁以内的孩子哭闹,通常是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要先赶紧无条件满足。如果是大一点的小孩,就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哭泣,找到了原因,就有办法让孩子自愿停止哭泣。
第三步:给孩子一个拥抱
其实这一步,你只要陪着孩子,并不一定要帮他解决问题,可能他的问题就能自己解决了。
第四步:向孩子讲述不能满足他诉求的原因
用小孩容易理解的话让孩子理解他人的世界,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如果是家长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就要大大方方坦然承认错误。
最后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为了孩子将来可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绪控制力,面对孩子的哭闹一定要耐心地对待。
错以为是生长痛,孩子骨肉瘤截肢
前不久,七岁的跳跳(化名)晚上一直喊腿疼,家里人也没当回事,觉得这是孩子正常的“生长痛”。没想到,跳跳的夜间疼痛加剧,腿上还有个奇怪的肿块。
最后,医生活检确诊为恶性“骨肉瘤”。
医生检查时发现,跳跳膝关节上的肿块部位是正常人的1.5倍大,已经严重影响活动,“腿部没法伸直,用止痛药无效,这个小朋友我们觉得非常可惜,在确认没有转移的情况下选择了截肢。”
虽然"跳跳"的肿瘤好了,但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
医生在讲到这个案例时,有点心疼和遗憾:要是孩子能早来两个月,或许就能留住健全的身体了。
骨肉瘤是常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或儿童的恶性骨肿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肿块和活动障碍,好发于四肢的长骨,特别是股骨、胫骨、腓骨上。
一、骨肉瘤:吞噬青春的恶魔
不同于其他恶性肿瘤,骨肉瘤的发病高峰期有两个,一个是75岁,另一个则是15岁。
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骨肉瘤的总发病率约为每年2-3/100万,而15岁至19岁的青少年患者每年高达8-11/100万。
骨肉瘤的恶性程度也非常高,有20%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发现肺转移病灶,而且五年生存率仅为50%-80%左右,致死率非常高。
骨肉瘤之所以在青少年群体中高发,源于骨骼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成骨细胞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后,可能出现病变。因此,发现孩子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千万不可大意,要知道,骨肉瘤的疼痛和生长痛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不可大意!
错以为孩子关节疼痛是生长痛,会导致错过治疗时机,留下终身的后悔。那么,骨肉瘤的疼痛和生长痛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骨肉瘤患者在早期的症状,常常是肿瘤出现的部位出现疼痛,这种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在夜间尤为明显,患者常常因疼痛无法入睡,或者在睡梦中痛醒。除了疼痛之外,部分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累及部位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皮肤温度上升等症状。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疼痛越发明显,甚至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除了关节出现异常之外,骨肉瘤患者还常常伴随发热、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这些都与生长痛有着明显的区别,生长痛发作时,不会伴随发热症状,且疼痛不会游走,肢体活动也不受限制。
区分生长痛和骨肉瘤的关键在于,生长痛的孩子肌张力正常,血液炎症指标也正常,且疼痛部位的CT和MRT检查均不会出现异常,而骨肉瘤患者则可以通过这些检查发现异常,进而做出下一步诊断。
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出现不适时,不能仅凭经验做出判断,如果拿不定主意,最好尽快就医,寻找专业帮助。
三、那么,骨肉瘤一般需要如何诊断?
怀疑孩子可能出现骨肉瘤,应尽快到专业的骨肿瘤机构做检查,包括局部CT检查、X线和磁共振扫描。由于多数骨肉瘤患者初诊时便出现肺转移,因此,进行胸部薄层的CT检扫描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时诊断癌细胞有无出现肺部转移。
此外,进行全身的骨扫描、血钙检查、血磷检查等,对于骨肉瘤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骨肉瘤来势汹汹,是不是确诊了只能选择截肢?
四、得了骨肉瘤,不是只能截肢
实际上,确诊骨肉瘤,截肢是最后的选择。早期进行规范化的放疗、化疗以及手术切除,能够控制肿瘤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除此之外,静脉输入淋巴细胞、使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进行免疫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肢体,是骨肉瘤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也让骨肉瘤患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青春本应是美好的,远离吞噬青春的恶魔,需要青少年和家长共同努力,如果孩子总是说腿疼,一定要放在心上,及时查找原因,切忌给青春留下遗憾。
病不离寒:寒气“入侵”,有3个途径,冬天如何暖身体?
