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高温燥热吃什么好?推荐这3种食物,可清热解暑!
大暑后的三伏天暑气大,最重要的措施是避暑热。在三伏天要尽量在室内阴凉处避暑,在这段时间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清热解暑的食材,避免暑气入侵。在三伏天的这段时间当中三种食物可以多吃。
三伏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
1、山楂
山楂是一种健脾行气,消食化积,散痰化痰的食物,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楂能促进消化酶分泌,提高胃的消化功能。而且山楂中所含的脂肪酶能促进脂肪分解提高蛋白酶活性,使各种脂肪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同时山楂中还含有丹宁,这种物质能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体质虚寒的人在大暑时节可以多喝山楂红糖水,将山楂红糖在一起熬煮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化瘀止痛。但注意山楂摄取过多会使消化过快,影响正常的肠胃功能,而且服用人参时避免使用山楂,山楂会解人参药性。
2、西瓜
西瓜是一种清暑解热,利尿降压的水果,在中医上认为西瓜偏寒,有清热解暑利尿降压的效果。体质偏热的人在大暑时节可以多吃西瓜,促进身体水分代谢。西瓜中还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果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是平价的消暑圣品。但要牢记不能一次性摄取过多,易影响脾胃,导致腹泻、腹痛。
3、薏米
薏米是一种药食同源食材,中医上认为性微寒,味甘,有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薏米还可以滋养清热,帮助消除水肿,腹胀。水肿型肥胖或者脾虚湿盛型水肿、腹胀都可以用薏米煮水饮用。由于薏米质地坚硬,熬煮前先用水浸透,再用文火煮烂可以避免消化不良。除此之外,薏米偏寒又有利尿的效果。尿频尿多、阴虚、脾虚痰湿者都不宜食用薏米,避免加重病情。
温馨提示
大暑时节避免在阳光下暴晒,选择阴凉的室内活动,防止中暑。除此之外要多喝水,高温天气下身体容易大汗淋漓,水分流失过多,容易令人口干舌燥,情绪烦躁,甚至会有头晕以及其他中暑现象。要多喝水补充水分,特别是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每小时水量不能低于500毫升,但注意水温不能过高,避免食管被烫伤,水温也不能太低,冷水会刺激肠胃,导致肠胃疾病。
每天都吃二甲双胍,但你真的吃对了吗?这5个注意事项要牢记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药物,降糖效果是很显著的,生活中有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都是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要注意很多问题,如果服用的不对,会影响到对血糖的控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
1、注意服药的时间
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要注意服药的时间。二甲双胍有很多剂型,剂型不同,服用的时间会有区别。如果是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是在吃饭之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或者两次。如果是二甲双胍缓释片,要在晚餐前服用,一天服用一次。
2、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不要一开始就服用太大的剂量。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起始剂量为500毫克。盐酸二甲双胍片,起始剂量为0.5克,每日两次。服用多少剂量要听从医生的建议,自己不要随意的增减剂量,要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3、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是连续不断的,也就是说需要一直服用这种药物。二甲双胍有副作用存在,有一定的几率会导致肝肾功能出现问题。所以在服药期间要定期的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如果出现问题,能及时的解决,及时的调整用药方案。
4、服药期间不要饮酒
糖尿病患者本身是不适宜饮酒的,饮酒会影响到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服用二甲双胍也有这样的注意事项,不能和酒精一同服用。酒精是通过肝脏进行分解代谢的,药物也是如此,如果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喝了酒,就会影响到药物的分解和代谢,就会影响药效的吸收,药物无法发挥完全的药效,血糖控制不佳,就会出现波动。
5、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消化道不适的症状,会影响到维生素B12的吸收。而身体缺乏维生素B12,会产生很多问题,容易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还会导致贫血,还会出现皮肤粘膜改变,补充维生素B12是很有必要的。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是适合二甲双胍的,要听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服用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事项,正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江苏新增61例本土确诊,面对德尔塔,目前的防控措施是否还有效果?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5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1例(南京市报告1例;扬州市报告58例;淮安市报告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22例为轻型,36例为普通型,3例为重型。以上病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7月20日至今,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28例,扬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20例。
图源:央视新闻微博
针对此次多地新冠疫情的反扑,很多网友表示十分担心。面对德尔塔变异株,不少网友担心现有的防控措施是否还有效果。话不多说,接下来通过三个问题了解一下情况。
问题一:面对德尔塔,目前的防控措施是否还有效果? 图源:网络
在8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当前疫情总体形势可控。
相较于之前的其他病毒株,德尔塔变异株有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不过,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德尔塔变异株并没有导致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现有的防控措施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效。
问题二:面对德尔塔,新冠疫苗还有用吗?
