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不要贴秋膘?秋季养生
入秋以后,白天往往很热,晚上比较凉,早晚温差变大。在这期间,大家都应该保持健康不应该乱吃乱喝,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应该逐渐改掉,因此,在这个时候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秋季养生要注意什么?
1、避免贴秋膘
贴秋膘是北方的一种民俗,主要是为曾经苦夏的人们准备的。由于天气炎热,有些人在夏天没有食欲,会出现厌食、厌油腻的情况,从而体重就会下降。当秋天气候凉爽时,他们的食欲就会增加,为了奖励自己,吃很多好吃的食物来补充营养。事实上在秋天,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人们经常吃得太多,摄入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使人发胖。
所以秋季饮食要注意适量,不要放纵食欲,随意吃喝。其次,凉性食物要慎用或少吃,以免损伤脾胃。因为此时,热气还没有消失,还应注意及时解暑,补充水分。秋天干燥,燥气经肺,最容易伤肺,所以秋天需要补肺,其中梨是最能滋补肺的食物之一,身体需要水分才能避免便秘。
2、少使用空调
虽然此时酷暑还未完全结束,有一波秋老虎蓄势待发,但迟早气温会有所下降,出现温差。此时,应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因为它不利于人体散热,也要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做好准备。
3、运动
秋天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立秋后的身体仍处于生理休眠阶段,正在慢慢恢复。因此,不宜过度运动,建议选择饭后散步或做瑜伽等强度较低的运动。
4、护肤
因为在秋天,很多人的皮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皮肤会变红、发热、瘙痒、刺痛等,严重者会出现红肿和皮疹。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针对敏感肌肤的基础护肤套装。
5、多动脑筋
秋季天气变冷时,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寒冷的刺激还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供血,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这时老年人可以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使大脑保持活跃和兴奋,又不会让神经细胞迅速萎缩,多参加脑力劳动,如打麻将、下棋等,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
6、保持身体温暖
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晚上睡觉不能让腰、腹、背着凉。另外,晚上睡觉时,对睡眠环境的要求很高,以免长时间住在潮湿的房间里,保持室内通风,生活环境中不要吸烟,以免污染,经常用湿毛巾擦拭家具,这样可以有效调节空气湿度。
上述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秋季养生的小知识。现在很多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视养生问题,但养生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养生的功效最大程度释放出来,那么患有疾病的几率也就会大大降低。
得了抑郁症还能治好吗?听医生怎么说
回忆起那段把自己丢了的经历,张桂芬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那段时间对于她和家人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体重骤减、变得邋遢不再注重形象,情绪也不受控制的变的更加暴躁,整个人变得连家人都想远离。
自2016年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张桂芬阿姨一直在接受治疗,如今的她已经79岁了。
一、每天有一万个自杀的念头
我们的生活一直在朝着变好的方向迈进,你看当下大部分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不过近几年各种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困扰了很多人,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似乎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躲不过,像张桂芬阿姨一样患了抑郁症的人并不在少数。
据统计,全世界有将近四亿的抑郁症患者,而我们国家的抑郁症患者就有将近一亿,很多抑郁症患者会终生患病,而其中每年有上百万的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其中不乏很多公众人物、成功人士等等。
抑郁症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经常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认为自己拖了别人的后腿,活得太失败,甚至会有悲观厌世的情绪,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和想法。
二、自测一下:你得抑郁症了吗?
