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发育的基本特征

注意,是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现实中的一定的事物。注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分,前者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而后者则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如电视里正在上演动画片,有个小学生想看,却没做完作业,只好打消念头,专心做作业。

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扩大、内容增多,动作语言功能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有意注意,但幼儿时期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5—6岁后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集中时间约15分钟,7~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善于集中注意力,这对任何~种劳动,尤其是脑力劳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在学校能注意听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完成各科作业,就能较容易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学习效果也好,孩子也有较多的时间休息和从事娱乐活动。家长和教师要早期培养孩子注意力。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因有意注意时间长了会引起疲劳,使孩子产生恐惧、厌倦情绪,所以要有意识地、合理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尽量激发孩子的兴趣,尽量清除各种干扰,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对提高和稳定孩子的注意力是很有益的。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8 

儿童早期的记忆是怎样发展的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高效能的电脑的话,那么,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储存、检索和提取的过程。与婴儿时期比,幼儿的信息储存的容量相应增大,对信息的接收和编码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记忆的策略初步形成。

幼儿时期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凡是让孩子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对孩子来说,有目的地去记忆某些东西还很困难。幼儿晚期,孩子有意识的记忆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有意识的记忆最初是被动的,是家长提出要求记什么。而后孩子才能主动确定目标,进行记忆。孩子的经验、记忆的动机和对记忆对象的兴趣都会影响记忆的效果。比如,孩子对情节和自己生活经历相近的故事记得比较牢固,对哪天去动物园决不会搞错,对喜欢的歌曲很快就能学会。

幼儿时期,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孩子对于能看见图像的具体物体记得较好,对于不熟悉的物体名称,记得比较差。不过语词记忆的发展速率要高于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不是绝然分开的,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记忆中起作用。在形象记忆中,词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在语词记忆中,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一般来说,5岁以前的儿童还不具有什么记忆策略,5~7岁处于过渡阶段,10岁以后记忆策略逐步稳定发展起来。因此,学龄前的幼儿基本上不会采用归类(动物:猫、狗、牛,植物:花、草、树)、情境联系(滑梯、玩具——幼儿园,蛋糕、礼物——生日)等方法帮助自己记忆。但是,训练和家长的提示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7 

人类记忆与痕迹的问题

           记忆的生理基础,就是我们感知过或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皮质上留下了痕迹。

痕迹是什么?录音是在录音带上留下了痕迹;录像是在录像磁带上留下了痕迹;记忆是在大脑皮质上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是什么样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显微镜也无用武之地。当前国外有很多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这种痕迹是脑化学分子变化的结果。有人企图用脑细胞的生长变化来解释痕迹。这与脑细胞的突触部位发生着微观生长及微观萎缩有关。从神经生理方面解释,细胞突触的功能,也符合用进废退的效应。无论如何,记忆的生理基础,所谓那个痕迹,必须从神经生理,神经解剖和记忆过程中脑化学变化方面来进行研究。

脑细胞用进废退的道理,也足以说明记忆力的发展幅度是很大的,只要科学的培养提高、加强记忆,绝大多数人,记忆的效果会逐渐增强,衰老与病变是另一回事。人的大脑皮质约有100—150亿细胞,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据估计,这种未加利用的潜力,竟达百分之90。同样,一百多亿脑细胞,有多少参加了记忆的功能,这也值得研究。科学落后的时代,宏观世界(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实体的领域),微观世界,亦称小宇宙(电子、质子、中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过去不能感知,当然也无从记忆那些东西。现在由于先进技术和精密仪器,宇航、遥感、望远镜、显微镜等的利用,感知的东西多了,记忆的内容也多了。古人处于萎缩状态的那些脑细胞,现在就处于积极状态了。人是猿进化来的,猿的脑只有200—300克,人为1400克,这就为人的学习和记忆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过去那种记多了伤脑筋,装满了,记不下的担心是多余的;有些大科学家、文学家,头脑记得的东西那么多,到了高龄还在学习,而且记忆力相当好,这就是用进废退的道理。教师们懂得这个道理,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有信心。但不是盲目的乱填硬塞,”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生理卫生,有劳有逸,循序渐进。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7 

