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坐骑是熊猫吗?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咱们中国的国宝,憨态可掬。之所以被称之为国宝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熊猫在世界上的数量比较少,还有一个原因是它完全是一个“活化石”。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最古老的大熊猫群体是在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始于古老的剑齿虎是同一时代的生物。熊猫一只能够生活到现在也可谓是强悍到了极点了。

熊猫在远古时期可不是吃竹子的,虽然与如今一样,看上去非常的可爱,但是当时的熊猫可是一个非常纯粹的食肉动物了。竹子这种东西熊猫是碰都不碰的,而且那个时候的熊猫非常的凶悍。而且最让人想不到的是,熊猫当年居然还是华夏三祖之一蚩尤的坐骑。
在大脑里想象一下,蚩尤交战的时候骑着一头大熊猫上战场,想着都会觉得有些滑稽,那感觉就像电影《霍比特人3》中丹恩骑着一头大肥猪上场的感觉。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熊猫还是非常凶悍的,毕竟它可是当年四川地区的森林之王了。熊猫在以前可不是叫做熊猫的,古代人一般称熊猫为银狗、执夷、貊、猛豹、食铁兽等等。在《峨眉山志》当中还称熊猫叫做貔貅。
在史料中也有大量记载着熊猫在当地居民的家中寻找食用盐的情况,他们会舔食石锅内残留的盐渣。当时被人们看到后以为熊猫是在吃铁,所以熊猫也被称之为是“食铁兽”。而在古代盛传蚩尤的坐骑叫做食铁兽,异常凶猛,协助蚩尤作战。而这个所谓的食铁兽其实指的就是熊猫了。
蚩尤是九黎部族的酋长,也就是说他是苗族人的始祖,在四川一带。而熊猫的栖息地主要也是在四川、陕西、甘肃一带。所以说当时熊猫是蚩尤坐骑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可能的。据说当时的熊猫体积是现在熊猫体积的好几倍,而且只吃肉,之后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于是熊猫就慢慢变成了杂事动物,最后就干脆素食了。但是素食的后果就会导致熊猫的体积慢慢变小,知道现在这个大小。
了解过熊猫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熊猫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抱大腿。所以现在有些小伙伴们就开始突发奇想了,说是当年蚩尤骑着熊猫与黄帝大战的时候,本事想着让熊猫去抱人家大腿拖延行动,结果蚩尤在匆忙迎战的时候,熊猫抱住了自己的大腿,于是蚩尤卒......
不过这只是玩笑话了,也许古代蚩尤真的是骑着熊猫作战呢?因为毕竟古代骑着巨熊作战的人还是存在的,而熊猫只不过是个VIP玩家的熊坐骑,换了个皮肤而已,也不是不可能的。经过了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化,熊猫的素食逐渐让它变得没那么暴躁了,反而是慢慢的展现出可爱与呆萌,最终成为了我国的国宝。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5:13 

蚩尤的后代姓什么?

说起蚩尤,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他是我国上古时期九黎部族联盟的首领,特别的好斗,骁勇善战,并不是咱们很多神话传说中说的大反派。蚩尤九黎部族当年与黄帝和炎帝一起形成,繁衍出了中华最早期的文明。当时的九黎部族坐落于现今河南、山东、河北的交界地区,史称“九黎之都”。那么如今的什么姓氏是蚩尤的后代呢?