“医生,我最近感觉好虚弱,手脚冰凉,下肢无力,夜尿多,是怎么回事?”
看着眼前这位正瑟瑟发抖,在大冬天穿着短裙、露脐装的“时髦女性”,我的心中有了答案。
给她把了脉询问情况后,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她这是寒气重导致。
肩关节、膝关节就不用说了,这都是人体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风寒受凉。更要命的是颈背和腰腹,小腹为元气的中心,身之重地;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经之总管——督脉的位置,这些地方露着,不受寒才怪呢。
在中医眼中,寒气生百病,奉劝大家在冬天一定不能因为要风度而不要温度,以免寒气上身,给身体带来不适。
寒气对人体有3大危害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医学都非常重视寒气的防治。著名的中医典籍《伤寒杂病论》虽然包罗世间疾病,却以“伤寒杂病”统之。《黄帝内经》也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阴阳相对,寒气是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当阳气被寒气损伤时,身体温煦不够,各种代谢机能就会所减退,不能抵抗外来侵邪,就会出现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的症状。寒气过多,具体而言会有以下的危害:
寒气有凝滞的特点,当血脉受到寒气的干扰,就会凝滞不通,甚至形成肿块,从而引起各种痛症,比如头痛、肩痛、胸痛、胃痛、腹痛等。
寒气会导致水液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积结,出现咳嗽、多痰、腹泻、女性白带清稀等症状。
寒气还有收引的特性,使身体出现热胀冷缩的反应。当寒气侵袭,皮肤的经脉就会遇冷收缩,引起抽筋、静脉曲张;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冠心病、心绞痛;血管收缩,引起中风、冠脉综合征等。
不同部位的寒气有不同症状,暖好身体中医分别有3个方法
百病不离寒气,寒气从哪里入侵,我们就从哪里把它赶走。不过,寒气是无形的,会侵袭身体不同的部位,从而出现不同的症状,需要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1.身体背后经络的寒气:膀胱经
背部是最容易受寒气侵袭的地方,平时穿少了衣服,一阵冷吹吹来,脊背就感觉凉飕飕的。这是因为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膀胱经掌管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
当背部受寒时,膀胱经气血不通,就会出现肩背酸痛、颈椎病、头晕脑胀、咳嗽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中风、脑萎缩。
膀胱经受寒气侵袭,就要疏通气血、生发阳气,这些方法可以帮忙排出寒气:
一是经常按揉或者拍打委中穴,能刺激膀胱经气血的运行;二是打通后背中部枢纽,每天用双手搓到后腰发热,这里是命门穴、肾俞穴的所在,是督脉、膀胱经中部的枢纽,常按摩有助于肾气的推动,促进阳气生发。
此外,麻黄和羌活这两种中药也可以祛除膀胱经的寒气。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黄元御《长沙药解》记载:“麻黄,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泻卫郁,专发寒邪。”说明麻黄可以发散表邪、敛肺固表。
羌活性味辛苦温,清代陈修园在《医学启源》中说羌活“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可以看出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
2.身体前面经络的寒气:胃经和大肠经
内经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最常见的就是胃和大肠。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同时,外感寒邪,犯于大肠,或劳倦饮食所伤致寒邪内生,大肠的传导功能也会失职。
面对这种情况,想要排出胃经和大肠经的寒气,一是避免吃苦瓜等凉性的食物,多吃温性和热性的食物。二是通过络灸打通人体经络,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起到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
此外,藿香和胡椒也可以祛除身体前面经络的寒气。
藿香是热性之物,能够促进消化,滋补肠胃,还可提神养气、祛除寒气。《拜地依药书》中认为藿香的功效为:“生热,收敛,止血,杀肠虫,降逆止吐、止泻除疫,止头痛,消炎解毒,生肌愈伤,补胃开胃,补心除悸。”
胡椒最早记录于《新修本草》,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 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胡椒可以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3.肺脏的寒气
寒气在身体中时间长了,或者大量的寒气侵入身体时,寒气就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
肺脏的寒气,最先体现在鼻尖的温度上。如果感觉鼻尖凉凉的,就是寒气从肺里出来的最明显的症状。此外,肺脏的寒气还会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头痛、低烧、浑身乏力、肩颈酸痛、盗汗、失眠等症状。
想要祛除肺脏的寒气,可以按摩手上的肺经,提升肺的能力,使身体能顺利的将寒气排出。也可以适当地喝些桂圆红枣茶、白米粥,提升身体的能量,协助身体排出寒气。
此外,桔梗和川贝也是祛除肺脏寒气的中药。
桔梗,《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桔梗辛开苦泄,可以宣肺袪痰,适用于风寒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川贝性微寒,味甘、苦,《本草汇言》川贝篇记载:“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说明川贝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作用。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改变,不少人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寒气生百病生,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寒气上身,好好保养,才能身体健康。
软椅坐太久,更易得痔疮!
