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市场花园行动是最失败的空降行动?1.7万空降兵落地成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降兵已经被大量投入使用,成为了战略部署军队。其优点就是不受到地形和环境的限制,以超强的机动能力突然出现在敌后方,然后发起致命打击。但是空降兵却又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在空中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一旦被发现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还没有能力进行防御。因此,在空降任务进行之前做佯攻、掩护以及战术欺骗都是非常必要的。即便如此,风险还是会很高。

市场花园行动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空降行动。此次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取莱茵河和瓦尔河上的重要桥梁,从而能够跨越莱茵河这道天险,直接从荷兰直插德国腹地开辟第三战场,争取在1944年的圣诞节就将战争结束。这项计划是由蒙哥马利元帅提出来的,主要由美国101空降师,82空降师,英国第一空降师以及波兰伞兵旅,总计3.5万人。

1944年9月17日,英美空军几乎动用了全部的空中运输力量,集结了总达5500多架运输机以及近2600架滑翔机,另外助战掩护的还有8000多架轰炸机与战斗机。这次行动成功的将3.5万空降兵、568门火炮、1927辆军车以及5230吨的军事物资投放到了制定地点。4个空降师都有着各自负责的一片区域。

但是不幸的是,由于情报上出现失误,美国空降兵所降落的地点正好部署了德军的两个装甲师以及一个空降集团军。当伞兵还在天空中下降的时候,德军的高射炮就已经开火了。很多士兵还没落地就已经被飞来的高射炮撕成了碎片,有的则是降落伞被打烂了,直接落地摔死。整个部队还没有落地就已经损失了3000多人。同一时间英国的第一空降师也好不到哪去,刚刚落地还没来得及去捡空投箱,就被德军的装甲部队给包围了,7000多人沦为了俘虏。

在仅仅10天之后,盟军的空降部队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冲了出来。在清点伤亡情况的时候发现,美军82与101空降师死亡失踪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数,英国第一空降师仅仅只有2000人出来了,波兰就更惨了,只有300人出来了。1.7万人不是死亡就是被俘虏了,而德军方面仅仅只损失了3000人。

这次战役之后,盟军深刻的意识到德军的元气还尚在,不可能做到奇兵致胜的效果,还是的老老实实的从地面一步一步,稳稳妥妥的推进,从阿登地区一点一点的向德国推进。在这次空降任务之后,美国的101空降师以及82空降师在后续的战斗中就再也没有执行过空降任务了。市场花园行动也就成为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空降行动,同时也是最失败的一次空降行动。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2:03 

尼米兹上将为何会被上级骂成是叛徒?美国领土被日本占据一年?

说起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途岛战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是美海军以弱胜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一场战役,由此便拉开了太平洋战争反攻的序幕;但是有很少有人知道,在此战役进行的同时,日军却轻而易举的攻占了阿留申群岛,成为二战期间,轴心国侵占美国的唯一领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情况吧。

该群岛是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链,该地原属沙俄,1867年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是美俄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驻有美海、空军基地,地理地位十分重要。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被占领一年后,才被收复呢?下一步盟军的反攻方向在哪里?
东京大本营的决策。
一是,该岛并不是必占的目标。按照发动中途岛战役计划,为了吸引美军注意力,将其一部分兵力引开,从而减轻中途岛方向的压力。于是,派出包括2艘轻型航母在内的特混编队,负责夺取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并在战役正式发起前一天开始行动,吸引和迷惑美海军主力。谁知攻击很顺利,仅三天攻占全岛。从这个角度看,此战只是佯攻,美方并没有上当,日方却分散了大量兵力,2艘航母没能参加中途岛海战,成为其战败的原因之一。
二是,该地没有什么价值。他们之所以在没有完全占领中国的情况下袭击夏威夷,就是为了南进,获得东南亚地区的橡胶、石油等资源。而阿留申群岛紧挨北极圈,常年气候严寒,没有什么资源。
更何况,北太平洋地区,岛屿较少,海上的风浪也比较大,各岛屿间的距离也比较远,补给很困难。虽然战争初期,联合舰队的势力十分强大,但要与美方作战,后勤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是他们一直没有以此为跳板,对美国本土发动进攻的根本原因。
那为什么美军也没有及时发动反攻呢?
首先,和他们对手的想法一致,补给困难。美军当时是以夏威夷为中心作为后方补给的基地,而阿拉斯加地广人稀,阿留申距夏威夷又很远,不利于补给工作。同时,该地区气候比较恶劣,海上风浪较大,不便于战术展开。
其次,与其战略构想冲突。华盛顿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日方的补给线路,而对方的补给线就是从东南亚一带经过南太平洋,再到达他们的本土。所以,从南面进攻就等于“包饺子”,以“时间换空间”,待其国力耗尽之时,再进行最后的致命打击。
其实,通过破译密码,美军完全掌握对手占领阿留申群岛的企图,清楚他们的战略方向不在北面而是南面。另外,从实战角度出发,占领该地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反而还能牵制一下他们的注意力,何乐不为呢?
当然,双方实力决定了不能这样做。虽然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整体上战争潜力并没有受多大的创伤,但太平洋舰队主力却遭到了重创,与当时强大的联合舰队去直接比拼,他们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
因此,只有从南太平洋一步一步的,逐岛争夺的去掐断他们的经济命脉。就像下围棋一样,慢慢地蚕食对方。如果从北太平洋进攻,不会对他们的“生命线”构成威胁,从战略对决角度来说,不对路,不针锋相对。
直到一年后,日美双方在太平洋中部展开激烈的岛屿争夺战,海、空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拼耗。日军渐渐地丧失了战场的制海、制空权,所谓的“防御圈”也在不断地收缩。最终,美军首次采用越岛战术,仅用19天便收复了自己的领土。
北太平洋的威胁已消除,局部反攻即将开始。
就在美海军血战贝蒂欧岛时,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商讨如何联手打击日本?然而,该会议整整开了五天,“各怀鬼胎”的三国首脑,为了各国的利益,彼此讨价还价。
罗斯福竭力主张尽快收复缅甸,以保证中缅的国际交通线,增强中国抗战的力量,使之成为最终打败日军的重要战场。其实,他这么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就是要在中国战场牢牢拖住日军,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到太平洋战场去“添乱”。
他的想法,蒋介石心知肚明。反正中国的抗战一直在进行,这是一个很好的“顺水人情”。于是,满口答应的同时,趁机狮子大开口,要求美国提供十亿美元的贷款和每个月一万吨的补给。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是,“老奸巨猾” 的丘吉尔则极力反对收复缅甸。他认为保证陆地交通线困难重重,赶走日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况且,这个东南亚丛林国家,没有什么价值,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海上交通线上。
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不希望由中美两国来收复缅甸,应该由英国人去完成收复缅甸的使命,因为在那里有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利益。丘吉尔的这种伎俩,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最终,三国还是达成了一个协议,一方面加大对缅甸的进攻;另一方面分两路在太平洋地区向东京进发,加速战争进程。消息传来,美海军总司令金上将提出直接攻击马里亚纳群岛,使用新型B-29“超级堡垒”战略轰炸机直接轰炸东京。
这个建议遭到麦克阿瑟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仅靠海军的力量向日方本土推进,将会遭到巨大损失,甚至有可能导致失败。让人倍感意外的是,一贯和“麦帅”不合的尼米兹,此次也破天荒地赞同了他的观点。
得知这两人站到一起,金上将十分生气,立刻写信斥责尼米兹,对他这种“叛徒”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经过深思熟虑,尼米兹也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日方海军大本营——特鲁克港,
号称“日本的珍珠港”。
这一天,包括9艘航空母舰在内的70艘舰艇组成的特混舰队,在严格保密下,悄悄来到特鲁克港海域。而此时的特鲁克港大部分日军飞行员请假外出,疏于防备。正是偷袭的好机会。
早晨6点50分,第一攻击波的150架飞机陆续起飞。接下来几乎是偷袭事件的重演。三波空袭过后,共击毁各种舰艇47艘,战机近300架,击毙近2000人,可谓战果辉煌。
尼米兹终于用他的实际行动,一雪前耻。完成了他当初出任舰队司令的誓言,“就是让他们也亲身感受一下,被偷袭的滋味。”
与此同时,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也和他的前任山本五十六一样,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丧生。接替他的,是以大嘴毒舌闻名日本军政两界的海军大将丰田副武。一场号称史上最大航母的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2:02 