在炎黄联手击败蚩尤以后,蚩尤的部族基本上就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从当时的历史文献推断,如今的邹姓于屠姓很有可能就是蚩尤部族的后人。邹姓与屠姓这两个姓氏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涉及到的民族群体也是非常多的。目前邹姓是全国姓氏中排名前100位的,人口大约在450万左右。但是屠姓就比较少了,排在了200位以后了,全国大约只有24万人是屠姓。
在东晋时期的《拾遗记》中这样记载到:“轩辕去蚩尤,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这句话基本上就已经描述出了邹姓与屠姓的起源了。
在上古时期,黄帝、炎帝、蚩尤是当时最强大的三个部族,其中黄帝姬轩辕三者中最为强大的。最先期初是炎帝与蚩尤展开了战争,之后炎帝落败,逃到了黄帝境内。期初黄帝是想让炎帝归顺,但是炎帝不愿意,反之还跟黄帝爆发了战争。结局就是,炎帝被蚩尤吊打过后又被黄帝吊打。之后炎帝为了保存部族,最终妥协归顺黄帝,与黄帝联手共同对付蚩尤。
而这也就是逐鹿战争的开始了,逐鹿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著名的重要战役。整个战役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进步,很多都被神话了。搞得就像是大几万或是大几十万的军队对抗一样。事实上在当时人口稀少的条件下,两军对战加起来充其量几百人。在现在人看来就像是七八十年代黑社会斗殴一样。在炎帝的协助下,黄帝战胜了蚩尤,成功的将蚩尤杀死了。在这之后,很多部落得到消息后都主动归顺了黄帝,最终在各个部族的拥护下被推举成为“黄帝”。
这场战争结束后,九黎部族被肢解了,愿意归顺黄帝的都留了下来,不愿意归顺的,黄帝也没有杀掉,只是必须要迁出中原地区,向西直到甘肃地区。愿意归顺的九黎部族则还是呆在原本九黎部族的附近,迁到了所谓的邹屠之地,也就是今天山东滨州邹平一代定居。时间长了,这一批九黎部族的人就逐渐形成了邹氏和屠氏,不断发展壮大到现在。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5:12 

刑天的头被砍掉后去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上古时期有着十大魔神,作为十大魔神之一的刑天,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因为他长期没有脑袋,在天地游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命运会是这样,那么刑天为什么没有头?他的头被谁砍去的?最后头又去了哪里?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刑天是上古炎帝部落东部的一个部族的首领,后来加入了东夷部落,成为九黎族的主要首领。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可见,刑天不仅是一位勇士也是一位非常热爱自己民族部落的臣子。据山海经记载,刑天是炎帝的大臣,见黄帝打败了蚩尤和夸父,兴冲冲的跑到炎帝那里,请求举兵对抗黄帝,年迈的炎帝早已没有了斗志,只求平安,因此拒绝出兵。
刑天失望地寻找夸父族人,希望他们东山再起,可是到了成都载天的地方,连一个人影都没有了。刑天挥斧执盾,决定自己上中央天庭去找黄帝挑战,碰到了黄帝的大臣风伯、雨师和天神陆吾的抵挡,刑天一一击败他们。
最后见到黄帝,黄帝用宝剑砍掉刑天的头,并同时劈开常羊山以葬其首。刑天怨气冲天,仍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嘴,继续挥动武器战斗。
黄帝看着无头刑天还在愤怒地挥舞盾斧,黄帝心里一阵颤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他不敢再对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庭去。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挥舞着手里的武器。
也就是说,黄帝砍去刑天的脑袋之后并没有趁机将刑天杀死,而是被刑天顽强的一直所震慑,所以没有继续与刑天战斗,而是选择返回部落。
后来刑天独自一人在那里挥舞兵器,一通乱砍,据说刑天因为看不见,所以一直在常羊山挥舞干戚坎“敌人”,时间过去很久很久,他一直在那里,因此就有了刑天舞干戚的典故。
传说最后,九天玄女对刑天说了一句话,那句话,就是,没有头,你依然可以杀天帝,然后刑天就趁天帝不注意突然诈尸把他砍了,天帝神体破碎,天人五衰,就这样死了,刑天报完仇也安心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关于刑天无头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那就是有次民间出现一凶兽,常吃人,众人束手无策,推荐几名勇士前去制服,其中就有刑天,但是怪物十分强大,只剩刑天和一名战士还活着,最终怪物被杀死。
胜利之后,正欲离去,那名战士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杀死刑天,荣誉自己一个人获得,并将刑天的头部藏到山里,之后刑天怨恨未平,胸前生出两只眼睛,腹部生出嘴巴,回到部落将那名战士杀死。
可人们已经被蒙蔽,认为刑天是怪物,想要消灭他,之后刑天逃回山林,每日每夜都在找自己的头,遇到人类就将其杀死,以解心中怨气。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5:00 