得了抑郁症的人一般都会有以下的几种症状,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1、郁郁寡欢,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似乎什么事情都不能激发他的笑点,整个人都给人一种郁郁寡欢、不开心、没意思的感觉,整个人的负能量太多,似乎人生都没啥希望了的感觉。
2、没有兴趣爱好、快乐缺失,抑郁症患者来说,觉得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总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自己也没有主动想要参与的动力,整个人感觉很丧。而且经常会给人一种痛苦、难受的感觉,似乎没有一件事情能让他快乐起来,即便再开心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内心毫无波澜。
3、经常会觉得疲劳,抑郁症患者长时间处在和自己的各种纠结中,胡思乱想大脑并不停转,因此经常会有疲惫很累的感觉。
4、集中力、注意力降低。做事情容易走神。
5、自卑。总是否定自己,嘴里常说“我不行”。
6、失眠。入睡困难,每天需要靠安眠药才能短暂睡一会,有时还会半夜醒来睁眼到天亮。
7、食欲减退。对以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再感兴趣。
三、抑郁症是危及人民健康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抑郁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悲观厌世产生自杀的想法,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不同阶段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对于轻度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不需要过度的担心;
而对于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首选要用药物进行治疗,当然如果药物无效的话,需要结合心理治疗和电痉挛治疗来进行治疗。
每年全国各地都会有很多人患抑郁症,想要自杀的人并不在少数,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整天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等症状,一定要警惕抑郁症,最好及时看诊,确诊了抑郁症的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治疗。
喀布尔机场惨剧!“扒”上飞机的阿富汗人会经历什么?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城市后,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发生了揪心的一幕:试图逃离的阿富汗人不顾一切地要挤上飞机,甚至有人蔵进了C-17运输机的起落架舱,还有些人扒在舱盖上,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离开这个国家。
可令人唏嘘的是,以为正飞向美好世界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经历的是地狱般的厄运。
一、扒在舱盖上的人会发生什么?
扒在舱盖上的他们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坠落,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收放起落架和离地接地过程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并且还会受到强烈气流的吹袭。
除非藏身者体力很好,并且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抓握的位置,否则将很难避免被甩下而坠亡。
而阿富汗当地媒体公布的视频也证明这方法行不通:视频显示有多人从一架自喀布尔国际机场起飞的飞机上坠落,他们的遗体最终在机场附近被找到。
二、躲进起落架舱就安全了吗?
不想要在飞机起飞时就被甩出去,那么他们有些人会选择起架舱内部,可躲在起架舱内也并不意味着就安全了。
大部分飞机的起落架舱并非完全密封,自然也不会进行加压处理。短航线的客机巡航高度大约在6000至9600米之间,长航线则达到了8000至12600米。随着飞行高度的上升,他们会面临更多危险:
- 低氧
人体生理上就不适应高空飞行,大概在3000米高空开始,他们就会面临缺氧的情况,等到10000米高空时,空气中的含氧量大约只有海平面的30%,这就会导致这些扒飞机的人在飞行过程中因缺氧失去意识。
而大脑一旦出现缺氧,身体便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等症状,随着缺氧加重,人的意识开始模糊,瞳孔散大,昏迷,最后因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
2.低温
从俄媒援引推特上阿富汗扒飞机当事人的自拍视频来看,坐在起落架舱门上的他们大多只身着薄衫。
他们尚未意识到:随着飞机升高,起落架舱的温度很快便会下降,在海平面到海拔10000米左右这个区间内,每上升1000米,温度将下降6摄氏度。
因此,万米高空的气温将比海平面处低大约60摄氏度,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人很快会冻僵进而昏迷死亡。
3.低压
现代客机的客舱都是增压的,起落架舱并没有这种设施,在8000米高空以上的环境,人如果待在其中跟随飞行,自然难以逃脱高空减压病的发生,从而产生肢体不适、皮肤异样感觉,严重者可发生视觉机能障碍,甚至发生休克。
据路透社8月17日消息,美国空军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起飞的C-17运输机的起落架中发现人体残骸,目前正在调查情况。总的来说,扒飞机必定是九死一生,那些冒死“扒”上飞机并跟着起飞的人大抵是遭遇不幸了。
看到喀布尔机场的惨剧,枪声、恐慌、鲜血与我失败的逃难,不禁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祥和、有庇护有安全感的国家。
深圳一女子查出多器官衰竭,只因吃了这种食物,很多人好这口
今早,“女子高烧三周不肯就医致多器官衰竭”话题冲上热搜。
据悉,家住深圳的36岁女子腹痛、腹泻、发热,因担心去发热门诊看病会被隔离,她“坚持”三周后因高烧40摄氏度,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被家人紧急送院就医。该女子入院时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多器官系统衰竭,命悬一线。
多器官衰竭,是身体在短时间内发出的求救信号,已严重危及生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含有大量沙门氏菌的生冷食物是“真凶”!