船棺葬是哪里的丧葬习俗?

说起船棺,可能还有很多小伙伴们比较陌生了。船棺一种葬具,将整木掏空凿成船形,人葬在里面。从古至今,中国古代南方水运狂就很发达了,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之说,以船棺为葬,意喻乘一叶小舟到达彼岸。安放船棺的方式,又分为悬挂岩洞、架在树上和埋入土中。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礼俗,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一些傍水而居、长于舟楫的民族特有的葬俗。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对其进行了解下吧。

船棺四川出土最多,尤以2000年8月成都商业街出土的船棺合葬墓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精美,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最为丰富。四川地区也是我国古代实行船棺葬相当集中的地区。蜀族为首的原住民,留下了大量的蜀文化墓葬,最主要的就是船棺葬。
由历史文献的记载可知,自古以来,我国南方许多民族也都有以船为棺的习俗,上述考古成果不仅印证了文献记录,而且为研究这种葬具和葬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但是,古人为何以船作棺?这种习俗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船棺中是否会有丰富的殉葬品呢?

省委大院下的宝藏
2000年8月1日上午,位于成都闹市区的四川省办公厅机关食堂修建掘土到4米深时,偶然发现几段大型乌木,引来很多人围观。正好,家住附近的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陈文书也到了现场。这乌木中空,里边似有器物,莫非是船棺?这个念头一闪,他马上打电话给省社科院搞巴蜀文化研究的谭继和。谭继和一分析,是船棺!正准备出差的他马上在双流机场给成都市考古队打电话,报告了这一情况。
12点,成都市考古队正式进场作业。此时,4具棺木已显露雏形,可以初步断定这是一处大型墓葬遗址。遗址文化堆积较为复杂,层次较多,时代特征明显,年代清晰可辨。经过50多天的紧张发掘,墓葬情况初露端倪:竖穴土坑,东北西南向,多棺合葬;墓长30米,宽21米,面积600余平方米,现存有棺木17具,用生长了上千年的楠木制成。此墓估计汉代被盗过,至今仍有7具保存完好,若不被破坏,墓中应有棺木30余具。
据文献记载,古代蜀人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上,经历了蚕丛、鱼凫、杜宇三个阶段,最后鳖灵取代杜宇,建立蜀国,立开明年号,曰丛帝。开明氏是巴人的一支,他们虽是蜀国的统治集团,但在蜀国人口中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以蜀族为首的原居民,这样在蜀国的地区,必然留下大量的蜀文化墓葬。相对巴人而言,蜀族特点不是很明显,但其也曾有过辉煌,创造过灿烂的三星堆、十二桥文明。考古学家顾颉刚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古蜀国的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顾先生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同时,在文献中也获得过实证。但是,三星堆之后由于没有大宗的考古发现作注脚,蜀文化仍像大河中畅游的鱼,让人看得见逮不着。正好,商业街船棺葬的发现可以弥补研究空白。
商业街船棺规模宏大,普通船棺的长度都在3?4米,最长的达18.8米;墓中葬的有男有女,年龄最大的不超过40岁,最小的仅7岁,其中有的是殉人。殉人,即陪葬的人,也就是用来为死去的贵族、首领殉葬的活人(人殉、人牲这一残忍葬俗,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依然流行)。过去,在成都平原上发现的船棺葬具最多也仅2棺。很显然,这不是一家,是从其他地方搬迁来合葬的。

整个墓室占地2亩,考古工作者在墓坑南边还发现了带榫头的条形方木。方木呈正方形分布,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7.5米,推测应是建筑基础。在其东西两侧还各有长15米,宽7.5米的边厢。这种条形方木在墓坑上部沿东侧一线也有发现,估计也是建筑的基础部分。这说明在墓葬上还有地面建筑,这恰恰与古代文献上记载我国宗庙及陵寝制度中“前朝后寝”的建筑形式相吻合。而在地面建筑的中央,还有一根须得两人才能合抱的木柱,是社柱,还是神树?
显然,这不是一般的墓,应该是贵族墓室或者王族宗庙。回望历史,谁最早在成都建都?当然是开明氏。张仪筑成都城是秦统一巴蜀之后的事了。《路史·余论》上说,开明氏子孙八代都在郫县(也说在广汉、双流)建都,到九世开明帝的时候,才去掉帝号称王,迁都成都治理蜀国。现在商业街的位置是成都的中心,船棺墓偌大的王族阵势,正好印证了历史。文物工作者注意到,墓的方向正好是东北——西南向,符合蜀人尚西的习俗。据此,他们还推断出,当时蜀国的都城、民居、宫殿的坐向都应该在北和西。
战国时代,蜀已经以富饶而闻名于世,后人记载这里有“桑、漆、麻之饶”。其中的漆,讲的就是漆器。川大考古学教授童恩正先生曾撰文介绍,汉代,巴蜀手工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漆器。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当时大城市里,如果有“木梁髹(上漆)者千枚”或者“漆千斗”,那么财产“亦比上乘之家”。可见,拥有漆器也是当时财富、地位的象征。蜀郡的漆器作坊,到汉代,内部已有精细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虽然,这些漆器时代晚于商业街船棺墓葬中的漆器,但历史是有传承和沿革的,后人在提到此时多说蜀地“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商业街船棺葬中的漆器,均为木胎漆器,纹饰有龙纹、变形鸟、卷云纹等,有的上边还有刻画符号,相当精美。从漆器的制作技术和风格看,均应早于湖北江陵一带出土的战国中晚期的楚国漆器,但却相似于湖北当阳出土的春秋晚期漆器。许多漆器上画在方格中的龙纹,与中原地区出土的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错嵌红铜的铜器上龙纹接近而又有别。
商业街船棺墓出土大量的漆器,证实了战国早期漆器的源头在川西,也证实了蜀文化有着悠久的本源及其独立性,它与中原文化在碰撞、交融的同时,也独自发展着。该墓葬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重大,国家文物局特批其在原址修建博物馆,省委机关决定食堂迁址另建。商业街墓葬的珍宝勾勒出了一个古蜀国的轮廓,可古蜀人为何要以这种方式来安葬先人呢?