2、3岁的孩子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2~3岁的宝宝是孩子一生发展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了解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性格特征对父母们教育孩子非常重要。

两岁幼儿,体能迅速发展,故特别显得活跃,就像有无限的活力。对任何事都想去看、去摸,越是禁止,越引起他的好奇。随着智力成长,语言能力加强,对事物充满疑问,所以会不停发问,父母若能配合这方面的发展,给予适当的回答,甚至就身边事物提些简单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更多事物和语言。这个时期的孩子也爱胡闹、爱捣蛋,喜欢依自己的主张做事,这是自我发展的第一步。

三岁是成长期中的一个新里程。明显地,这时的幼儿感情丰富了,感觉也敏锐了,对父母的情绪和表现特别敏感,父母的爱就是一切,不容他人分享。这时若有弟妹出生,会令他们感到紧张。父母处理的方式,就是让孩子的爱有一个全面的发泄对象,例如教导他如何与婴儿接触,或养些小宠物,令孩子爱的对象不必过分集中在父母身上。除了感情,语言能力加强,听和说的技巧也随之进步了,会开始模仿大人的举止,无论吃饭、上厕所、穿衣、睡觉都想自己处理。在这方面父母不宜过分紧张,过严的干涉或保护都不宜;也不要常拒绝他的要求,应正视幼儿的学习步骤,给予锻炼机会。当他做对时,应用语言或行动加以肯定,例如拍掌或亲他一下说:“对了……真乖……”借此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及辨别对错能力。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7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己的小世界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或许有很多开心,或许有很多烦恼,或许有很多忧伤,或许有很多秘密。作为父母,如果能轻松地进入这个“小世界”的话,恭喜你,你已经离“成功的父母”不远了!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会扮演很多很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角色之一就是“探索者”。作为探索者的父母,所要探索的对象就是孩子内心的“小世界”。

在探索的过程中,探索方法很重要。有的父母探索方法得当,很轻松地就能赢得孩于的信任,取得开启孩子小世界的钥匙;而有的父母虽然极具探索精神,却由于方式方法不当,不仅拿不到钥匙,而且还让孩子更加警惕地对他们闭紧了心灵的大门;有的父母更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对孩子的需要置之不理,根本察觉不到孩子的心灵深处竟然还藏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父母若想轻松地进入孩子的小世界,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内心的小世界是怎样的一个天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了解孩子想得太简单了。很多父母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掌握孩子的最新动态,例如,偷看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或者是当面逼问孩子等等。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可能没什么,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殊不知,这些行为在悄悄地减弱孩子对你的信任,也正在为你们的亲子关系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孩子就会与你所设想的成长道路背道而驰了!

所以,父母要探索孩子内心的小世界,但不能用侵犯孩子隐私的方法去探索,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抗拒你的。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6 

如何评估幼儿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法来评估幼儿是哪一类型的气质。观察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就可以进行,比如,我们可以把在最近的4~6个星期观察到的幼儿的气质特征记录下来,尽可能客观地观察、倾听、记录孩子对某些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反应模式。要观察的内容有:

■活动性:观察幼儿在睡眠、进食、玩耍、穿衣以及其他日常活动中的肢体活动情况。并做出对幼儿活动性的评价(较高、一般或是较低)。高强度的孩子会大声哭笑,而气质温和的孩子则仅仅是微笑和低声呜咽。观察幼儿整天是连蹦带跳、手舞足蹈,还是静静地蜷坐。活泼的幼儿喜欢蹦、跳、跑;不活跃的幼儿喜欢安静的游戏。