医生从她的体内检测到存在大量沙门氏菌感染,同时通过追问家属,发现原来患者喜欢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吃了大量寿司。
而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门氏菌会经消化道入血,便会使人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二、沙门氏菌,有多可怕?
沙门氏菌作为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根据国家卫计委最新的食物中毒数据统计显示,50%~60%的食物中毒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其中沙门氏菌感染率最高。
它还会通过两条途径传播:肉类、蛋类、奶类及相关制品生产、加工、储存及销售过程经沙门氏菌污染、水源污染,引发中毒;医院、养殖场等通过接触沙门氏菌污染高发的环境。
目前研究表明,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与其鞭毛、黏附素、等毒力因子有关。毒力因子不仅能够帮助沙门氏菌更好的侵入上皮细胞,引起身体炎症,还能在宿主细胞内定植,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竞争,获得生长优势。
此外,沙门氏菌能够产生大量内毒素和肠毒素,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如伤寒、胃肠炎、败血症等,通常伴随呕吐腹泻、发热畏寒、腹绞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脱水导致死亡。
三、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3.厨房的砧板要生熟分开。尤其是加工生鲜海产品和生肉类食品后,务必将砧板洗净晾干,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4.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况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
5.对于市场销售的各种即食食品,应尽量购买正规品牌、包装完好的产品,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用前注意是否有变质情况。
6.进食剩菜、剩饭前要彻底加热。沙门氏菌对热、消毒药及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65℃条件下加热15——20分钟即可杀死,100℃下立即死亡。
特别提醒:虽然现在疫情尚未结束,大家一听发烧会很害怕,但是非疫情导致的病症性高烧同样是非常可怕,不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甚至可能会死亡。因此,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处理,千万不能拖着不治疗。
零食并不会“妨碍”你减肥!主要还看你会不会吃
想吃甜食到底该怎么办?忍住,太难受好吗,有没有一举两得的办法呢?
定量食用切勿贪吃
就算是想吃零食也不能够放开大吃,要有所节制才行!女孩们可以事先估算好自己可以吃的份量,必且分装後再吃,不要一次就把整包零食吃光,这麽一来不只可以解嘴馋,也不会吃进过多的热量喔!
拿水果当零食
这个办法也是最多女星在彻底执行的!不是非得吃下午茶点心,偶尔在正餐没有摄取均衡的情况下,如果餐与餐之间肚子饿了,就选择高纤低卡的蔬菜棒或水果来果腹,而且水果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能美容养颜。
吃零食不超过200卡大关
虽然可以吃零食,但是可不能放纵的吃喔!挑选零食尽量选择在150~200卡路里之间。虽然听起来好像很严苛但是其实便利商店卖的乐事洋芋片也刚刚好呢,选择还是很多样化的!
午晚餐前20-30分钟先吃甜点
从吸收葡萄糖到产生血清素大致需要20-30分钟。另外,血糖上升会刺激脑内掌管满腹的大脑中枢,这过程大约也要花20-30分钟。因此,若在吃正餐前2 0 - 3 0分钟吃甜点,正好能在正餐的时间产生血清素和饱足感,防止压力造成的暴饮暴食。
逛逛食品添加剂商店
假如你酷爱甜食,假如你体重超标,假如你控制不了自己的糖勺,那么你可以去食品添加剂商店转转。
用作甜味剂的甜菊糖与甜蜜素,甜度往往是蔗糖的几倍,并且属于植物提取,对身体不会造成损害。而木糖醇的甜味比较柔和,甜度和蔗糖相当。这些“代糖”都可以作为我们平时制作甜点的原料。它们虽然很甜,但是热量却几乎为零,化学性质也与糖完全不同,所以不用担心吃了以后会长胖,更不用担心它对牙齿有损害。
甜味剂更适合做果冻、布丁,或者熬制罐头,口感和香味比糖更好。值得注意的是,甜蜜素等甜味剂不能长期代糖,因为它没有任何的营养,长期食用而不吃糖的话,身体很容易低血糖。比较好的方式是与蔗糖穿插食用。
谭德塞呼吁暂停接种加强针两个月,哪些国家可以接种加强针?中国能打吗?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暂停接种加强针两个月
当地时间8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匈牙利访问时表示,现在世界范围内新冠疫苗分配非常不均,部分富裕国家的疫苗库存在不断增加,但同时还有很多国家却严重缺乏疫苗,只能为一小部分人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因此,谭塞德呼吁那些准备接种加强针的国家暂停接种加强针两个月,将库存疫苗与其他国家分享,以增加全球第一、二剂新冠疫苗的覆盖率。
什么是新冠疫苗加强针?
