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五位皇帝

  1.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1年(1654——1722)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在太皇太后孝庄的辅佐下,15岁时亲政,并成功铲除权臣鳌拜。1673年,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控制了半壁江山,康熙指挥有方,临危不惧,成功平定了吴三桂。1683年,康熙又成功收复了台湾。后来他又驱逐沙俄,平定葛尔丹,建立了丰功伟业。另外,由于他勤奋好学,励精图治,使得当时中国天下太平,开启“康乾盛世”,被人称为“千古一帝”。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在畅春园驾崩,享年69岁。
  2.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60年(1736——1796)
  乾隆是康熙皇帝之孙,自幼深受康熙的喜爱。1736年,25岁的乾隆正式登基,他平定边疆,改革雍正时期朝政治理的弊端,使得全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欣欣向荣,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库也相当充实,使得“康乾盛世”达到顶峰。到了晚年,乾隆开始好大喜功,先后六下江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宠信和珅,使得朝政乌烟瘴气,使得一些地方爆发农民起义。1796年,在位60年的乾隆举行归政大典,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嘉庆皇帝,自己成了太上皇。据说,乾隆十分尊敬祖父康熙,他不愿意打破,因此选择在位60年的时候退位。1799年,乾隆在养心殿病逝,享年89岁。
  3.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前141年-前87年)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之子,公元前141年,15岁的汉武帝即位。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入侵袭扰,给汉朝边疆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汉武帝之前,朝廷考虑到建国时间不长,国力不足,于是决定休养生息,对匈奴人采取和亲政策,希望能在外部局势稳定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使得当时出现“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日益强盛,于是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主动出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将匈奴单于赶往漠北地区,解决了匈奴威胁中原地区的问题。
  另外,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创建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周边各国的联系。在汉武帝晚年爆发了巫蛊之祸,因此逼得太子刘据起兵造反,最后被迫自杀,这也使得汉武帝十分痛心,并为此颁布《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的汉武帝刘彻病逝,享年70岁。
  4.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1572——1620)
  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572年,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万历在位的前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政,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全国经济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1620年,在位48年的万历皇帝因为长期沉湎酒色一病不起,不久后病逝,终年58岁。
  5.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5年(1521——1567)
  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是万历皇帝的祖父。1521年,由于驾崩的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朝臣们援引“兄终弟及”的原则,拥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即位,是为嘉靖皇帝。他对内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1567年,在位45年的嘉靖皇帝病逝于乾清宫,终年60岁。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41 