口咽是什么?口咽知识简介

口咽(oropharynx)位于会厌上缘与腭帆之间,向前经咽峡通口腔。其外侧壁腭舌弓与腭帆之间的腭扁桃体窝内容纳腭扁桃体(palatine tonsil)。

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在鼻腔和口腔通咽处,共同形成一个淋巴环,称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4:59 

鼻咽是什么?鼻咽知识简介

鼻咽(nasopharynx)指腭帆平面以上的部分,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在其侧壁正对下鼻甲后方,有一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 opening of auditory tube),通中耳鼓室。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有弧形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tubal torus)。咽鼓管圆枕的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形深窝,称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在鼻咽后上壁的黏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幼儿时期较发达。6~7岁后开始萎缩,至10岁后差不多完全退化。

在鼻咽的两侧壁距下鼻甲后端之后约1cm处,有咽鼓管咽口 pharyngeal opening of auditory tube,此口呈镰状或三角形,鼻咽腔经此口通向中耳鼓室。咽鼓管开放时(如吞 咽或打呵欠),空气通过咽鼓管咽口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部感染时,细菌经咽鼓管传播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儿的咽鼓管较短而宽,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鼓室日在同一高度,故儿童患急性中耳炎远较成人为多。
咽鼓管的后外1/3为咽鼓管骨部,前内2/3为咽鼓管软骨部,软骨部的内侧端环绕咽口的前、上、后方形成明显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tubal torns,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在咽鼓管咽口附近粘膜内的淋巴组织称咽鼓官扁桃体ubal tonsil。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称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4:57 

呼吸困难是什么意思

呼吸困难是指主观上感到呼吸费力及不舒服的感觉,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节律、频率、呼吸深度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等而言。因为呼吸困难被迫采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常见于心衰、重症哮喘病人。呼吸困难若伴有响声,称为哮喘或喘息。如果呼吸困难发生在夜间睡觉时,被憋醒,稍微活动后可缓解,可再入睡,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典型的左心室衰竭的表现。发生呼吸困难并不一定是病理状态,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可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