疫苗加强针是指在进行了常规疫苗接种后的附加接种,接种加强针可以提高疫苗的预防效果。比如灭活新冠疫苗加强针,是指完成全程两针疫苗后的第三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加强针”(第三针)和目前使用的三剂次重组蛋白疫苗(CHO细胞疫苗)第三针是不同的。
为什么要接种加强针?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目前使用的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在接种半年之后,免疫功能都会有明显的下降,而变异毒株也让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不断反复,因此强化疫苗的免疫作用很有必要。
哪些国家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8月12日,美国FDA紧急批准可以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接种新冠加强疫苗,并预计于9月20日启动加强针接种计划。目前,已经开始接种或宣布接种加强针计划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阿联酋、智利等。
在加强针剂的选择方面,有的国家加强针选择同一种疫苗,有的国家加强针则选择不同疫苗近混打。
因为全球疫情的影响,推行新冠疫苗第三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什么时候能接种加强针?
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消息,但初步研究显示:国内新冠疫苗加强针具备可行性!
我国主要接种的是国药和科兴的新冠灭活疫苗,这两家公司都在近期报告了第三针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受试者接种第三针疫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同时受试者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快速大幅提升,增幅达到10多倍,并且接种6个月后,还能维持较高水平。
中国什么时候能接种加强针,还和疫苗接种进度有关。截至8月18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突破19亿,如果要完成80%的全程接种率,还需接种约3.56亿剂次,按目前每日千万剂次接种速度计算,一个多月即可完成目标。如果要完成90%的全程接种率,则还需要约两个多月。
此外,中国还需要兑现“在2021年向世界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的承诺才能在国内开始接种第三剂加强针。据统计,目前中国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约8亿剂。
因此,关于新冠疫苗加强针,大家不用着急,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完成第一、二针的接种,并做好日常防护。
完全躺平,就能成为一个“快乐的废物”吗?
武汉深夜,地铁站内,一名中年女子瘫坐在地。
工作人员见其行为怪异,遂上前慰问。
一句“你怎么了”刚问出口,女子瞬间破防,嚎啕大哭。
她说:“我连续加班了一个月,好不容易把工作做完,却不知该去哪,怕吓到年幼的女儿,所以只敢在外面哭……”
图源:北京时间视频截图
这件小事,曾被监控拍了下来,一度刷爆网络。
深受共鸣的网友纷纷感慨: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图源:微博评论截图
诚然,这是一个高压时代,上不完的996、供不起的高价房、还要承担赡养义务……
压力使人疲于奔命,并易诱发焦虑、抑郁、癌症、心血管病等病症。重压之下,有的人会像开篇的女子那样,咬牙坚持,在钢筋水泥中夹缝生存。
然而,在无休止的压力下,也有人会索性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躺平。
完全躺平,能否成为“快乐的废物”?
所谓躺平,即降低欲望,不奋斗不工作不社交,心安理得地过着毫无压力的日子。
如今,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内卷”现象,如教育内卷、职场内卷、行业内卷等。在“万物皆可卷”的时代,人的压力愈发严重,即使辛勤付出,也无法获得相应回报。此般背景下,不少人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躺平了下来。
在这场躺平运动中,有的人躲进出租屋足不出户:
图源:网友抖音账号截图
有的人年纪轻轻就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图源:知乎账号@闻木樨香否回答截图
还有的人沦为了“三和大神”(原指游荡在三和的新一代农民工,怀揣着赚钱致富的梦想来到深圳,现实却无情打碎了他们的梦想。):
图源:网络
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很多人发誓要做一个“快乐的废物”,这让处于尘嚣中的看客羡慕不已。然而,潇洒背后,多少人心有不甘?躺平之后,就会健康快乐起来吗?