■社会抑制性:初次接触新面孔、新情形、新地方、新玩具时的行为反应。评价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反应是自在舒适的还是犹豫不决、退缩害怕的。例如,可以记录幼儿第一次见到老师、新同伴、新玩具以及一些陌生人时的反应;可以观察幼儿对待第一次吃的食物的反应;同时还要观察他反应的强度。

■情绪性:负情绪、正情绪反应特征。在环境中记录各种令孩子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孩子友善或不友善的行为。情绪积极的幼儿经常面带微笑或者开怀大笑,对大家很友善;情绪消极的孩子经常不高兴、吹毛求疵,很难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专注性:做事情时的专注性、持久性以及注意力的表现。有的孩子可能不断地摆弄一个新玩具,直到他会玩为止,而有的孩子可能随便玩玩就放下了。专注性是指幼儿排除外界干扰而坚持活动的能力。有的幼儿注意力集中,做事情持久,而有的幼儿则不能坚持很久,只适合短时间完成任务。

■反应性:幼儿对于外来刺激的敏感表现及快慢程度。如对幼儿的五种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观察,可了解他们对颜色、材质、气味的敏感性等。高敏感性的幼儿能敏锐地察觉到周围的环境;低敏感性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不那么敏感,对同样的刺激反应较少。五种感知觉都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反应性。

记录的语言要使用描述性语言,避免使用“讨厌”“野蛮”“不成熟”之类的负面评价,尽量用中性或正面的描述来代替。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6 

人的15种基本欲望需求

简单归纳一下,15种基本欲望需求,包括幼儿时期的所有行为:

好奇心:学习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

食物:不只要求数量的满足。

表现欲(荣誉感)要求得到广泛的被承认。

被排斥的恐惧:这是一种复杂的欲望,既吋以让人更守规矩求得接纳,也可以让人去采取反排斥的行为消除自己的恐惧。

性:在弗洛伊德的眼里,人类一切行为的背后只有这一个字。俄亥俄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性和其他的欲望一样,是行为的驱动力之一。

运动:人们对运动的渴望是天生的。尤其是那些身体的运动空间被加以人为限制的人,这个渴望表现得更突出。

秩序:这种欲望不只表现为希望得到安全感,也表现为希望得到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

独立:对于自作主张的渴望。

复仇:就像莎士比亚著作中的哈姆雷特王子那样,痛苦而又执着的复仇情绪会给他带来对人生和生活的新的体验和收获。

社会交往:渴望成为众人中的一个成员,哪怕独自在街头无目的的和许多陌生人进行目光的交流。

家庭:愿意有一段时间充分享受家庭空间里拥有的一切,包括进行在公共空间总会受到限制的活动,也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

社会声望: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希望自己的身分和行为得到更广泛认同的欲望。这里所说的身分是多元的,比如性别身分、性取向身分、职业身分和人格价值身分等等。

厌恶:对觉得不能接受的感受和事物表现排斥的权力。

公民权:更集中于对公众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为别人服务的行为能得到公众的承认和评价。

力量:愿意表现自己能够影响别人的欲望。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6 

了解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过程

出生后,小儿的免疫系统逐步发育,其功能也在同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完善。现在认为在胎儿时就具备了产生抗体的能力。

有报道指出,不仅脐带血中有IgE,在胚胎的11~ 211周测定的结果表明1 3周以后在羊水中即有IgE;也有人在妊娠5个月之后的胎儿血清中检出了lgE。因为IgE并不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而转移,所以可以认为这是胎儿自身产生的。还有报道,在新生儿的血液中发现了抗青霉素的IgE抗体,这也不是能从母体转移的,所以认为是青霉素抗原通过胎盘从母体到达胎儿体内,胎儿针对该抗原产生IgE抗体。由此看来,新生儿就已经具备了产生了IgE抗体的能力,1岁左右显著增加,到4岁左右,就可以达到与成年人同样的水平。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从母体得到的免疫球蛋白G(IgG)逐渐减少,而自身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量还较少,因此婴儿在出生后的最初1年内更容易受到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哮喘的发生。