蜀人船棺葬的文化根源
先秦时期的使用船棺进行土葬的民族并不多见,唯有巴蜀地区是我国古代实行船棺葬相当集中的地区,生活在江河海滨的人,善于造船和用船。当他们产生了鬼魂观念之后,便在幻想中把现实生活附加给鬼魂世界,以为死者生前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在那个世界里也同样需要,于是就有了以船为棺的殓葬方式。
目前发现的船棺,其形状大小多与现在江河中使用的舟船相同,故这种葬俗应是近水民族生态环境和水上经济生活的投射。正因地上的河流难于涉渡,使古人幻想在冥界与人世之间,生死异路,阴阳相隔,定有河流作为分野,以船为棺,可以把亡魂送过河去,是生者“入地为安”的心态的体现,实际上也强化了人间与鬼境间的差异。造船技术之所以被移植到丧葬风俗中,意在促成并加快生死两界的分隔,形成一种观念上的各有所奔的情境,以使生者与死者两两相安。
丧葬礼俗的产生,来源于“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在此之前,人死之后,往往弃尸于野。而当灵魂观念萌生后,人们便据灵魂与尸体关系的种种想法,以及关于灵魂在阴间生活的幻想来安置尸体,于是产生了各种葬法及丧葬仪式。至于具体采用何种葬法处置尸体和安顿灵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圈可以说大相径庭,从而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丧葬文化特色。“送魂”是巴蜀先民丧葬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蜀王本纪》记载:“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此说在今天看来纯属无稽之谈,但在当时蜀人眼里却真实存在,故蜀地广泛流传着死者亡灵都要经过“天彭门”,以至于出没其中的鬼神精灵时常被人看见的传说。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蜀人存在着强烈的送魂意识。

蜀人先民打算将亡魂送至何处?从文献记载来看,蜀人亡灵必须经过的天彭门,位置相当于今天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山区,以及岷江上游的川西北高原,而这正是文献资料中所指的蜀人祖先的发源地。如此巧合,应是蜀人将死者亡魂送往祖先发源地的明确反映。通常情况下,“送魂”的交通工具就是装载死者遗体的船棺。古代巴蜀人葬具使用船棺,正是在于为死者灵魂提供顺利到达祖先故地的交通工具。
船棺葬在古代巴蜀一带的出现和流行,首先与巴蜀先民生产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从人们赖以为生的自然环境来看,四川盆地江河与溪流密布,巴蜀先民主要利用河道为交通线,这就必须依靠舟楫,故巴蜀是我国古代使用独木舟的主要地区之一。
文献记载的古史传说中,就有关于巴蜀先民傍水而居、擅长舟楫的记载。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引《世本》中的记载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覃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箭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
这段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其中“土船”“能浮”及“廪君”率部众乘“土船”沿水路迁徙的故事,则表明巴族确实是傍水而居、长于舟楫的民族,舟船在他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由于巴人对舟船怀有特殊的感情,故制造和驾驶舟船本领的高低,遂成为能否担当君王的主要条件。
相形之下,蜀人亦是傍水而居和沿水路迁徙的民族。据《史记·武帝本纪》《华阳国志》及《十三洲志》记载:蜀人祖先乃轩辕皇帝之后,由西北南下定居于岷江和雅砻江流域,后又进入地势低洼、沼泽密布的成都平原。蜀人若不长于舟楫,要沿水路迁移或开发成都平原都是很困难的事。

众所周知,丧葬行为是在“灵魂不灭”的原始宗教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像生前一样生活和娱乐,人们往往将死者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都与已死的占有者一起殉葬到坟墓中,以便他在幽冥中继续使用。
由于巴蜀先民傍水而居,舟船是他们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因而死后用船棺作葬具是很自然的事。
正因为如此,船棺墓中的独木舟,从其大小及制作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用的,可以推测,此种葬具或者本来就是墓的主人生前使用的水上交通工具,死后即以之做葬具……由此可见,以舟为葬具,这或者是表示巴蜀先民“以船为家”的信念,或者死后还需要舟楫的信仰。
无独有偶的是,20世纪50年代,在重庆巴县东笋坝和广元昭化宝轮院发现了船棺葬墓地,这两处都被确定为巴文化墓葬。1999年,在抢救三峡库区文物时,重庆云阳也发现了独木船棺的踪迹。这几个地方正好在巴人活动区和迁徙路线上。80年代后,在彭县(今彭州市)、蒲江、大邑、广汉、绵竹等地也发现了船棺,于是,只有巴人才行船棺葬的说法立不住脚了。考古工作者承认,船棺葬并不是巴人特有的葬制,成都平原上发现的船棺都明显带有蜀文化特征。船棺葬在我国南方不只见于巴蜀地区,福建也有船棺葬。不同的是,福建武夷山的船棺是悬挂在峭壁上的,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这是一个令一代又一代后人绞尽脑汁的难解之谜。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十余处。

武夷山的悬船棺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的武夷山,方圆百里,溪谷环绕,有“奇秀甲于东南”的美誉。游客泛舟弯曲碧绿的九曲溪水,荡漾在赤黑斑驳的岩峰之间,便可仰见难以想象的天下奇观:峭拔百仞的悬崖石壁上,一具具年代久远、饱经风雨的棺木凌空悬置。这就是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的古老而又奇特的葬俗——悬棺葬。
流行在福建武夷山区的一则民间传说称,远古时期,有个名叫武夷的小伙子自远方而来,披星戴月,餐风饮露,辛勤开山,他须发皆白、子孙满堂时,此处已变成苍松翠竹四季常青的秀丽田园,天上的神仙也前来流连。因武夷开山有功,众仙封之为“武夷君”,这一片青山碧水也因此得名武夷山。武夷君临终前嘱咐子孙:死后将遗体放入灵槎,以让其渡过天上的银河;并在灵槎内放置鱼干,作为他送给天上仙友们的礼品。子孙遵其遗嘱,用圆木刳成灵槎,放入武夷君的尸身和鱼干,又在他生前居住的小藏峰东面岩壁的罅隙里,架上木板,置灵槎于木板上,让其划棹飞游。此事传开后,许多想修道成仙的人慕名而来,采药炼丹,待到道行圆满时,嘱弟子把自己的尸身放在灵槎里,搁在峭壁悬崖间的木板上,以渡河登仙。这些悬架灵槎的地方,后来被冠以“仙游岩”“升日峰”“飞仙台”“升真洞”等美名。所谓灵槎,即迄今藏于武夷山岩壁石隙间的船棺,当地人称之为“架壑船”,并把搁置船棺的木板称作虹桥板。