这个问题,活在日本的100万“蛰居者”也许能回答。
据网易看客报道,每年,日本都会有一批人神秘失踪,这些失踪者并非被拐或被杀,而是他们自愿从高压的社会中悄然退出,龟缩在房子里,以一种诡异的方式过着躺平的日子,如:
佐藤(化名),22岁,家里蹲4年,对半径3米外的事漠不关心。
Shoku(化名),43岁,7年足不出户,偶尔会在深夜外出购买泡面和啤酒。
蛰居者没有朋友,没有压力,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终日房门不出,靠上网、玩游戏打发时间。
《蛰居族》双月刊。/图源:网易看客
你也许会想,这种没有倾轧、没有压力、不受约束的躺平生活,一定很健康、很幸福吧?
实际上,常年躺平在与世隔绝的孤独实验室中,日本蛰居者的心理世界早已千疮百孔。
没了压力,精神世界几近荒芜……
报道显示,蛰居族的生活空间仅限于卧室,去卫生间也尽量避开与家人见面,他们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接触,年迈的父母只能通过食物包装来确认他们是否还活着。
加滕智(化名)是一位高度敏感的人,在选择蛰居前,生活中任何一点小事都能令他压力倍增,如说错话、走错教室等。他认为,犯错会使自己被淘汰。因此,为了不被淘汰,他只能选择放弃尝试,躺平在家。
但实际上,他又很想与人交流、想出人头地,这种渴望朋友却又无力交朋友、想回归社会却又无力回归的困境,使他的心理世界饱受煎熬,最终陷入无尽的纠结与痛苦中……
在日本,有千千万万名蛰居者过着与加滕智一样的躺平生活。白天,别人都在忙碌,为了“五斗米”辛勤劳作,而选择躺平的他们,看似毫无压力,但却精神颓靡、缺乏热情,这种状态令他们心生强烈的不安与“劣等感”,久而久之,心理也就逐渐变得扭曲起来……
2000年前后,由蛰居者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接二连三发生,当时一名隐蔽10年的青年杀死了父母,震惊社会。而在2020年6月,“日本84岁老母亲勒死59岁失业儿子”的新闻,也曾轰动一时。
图源:微博@凤凰网视频截图
不少媒体称,蛰居已成为犯罪的温床,而蛰居者最终会沦为犯罪的预备军!
没有压力,躺着等死?
毫无压力的躺平,可令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逐渐迷失堕落,同样也能使他的生理状态无限趋向于死亡。
据网易看客报道,日本有一名蛰居者,从22岁开始便蜗居在家,起初他还会偶尔出门买东西,后来随着网购的普及,就再也没出过门,并一直蛰居到了55岁。
躺平的日子里,他的健康状况愈发不佳,虽然没啥大病,但却常感疲倦,逐渐连走路、吃饭、呼吸都变得困难。最终,他独自死在逼仄的公寓里,两个月后遗体才被发现……
蛰居族的生活空间。/图源:网易看客
蛰居在家,日夜颠倒,常年与游戏、电视剧为伍,意味着作息不规律,且没有足够的空间参加运动锻炼。据资料显示,久坐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肌肉紧绷、头痛等一系列症状,并易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肝病、癌症、帕金森等多种健康问题,且与自杀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本以为选择了蛰居,身体就能健康些,但即使毫无压力地躺平,依然阻止不了身心走向衰退的事实。这场苟延残喘的躺平运动,没有赢者。
适当的压力,其实也有好处
实际上,压力是把双刃剑。
当工作、买房、生育等重压接踵而至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分泌肾上腺素来应付,并出现不安、焦虑、敏感等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失眠、抑郁、诱发疾病、猝死。而这,也是为什么央视名嘴白岩松反问一句“不会吧”,就被千万网友齐声痛骂的原因。
▲央视名嘴白岩松“不会吧”言论引发争议。/图:网络
但没有996、不用还房贷,无须为高额的医疗费与赡养费焦头烂额,把一切生活的重压全部剥离的躺平者,身心状态却同样满目疮痍!