中国历史上最短的四个朝代排名

  中国历史上最短的四个朝代,其中有个王朝只存在了40多天。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发生最多的事件就是王朝更替,而我们的古代史中也有很多的王朝。这些王朝历经的时间,有的长达了几百年,像西周,西汉,这些国家。而即使特别短的也能经历两代人才灭亡的,就像秦朝以及隋朝一样。其实,但当我们仔细了解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还有比它们历经时间更短的朝代,他们从建立到灭亡的时间仅仅经历了一代人。
  第四个就是三国时期第一个率先称帝的诸侯,或者是当时的雄主,我们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天下非常的混乱,很多地区都出现出了起义的现象,而且那个时间段,只要手中有很多兵马的人,全部都称侯,夺取天下。虽然当时正统的朝廷还是东汉,但是当时实际上东汉已经不能对天下掌控了。而东汉最后的皇帝汉献帝也是流转几人手中。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事虽然当时东汉已经没有很大的权利了,但是汉朝的旗帜还存在的,天下人依然认定汉朝为正统。
  在诸多诸侯之中,袁术在公元197年称帝,将他手下的很多大臣都纷纷了一些官职。袁术当时称帝,其他的一些势力可以说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他们都将所有的目光投向了曹操势力这边,因为如果袁术称帝能够成功的话,那么曹操手中的汉献帝可就没有多大作用了。这时候曹操应该怎么办呢?天下出现了两个皇帝,这肯定是不可以的。因此曹操直接就带领兵马攻打袁术。当然,袁术并不是才华非常高的人,因此在他称帝之后的两三年就被曹操给打败了,最终在公元199年,袁术终于死去了,而他建立的政权也随着灭亡了。
  第三个就是武则天建立起来的武周政权。在历史上,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她是历史中被承认的第一个女皇帝,而她在位时所做出的一些政绩,被现在很多人都认可。而且她懂得进退,知道用自己的权利治国和用人。在她晚年的时候,她凭借着自己的手段成为了皇帝,在她成为皇帝之后,直接讲当时的国号改为了周朝,而自己更是成为了当时名正言顺武周的开国皇帝。但是她所建立的武周并没有传到二代人或者三代人的手里,也仅仅是在她这一代人的手里就灭亡了。她本人成为皇帝在位时期也仅仅只有15年。
  在公元705年正月的时候。宰相等人联合一些御林军的将领将武则天的宠臣全部都除去,更是直接逼迫武则天从皇帝的位置上退下来。说起来这可能有一点显得意外,如果换做当时武则天自己手中权力特别大,也较为年轻的时候,他们这些人想要通过这种手段逼迫武则天退位的话,我想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年龄也已经很大了。自从武则天退下皇帝的职位之后,武周的王朝也因此而结束了,李氏的江山再次回到了他们的手中。
  第二位就是终结西汉的王莽所建立起来的新朝。当初在西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一直都是朝廷里面,两股非常大的势力,再到汉成帝继位的时候,外戚的权力达到了最大。
  而这些权利全部都落到了王氏家族人的手里。在王氏子弟里面,王莽这个人可以说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他这个人懂得时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谦虚,威望也特别的高,实际上他自己也有着那一份野心,只不过他将这份野心掩藏起来了而已。所以在公元八年的时候,他才逼迫着当时的皇帝交出了玉玺,自己称作皇帝,历史上将这段时期称为新朝。王莽称帝之后,虽然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并没有将当时天下的局势变的良好,反而使得天下更为的动荡。后来就爆发了多股势力的起义。在公元223年的时候,王莽的新朝仅仅只存在16年,就为这些起义军将长安攻破结束了。
  最后一个自然就是李自成建立起来的大顺朝,李自成当时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在明末和清初时期,他这个人非常的辉煌,对于明朝而言,他就是一个灾难。然而,对于清朝,是李自成使得他们才能够那么容易的进入中原里面。在李自成称帝之前,他的部队是非常勇猛的,但是在他称帝之后,部队里面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士兵变得也越来越混乱。所以他仅仅只在北京做了40多天的皇帝,就慌忙的离开了长安。最终,他在公元1645年的五月在九宫山上被人所杀死。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40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这块内容,我们先要把握商鞅时期的秦国国君为秦孝公。变法重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内容包括了废井田设郡县,对土地私有化开始改革。同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意义是为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考试主要涉及的是商鞅变法对应的人物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对应的改革是重农抑商。在商鞅变法时期战国正处在魏国和齐国对抗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都是发生在商鞅变法同时期的。
  汉朝的桑弘羊改革,虽然不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改革,但是对于汉朝迎来“汉武盛世”来说,又是值得一提的。桑弘羊作为改革家的身份,在国考常识中就有考到过。桑弘羊时期是汉武帝时期,改革内容是盐铁专营,铸币权归中央。这不但对汉朝的财富集中有所帮助,更是为后世所典范。至此之后,盐铁,铸币权等都归为中央,这也为后世都集中统一提供了思路。
  北宋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在这个时间段,欧阳修、司马光等著名文人都是同台亮相,之后有三苏也是同一时间。
  明朝时期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的国库充盈。在复习张居正改革这一块,需要掌握的是张居正改革使用的“一条鞭法”。这一块考试考的比较简单,主要是人物和改革方法之间的对应。张居正所处年代是明嘉靖和万历年间。清朝雍正年间,有过一些改革,主要掌握的是在税制改革上,“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这是一大进步。在政治上,推行“军机处”标志着皇权达到了顶峰。
  晚清的几次改革,看似在历史上没有取得多大成功,但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器。“洋务运动”30年的时间里,也是大清“同光中兴”时期。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能给晚清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在富国强兵的路上,最终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40 