肺源性病因
呼吸系统任何一个解剖部位几乎都可能因其病变而发生呼吸困难,做简要概括如下:
上呼吸道病变:常见于喉部水肿、咽喉及支气管内异物、白喉、咽喉壁脓肿、喉癌等。
气管及支气管病变:常见有肿瘤、甲状腺肿大、主动脉瘤压迫、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肺脏病变:肺炎(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衣原体及支原体性等)、肺栓塞、肺气肿、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肺结核等。
胸膜病变:常见有气胸(张力性气胸等)、大量胸腔积液、间皮瘤、严重胸膜肥厚等。
纵膈病变:常见于纵膈肿瘤、纵膈炎症、胸内甲状腺肿、畸胎瘤、气肿等。
胸壁限制性疾病:常见于肋骨骨折、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硬皮病、过度肥胖、胸廓畸形、膈肌麻痹等。
心源性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肺心病、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
中毒性疾病
感染性毒血症、酸中毒、尿毒症、药物中毒(吗啡、巴比妥类等)、有机磷中毒、百草枯中毒、化学毒物中毒等。
神经源性疾病
脑水肿、脑疝、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脊髓灰质炎脑干型、脑炎、脑肿瘤、脑外伤、脑脓肿等。
血源性疾病
常见于各种类型的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精神性疾病
常见于癔症。
其他尚有大量腹水、怀孕后期、皮肌炎、重症红斑狼疮、中暑等等疾病。
以上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虽然非常众多,但还是以肺源性和心源性的原因最多,临床诊断应该从最多见的疾病考虑开始。
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
呼吸时一个有节律的活动,受到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及体液中化学因素的支配与调节。各种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困难,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其中的生理学机制较为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知道: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困难与呼吸肌运动的情况关系有关。而心力衰竭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原因可能与相关呼吸感受器有关。体液因素异常,比如二氧化氮分压、氢离子升高,及氧分压降低,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诊断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导致呼吸困难的病因相当多,不能一语而尽。但在诊断的过程必须非常注重病史的收集。比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都非常有用,年龄、性别、起病缓急、患者体味、表情等都有诊断意义。有无咽痛、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胸闷、心慌、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注意既往是否合并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比如既往有哮喘病史,那么此次发病有可能是哮喘本身导致,也有可能是气胸引起。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时必须的,心电图、胸片等非常有意义,有助于明确诊断。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如临床表现提示相关疾病,则需要行相关检查,有时诊断一时难以辨明,可能就要靠相应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可导致呼吸困难的疾病。
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现炎症,为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肺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层的人身上,但以年幼及年长者、以及患有免疫力缺乏症或免疫系统比较差的人属于高危患者,他们比较容易发病。若病况严重,可以致命。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肺炎死亡率占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死亡率的75%。严重肺炎可以出现呼吸困难,但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一般容易诊断。但应该注意观察是否合并更为隐蔽的基础病,比如白血病等,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尤以肺部为甚。
支气管哮喘
呼吸困难是哮喘的典型症状,喘息的发作往往较突然。呼吸困难呈呼气性,表现为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患者感到呼气费力,但有些患者感到呼气和吸气都费力。这部分患者一般都有明确的哮喘病史,容易诊断。但如果患者为初次发病,就应该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有效。缓解后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功能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又称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这部分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但结合病史及体征容易做出诊断。尚有心绞痛的病人,临床表现较为轻微,心绞痛的同时也可诉呼吸困难。注意鉴别。
有机磷中毒
有机磷中毒患者,由于腺体分泌增多,中毒者口腔及呼吸道较多带“蒜臭”味的分泌物,严重者出现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发绀;咳嗽、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心率增快、心音弱,两肺布满哮鸣音及湿性罗音;甚至可发生呼吸衰竭、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结合病人服毒病史及相关症状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如果没有明确服毒史,但典型症状体征,诊断也不十分困难。
癔症
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可类似多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占据了医学临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人说“癔症的症状包括整个医学的内容”。法国夏克称本病患者为“伟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称患者是“不好的演员,各种角色都可扮演”、“调皮孩子,恶作剧 ”等,这都说明癔症的表现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哪一位医生也无法完全的描述癔症的全部症状。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本病容易漏诊误诊,需要详细追问病史,排除器质性疾病,方可诊断。
治疗
导致呼吸困难的病因非常多。主要治疗史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比如肺炎的病人,应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肺部炎症控制好后,呼吸困难自然缓解。心力衰竭的患者,针对心衰可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呼吸困难可缓解。
对于呼吸困难,治疗手段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确切找到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才是重点,继而可以有针对性采取治疗措施。部分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4:53 

龙椅是什么做成的?是黄金做的吗?

有很多人很好奇,古代皇帝皇宫里面象征着皇权的龙椅,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很多电视剧里面金灿灿的龙椅,看上去就好像是纯金打造的一样,毕竟黄金最为珍贵,用来制作龙椅,不仅是财力的象征,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龙椅真的就是黄金做的吗?故宫现存的龙椅的材质又是什么?是黄金还是其他的什么材料?

在今北京紫禁城中有一最大宫殿,名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御门听政,召见群臣处理国家机要大事的地方。其本身亦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大殿之一。在太和殿的深处放有皇帝的宝座,即我们常说的“龙椅”,其正式名称叫髤(xiu)金雕木龙椅。
龙椅,自古以来即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坐上去的,它只有一国之君才有资格享有这把椅子。若普通人逾礼觊觎这把龙椅则会被处以诛灭九族的重刑。因为龙椅背后所代表的是封建帝王的专权统治。
事实上,我们在看一些明清电视剧时也会发现这把在太和殿中金光闪闪的龙椅。虽看上去金光灿灿但这把椅子并非是由黄金所造,而是一把木制椅子。
由于是天子所坐,故所用木料绝不是一般的木料。而是用珍贵的紫檀木制作其框架,然后在里边镶嵌桦木板心。除了紫檀木,主体部分使用了堪比黄金珍贵的金丝楠木。除了木料,这把龙椅还使用了部分黄铜。