对于身心健康来说,我们需要的是适度的压力。据发表在《Emotion(情绪)》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毫无压力的人,认知或会降低,而每天有些小的压力源,对大脑具有潜在好处。
近期一项发表在Nature子刊的研究也显示,高刺激的环境能恢复大脑海马中与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变化,令大脑海马体保持年轻,从而改善记忆力。
图源:https://.nature./articles/s41467-021-23993-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活于世,压力无处不在,就是街边的小动物,也都在为一日三餐而奔波。虽说躺平无罪,但绝非正义!面对压力,如果你不想像日本蛰居者那般空虚寂寞、荒诞凌乱,就勇敢地站起来正面对抗吧!
“菌”从口入,年轻女子吃大量寿司吃进ICU
美味的寿司人人都爱,但是如果处理过程或是出现质量问题时,往往会“病从口入”,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有时候一些人“熬一熬”就过去了,但有些人可能就差点“熬不过去”。
日前,39健康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救治了一例因食用大量寿司感染沙门氏菌并导致多脏器衰竭的女性患者。
美餐后反复腹痛腹泻发热,入院时已是病危状态
家住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36岁,平素身体健康,1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发热,自认为没事便在网上查了些资料自行购药服用,因疫情原因担心被发热门诊隔离,“坚持”了三周,家人却发现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终于因高热(40℃)不退、嗜睡还反应迟钝,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最终辗转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过发热门诊排除新冠肺炎相关发热后,请胃肠外科二值陈春宇主治医师急会诊,发现阿芳精神状态差,呼吸浅促(30-40次/分),意识淡漠,皮肤和眼结膜可见广泛分布出血点,伴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37×109/L,血小板只有15×109/L,血压80/60mmHg,心律140次/分,血氧饱和度不足90%,严重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可患者只能用睁眼、点头回答医生指令,家属也无法提供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信息。病人已经出现了呼吸、循环、血液、肾脏、中枢、内环境、消化道等多个脏器系统的功能障碍,遂紧急将其收入ICU抢救治疗。
阿芳在ICU的主管医生石一鸣主治医师介绍到,任何一个脏器系统功能的进一步衰竭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而患者竟然已经出现七个脏器系统功能的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出现了严重的“死亡三联征”——重度低体温、严重酸中毒和凝血机能障碍。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春华主任医师联系医院开通绿色抢救通道,并组织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呼吸机、升压药、抗感染、血液净化、输血、液体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线粒体数量监测等,很快患者被各种仪器设备围绕,监护仪上的报警声无时无刻不提示着,患者已经命悬一线。
20余天抢救恢复生命体征,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寿司是诱因
由于腹部急诊CT可见大量腹腔积液,病人伴腹膜炎体征,命悬一线,在病人和家属的充分信任下,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麻醉科冒着极高风险进行麻醉保驾护航,胃肠外科紧急进行腹腔镜探查,可惜均未发现脏器坏死或者穿孔病情,病人的诊断依然是个谜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年纪轻轻既往身体健康的阿芳的病情如此凶险呢?