早在7月24日召开的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21年会上,钟南山院士曾表示广州市疾控、中山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单位联合研究团队,分析了5月份广州疫情期间的疫苗保护作用数据,发现国产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率分别为重症的保护率100%、中度保护率76.9%、轻度保护率67.2%、无症状保护率63.2%。经数据分析,国产疫苗确实有保护作用。
建议有条件的人群,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更应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问题三:打完新冠疫苗后,可以不带口罩了吗?
目前,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感染及发病,但其保护效力无法达到100%。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后,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带好口罩很有必要。
第一,近期非必要不要去往中高风险地区。若需前往,应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做好个人行程记录。返回后,应主动向相关机构或单位进行报备,配合执行当地防控政策。
第二,不要扎堆,不要聚集,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第三,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一定要马上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来源:央视新闻、大众日报、深圳特区报
全国疫情多点发生 群众们要做好防疫措施
现在全国多地爆发疫情,此轮疫情“元凶”已经锁定为德尔塔病毒,德尔塔变异病毒的流行特征与以往不同。建议群众们要及时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从而做好预防措施。那么全国疫情多点发生,群众们该如何做好防疫措施呢?想知道就来看看!
全国疫情多点发生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4日表示,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要从严从快推进新发现感染者区域协查,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要慎终如始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积极接种疫苗。
此时疫情多点发生,有不少病例是在疫情发生区旅游感染的。加上德尔塔变异病毒的传染性特别强,人群密集的地方,传播速度更快,导致此轮疫情比较严峻。目前多地都已经采取封城措施,多个发现病例的地区,已经开启了好几轮的全员核酸检测措施。此次,郑州、南京、扬州等地疫情爆发,已经采取了措施。疫情区的群众们,务必要配合防疫,不可胡搅蛮缠地乱跑。
感染新冠病毒新旧症状有何不同
群众们该如何做好防疫措施 应该怎样做好防疫措施 防疫措施怎么做才是对的
新冠病毒已经变异了,被称为德尔塔病毒。病毒变异之后,感染之后患者的症状不同。为了预防感染,需要了解两者的症状区别:
1、原始症状
此前新冠病毒患者,感染之后会出现发烧、喉咙痛、身体酸痛、味觉和嗅觉失灵等不适。同时患者无鼻涕、眼睛不红。
2、新症状
感染德尔塔变异病毒之后,患者会出现喉咙痛、意识模糊、流鼻涕、味觉和嗅觉失灵、身体酸痛、腹泻、眼睛发红、皮疹、结膜炎、有红疹、腹痛、口鼻流血等不适。但是患者并没有发烧症状,新旧病毒的症状表现有明显区别,群众们要认真区分。一旦发现异常,必须要立马戴好口罩,自行前往医院做检测。
群众们该如何做好防疫措施
1、非必要不外出
已经爆发了疫情的群众们,要老实点待在家里隔离,不要私自外出。因为疫情区很容易感染,而且德尔塔变异病毒传染性比之前的病毒强。到处乱跑,极其容易感染其他人,给他人带来生命威胁,还会给医护人员带来麻烦。大家都在努力抗疫,千万别成为“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让大家许久的努力全部浪费了。
群众们该如何做好防疫措施 应该怎样做好防疫措施 防疫措施怎么做才是对的
已经发布了公告,群众要在家里居家隔离的人,一定要确保待在家里。需要购买生活用品等要外出的话,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消毒、佩戴口罩,一个人外出购买即可。
2、尽量不出门旅游
现在正值暑期,学生们都放假了,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外出旅游。建议家长们暂时取消旅游计划,目前多地出现了疫情,有部分感染者曾乘坐过动车、地铁等外出。为了避免感染,选择居家看看电视就好了,旅游暂时先搁置一下。
尤其是所在省市有病例的群众们,就算自己所在的地方没有病例,也要做好预防措施。尽量少和他人接触,也不要到亲戚家串门。
3、勤洗手、戴好口罩
群众们要经常洗手,要戴好口罩,避免与他人有亲密接触,减少不必要的会面、约会等。
想要肝脏好,含有5种营养物质的食物得多吃
肝脏是身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种食物进入身体后都会通过肝脏分解,也因此让肝脏中堆积毒素。当毒素堆积过多会让肝功能受损导致肝病,所以保护肝脏非常重要。想要保护肝脏就得从饮食中做起,肝脏所需的营养物质要补充足够。
哪些营养物质是肝脏所需要的?