成形后在其外表涂了一层金色油漆,而且并不是我们常见的普通镀金工艺。由此这把椅子在光线照耀下便显得金光闪闪。
这把龙椅与普通椅子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底座不采用我们常见的椅腿、椅撑。而是一个宽约1.5米,进深1米多的“须弥座”,然后有一个“圈椅式的椅背”。而在四根支撑靠手的圆柱上则蟠着金光闪闪的“金龙”。
整个龙椅通高100多厘米。其底座高49厘米,宽158.5厘米;下层底座长162厘米,宽99.5厘米,高21厘米。龙一直是天子的象征,古代皇帝对龙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缘。无论是龙袍还是屏风都会有龙,而皇帝的这龙椅自然亦是不能例外。
整个龙椅上有13条龙盘旋。除了有“威武龙腾”的字样外,还涂有金漆外加各种珍贵宝石来点缀,如玛瑙,金子等。凡此种种,皆是为了使龙椅看上去更加富丽堂皇,以彰显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仪。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太和殿中所展出的这把龙椅为明朝所造,是经过现代人修理复原的。据专家推断其原型可能是明嘉靖皇帝重建皇极殿时的遗物。
1912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告退位,清亡。不出几年,袁世凯窃国称帝。不久,袁世凯便命人将象征封建帝国最高权利中枢的太和殿重新进行陈设。
先是命人将太和殿中自乾隆年间既已开始悬挂的“建极绥猷”匾联取下,随后又将这把龙椅换掉。改换成了一把椅背极高,椅面极矮的西式大椅子。自此以后这把龙椅也便失踪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故宫博物院想重新恢复太和殿陈设原貌,决定重新安放龙椅。根据一张拍摄于光绪年间的老照片,文物工作者经过四处查找,终于在一处存放旧家具的库房中发现了这把丢失了近40余年的龙椅。后经故宫博物院组织相关专家耗时三年,近934天才将其修理完成。这就是我们目前游览太和殿时所看到的那把龙椅。

民间传说这把象征至高无上权利的龙椅普通人是不能随便坐的!若随便坐,则会出现折损阳寿的情况。一将功成万骨枯!事实上,龙椅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把皇帝专用的椅子,其背后更是充满了数不清的刀光剑影。
古往今来为了坐上这把椅子,不知有多人惨死于残酷的争斗之中!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太和殿中的这把龙椅既见证了明朝的衰败,亦见证了清朝的崛起,更亲历了晚清的最终覆灭。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4:53 

明朝的诏狱有多恐怖?有没有人活下来了?

在电视剧《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有着这样一个镜头,锦衣卫的殷澄为了不去诏狱,宁愿自刎,由此可见诏狱是有多恐怖了。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为了加强皇权,逐设立锦衣卫,而其最初的职能便是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典诏狱三项,诏狱中有十八套刑具,而很少有人能够扛过五种,可以说一入诏狱、九死一生,那么在历史上有没有人能够扛过来呢?