原因终于找到了——检验科开通绿色通道,阿芳的血培养结果提示检测到沙门氏菌属,病理科骨髓阅片排除血液病!此时,医生再次追问家属患者的饮食习惯,原来阿芳平时喜欢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曾进食过大量寿司。
杨春华仔细诊查患者,结合补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这次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的元凶为沙门氏菌——由于患者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门氏菌经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原因找到,那就好办了!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在ICU、胃肠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消化内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经过20余天的奋力救治,终于逆转“死亡三联征”,阿芳各器官功能逐步好转,生命体征也逐步稳定,并脱离床边血透机、呼吸机、升压药等器官功能支持,最终好转出院。
杨春华介绍到,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当中,肉蛋奶以及相关制品等均可被污染。然而沙门氏菌属不分解利用蛋白质,难以通过肉眼或者气味判断食物是否被污染。沙门氏菌属为形态以及构造相似的一大类细菌,已发现的菌种超过两千种,其中包括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属在粪便中存活可超过1月,在水中可存活超过2周。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家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成为沙门氏菌属的传染源。发病者通常在接触感染源的1到3天内出现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既往报道中出现过血液感染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因此他提醒,如出现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尽快至医院就诊。
这样做,可以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1、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厨房用具要分开,在冰箱里也要避免把生熟食物放在同一个区域,同一层当中。上层放熟食物,下层放生食物,严防交叉污染。
2、生食蔬果前,一定要用流动自来水洗净。
3、熟食最好在10℃以下低温保存,食用前必须用80℃以上高温加热15分钟以上。
4、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平均每天阅读30分钟,能多活2年!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朗朗上口的俗语出自于“雅典第一诗人”梭伦之口。在我们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生活;到达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垂暮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学习自然少不了看书,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阅读,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只要你坚持不懈地阅读,你就越有知识,也就越有力量。
值得高兴的是,科学家们发现,“阅读更容易活到老”。当你平均每天阅读30分钟的书籍,就有机会多活2年!
一篇由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社会科学与医学)期刊上的文章“A chapter a day: Association of book reading with longevity”,长达12年的研究数据表明读书有助于更长寿。
早在1996年,科学家们就想探究阅读是否会降低死亡风险,然而一系列研究报道却显示出两个极端的结果,一些人发现阅读没有降低死亡风险,后则有一些报道则说阅读降低死亡风险。后来才发现这些结果受到“久坐行为”的影响,而“久坐行为”是老年人死亡的公认风险因素。
此项研究由国家老龄化研究所支持,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收集,研究队列来自健康与退休研究(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项目。自1992年以来,HRS每两年会5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一次全国电话调查。
研究人员从2001年开始收集研究数据集至2012年12月31日,最终纳入研究人群包括3635位健康的5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62%的人群是女性。
将纳入研究的人员分为三个组,分别为:没有阅读,每周阅读0.01-3.49小时,每周阅读3.5小时以上。
为了避免跟先前的研究一样受到各种混杂因素的干扰,研究纳入了跟阅读或者生存相关的协变量,包括个体患病情况(如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财富、种族、性别,教育程度,抑郁等。
经过矫正所有纳入的协变量,最终结果发现阅读书籍与生存优势(survival advantage)显著相关。与没有阅读的人相比,每周阅读0.01-3.49小时的死亡率降低了17%!每周阅读3.5小时以上的死亡率降低了23%!
如果直接将人群分为阅读者和非阅读者,在生存率为80%的界线可以看到,非阅读者存活了7.08年(85个月),而阅读者活了9年(108个月),阅读者多出了近2年(23个月)的寿命!
读书有助于长寿,原因是什么?研究者认为“深度阅读”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对外面的世界能够更好的认知,以及书籍可以提高人的社会感知和情商等。爱好阅读的人的这些认知过程促进更高的存活率。
为了验证认知是否参与了阅读对生存的影响,研究采用了中介分析(Mediation analysis)。
中介分析简而言知就是研究某个变量是否在另外两个变量中参与中间人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其想象为在租房过程中,中介(B)对于租客(A)和房东(C)的影响。
如果A对B有显著性影响,同时B对C有显著性影响,那么就可以说A与C之间存在由B引起的中介效应。而根据A与C之间的直接路径是否通顺,中介效应又可以分为完全中介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
那么,认知是否影响读书和生存的关系呢?我们把相关的变量替换,A——阅读;B——认知;C——生存。阅读对认知是有显著的影响(a:β=0.48,P=0.01),而认知对生存也是有显著影响(c:β=0.07,P<< span="">0.001),而调整认知后阅读对生存的影响并不显著(c’:β=0.21,P=0.1),说明认知在阅读和生存之间存在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即阅读必须通过认知的过程才能影响生存。
同样是阅读,阅读期刊和阅读书籍有什么不同吗?研究还探究了阅读期刊(报纸和杂志)是否对生存有影响。结果发现与阅读期刊相比,阅读书籍的生存优势更强。这是因为在阅读书籍时更容易呈现出人物和主题以及让人更加投入。这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具有生存优势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广泛普及,有声读物也非常普遍。阅读这些是否也会促进生存呢?遗憾的是这些在本次研究中未涉及,研究人员表示这将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综上,如果想要更长寿,赶紧把手中的书籍看起来。通过将更多闲暇的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转向为阅读书籍,将阅读期刊的时间减少,阅读书籍的时间增多,让我们一起“活到老,学到老”吧!