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用灵槎登仙来解释船棺的起源当然是不可信的。有人认为以船为棺的习俗的形成,确实是建筑在以河划界的人世与彼岸之关系的认识上的。
如陶思炎先生指出,正因地上的河流难于涉渡,使古人幻想在冥界与人世之间,生死异路,阴阳隔膜,必有一条河流作为分野,以船为棺,就是借此造物把亡魂送过河去,除了“入地为安”的心态和祈祷转世再生的念头之外,实际上也强化了人间与鬼境间的差异。所以说造船技术被移植到丧葬风俗中,是意在促成并加快生死两界的分隔,创造一种纯观念的各有所奔的情境,以求生者与死者各个相安。这样看来,福建与四川虽相隔千里,但两地的丧葬信仰却是殊途同归。
另有学者认为,以船为棺是古代越人的葬俗。无论是武夷山岩壑中取下的船棺,还是在四川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船棺,其形状大小多与现在江河中使用的舟船大致相同,故这种葬俗应是近水民族生态环境和水上经济生活的投射。在认同船棺葬起源于古代越人葬俗的前提下,亦有学者推测这种习俗是该民族曾经历过大迁徙的折射,故以船为棺的真实用意,是想让死者的灵魂返回到遥远的故乡去。
这些见解各有道理,但掩映在云雾缭绕的峭壁之上的悬棺葬俗起源之谜,是否就因此揭晓了呢?仍无定论。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2:01 

艾森豪威尔是如何做到三年之内从少校骤升到五星上将的?

美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纵横从建国到现在的200多年里,能够获得过美军最高军衔,又获得过美军最高职位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他担任过大陆军团的将军和总司令,在1978年被追授为合众国特级上将;另一个就是艾森豪威尔,二战盟军司令,五星上将,在1953年当选美国总统。

众所周知,美军在二战时期的最高军衔是五星上将,传说中潘兴将军曾获六星上将的军衔其实并没有这回事,美国国会还没来得及讨论这个问题,潘兴就已经去世了。而美军最高职位是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也就是美国总统,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军职。
传说中的美国六星上将军衔,但是并没有正式启动
现代六星上将徽章的最终版本,但是美国官方并不承认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是德国移民后裔,其祖先早在18世纪就移民到美国。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美国的德裔移民在移民族群中比例最高,在2006年时已超过5000万人,占当时总人口比例17%。许多我们熟悉的美国明星都有德国血统,比如克拉克盖博,迪卡普里奥,布鲁斯威利斯。
二战时期的克拉克盖博,作为德国后裔,他参加了轰炸柏林的行动,据说希特勒是他的影迷,曾下令要求活捉他
而美国在一战和二战时期都和德国是敌对方,自然而然地对国内这些德国人的后代就心有芥蒂,两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反德的风潮都相当激进,一战时美国许多州通行的德语教学和德语礼拜仪式都被叫停,几千反对战争的德裔美国人被送进监狱。
二战时期,美国把日裔美国人关进集中营,对出生在海外的德裔美国人也采取了怀疑和歧视态度,比如要求在德国出生的美国人向政府注册,限制其旅行和财产权,在1940年到1948年之间扣押了11000名德裔美国人。
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却在军队里大量提拔德裔,艾森豪威尔就是其中之一。
已经担任盟军最高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肩章上有五颗金星,二战时美国一共有五星上将10人,二战结束后这一军衔再没人获得过
艾森豪威尔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在164名毕业生中名列第61,可以说成绩中不溜,但是这一届西点毕业生将星如雨,总计出了59名将军,35%的比例,其中五星上将两人,四星上将两名,三星中将7名,一星和二星少将48名。
不过在当时,这一批未来的将星籍籍无名,艾森豪威尔也不例外,在毕业后他加入陆军,但是没有参加一战,而是留在美国本土,这时的军阶是少尉,是最低级的军官。之后艾森豪威尔的经历平淡无奇,在1916年他驻扎在圣安东尼奥的萨姆.休斯敦堡时,曾经担任过大学的足球教练,可见工作之清闲。
在此期间艾森豪威尔一边娶妻生子,一边盼望着像同学们一样奔赴欧洲参战博取功名,但是上级却拒绝了他的申请,1918年2月艾森豪威尔所在部队被调到法国,而这时候他正在创建美国第一个坦克训练营,军衔被暂时提升到国民军中校,在这里他表现出出色的组织能力,能够准确评估下属军官实力以及优化人员配置的能力。
1919年的艾森豪威尔(照片最右),和另外三位身份不明的男子
最后属于他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指挥的部队终于接到奔赴法国的命令,当艾森豪威尔心潮澎湃准备大展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一战停战协定签署了,这时候离他开赴战场还有一周时间,简直是造化弄人。
更揪心的是随着战争结束,战时提升的军衔也一并撤销,他重新变成上尉军衔,作为补偿,几天后他晋升成少校,在少校位置上艾森豪威尔一呆就是16年!
战争结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论功排辈升的都是在战场流过血流过汗喷过唾沫星子的人,在1919年,潘兴将军获得了美军至高的陆军特级上将军衔,以表彰他在一战中的丰功伟绩。
潘兴将军,美国陆军第一人,马歇尔拒绝元帅的头衔就是不想在军阶上超过自己的恩师潘兴
从1920年开始,艾森豪威尔在美军一系列有名又有才华的将军手下服役,包括福克斯.康纳,潘兴将军,麦克阿瑟。他融会贯通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军事知识,尤其在康纳将军的指导下,艾森豪威尔系统学习了军事历史和理论,对他影响巨大。
艾森豪威尔几乎所有的上级都对他极为看重,十分赏识。康纳将军称他是“最有能力,最有效率,最忠诚的军官之一。”但是他和麦克阿瑟之间却闹得不是太愉快,在驻菲律宾的5年时间里,艾森豪威尔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是菲律宾的悠闲生活令他渴望上进的心极度难受,最后终于向麦克阿瑟辞行,老大我不干了,我眼瞅就五十岁了,再不去打仗我就没机会上战场了,在军队干到头才混个中校(1936年他终于升到中校),说出去丢人不丢人?
麦克阿瑟将军叼着他著名的玉米芯烟斗,他和马歇尔之间的恩怨足以写一本书,两位占据第一和第二位的五星上将明争暗斗了许多年
于是1939年艾森豪威尔从菲律宾返回美国本土,最开始只是营长兼副团长,几个月后就当上了师参谋长,然后是军参谋长,1941年获得上校军衔,同年6月成为第三集团军总参谋长,晋升为准将军衔。
一年多时间军衔就升了两级,简直像是坐电梯,但是和后面的升职速度相比,就不算个事了。真正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事情是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马歇尔手下任职,很快就当上作战厅厅长,军衔变成少将,马歇尔一手将他推上“欧洲战区司令宝座”,而他也顺理成章当上了中将,这时候是1942年6月,三年前他还仅仅是个中校!这一年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北非战区盟军总司令”,1943年2月晋升为上将。1943年被罗斯福任命为“盟军最高远征军总司令”,其后又任“盟军最高总司令”,1944年12月晋升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从上校到五星上将,他只用了3年时间,坐火箭都没这么快!
志得意满的艾森豪威尔,作为军人立下如此功勋获得如此成就,已经达到人生顶峰,但是这时候他还没料到自己会更进一步
但是艾森豪威尔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这个五星上将的军衔并没有掺半点水分,唯一有说道的是别人都是先立功再升官,他是先升官再立功。纵观世界军史上,由中级军官三年连升六级成为军队最高军阶,再也找不出第二人,这是时代的机遇,也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历史的必然。
担任总统时的艾森豪威尔,除了仪容整洁,并没有军人的彪悍之气,反倒显得十分温和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2:00 