1、维生素B
维生素B可以促进身体代谢,也能将身体的各种物质转化为能量供应器官运转,在肝脏中也有着修复受损肝细胞的作用。特别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细胞大部分受损,维生素B可以起到养护肝脏的作用。所以维生素B较高的食物要多吃,如糙米、小米、黄豆、紫菜、香菇等。
2、维生素E
维生素E能防止肝细胞和肝脏组织老化,还有保护肝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肝病发生。维生素E经常在一些植物油以及坚果中见到,除此之外,菠菜、卷心菜等蔬菜中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可以多吃。
3、维生素A
维生素A可以抑制肝脏中癌细胞增生繁殖,保护肝细胞的同时防止肝脏病变。肝肝细胞受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持续受伤害会发生病变,最终导致肝癌。所以补充维生素A能修复肝脏预防癌症。胡萝卜、南瓜、芹菜、洋葱、芒果、番茄等食物中的维生素A都是肝脏所需要的。
4、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身体能量来源之一,也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物质。肝细胞受损或者存在肝病的人需要补充足够蛋白质来修复肝细胞控制肝病。含优质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鸡肉、鱼肉、芝麻等食物。
5、碳水化合物
肝脏的健康少不了糖的支撑,而糖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进入身体后会被转化为葡萄糖,并且被身体吸收利用。身体长期缺乏这种物质会因为缺乏能量而分解肝脏中的糖原,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酮酸,这些物质会损害肝脏。所以在平时要适当摄取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食、蔗糖、水果等食物。
温馨提示
想要肝脏健康就要在饮食中注意补充足够营养物质,提高肝脏功能。除此之外,避免熬夜,坚持运动能提高代谢,增强肝细胞功能,从而有效防止肝病。
1传35!扬州出现3代传播,核酸检测点竟成危险聚集地?
7月28日至今,扬州仅用了14天,本土确诊病例就窜升到394例,其中重症病例占到全国的70%,还远未到尽头。
截至8月8日24时,扬州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聚集性疫情已致35人感染,35人均在7月29日晚到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或采样,或工作,感染者中已出现3代传播。
一、“1传35”是如何发生的?
这35例病例,有34人是确诊病例王某的密切接触者。
从扬州公布的活动轨迹来看,7月21日-24日,王某多次出入KTV、棋牌室等人流密集场所,7月29日身为政府工作人员的王某前往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担任志愿者,并于8月1日确诊,该监测点的三名工作人员在第二日也相继确诊,自此引爆燃点。
因联合村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扬州纪委监委问责通报包括广陵区委副书记在内的5人受到党内警告、政务警告、通报批评等处分,王某也因严重违法被立案调查。
二、核酸检测点,为何交叉感染频出?
无独有偶,8月1日,南京通报一位两岁男童因家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与确诊病例接触后被感染的案例。更有网友曝出,扬州一核酸检测点一名老人与志愿者发生冲突,摘下口罩向志愿者吐痰……
仅仅几天时间,接连出现核酸检测聚集性感染事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染性强
钟南山早就表示,“由于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高,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所以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在发病前四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在德尔塔的屠刀下,一米安全距离早就不够用了,何况有些地方连这点安全距离都保证不了。
2.检测点设置不规范
同样是全员核酸,张家界全员核酸时因为“悟空圈”被全国表扬。
而扬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监督检查组对核酸检测点监督检查中却发现,其存在扫码测温措施落实不到位、核酸检测点登记处设置不合理、“一米线”执行不到位、临时紧急组织全员核酸安排不到位,现场混乱无序等问题。
3.个人防护不到位
疫情当下,仍有不少人未戴口罩、口罩佩戴不规范,封孔小区人员擅自外出等现象。
三、测核酸时如何避免被感染?