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要说中国历史上长寿的皇帝,很多人会想到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活了89岁,这个年纪放在现在都是一个十分长寿的人,在中国古代能活到50-60岁就算是很高寿了。然而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皇帝比乾隆皇帝还活的久很多,他一共活了103岁,可以说是最长寿的皇帝了。
  这位皇帝叫赵佗,其实赵佗也没做几年的皇帝,赵佗本人是秦朝末年秦国的将领,而且只是个县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派遣了一支军队去平定岭南,也就是今天两广这一代,赵佗在这支军中担任的是副将。
  可是没多久,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继承皇位,秦二世做皇帝没多久就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先是有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更加有刘邦以及项羽的起义,秦国此时无暇顾及南方,而在南方的赵佗趁着天下大乱之际,极力安抚当地百姓,并且起兵吞并了旁边的桂林郡和象郡等地,在当地赵佗很得百姓拥护。在这种情况下,赵佗以番禺为王都,占据南越大片的领土,自立为帝,自称“南越武王”,此时的刘邦与项羽一直忙着争天下,自然也没有闲情顾及南方的赵佗,赵佗就这样由一个县令摇身一变,变成皇帝。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建立大汉王朝,这时候想起来南边还有个南越国,但是刘邦又不想和南越刀兵相见,毕竟此时的南越国实力也是很强大,刘邦只是想对方臣服自己,做大汉的藩王,所以就派遣使臣到南越国,软硬兼施的让赵佗去掉帝号,变成大汉的南越王,赵佗心里非常清楚,硬拼自己肯定不是大汉的对手。
  但是到了刘邦去世,吕雉掌权时候,吕雉和南越王赵佗闹翻,赵佗于是又自称“南越武王”,不和大汉来往,吕雉甚至把赵佗之前在中原的祖坟挖掉、族亲都全部杀掉。吕雉死后,汉文帝继位,文帝是个仁厚的皇帝,他又和刘邦一样,派遣使臣去招抚赵佗,并且帮助赵佗把祖坟全部修缮好,最终赵佗又回到大汉的怀抱,成为大汉的属国。
  南越国虽然是大汉属国,但是无异于一个国中国,除了名义上没有皇帝之名,实际上赵佗和皇帝也没什么区别,就这样赵佗在南越活到103岁才去世,南越国也经历4代的南越王,最终还是被汉朝灭掉,南越国一共历时93年,而赵佗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39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土家族。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不幸被捕。敌人对她实施了严讯和逼供,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敌人威胁说已经查明了她是共产党重要领袖,逼她招供。向警予凛然地说:“要杀就杀!至于我是不是向警予,没有多大关系,横竖你们都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革命者不会在你们的屠刀下求生。等着吧,你们的末日,就在明天!”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杀害她。向警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敌人对此极端恐惧,宪兵们殴打她,想使她不再说话,但她仍然坚持地讲下去。残酷的刽子手向她嘴里塞进石头,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街上许多人看了都哭泣起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
  彭湃,1896年10月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但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绝不背叛革命。面对死亡威胁,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他坚定地表示“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1929年8月30日,最后的时刻到了。他脱下身上的衣服赠送给难友,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高唱《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年仅33岁。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39 