路易17是为何十岁就死了?他的心脏为何会在法国大教堂?

路易17,他是一个从出生就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孩子,在年仅四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子,从被封太子后,他就和母亲共同面临了一场长达一年的牢狱之灾,从来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因为贫穷和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后来还患上了致命的肺结核,他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七,而他所遭遇的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是法王路易十六的儿子。

路易十七是个苦命的孩子,1785年,他的母亲在王宫生下了他,他的父亲给他起了夏尔这个名字,还给他封了诺曼底公爵这样一个看似一些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荣誉。可此时法国国内大革命已经成了熊熊燃起的大火,谁都扑灭不了,而从他的爷爷路易十四开始,皇家的日子就一直处于动荡之中,革命者随时会推翻他们,而一旦推翻他们,断头台就是皇家最后的归宿。
果不然,当他仅4岁的时候,大革命又爆发了,他和母亲被狠狠的投入监狱,从富丽堂皇的皇宫到暗无天日的监狱,仅仅一墙之隔,一夜之间,但天翻地覆。1793年,法国革命者宣布了他父亲的死刑,随机他的父亲被送上断头台。
路易十七8岁的时候,彻底成为一个孤儿,照顾他的人要不是恶狠狠的狱卒,要不就是虐待他的鞋匠。连最基本的吃饱饭都变成了奢侈,身边的人无尽的对他和他的家人进行羞辱,8岁的一个孩子懂得什么?
但这或许就是他的命运,必要的时候他还必须要被迫加入这些人之中,对自己的父母进行一番诅咒, 以期得到一些宽容和赐予一些安抚肚皮的食物。终于这个幼小的家伙得了肺结核,而死神是来的那么的快,没等那些迷失的人醒悟过来,路易十七的生命就戛然而止,永远的定格在了10岁。
路易十七死后,按照皇家的习俗,他的心脏要被解刨出来,但没想到的是,解刨完之后,一个解刨的学生竟然偷走了不属于任何人的这颗受伤的心,并且消失在人间。
不过可喜的是,多年以后这颗心出现在了巴黎大主教的手上,而原因则是在那个学生死后,他的妻子将这颗心交还了回来。据说这颗心曾在法国国外流浪了足足达两个世纪,先是去了西班牙、荷兰,后来又流经非洲和德国,直到最后回归到了法国圣丹尼斯大教堂。
令人可笑的是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竟然突然冒出来多达几十人的庞大队伍声称自己就是路易十七,而为了讽刺这样的卑劣行为,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讽刺这些小丑一样的人物。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9 

古罗马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是怎样的?

我们都知道,古罗马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物产的品种。早古罗马本地缺乏着很多食物原材料。例如,今天罗马人菜单上的西红柿与土豆,是直到美洲被发现之后才传到欧洲的。还有茄子、辣椒、玉米和火鸡等也并非罗马的产物。然而即便是这样,古罗马人几乎每天餐桌上都会有着丰盛的菜肴。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食物有哪些?