面对核酸检测现场感染事件,国家卫健委于8月1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核酸检测防控措施,而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
1.去采样点时,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并携带适量湿巾(酒精湿巾或普通湿巾均可)、备用口罩、身份证、手机等;
2.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引导,分区、“一米线”排队等候;
3.采样前2小时请勿进食,避免咽拭子采样时刺激发生呕吐;
4.采样后换戴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垃圾桶内,立即离开采样点,避免在采集点周围吐痰、逗留;
5.回到家后,请立即洗手,必要时使用湿巾对手机、身份证等物品进行擦拭。
颈椎按摩仪,能否拯救“低头一族”?
当代年轻人的脖子,已经快不行了。
上班钉在桌子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回家躺在沙发玩手机,一躺就到了凌晨;周末在家也懒得运动,不是坐着看电视,就是躺着刷抖音。
经常不运动锻炼,并保持同一姿势太久,容易损伤颈椎,并引起颈肩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会诱发颈椎病。
据今日头条与生命时报联合发布的《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显示,颈椎病位列“十大最受关注的疾病”。
当颈椎病的“魔爪”开始伸向年轻人时,年轻人为了反抗,陆续用起了一款网红产品——颈椎按摩仪。
颈椎按摩仪,能否拯救“低头一族”?
颈椎按摩仪外观酷似挂脖式蓝牙耳机,主要可通过震动、敲打的方式,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的不适,从而达到舒缓疲劳的作用。
生活中,如果你长时间伏案工作,经常保持统一姿势使用电脑、手机、看书,可购买颈椎按摩仪来保护颈椎。使用颈椎按摩仪时,以感觉到舒适为宜,并注意用时不要过长,每次使用建议控制在20分钟以内,
然而,颈椎按摩仪只能起到舒缓作用,而无法治疗颈椎病。另外,颈椎按摩仪也并非人人都可以用,对于颈部受伤未康复者、神经衰弱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因神经性颈椎病导致颈部疼痛者,均要谨慎使用。
如何保护我们脆弱的颈椎?
1、经常活动脖子:经常活动颈部是预防颈椎病的方法之一。可以尝试做做颈椎操,看手机、看电脑的时候,要适时活动一下脖子,避免颈椎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
2、避免颈部受寒:低温刺激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就会加重颈椎病变。因此,预防颈椎病,要注意颈部的保暖。
3、选择合适的枕头:选择的枕头柔软度要适中,不宜过硬,但也不能太软,要有足够的硬度撑起头部的重量。另外,枕头的高度也要适中,保证睡在枕头上时颈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要将枕头枕在颈部而不是仅仅枕在头部,要能撑起颈椎,而后脑勺的位置稍低于颈椎,使颈椎处在稍向前曲的生理曲度。选择中间有凹陷的枕头,这样更有利于撑起颈椎、放低后脑勺。
4、适度进行户外运动:运动保养颈椎的有效方法。保养颈椎最好的运动包括游泳、打球、瑜伽等。
15岁女孩喝13瓶啤酒后飙车撞杆,未成年人饮酒的危害,比你想象中要大
今天,一则#15岁女孩喝13瓶啤酒后飙车撞杆#话题登上热搜,据看看新闻消息,广西河池一名15岁女孩喝了13瓶啤酒后,飙车赶往朋友家,车辆在途中失控,撞倒了路口的红绿灯灯杆,女孩连人带车倒地受伤。我们都知道饮酒伤身,但热衷于喝酒的人仍不在少数。
有医生介绍,饮酒至少会对身体带来以下3伤害:
1、饮酒是国际公认的致癌因素,去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中4%与喝酒有关;
2、酒精可自由穿透血液和大脑间的屏障,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3、酒喝多了会使人产生神经依赖。
此外,该事件中酗酒的主角还是未成年人,饮酒固然对身体危害大,但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这些伤害更是会放大。
未成年人饮酒的5大危害
1、酒精刺激大脑和神经系统,可导致未成年人智力发育迟缓,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以及听觉、视力下降等情况;
2、会影响其身体生长发育,有研究调查显示,经常饮酒的未成年人,其成熟期会推迟2-3年;
3、酒精可损害人体消化系统,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尚未完善的未成年人而言,刺激更大;
4、正值补钙长身体的未成年人经常饮酒,可导致骨密度下降,甚至诱发各种骨骼疾病;
5、未成年人经常大量饮酒,还会危及生殖系统的发育,增加成年后不孕不育的几率。
很多人觉得小酌怡情,大酒才会伤身,对此专家提醒,每天小酌两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建议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若平时真的控制不住想要小酌的,也要牢记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服药时切忌饮酒。酒精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两者相互作用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内脏造成损伤;
第二,饮酒切忌多种酒混饮。例如啤酒和白酒混饮,会促进酒精渗透到身体各个部位,对内脏器官造成刺激;
第三,吃海鲜时不要喝啤酒。海鲜搭配啤酒是“痛风套餐”,可导致身体代谢失衡,钠盐堆积,形成尿路结石。
立秋到来,做好这3件事,下半年不生病!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很多人认为立秋到来,酷暑就结束了,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对的。立秋虽然是秋天的起点,但是它的到来并不会让炎热的天气离去。立秋作为夏冬两季的过度季节,在这个季节中做好养生是一件相对重要的事情。下面就来讲一讲在立秋应该做到哪些事情吧。
在立秋需要做到哪些事情呢?