油条的来历典故简说

  油条是中国大众最喜欢的食品之一。油条起初的名字叫做“油炸桧”,据说最早是临安人发明的。
  油条的来历故事
  相传在南宋年间,邪恶宰相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贪婪,外通金国,在东窗定下了毒计,把精忠报国的岳飞害死在风波亭。消息传开,老百姓个个义愤填膺,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
  那时,在从安桥河下,有两个食品摊,一家卖芝麻葱烧饼,一家卖油炸糯米团。这一天,刚刚散了早市,做烧饼的王二通通火炉,理好灶上卖剩的最后一迭葱烧饼,看看没有买主,就坐在条凳上休息。这时,做糯米团的李四,也已收拾好油锅,蹲在那里抽袋烟。
  两人彼此打过招呼,就一起聊起了天,谈来谈去,就谈到秦桧害死岳飞的事情上来了。两人都非常愤懑,就想用一种方法来抒发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想来想去,王二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见他从面板上弄了两个面疙瘩,揉揉捏捏,捏捏团团,不久就捏成了两个面人,一个吊眉无赖,一个歪嘴刁婆。他抓起切面刀,往那吊眉无赖的颈项上打横一刀,又往那歪嘴刁婆的肚皮上竖着一刀。
  李四看到后,认为还不是恰到好处,于是他跑回自己的摊子,把油锅端到王二烤烧饼的炉子上来,将那两个斩断切开了的面人重新捏好,背对背的粘在一起,丢进滚烫的油锅里去炸。一面炸面人,一面叫着,“大家来看油炸桧罗!大家来看油炸桧罗!”
  过往行人听见“油炸桧”,觉得好新鲜,都围拢来。大家看着油锅里有这样两个丑人,被滚油炸的吱吱响,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跟着喊起来;“看呀看呀,油炸桧罗!看呀看呀,油炸桧罗!”
  恰巧,秦桧坐着八抬大轿,正从皇宫里退朝回府,经过从安桥。秦桧在轿子里听见吵杂的喊声,觉的这声音直刺向自己的心窝,就叫停下轿子,立刻派出亲兵去抓人。亲兵挤进人群,把王二和李四抓来,连那油锅也端到轿前,秦桧看见油锅里炸的焦黑了的两个丑人,气的络腮胡子根根都朝上,走出轿来大声嚎叫:“好大的胆子!你们想要造反?”
  王二心里异常平静的回答说:“我们是做小生意的,对造反不敢兴趣。”
  秦桧说:“既然如此,怎敢乱用本官的名讳?”
  王二说:“啊呀,宰相大人,你是木旁的‘桧’,我是火旁的‘烩’哩!“
  这时,围观的众人都叫起来,“对呀,对呀,音同字不同!”秦桧无话可说。它看看油锅里浮起的那两个丑人,喝道:“不要罗唆!这炸成黑炭一样的东西,如何吃得!分明是两个刁民聚众生事,欺蒙官府!”
  听秦桧这么一说,人群中立刻站出两个人来,说:“就要这样炸,就要这样炸!”一面把油锅里的面人捞起来。还连声说:“好吃,好吃!我越吃牙齿越畅快,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哩!”这一来,气的秦桧脸象紫猪肝,他只好瞪瞪眼睛,往大轿里一钻,灰溜溜的逃了。
  无赖秦桧被当众吃瘪,这件事情一下哄动了临安城。人们纷纷赶到从安桥来,都想吃一吃“油炸桧”,王二和李四索性两人合伙做起了“油炸桧”生意。
  后来,由于捏面人很费工夫,顾客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因此王二和李四想出了一个简便的法子。他们把一个大面团揉匀摊开,用刀切成许多小条条,拿两根来,一根算是无赖秦桧,一根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儿一压,扭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仍旧叫它“油炸桧”。
  老百姓当初吃“油炸桧”是为了消消心中的愤懑,但一吃味道还真是不错,价钱也便宜,所以吃的人就越来越多。一时间临安城里城外很多摊位,都学着做起来,以后就渐渐的传到了外地。天长日久,就把这些根长条条称作了“油条”。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38 