明朝时期的诏狱,其实不是唯一的,经皇帝同意后,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其实都相继设立过,不过我们一般提到诏狱,指的都是由锦衣卫控制的锦衣卫诏狱。锦衣卫诏狱的恐怖是多面的,不仅环境糟糕、刑具众多,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滥用刑罚。
首先,诏狱环境极度恶劣。史载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和一般建在地面上的鉴于不同,诏狱是一种半地下室的监狱,诏狱四面也不设窗户,不仅阴暗潮湿,且隔绝了一切声音和光线,能看到的仅是微弱的烛光,而听能到的就只有用刑时的惨叫声。而由于终日不见阳光,诏狱的空气质量也极差。待在这种环境中,完全就是一种从心理到生理上的全面折磨。
其次,刑具极度恐怖。按照记载,诏狱中主要用到的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而除了这些之外,诏狱中的锦衣卫还经常发明一些其他的惩罚方式,例如梳洗、灌鼻、钉指等等,其中“械、镣、棍、拶、夹棍”被称为全刑,很少有人能够全部挺过去。根据明朝《刑法志》记载,“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因此,每次用刑下来,囚犯哀声震壁,血肉溃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毒难言。
最后,诏狱用刑不受约束。锦衣卫诏狱直接由北镇抚司管理(洪武年间为南镇抚司),他们可以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根本无权过问。最初,诏狱只有审讯之权,审理完成后还要送交三法司定罪,但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锦衣卫诏狱审理完犯人之后,直接提交皇帝,三法司连定罪之权也没了。锦衣卫这种独立于司法体系外的存在,为他们滥用刑罚提供了可能,以至于嘉靖时期的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抱怨道,“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
正是由于诏狱如此恐怖,当时的人一入诏狱便魂飞魄散,而一旦能从诏狱中转送法司,竟然觉得不啻于天堂之乐。
虽然诏狱如此恐怖,入之便是“九死一生”,令人谈之色变。不过,虽然有人能够将在锦衣卫的刑具中活下来,但能够走出诏狱的却少之又少,而且就算能够走出来,也已经是半死不活。
杨涟、左光斗等人虽然扛过用刑,但并未活着走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而被罢官,后魏忠贤又指使北镇抚司指挥许显纯捏造供状,诬陷杨涟、左光斗收受贿赂,两人逐被押入锦衣卫诏狱。根据记载,许显纯将锦衣卫的诸多酷刑逐一用于两人,持续一月有余。左光斗直接被折磨致死,而杨涟则被折磨的遍体鳞伤、气息奄奄,导致后来提审杨涟时,杨涟已经被折磨的无法坐、立,只能躺在地上受审。即使这样,杨涟仍不屈服,在狱中写下《绝笔》,但两人最终还是没能走出诏狱,被许显纯处死于狱中。
钱若赓被投入诏狱长达三十七年,走出诏狱已经形同死人。万历年间,临江知府钱若赓因得罪权贵,被明神宗朱翊钧投入诏狱长达三十七年之久, 直到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之后,才将其释放。其子钱敬忠曾上书称,“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
其实,诏狱可以看作是皇帝处置大臣的私人监狱,虽然也曾被权宦用于打击政敌,但也并不是说进入诏狱就“十死无生”,一切还要看皇帝的态度,当然运气也很重要。例如海瑞也曾被打入诏狱,但在明世宗驾崩之后,明穆宗朱载垕,海瑞便被大赦出狱。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4:51 

古代妃嫔被打入冷宫,为什么太监抢着去伺候?

“冷宫”,如果古代某位妃子被打入冷宫,这辈子就没有希望了,这对她们来说,其实是一种比死亡还要可怕的惩罚,被打入冷宫之后的妃嫔们,之前一切的荣誉地位都没有了,生活也会过得很艰苦。不过,如果一旦有妃子进入冷宫,那里明明是一个很艰苦的地方,可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太监,抢着要去冷宫伺候那些妃嫔?