一、肉类
鱼类是罗马人餐桌上必备的食物。众所周知,地中海盛产各种各样的鱼,有鲣鱼、沙丁鱼、凤尾鱼、鲭鱼、乌颊鱼、鲷鱼、电鳗、鳎、金枪鱼等。这些都在古罗马的市场上到处可见。
对罗马人来说,牛肉并非像今天那样用于食用。在古罗马,牛主要用于耕作土地。然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肉类。猪肉、小羊羔、山羊、鸡、鹅、鸭、鸽子等禽类,还有野兔、公猪、鹌鹑、野鸡、鹿、獐、画眉等。这些都在当时供不应求。蛙和蛇也是古罗马人特别喜好的食物。此外,鹅肝作为一种美味也深受罗马人的欢迎。咸猪肉、香肠和火腿几乎每天都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二、蔬菜
罗马人对蔬菜的需求量非常大。因为蔬菜一般被作为人们的开胃菜。例如芦笋、甜菜、卷心菜、胡萝卜、菜蓟、洋葱、韭菜、南瓜和黄瓜。还有一类,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烹饪的绿叶菜备受欢迎,例如生菜、豆瓣菜、苣头菜、锦葵等;而蚕豆、羽扇豆、扁豆、豌豆则是烹饪鲜美的汤的重要辅料。此外,蘑菇等块菌类食物也像今天一样备受欢迎。但是,由于这类食物并非古罗马所盛产,因此显得异常珍贵,有人宁愿送人金银,也不愿意送人蘑菇。
三、奶酪
奶酪在古罗马倒是一种较多见的食品。奶酪主要是由山羊或绵羊的奶制成。在罗马共和时期,这是罗马人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直至帝国时期,也一直颇受乡村地区和平民们欢迎的营养品。在那时,奶酪通常还被作为送礼佳品。人们还可以将奶酪、水和磨成细粉的小麦混合制成香甜的蛋糕。
四、水果和干果
各种各样的水果则在晚餐之后被端上餐桌。罗马人通常都喜欢苹果、梨、石榴、柑橘、李子、蓝莓和桑葚。从公元前1世纪,樱桃也从黑海地区传入罗马;到了公元1世纪,桃和杏也相继传入。当然,最受罗马人疯狂喜爱的是生长在地中海地区的无花果和葡萄。香瓜和西瓜是夏天最能解渴的水果。冬天,人们则享用核桃、榛子、杏仁和松子,还有来自巴勒斯坦地区和埃塞俄比亚的枣子。最后,地中海盛产的最典型是橄榄,它既是古罗马人的开胃菜,又在罗马人晚餐最后作为水果被供应。
五、谷物
罗马人也经常食用各种谷物。他们会制作调味汤和开胃的麦片粥,当然他们也会吃面包和蛋糕。由于当时的制作工艺还有限,很多谷物并不会被过度加工,因而它们的营养程度要远远高于今天。罗马人擅长制作各种面包,白面包、黑面包、蓬松面包和专供旅游的面包干。面包上通常会撒上茴香、芹菜、香菜来增加面包的香味。
六、葡萄酒
葡萄酒是罗马人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在古罗马,葡萄酒的生产对罗马农业也说是基础产业。葡萄种植遍布罗马帝国各地。当然,葡萄种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罗马人更喜欢将葡萄种成树,就像野生葡萄一样。当然,罗马人使用奴隶种植和采摘。在坎帕尼亚区,葡萄长得异常高大。它们沿着榆树或栗树生长,因为它们既结实又易于修剪。在夏末时节,葡萄成熟后,奴隶们将葡萄放入大桶中用脚压碎。也有的葡萄继续留在树上,直到晒成葡萄干,以后制成葡萄干酒。当然,奴隶的脚要被仔细检查确保不能有任何伤口。至关重要的是,为了不破坏葡萄酒的香味,不能放入任何东西,这样酿制的葡萄酒才是纯净的——这也是缘于宗教上的需要。同样的道理,未修剪的葡萄园附近也不能悬挂任何东西。
古罗马人还会贮藏一些未发酵的葡萄汁,用来作为烹制其它食物的原料。它们比葡萄酒更甜,更醇美。例如,酵母也是由它们制成的。它们被放入封口且不透水的土罐中,埋入地下,以保持恒温。
七、烹饪方法
罗马人最初的食物只是简单地被煮熟、烤熟或炸熟。到了帝国时期,烹饪得到了长足地发展,烹制的方法也逐渐丰富,包括煮、冻、烤三种,还分化出了面包的烤制和点心的制作。烹调已经被视为一种艺术而变得精妙绝伦。当时,用牛奶和蜂蜜烹制食物已经逐渐变得很平常,富于想象力的食谱开始广为流传。根据保存在古文献中的食谱,罗马人在菜肴中大量使用香料(特别是花椒)和蜂蜜。
应该说,罗马人对食物的加工和烹制粗犷而又精细。例如,罗马人常常将猪饲养到肥得没有人帮助就站不起来时才宰杀、洗净,剁下猪腿,剩下的带骨肉切成二十余斤的大块,然后将它们整块地用盆腌演、烟熏而成。
在加图的《农业志》中记载了猪腿的腌制方法,每个大腿要用半斗盐,放在缸中腌制二十余天后,取出风干,先后抹上油和油醋混合物。食用时,或整块或略为切割后烤制即成。可以说,猪肉的烹调加工是十分粗犷的。而对于葡萄酒、橄榄油和面包、甜饼、粥品等的加工烹调则很精细。
在加图的《农业志》和瓦罗的《论农业》中,对葡萄酒、橄榄油的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记载和论述。要通过集中人力、抓紧时间分类采摘和分工压榨、过滤、装坛、贮存等。可见,其加工制作十分精细。
加图的《农业志》还记载和论述了各种面包和祭饼、饼干、油炸饼、甜乳饼等饼类的烹饪方法。据说罗马人还发现一种产自高卢和西班牙,通过提取在啤酒发酵时产生的泡沫而制成的酵母,如果添加这种酵母可以使面包变得更加酥软和美味。
八、奴隶劳动
罗马作为古代世界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奴隶没有作为人的权利,他们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属于主人的财产,并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或赠送,没有任何权利,连其子女也属于主人。罗马进入共和末期后,由于不断对外侵略和扩张,许多战俘都沦为奴隶,因此奴隶的数量飞速增加。
据统计,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有150万人口,其中奴隶就占了90万。因此,古罗马社会在各个方面对奴隶的使用是毫不吝啬的。在家庭事务中也同样如此,几乎每一个罗马家庭都有几十甚至数百个奴隶供主人使用。李维娅——一位据说生活还比较节俭的贵族夫人就有50多种职业的家仆,其中光与举办家庭宴会工作有关的奴隶就有“运水的奴隶、制作面包的奴隶、发送邀请的奴隶、主管祭神的奴隶、炊事管理员、磨制工、布置餐桌的奴隶、侍婢”等。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了解,罗马晚宴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由奴隶来完成。从食物的准备、烹饪等厨房和餐厅里的一切工作都完全由奴隶包揽了,而主人所要做的就是发号施令。
此外,我们知道主人通过邀请宾客参加家宴的形式向众人显示其地位和财富,因此,那些在厨艺出色或有特殊技能的奴隶越来越受到主人的赏识。比如,能为主人烹制美食的奴隶,它们的地位不再低贱,有的人甚至价格不菲。佩特罗纽斯里曾对一个备受青睐的厨师这样描述:“放眼当今,身份最高者非他莫属,只要你想得出来,他就能帮你把猪乳房变成鱼,把动物肥脂变成鸽子,把火腿变成山鹑,把猪蹄变成鸡。”
甚至有的奴隶在厨房里烹饪美食的时候还专门配备有多名助手,通常也由奴隶担任。经过努力,他们还能成为职业厨师,在烹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各家富豪轮流雇用。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9 

谁是尔朱家族盛极而亡的罪魁祸首?不是高欢,而是尔朱兆

我国历史公元530年11月1日,仅仅只有37岁的尔朱荣被北魏皇帝元子攸诛杀以后,由于没有明确继承人是谁,所以尔朱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等各方尔朱家势力开始在北魏帝国的版图上短暂的成为了主角。由于他们相互间并没有统属关系,于是在许多人想象中,此时北魏各方尔朱势力开始了内斗。