南京雨花石的来历

  南京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江城。万里长江滚滚而来,穿城东去;群山环抱,形若矫龙。城西有座石头山,三国时东吴在此凭险修筑了"石头城",南京因此有了石头城的别称。据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在石头山上纵论南京地形,赞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由于有此地形,自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因此,史称"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雨花石的传说故事
  不过,南京城中令游人印象最深的常常要算中华门南的雨花台,而雨花台的出名又是借助于雨花石。这些雨花石晶莹圆润,玲珑剔透。红的似玛瑙,绿的如碧玉,捡上几颗回家,放在花钵中,盛上一些水,丽石清水相映,显得格外美丽,这美丽的雨花石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那还是南朝梁代的时候。有一个和尚,法号云光,他自幼出家,虔心礼佛,立志要劝世人向善,解救百姓劫难,就四处云游,讲解佛旨。当时佛教传进中国不久,信众还不多,云光每到一处开讲佛法时,听众都寥寥无几,云光开始有点泄气了。有一天傍晚,云光正坐在路边叹息时,突然面前出现了一个老太婆,她送给云光一双麻鞋,叫他穿着去四处传法,鞋在哪里烂掉,就可以在那里安顿下来时常开讲佛经。老太太说完话就突然不见了,云光明白这一定是菩萨在指示他要四处传法,不辞辛苦。
  云光不知走了多少地方,脚上的麻鞋总穿不烂。一天,他来到南京城的一座石岗子上,麻鞋突然断烂了。他就在石岗上停下来,广结善缘,开讲佛经。开始听的人还不太多,讲了一段时间后,信众就越来越多了。
  有一天,他宣讲佛经的时候,讲得非常好,一时感动了天神,天空中飘飘扬扬下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这些雨滴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圆润的小石子。由于这些小石子是天上落下的雨滴所化,所以人们称之为"雨花石",而把云光讲经的石岗子称作"雨花台"。
  朋友,当你到南京一游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去雨花台看一下,也许还能捡回几颗逗人喜爱的雨花石呢。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38 

海神妈祖的神话故事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闽南、台湾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而台湾的妈祖传说,大概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空投炸弹,也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台湾的医神保生大帝诞辰。保生大帝台湾民间俗称“大道公”,宋代福建同安县白礁乡人,因其精通医术、救人无数,被尊奉为神。
  1、在闽台两地流传的妈祖与保生大帝斗法的故事,被用来解释闽台两地农历三月刮风下雨的现象。
  2、「保生大帝」吴夲,俗称「大道公」,农历三月十五日为保生大帝诞辰,故又称为「大道公生」。可是这一天,不知为什么,每一年都会刮起大风,故又称为「大道公风」。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不知怎么每到那一天,必然下起雨来,所以俗称「妈祖雨」。
  故事是这样的,大道公与妈祖,在还没成仙之前便互相较劲,看谁的法术厉害。由于两人旗鼓相当,皆神通广大,各种法宝全使尽了,依然分不出高下,天上诸神看他们这样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居中协调,双方言和,才结束了这场恶斗。可是双方面心里都还是有点不平衡,大道公心理想:「好!她三月二十三日诞辰,我就施法下雨,把她脸上的胭脂水粉,洗个干干净净,看她出糗!」而妈祖婆心里也想:「哼!说好不斗了,还那么狠,难道我怕你不成?三月十五日他诞辰那天,我就刮起大风,把他真人帽吹掉,让他变成四不像!」就这样,每年三月十五日必刮大风,三月二十三日,则大雨不断。
  3、人世间难免会产生纠纷,而神界也不例外。在台湾民间相传着这样一段传说:传说神界的单身贵族大道公与妈祖曾有一段友谊史,保生大帝得道后见妈祖端庄贤淑,便展开追求攻势,共同谱下一段“友情”。一日,妈祖乍见母羊产子之苦,毅然慧剑斩情丝与保生大帝断绝往来,大帝无端被抛弃非常懊恼,乃在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遶境时施法下雨,淋洗妈祖脸上脂粉;
  保生大帝拉不下面子,就决定下场大雨将妈祖脸上的粉洗下来,让她也体会没面子的感受。妈祖不甘示弱,也在保生大帝诞辰(农历三月十五日)神驾出巡时作法刮风,要吹落大帝头上的帽子。因此每逢妈祖诞辰便经常下雨,而保生大帝诞辰则常会刮风,此即民间气象谚语:“大道公风,妈祖婆雨”的由来。
  4、保生大帝和妈祖生前都没结婚。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大都会下雨。其中有妈祖、保生大帝斗法的趣闻。妈祖上轿出发时,在路上中看见羊妈妈痛苦地产下一只小羊,心想结婚生子实在太辛苦,就断了出嫁的念头。
  因此,几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日都刮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都会下雨。保生大帝和妈祖斗法的趣闻是汉族民间的一种幽默。也是,汉族民间对自然气候的一种神话的解释。在今天的科学看来,显得有些不科学。但是,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传说,让汉族民间的保生大帝和妈祖更有人性。
  其实农历三月正值梅雨季节,刮风、下雨乃自然现象,转至神界的法力交战,而两位神只呼风唤雨的能力,是海洋文化的表徵。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38 