“开学季=生病季”?做好这几点,让娃少生病!
对爸爸妈妈们来说,9月份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孩子要开学啦!”,但不少家长却是开心之余又有些忧心:“小朋友抵抗力不强,一开学就特别容易生病,而且班里有一个孩子生病了,其他孩子可能也会跟着接二连三地生病。”
为什么开学时孩子容易生病?
1.入学焦虑,情绪紧张
小朋友刚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幼儿园/学校里,心里难免会有各种不安,进而可能会出现各种烦躁、焦虑、哭闹、拒食等现象,长期在这种应激状态下,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
2.集体生活,交叉感染
在幼儿园,小朋友每天至少要接触到十几个小伙伴,加之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3.生活习惯的改变
小朋友们从被百般呵护的家中送到幼儿园/学校,从饮食习惯和结构,到睡眠作息甚至排便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小朋友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从而出现喝水少、挑食、偏食,甚至消化功能紊乱、睡眠缺乏等情况,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了。
4.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小朋友活泼好动,没有较强的卫生意识,未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极易造成病从口入。
开学季,如何让孩子少生病?
1.缓解焦虑情绪
小朋友初入园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宝贝一起渡过难关,提前给宝贝做好心理建设,可以在入园前先带孩子去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在初入园的一两个月里,应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小朋友逐渐去接受新环境。除此之外,入学前就开始鼓励宝贝自己动手做事,自理能力强的宝贝会很自信,在集体生活中有成就感,心情好了,生病的机率也相应减少了。
2.搭建合理的饮食结构
营养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孩子饮食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或其他营养元素缺乏的情况,从而使得抵抗力下降,反复生病。因此,提高免疫力,营养搭配很重要!家长可以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给宝宝摄入足够的鱼、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合理安排小朋友的进餐时间、进食数量,养成不偏食挑食的好习惯,尽量不在饭前吃过多的零食、饮料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孩子入园后,家长可以多与老师沟通孩子每日进餐情况,再结合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合理安排晚餐,切勿因担心孩子午餐在幼儿园吃不饱而盲目增加家庭豪华晚餐,这样反而有可能会引起宝宝营养不均衡或消化不良而生病。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步骤,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到家后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咳嗽喷嚏时要注意掩口鼻,这些小细节都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间的交叉感染。
4.健康的作息时间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发育的先决条件,一些孩子睡觉晚睡眠少,加上家长也经常熬夜,孩子的睡眠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使得孩子因过度疲劳而容易生病,所以,家长应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能在晚上9点前入睡。
5.适当的户外运动
周末可以带小朋友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强健体魄,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此外,户外活动还可促进孩子与更多的小朋友交往,有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让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所以早晚紫外线没那么强的时候,家长记得让孩子多出去户外享受一下日光浴。
6.教孩子学会表达自我需求
家长要在孩子入园前提前教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如“老师,我要尿尿/便便”、“老师,我尿裤子了”、“老师,我要喝水”、“老师,我吃饱了/没吃饱”等。
7.生病期间,在家休息是首选
如果宝宝生病了或者有将要生病的前兆,建议让宝宝在家休息是首选,此刻宝宝最需要的是及时就医、多休息,待疾病痊愈后再将孩子送回学校,否则,孩子生病了,家长还坚持将其送回学校,一是容易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另一方面,孩子生病期间,抵抗力比较差,如果班里还有其他孩子生病,容易导致自家孩子二次感染。
8.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避免如水痘、麻疹、手足口、流感等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