皇帝的妃嫔人前风光无限,但是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却并不比任何人少,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而这些美丽的女子哪一个甘于人后一生寂寞。因此,无不例外的都是削尖脑袋,向权力的中心挤,这样一来竞争就很激烈,有的时候甚至你死我活,胜利了自然风光无限,但是失败了也自然接受惩罚,而其中有一种便是打入冷宫,而冷宫近乎成为了众妃子们的梦魇之地。
皇帝嫔妃打入冷宫意味着什么?
皇帝拥有天下,而作为一个男人,都有想让自己的女人因为自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谁也不是虐妻狂,所以皇帝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会对曾经伺候过自己的女人下狠手的。除非到了万不得已,嫔妃们真的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只有这样皇帝才会忍痛将其打入冷宫。而被打入冷宫则意味着难以分身,首先是自己犯了大错,或者是竞争彻底失败,很难被原谅,而且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走了新欢忘旧欢,很快就会忘记了这个不再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曾经的嫔妃。
太监宫女们为什么争着去冷宫当差?
冷宫虽然是很多嫔妃们的梦魇之地,但是却是不少太监宫女们的乐园,很多太监宫女都争抢着去冷宫当差,而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冷宫当差是个轻松的差事
冷宫一般情况下都是皇宫之中的偏僻一处,很少有人来到冷宫的所处范围,这样一来冷宫之中的差事就比较清闲与自由。这比其他的差事,动不动就有上司们作威作福要强的多。
二、除了轻松还有利可图
被打入冷宫之中的嫔妃们虽然失去了皇帝的恩宠,但是有很多妃子都是出身不错的,还有牵挂她的人,这样一来若有人来探亲,自然少不了打点自己,这样一来就有外快了。除了来人探亲外,这些被打入冷宫的嫔妃们曾经也都是富贵之人,穿金戴银也都少不了,如果有用着自己的地方,随便赏赐给自己一件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三、满足自己特殊心理需求
普通的太监宫女在皇宫之中的地位都是很低的,而这些嫔妃曾经全部高高在上,是曾经都需要自己跪舔的人,在冷宫之中则不同,正好反了过来,是曾经高高在上,不正眼瞧自己的人反而要巴结自己,这岂不是很有成就感。
皇宫之中充满纷争,所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葬入虎口,除了小心对待君主,还要提防明枪暗箭,若有不慎死无葬身之地。所以,皇宫之中除了表面上的风光,更多的隐藏在暗处的四处危机。相比于富丽堂皇的皇宫,所处偏僻一角的冷宫似乎是一个缩小版的世外桃源,充满风光无限好,如若不喜纷争,在这里谋个差事也很不错!
对于古代的妃嫔们来说打入冷宫意味着失宠,以后只能一个人在冷宫里孤独终老。但是对于在宫内做事的太监来说在冷宫当差却是一个好的差事。所以每当有妃子被打入冷宫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的太监争抢着跟随。那为什么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妃子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呢?这里面其实有许多的道道的,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冷宫当差待遇好。冷宫里面的妃子都是犯错惹得皇上不高兴被打入冷宫的。或者说这些妃子都是不得实的,所以也就没有了平时的架子,在这样的妃子手下当差虽然没有平时的势力了,但是却也轻松许多不用那么辛苦的干活害怕犯错了。
第二、冷宫当差有福利。那些妃子被打入冷宫后长时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信自然饥渴难耐。而作为冷宫里曾经是男人的太监往往会成为那些妃子发泄欲火的对象,虽然不能行男人的事但是对于那些妃子来说也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毕竟太监还是有着一颗男人的心。所以冷宫里的太监有着其他地方太监所没有的福利。
第三、冷宫里面油水多。那些妃子虽然被打入冷宫但是也不是完全不管了,每个月的基本生活费还是有的。而且很多妃子在外面的娘家还是比较有钱的,由于舍不得女儿受罪就会给太监一些好处让太监在一些地方多多照顾。
第三、冷宫里的升职性大。很多妃子被打入冷宫只是一时失宠,要是某天皇帝想起来又要宠信这个妃子的时候,不但妃子会重新得势,连手下的太监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而且作为在冷宫里照顾妃子的太监与妃子的关系肯定不一般。自然会成为妃子的心腹。
综上所述冷宫里的太监待遇高福利好,而且还有可能随着自家娘娘重新得势。当然会有很多人去挣了。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4:50 