研究显示,母乳对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大影响。母亲将初乳作为生命的第一份礼物送给了孩子,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母亲初乳中含有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质,可吸附在病原微生物或毒素上,防止其侵入呼吸道及肠道黏膜,避免患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其中的乳铁蛋白,可结合婴儿体内的铁,“夺取”细菌代谢所需的铁,进而抑制细菌生长,抵抗许多细菌性疾病。免疫球蛋白可很好地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的作用,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母亲初乳中还含有其他多种活性成分,如生长因子、转铁蛋白、富含脯氨酸多肽(PRP)、溶酶菌等。生长因子能够促使细胞生长分化,加快组织修复;转铁蛋白能够与铁牢固而可逆地结合,控制机体内铁的水平,还能将铁运送到合成各种含铁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地方;富含脯氨酸多肽能够参与免疫调节 ,它既能增强低下的免疫反应,又能抑制过于活跃的免疫反应;溶菌酶则可以促进细菌细胞壁及病毒糖蛋白外壳水解,具有抗菌、消炎、消肿、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等多种作用。目前人们已公认初乳可以影响初生生命乃至其一生的健康,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5 

对儿童信念的研究说明

让我们从儿童的“认为”开始讨论信念问题。3岁的儿童就会使用“认为”一词。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应当慎重考虑儿童使用诸如“我认为”、“我知道”等措辞时的确切含义。确定它们是否意指一种心智状态。儿童最初使用“认为”一词,是为了表达内心的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涉及“认为”的两种用法。一种用法是指称某种对象。例如,一个儿童说:“我认为这是一只小羊。”实际上,他在指称连他自己也不能肯定的对象。这一种用法是为了提出行为要求。例如,一个儿童说:“我认为我们该吃蛋糕了吧。”言外之意就是建议“我们吃蛋糕吧”。这两种用法既不意味着儿童明白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的认识有何不同,也不意味着儿童使用的“认为”一词代表着心智状态。

如果把上述问题具体化的话,它们就会变成这样一些问题:儿童对其周围的人了解多少?儿童知道他人心里在想什么吗?在一个关于黑猩猩的研究中,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黑猩猩具有预测人类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表明它们拥有心智。当然,这种观点引起了争议。在此争议中,哲学家建议心理学家用实验来证明人类的心智,其中就包括信念。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4 

2岁半宝宝的身心发育特征

2岁半宝宝的身心发育有哪些特征?

生理发育:体重到2岁半时增加0.75千克,身高达到95.4(女)~93.9(男)厘米,牙齿达到20颗;动作进一步发展,2岁半时宝宝的站立技能进一步提高,能单足站立两秒钟左右;宝宝走的更稳了,可以走小窄木条或马路沿,自己扶栏杆两脚能交替上、下楼梯,还能踮着脚尖走几步;能跑得更稳,可做一些有关跑的练习;手的动作进一步发展,2岁时会开门,2岁半时可随意滚球、扔球,能投掷东西达2~3米远,同时手的小肌肉活动更加灵活,手指活动自如,可把积木搭成简单图形,能很快地捡小东西,穿木球、患小塑料管等。

心理发育特征:

(1)皮肤觉进一步发展。可以基本辨别物体冷、硬、软、热等属性。

(2)注意有所发展。2岁后,注意的范围更加广阔,注意的事物比以前增多,开始注意自己的内部状态,同时注意的时间也有所延长。

(3)记忆有所发展。2岁后,宝宝的记忆时间有所延长,可记住一二个月以前的事。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延迟模仿行为,可以将以前看到的行为在新的条件、时间下重新表现出来;记忆内容也有所增多。

(4)想象初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游戏中,会玩一些假想的游戏。

(5)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心理活动开始内化,即宝宝开始用脑中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外在行为。


kan 发布于  2021-11-29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