关于尔朱家族内斗的说法极为普遍,由此关于尔朱家族的覆灭原因基本都会归咎于此。
然而当我们抛开想象去细读历史,此时各方尔朱势力之间,或许互有防备与不满,但彼此合作、相互依托其实才是主旋律。手足相残、亲族相杀的惨剧在尔朱家族其实并没有出现。
但是,尔朱家族还是从团结走向了团灭,这其中最关键的祸首非尔朱兆莫属。
尔朱兆,字万仁,尔朱荣的堂侄。史书对他个人的描述大体是:骁勇刚猛,善于骑射,缺乏谋略。
然而将其称为“尔朱荣后第一人”,只因为在《魏书》、《北史》这样的纪传体史书上,他的列传总是跟着尔朱荣出现的,古人对排名的讲究,我想了解中华文化的人是应该懂的。
当然《北史》上,跟着尔朱荣出现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儿子嘛!跟着出现也是正常的。而在尔朱兆之后还有尔朱兆的三位叔叔尔朱彦伯、尔朱仲远、尔朱世隆(此三人为亲兄弟,按年龄大小排序),最后才是尔朱荣最欣赏的侄子尔朱天光。
为什么史书如此排序?或许只是因为“栽赃”尔朱荣的需要。
当尔朱荣在世之时,史书记载了这么一段。有一次尔朱荣问手下:“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谁能接我的班统军?”手下都说应该是尔朱兆,但尔朱荣不赞同的说:“不,尔朱兆统军最多3000,多了就乱了,能接替我的只有高欢。”
史书还记载,尔朱兆随尔朱荣游猎征战,在悬崖深渊等别人不能跨越的地方,他一定走在前面开路。徒手与猛兽搏斗,毫不犹豫和逃避。尔朱荣对他是喜爱的,他的勇武也得到军中将领的赞赏。只是他的这种人格魅力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他智商上的缺失,所以从统帅的角度来看,尔朱荣给出了他一个极低的评价。
事实也证明,在尔朱荣一手遮天,掌控北魏权柄之后,尔朱兆也是最后一个成为封疆大吏的,即便成为了封疆大吏,他也只是在距离尔朱荣大本营晋阳最近的汾州,担任汾州刺史,依然在尔朱荣权力的覆盖范围之内。其实,尔朱荣在世之时,尔朱兆在家族中的地位真的不高。
得益于尔朱兆所在的汾州极为靠近晋阳,于是当尔朱荣死后,尔朱兆第一时间占领晋阳这个尔朱家的中枢。随后,尔朱兆发兵洛阳,与尔朱世隆汇合,希望给尔朱荣报仇。
在实力足够的情况下,尔朱兆的愚蠢开始显现。他先带头攻入洛阳,随后活捉北魏皇帝元子攸,之后与尔朱世隆一起废了元子攸的帝位,共立元晔为帝。
当然,元子攸作为一个阴谋家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尔朱兆攻入洛阳之前,联络了敌人河西叛贼首领纥豆陵步蕃攻击尔朱故地秀荣川,并进逼晋阳。
即便此时,尔朱兆依然握有一手好牌。他可以选择固守洛阳,占据大义,在军力上尔朱兆强于尔朱世隆,他的话语权是能够保证的,甚至可以派尔朱世隆去救援晋阳;又或者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带着新皇帝元晔一起回兵救援晋阳。
然而,尔朱兆偏偏做了个愚蠢的选择:带着废帝元子攸回兵救援晋阳。当然,这绝对不是尔朱兆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更愚蠢的是:尔朱兆回到晋阳后,亲手将元子攸勒死。要知道,此时的元子攸已经不是皇帝了,根本没有实权,但作为曾经的皇帝,他又是一个杀不得的人物,谁杀谁就是逆贼;可对尔朱家的人来说,元子攸亲手杀了尔朱荣,又是一个不得不死的人。所以对待元子攸,养上几年,然后让他“病死”,可能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然而尔朱兆急吼吼的杀了元子攸。正是这个愚蠢的举动,让尔朱兆这个本来在尔朱家族内部地位不高的小人物,因为史书立场的需要,被后世史家列为了尔朱荣身后的第一人。
耿直BOY尔朱兆杀死元子攸的行为,不仅为后世做实尔朱荣的“逆贼”身份提供了实证,更彻底将尔朱家族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尔朱兆的愚蠢行为带来的恶果是逐步展现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引出了高欢这个尔朱家族的噩梦。
过程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尔朱兆回兵晋阳之后与纥豆陵步蕃大战,连续战败,于是向高欢求援;后高欢与尔朱兆联手攻灭纥豆陵步蕃;胜利后,高欢借平灭新一轮的六镇叛乱的名义,欺骗并脱离了尔朱兆。之后高欢倒戈相向,几乎尽灭尔朱一脉,并参与了北魏的分裂,成为了分裂后的东魏权臣。
关于高欢的背叛,很多人总以为是尔朱荣养虎为患,高欢早有野心等等,殊不知真正促成高欢背叛的正是尔朱兆杀元子攸这一事件。这又是另一段迷雾般的历史细节,容后再叙。
反正,尔朱兆终于通过自己的愚蠢,放出了尔朱家族的终极噩梦:高欢。
在北魏末年,尔朱荣被杀,尔朱家族各方势力在北魏大地之上肆虐,这是事实。然而,由此臆测尔朱家族内斗导致北魏的灭亡,那就真的只是臆测而已了。事实上,直到尔朱家族团灭之前,他们都是一个出奇团结的家族,期间虽有互相防备,却从没有手足相残、亲族相攻。
当尔朱兆发兵洛阳,与尔朱世隆会合之后是合作,合作攻陷洛阳,并立新帝元晔;当尔朱天光回兵洛阳之后,与尔朱世隆做的还是合作,合作废元晔,立节闵帝元恭。而废元晔立元恭的事件也发生于尔朱兆杀元子攸之后,因为尔朱兆的行为已让他参与拥立的元晔失去了对北魏帝国的说服力。甚至后来尔朱兆被高欢攻击,尔朱家人的选择依然是救援。
而此时尔朱诸脉在北魏帝国的肆虐,针对性也是非常明确的,就针对那些拥护元子攸反尔朱家族的人。但只要有叛贼将威胁北魏这个帝国之时,他们都坚决的站在北魏一边。
尔朱天光这么干过。即使知道尔朱荣被杀,他是先安定好北魏的边境战争才回援的;甚至愚蠢如尔朱兆,当纥豆陵步蕃入侵之时,他也放弃稳居洛阳的最佳选择,回兵平叛。当然,我们可以将尔朱兆的这一行为解读为守护大本营,但实际上又何尝没有保护到北魏帝国的利益呢?只是,无论史书记录尔朱荣如何试图篡位,期间多少是存有疑点的。但蠢货尔朱兆却彻底将“逆贼”的身份为尔朱家族做实了。
即便如此,尔朱家族依然是团结的。极具政治智慧的尔朱世隆没有选择最聪明的方法:扑杀尔朱兆,而是与尔朱天光合作废元晔、立元恭了事。
直到高欢高举大义旗号攻灭尔朱氏之时,尔朱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尔朱彦伯、尔朱仲远等人依然相互依托、彼此支援,与高欢对抗。然而大义不在,即便如司马子如等尔朱氏死党,都在尔朱氏与高欢战局尚不明朗之前,选择了投向高欢。
尔朱家族因团结而强大,但最终也因盲目团结而招致灭亡。这个家族应该是爱他们的北魏帝国的,只是这种爱不是出于对帝王的忠诚,在忠君高于一切的年代,这就是他们的取死之道。
而最后导致尔朱家族盛极而亡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手刃尔朱荣的元子攸(他不配),也不是亲手操刀的高欢(没有高欢,也会有刘欢、王欢等出现),却是亲手为尔朱荣完成了复仇的尔朱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8 

古代帝王殉葬童男童女有着什么寓意?为何要用水银灌?