古代如何统计全国人口?想要得知准确数值几乎不可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想要准确统计出全国的人口数字也不是一件易事,毕竟直到今天我们也很难统计出最精准的人口数量。现代主要还是根据户口来计算人数,那古时候究竟通过何种办法来统计全国人口呢?其实这对于古人来说也是一个头疼事,因为古时候百姓居住的十分分散,想要统计只能每个地方都走到,这种事施行起来几乎就很难办到了。所以古时候的人口也并不精准,但人口大国肯定是跑不掉的。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一人口大国,自古以来,中国的人口就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史学界——中国是否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问题之所以无法得到确切答案,不仅是因为古代世界各国人口很难得出准确数字,更因为中国古代人口一直是个模糊不清的数字,和真实人口有很大出入。
那么,您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中国古代一直没有确切的人口数字呢?笔者认为,除了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通讯极度落后,政府管理水平有限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历代封建王朝,居然从没有搞过真正的人口普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说起。中国古代的老百姓,一般要负担赋和役两种义务。赋就是赋税,而役则包括兵役、徭役。中国古代的赋税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土地税和人头税。人头税又称丁税,其计税标准是以每个成年男子(不包括老年男子)为一“丁”,按“丁”收税。同时,负担兵役和徭役的也是“丁”。这样一来,封建政府就只关心作为赋役负担主体的“丁”的数量,而对于不在赋役承担范围内的老弱妇孺人口就漠不关心了。所以历代王朝掌握的,往往都是“丁”的数量,而全国的真实人口数字,则只能靠推算。
这种情况,到了清代前期终于有了重大变化。清代前期,首先是废除了实行了两千年的徭役制度,改为雇佣民人,然后是在康熙晚年颁布了“永不加赋”的政策,把人头税税额完全固定下来,再到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从此人头税完全摊到土地税中,困扰穷苦百姓两千年的人头税和徭役负担终于成为了历史。由此,清朝人口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继雍正底之后继位的乾隆帝,刚上台就感觉到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更感觉到了掌握全国人口真实数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在上谕中说:“朕朝夕披览,心知其数,则小民平日所以生养及水旱凶饥,可以通计熟筹而预为之备。”为此,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正式下达谕旨,命令各省查报户口实数。进行全国人口普查,这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是国家管理水平的一次重大提升。然而,乾隆帝的命令却遇到了不小的反对声音。这些反对声音中,御史苏霖渤的意见最具代表性,他提出,中国地域辽阔,人民居住十分分散,要统计人口,只能靠地方上的胥吏下乡统计。这些人惯于敲诈勒索,人民不胜其烦。再加上全国商旅、流民众多,流动人口根本无法统计。所以他认为乾隆帝的这个命令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
应该说,苏霖渤的意见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乾隆帝既然下定决心要进行人口普查,就绝不会知难而退。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开展这次前无古人的人口普查,他同内阁大学士、六部官员反复开会商议,终于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依靠现成的保甲制度来普查全国人口。清代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完善成熟的保甲制度,各地人民都被编入保甲中,利用保甲制度普查人口,确实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在乾隆帝的大力推进之下,乾隆六年(1741年)的冬天,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终于得以完成。“会计天下民数”达到了1亿4341万人,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过普查得出的全国人口数字。
然而,乾隆帝并不满足于这个仍显粗略的数字。因为各地地方官第一次面对“人口普查”这种新鲜事物,既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很多地方的统计仍然非常粗略,很多人口并没有被统计到。乾隆帝于是决定将人口普查这一措施常态化、正规化,将进行人口普查作为地方官的一项新的考核指标。在皇帝的重视之下,清朝的人口普查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以前没有被统计到的人口也不断地被统计出来。而且,清廷的人口普查工作内容也不断发展,从原有的仅仅统计人口数量发展到了对人民的职业、产业、身份、籍贯等内容的统计。原先不曾纳入人口统计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进,也开始逐步开展人口普查。
终乾隆一朝,随着全国人口普查的逐步常态化、正规化、细致化,中国的人口数字终于开始呈现出比较接近真实数字的状态。从乾隆六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为1亿4341万人,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时代的最后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2亿9696万人。这个数字也许还有疏漏,但是确实已经比较接近真实数字了。中国以近3亿人口的数量,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数,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直到今天。我们应该记住,全国人口普查的开创者正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清歌 发布于  2021-12-31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