随着现代人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的改变,人们坐着的时间越来越多,如:坐着上班、坐着玩手机、坐着看电视等。久坐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其中的一个危害就是容易诱发痔疮。
很多人认为,相对于坐软椅而言,坐硬椅子更易得痔疮。实际上,事实刚好相反,软椅坐太久,痔疮发生的风险越高。
为什么软椅坐久了更易得痔疮?首先我们要明白痔疮形成的原理:在某些原因的作用下,肛垫会向外逐渐移位,从而导致肛垫中纤维间隔断裂,致使间隙中的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出现小的静脉交通,局部形成团块、出血和脱出,导致痔疮的发生。
当我们久坐在软椅上,腹部、下肢血流会减慢、受阻,直肠静脉易曲张,导致淤血、静脉团,最终形成痔疮。
如果久坐避免不了,建议选择硬座。这主要是因为坐在硬座上时,臀部会有两个坐骨节支撑,不容易妨碍血液循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
痔疮的预防保健
痔疮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令人产生不适。由于痔疮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因此要预防痔疮,建议做好科学的保健工作。
1、饮食保健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痔疮发作,减轻症状,建议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如玉米、红薯、南瓜、新鲜蔬菜水果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运动保健
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健身操、舞蹈、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避免便秘引起的肠道内压升高导致痔疮的发生。
3、预防便秘
建议每日摄入25g-35g的膳食纤维,每天喝1.5L-2L的水,晨起喝一杯蜂蜜水,能刺激肠胃蠕动,利于晨起排便。
赖美云求助称心脏疼!胸口正中间疼可能是这些因素引起的
赖美云凌晨发文,称“心脏疼”,还在评论区留言表示:“开开心心是因为这是我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是说我每一次求助都变得轻描淡写。”
你有没有过胸口正中间会莫名其妙地疼,还伴随着火辣辣地炙热感。由于靠近心脏,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心脏出现问题了,但是去到医院一查,心电图显示一切正常,那胸口正中间疼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胸口正中间疼?有可能是这些因素引起的
心脏病会引起胸口疼痛,但是胸口疼痛却不完全是由于心脏病造成的。人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也很有可能诱发胸口疼痛感!
食管炎引起疼痛
人的胃部看似独立,实际上同样牵动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一旦我们的胃部受凉或者是食用了不利于身体的食品,就会导致胃部消化不良,引起食管炎。而食管炎就会导致胸口中心出现疼痛感,以及灼热感,严重的可能会伴随着头痛等症状。
胸膜病变引起疼痛
胸壁疼痛又称肌肉骨骼疼痛,当人体的胸膜发生病变的时候,就会伴随着胸口正中间疼痛的感觉。这种疼痛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是会在咳嗽以及受到惊吓的时候加剧。如果是胸膜引起的胸口疼痛,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精神压力大引起疼痛
精神压力也是造成胸口出现疼痛的原因之一。由于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人得胸口受到压迫感,会不自觉地感到疼痛,甚至还有气短,阵痛,发热的症状。过于紧张的情绪会使得胸口疼痛感加剧,这是心理因素导致,服用药物效果不大,除了可以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必要的情况下最好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肺部感染引起疼痛
胸口疼痛和肺部感染也有很大一部分关系。肺部感染会使得我们的呼吸系统出现问题,通常表现为咳嗽时胸口疼痛不已。如果出现胸口疼痛的情况,也要注意可能是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不可轻视,必须早到医院进行治疗。
肋骨骨折引发疼痛
肋骨骨折也会导致胸口出现疼痛感。如果在先前胸口曾经被物品砸伤或者受到伤害之后没有及时处理,就会造成肋骨骨折的情况。肋骨骨折所引发的胸口疼痛不可逆转,最好使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进行外敷。
别不把胸口疼当回事,很有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的讯号。一旦出现性口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就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避免身体出现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