我国古代的殉葬文化是非常恐怖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真实的历史可能会更早。近年在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而殷商以后的周朝、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等,都有着殉葬习俗。古人相信。在人死以后,灵魂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而墓室则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历朝历代的君王为自己准备了巨大的陵墓,就是出此考虑,希望可以在地下延续自己的王国。

光有庞大的地宫是不够的,还的有人伺候、有人陪同,于是以人殉葬就变的理所当然,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直接用奴隶殉葬,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殉葬的习俗有所减轻,一般只局限于帝王或者皇族。
这一残忍的习俗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病危时下遗诏表示“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才算最终废止了宫妃殉葬制度。
但殉葬制度并没有就此消失,例如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就被责令殉葬。
除此之外古时候有些人是用童男童女陪葬的,有帝王也这样做过,史书记载了很多用童男童男女来殉葬的事情,古人相信这些殉葬的人在地下也可以伺候自己。
那么童男童女又干不了活,专门要童男童女殉葬是有什么深意吗?古人是非常看重新生命的,如果不是有必要的原因,绝对不会用童男和童女来殉葬的,古人选择这种童子的时候,有专门的一种挑选方法,按照他们的说法,被选中的以前都是天上的仙童,他们在天上犯了罪,来到人间接受惩罚,这种童子是不会长大的,一般都很短命。当然这可能是他们拿童子殉葬的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
古人相信童男童女的身体中是有仙气的,将他们和墓主人葬在一起,墓主人有可能借着这股仙气直接成仙。最为恐怖的是,有些人还专门在童男童女活着的时候,将他们身子里灌入水银,以此来保住仙气,实在是毫无人性,目的就是成仙,古人比较迷信,所以相信这个。
这些被选中的童男和童女本该是天真烂漫的时候,却被拉去殉葬,令人唏嘘。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土过被灌入水银的童男童女,一切都只是记载,希望这只是古人想出来的,并没有人真的这样做过。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7 

鲁班术到底有多神秘?据说已经突破了科学常识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国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虽然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夸张的元素在其中,但不得不说确实创造出来了很多奇迹。尤其是鲁班所创造的鲁班术,一度成为了人们在科学技术水平和古人的知识水平上可以惊叹的东西。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我们不得不说伟人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鲁班。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鲁班的绝技是古代最先进的器官技艺。通过不同部分的组合,再构成一个非常精致的结构,如物体的名称“鲁班锁”,一个环的设计紧紧地扣紧,每个部分的连接都是完美的。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功能要求,则需要对器官进行更复杂的结构设计。
经过鲁班对器官技术的改进,测量对象和绘图的过程变得更加精确,鲁班也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其中,所以鲁班的每一件作品都被世人称为神奇。
以三国事件为例,诸葛亮修复了精美的交通工具穆努六马,根据鲁班留下的图纸,为了使蜀军在陡峭的山路上畅通无阻。由此可见,我们古人的智慧是非常伟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既没有精密仪器,也没有能源动力设备来支持,只能依靠自来水或器官作为操作条件,还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奇思妙想。
在鲁班留下的设计中,地牢飞雁也是一项非常著名的发明,有文献记载,在晚秦,楚巴王项羽入侵咸阳后,他曾派人去发掘秦始皇墓。这时,一只雁从地里飞了出来,颜色很亮,直冲云霄。根据当时的记录,金鹅不是用金做的,而是用一种金属做的。地球上的雁,所以这只金鹅,和卢班宫中描述的金鹅失踪之门,确实有相似之处。而所说的地下宫殿也指地下建筑,大多是以陵墓为基础的建筑,所以说,两者的重合度很高。
但由于历史原因,鲁班所记载的书籍和设计方案已经失传,令人遗憾的是,古代的经典作品在世界上无法复制。而且,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原理与古代器官的科学技术原理完全不同。许多文章都是根据五行学说创作的,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还原古代器官结构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传下来的书中找到线索。三国时期,一位云南官员在自传中写道,他发现了一只金鹅。金鹅上的文字可以看出金鹅是秦始皇墓中的一件物品。金鹅怎么能从咸阳飞到云南?以前的科学技术能做到这一点吗?这些问题现在都不能回答。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秦始皇陵中一定有鲁班设计的器官结构。如果秦始皇陵还没有开放,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鲁班的其他设计作品也会在陵墓中吗?还有鲁班在皇陵留下的手稿或设计图纸吗?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6 

华山派为什么会分成剑宗和气宗?华山派内部恩怨介绍

华山派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有出现过,华山派属于江湖九大门派之一,开派祖师名为郝大通。据说在秦汉时期便有了华山派的传说,此后慢慢发展成为江湖显赫的名门正派之一。在小说中应该还是《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最为出名,因为整个剧情发展的起点就和华山派有关。很多人不明白华山派为什么会分为剑宗和气宗两个分支,其实这也跟华山的武学有关,华山派最早是以剑法为主,华山剑法就是最纯粹的华山武功。不过剑招虽然成型快,但后期容易乏力,所以有人自创出了一套内功来配合剑招,这套内功就是鼎鼎有名的紫霞神功,此后也成为了华山派的镇山之宝。不过华山子弟有人偏向剑式,有人喜欢以内功为主,这才导致华山最终形成了气宗和剑宗。

剑宗创始人蔡子峰和气宗创始人岳肃是同门师兄弟,并且亲如骨肉。但两人因为《葵花宝典》秘籍产生争执,最后反目成仇,华山派也踩在了被分裂的边缘。此后气宗子弟和剑宗子弟约战玉女峰,结果则是气宗获胜,华山再也没有剑宗一说。不过剑宗的消失直接导致华山派的实力急转直下,原本华山还是五岳之首,但经此一役华山沦为末席。所以也能看出,经过百年的发展,华山剑宗和气宗已经缺一不可。
蔡子峰和岳肃因为一个外门武功,放置华山前途于不顾,所以他们也不算是一位合格的掌门人。很多人说气宗是因为骗走风清扬才获胜,根本就是胜之不武。不过就算是剑宗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能他们也会把气宗就此驱逐,其实无论最后胜者是剑宗还是气宗,对于整个华山派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打击。当时剑宗和气宗眼里已经容不下对方了,如果不能解开这股仇恨,那两方交战在所难免。
气宗获胜以后,五岳的首领变成了嵩山派。等到岳不群成为华山掌门后,他根本无力重振华山,只能眼睁睁看着华山臣服于嵩山左冷禅之手。关键是左冷禅野心极大,他不仅要当五岳之首,更是要合并五岳以此挑战少林、武当的地位。所以这也导致岳不群会剑走偏锋,为了保住华山派不惜抛弃一切修炼辟邪剑法。其实《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是最具有悲情色彩的门派,受牵连的人不止是华山弟子,甚至扩散到了整个江湖。
风清扬没有出手帮助华山,但他把这份希望寄托在了令狐冲身上。令狐冲此后亲手除掉了岳不群,将各大门派拉回正轨,五岳进入难得的和平期。但华山的命运如何恐怕还不好说,因为从结局来看,剑宗和气宗之间的恩怨并没有被消除。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