历史上最帅的皇帝是谁

  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西燕烈文帝慕容泓之弟,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
  太和五年(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亡后,包括慕容冲及其兄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冲之叔慕容垂叛秦建立后燕,慕容泓亦于关中举兵自称济北王。时任平阳太守的慕容冲在河东起兵,拥有二万兵众,进军攻打蒲坂,苻坚令窦冲征讨他。窦冲在河东攻击慕容冲,大败慕容冲,慕容冲率骑兵八千投奔其兄慕容泓军中。
  不久慕容泓进军长安,建立西燕政权。太元九年(384年)六月,慕容泓的谋臣高盖、宿勤崇等认为慕容泓的德望不如慕容冲,而且执法苛严,于是就杀了慕容泓,立慕容冲为皇太弟,秉承帝旨行事,自行设置任命官员。任命高盖为尚书令。后秦姚苌派遣儿子姚嵩到慕容冲处作为人质,以请求和好。
  慕容冲容貌俊美,骁勇善战。慕容俊在位时封中山王、大司马。前燕灭亡,入秦任平阳太守。
  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冲在河东起兵,拥众两万,进攻蒲坂,被前秦将窦冲击败后,慕容冲率骑八千投奔其兄慕容泓。
  不久慕容泓建立西燕,同年六月,慕容泓的谋臣高盖、宿勤崇等杀慕容泓,立慕容冲为皇太弟,秉承帝旨行事,自行设置任命官员。
  太元十年(385年),慕容冲在阿房城称帝,改元更始。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人都对慕容冲有怨恨,左将军韩延顺应众人心中的不满,于是攻杀慕容冲,立慕容冲部将段随为西燕王。慕容冲死后,上谥号为威皇帝。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37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什么意思

  儒家称颂尧舜、宗法文武,始自孔子,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那么,为什么孔子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呢?
  根据《论语》所载孔子称道尧舜文武的话,我们能够了解到如下几点:
  其一,尧舜文武是孔子心目中的圣王明君。据《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是说,尧的伟大在于他能够像天养育万物那样去治理天下,而舜、禹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能为百姓忧劳却一点不为自己。
  其二,舜能够选贤任能以至无为而治。所谓“舜有天下,选于众”(《颜渊》)“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泰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这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在孔子那里也就是“德治”,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其三,孔子对古圣先王的礼乐文明制度倍加赞赏。如赞尧“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南宋大儒朱熹注曰:“成功,事业也。
  焕,光明之貌。文章,礼乐法度也。”(《论语集注》)另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韶》为舜乐,《武》是武王乐。
  其四,孔子对周代的礼乐制度推崇备至。据孔门弟子子贡所言,孔子学修“文武之道”(《子张》)。以孔子之言证之,子贡所说当不虚,如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二代,指夏与商。
  这是说周代之礼经由对二代之礼的损益以至礼文大备,故孔子从周。孔子另有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朱熹注曰:“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这是孔子被匡人围困时说的话,由这话我们知道,孔子是以文王之道的担当者自期的,或者说他自认是文王之道的传人。
  另据《中庸》,孔子亦曾称述:“舜其大知也与!”“舜其大孝也与!”“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正是基于此,《中庸》作者得出了“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结论。
  总之,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一生以能继文王、武王、周公之业为职志,追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理想境界。中国古代文明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孔子继承他以前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和理想,“述而不作”,凝练提升,希望能救治“礼坏乐崩”的乱局、重整社会秩序。


!admin 发布于  2023-3-31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