一、养阴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天是阳气最鼎盛的一个时期,从立秋开始,夏天的阳气就会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从而阴气逐渐上升,直至冬天阴气会达到一个鼎盛时期。这也就是一年四季的阴阳循环。一旦在秋天阴气升腾时,人体内的阴气受到伤害,违背了自然规律,很多的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在春夏一般晚睡早起从而养阳气,在秋冬则需要早睡早起来养阴气。顺应自然界的自然规律,是养生的一个好方法。
二、多喝水
秋季是人体内肺气较旺的一个季节。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又遵行了金克木的规律,肺属金而肝属木,所以肺气教旺时,人体内的肝气就相对较弱,所以在立秋应当采取养肝补肺的养生原则。多喝水以及茶可以起到养肝补肺的作用,此外例如石榴等秋季特有水果也可以起到养肝润肺的功效。一般情况下,在秋季,每个人起码要喝2L左右的水才能保证人体的日常生命活动,并且起到养肝补肺的作用,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因为在这时人体已经处于一个缺水的状态,身体内的津液已经不足了。
三、多运动
秋天是一个凉爽而又舒适的季节,但是由于夏季的炎热尚未离去,所以不宜做太过于剧烈的运动。可以适当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散步是一种有氧运动,经常散步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还可以提高人的精神面貌,此外,经常锻炼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加强人体的御寒能力,从而让人体可以更从容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在立秋大家都应该做到的养生小妙招。在立秋,养生主要是从养阳转化为养阴,补肝润肺是秋季养生的最好办法。做到以上这三件事,在未来的秋冬,身体一定会更加健康,从而减少生病的概率。
糖尿病患者频频出汗正常吗?这5个原因要一一排查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了异常表现,要找到背后原因,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生活当中经常出汗,稍微一动就会出汗,睡觉的时候也爱出汗,甚至不动也会出汗。糖尿病患者频频出汗和4个原因有关,大家可以一一排查。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爱出汗?
1、温度高,天气热
出汗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当天气过热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排汗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出去,维持正常的体温。如果糖尿病患者所处的环境非常闷热,温度很高,一直出汗就很正常。先排除这种原因,如果天气不热,却还是容易出汗,就得重视起来了。
2、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问题,就会频频出汗,而且是出冷汗。体内血糖过低,就会有很多不适的症状,比方说心慌、心悸、手抖、头疼、头晕等等。出现这样的症状要赶紧测量血糖,如果血糖过低,属于低血糖的问题,可以先吃一些食物缓解症状,严重时立刻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3、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出汗的地位,如果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不出汗,或者只是头上出汗,身体上不出汗,就要考虑是神经病变这个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排汗功能会出现异常。除了出汗这一表现外,有的还会有四肢麻木、疼痛等感觉,要注意辨别。
4、肾脏病变
糖尿病患者是有糖尿病肾病这一并发症的,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高。如果身上总是出汗,流下的汗水闻起来比较臭,就要警惕,可能是肾脏出现了病变。肾脏出现问题,身体里的毒素和代谢废物的随尿液排出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5、甲状腺疾病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疾病也属于代谢性疾病。如果总是出汗,并且体重在近段时间里下降的非常厉害,就要考虑是不是甲状腺出现了问题,尤其是甲亢。这个时候糖尿病患者要去医院做一下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出甲亢要尽快治疗,会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造成损害,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这5个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爱出汗的原因,看上去很正常,但是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很多健康隐患。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方面的警觉,当出现异常表现的时候,不要觉得习以为常,而是要找到背后的原因,这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