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4、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2]。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5、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6、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隋唐英雄传李蓉蓉被多少人玷污
《隋唐英雄传里》李蓉蓉被羞辱一共是三次。
第7集是蓉蓉在客栈被羞辱,蓉蓉衣裳逐件被宇文智及撕破,宇文智及玩猫捉老鼠游戏,可怜蓉蓉惨叫。
第26集因为杨广杀了蓉蓉的爹了,所以蓉蓉要去刺杀杨广。结果蓉蓉刺杀杨广不成后遭羞辱。蓉蓉终获淮持琴面见皇上。蓉蓉正与杨广说话之际,宇文成都突然闯进,慌乱中蓉蓉施发暗器不中反被宇文成都抓获,投入大牢等候问斩。在牢中蓉蓉受尽折磨和浚辱。
第29集,蓉蓉要去报仇,报仇后失败,关入牢里被羞辱。
李蓉蓉生于开皇三年,是李浑之女,因文才出众而得名。李蓉蓉18岁那年,也就是隋仁寿元年的6月12日,她的父母回被隋文帝借了个谋反的罪名斩首了,从此留了璐洲。
李蓉蓉是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登场的人物,生于开皇三年,是成公李浑之女。她从小答就受父亲熏陶,写得一手好字,琴棋书画都样样精通。在街上被权臣宇文智及看中,带回家被宇文智及百般羞辱,因此丧失生育能力。去龙舟刺杀杨广,又被宇文成都手下的人奸污,后来被秦琼所救,爱上秦琼。最后嫁与秦琼。该角色由童蕾饰演。
南北朝名将陈庆之
陈庆之是今江苏宜兴人,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是个棋迷,据说他常常通宵下棋,能奉陪到底的不多,陈庆之是其中之一。因为陪萧衍通宵下棋不困的缘故,很受器重。萧衍起兵代齐自立后,封陈庆之为梁朝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
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口。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六月,萧综乘夜弃梁军降魏。
天亮后,梁军寻萧综不见,却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梁军遂溃散。魏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至宿豫而还。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部得以全归。
真正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则是在大通年间(公元527年—529年)的事情,这时的陈庆之刚过不惑之年。
当时北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讧,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陽,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颢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助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陽。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陽,并让北海王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于是历史上的战争奇迹出现了。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骑,而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结果想都不用想,但陈庆之毫无畏惧。他带着他的七千骑兵,从梁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水、陆、山、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余兵力,击败退约三十万兵力!造成了洛陽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让魏朝廷闻风丧胆,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陽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陽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空城。
更让人吃惊的是陈庆之占领了洛陽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以至于当时就有人评论“以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陽的人,古今仅此一人”。陈庆之占领洛陽达六十五日,后由于孤军深入,只好向南撤退。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亲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又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不过这次不算是完胜。当陈庆之带着他的部队到达建康(南京)时,七千的兵数还剩下一半,这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也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陽等30余城,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所以梁武帝在陈庆之回建康后,仍封他为右卫将军,永兴侯,邑一千五百户。
此战以后,北魏国力大衰,大权握在尔朱氏手中。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参见北魏分裂之战),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北伐之后,陈庆之依然为梁战斗着。后来,北朝大将侯景曾以北朝将军的身份领了七万兵力攻打梁,与陈庆之的一万梁军作战而遭击溃,只剩他一个人逃回。
陈庆之在担任予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农作歉收。有许多人饿死,他除了打开官仓,将储存的米麦分配给民众外,还从丰收之处急运米粮前来。予州的人民为这位将他们从饥饿之中拯救出来的刺史建立了祠堂,还称呼他为“仁威将军”。
陈庆之为人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司马懿的历史报应
司马懿一生算计,图谋曹魏天下,通过高平陵之变,,移灭老同事王凌三簇,夺取曹魏政权,在其阴谋诡计的一生中,杀人太多,结下的仇家太多,死前立下遗嘱,其陵不封不土,后代不谒不祀。
一是防止仇家掘坟废尸,二是防止权巨学习自己,乖子孙在谒自己陵寝时,发动二次高平陵之变,失去政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其作恶的一生,在他身后三代就出现了。
其曾孙,晋哀帝,痴傻但还是的权巨贾充的操纵下立为太子,进而坐上皇位,贾充之女,贾南风被立为皇后,该女其丑无比,又有极大的权力欲望,为了去权巨杨太傅,最终引起八王之乱,刚刚统一的华夏又进入了一段四分五裂的国家,并且引起五胡乱华,战乱不断,随后的永嘉之乱,又倒致了全国的人口大流动,衣冠南渡。
随后其子孙在南方建立起来的东晋政权,权力也都是掌握在南方士族大家中,没有真正的掌握核,其子孙也最终被篡权的宋武帝刘裕杀尽。所以说,作恶太多,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三国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在中国历史记录中,三国时期是最为严重的时代。这个时期人们处于一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模式。为了能够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四面八方的各路英雄好汉开始纷纷崛起。一位元末明初的作家,根据历史上的记录,写出了三国时期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同时也让我们对于三国时期所出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而今天,小编想和大家来回忆起三国最为有名的谋士。
回想起三国时代,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多名优秀的人物。他们一生所做出来的事迹,对于后世之人的思维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要知道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一名优秀的军师。军师在团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是这个团队中第二个核心的人物。
在三国时期谋士数不胜数,然而最为厉害的要数郭嘉、诸葛亮、司马懿三人是三国最为优秀的军师。给三人排个号的话:第一名是司马懿、第二诸葛亮、第三郭嘉。
首先是司马懿,在三国时代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受到曹操的赏识,便担任魏国的大臣。此人足智多谋,聪明大略,博学洽闻,重用人才,怀有忧天下之心。同时,一生功绩无数,最后一统三国。就连诸葛亮都败在他的手里。对于此人的评价,人们各抒己见,例如:唐朝的唐太宗认为此人是不可多得的能人异士。
其次是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等,此人天赋极高、博学五车等。当年,刘备听说此人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为了能够得到这位人才,三顾茅庐。后来,诸葛亮果然不负众望,在他的帮助之下,刘备建立了蜀国。提起他便想到的是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譬如说:赤壁大战、先主托孤等。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蜀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是郭嘉,先前是袁绍的手下,后来一次无意之间,受到了曹操的重视,便投奔到魏国,在这里他一展宏图,并且帮助曹操取得多次胜利,同时成为曹操心中最为信任之人。然而就是这样优秀之人,却咋三十八岁时过世了。也许真是映照的那就古话:天妒英才。经小编在历史书册中找到人们对他的评价——''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仅三国时期就出现这么多的能人异士,由此可见,在整个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关于人才那真是数不胜数,所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更是我们的骄傲。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名将
纵观整段三国时期,名将不计其数,但顶级名将却是屈指可数。在小编看来,所谓顶级名将,必须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超乎寻常的统军能力;二是异于常人的战略眼光。按照这一标准,三国时期的顶级名将只有以下八位(注: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位:周瑜
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中极具盛名的儒将!
周瑜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可以说,一把赤壁大火,烧出了周瑜的名声,烧出了三分天下的态势。周瑜才兼文武,精通兵法,长于统军,堪称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
第二位:张辽
字文远,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早期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下邳败亡后,归顺曹操。此后,他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
濡须之战后,张辽与李典、乐进等镇守合肥,并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
可以说,在整个曹魏政权乃至整个三国时期,张辽的军事才能都是一流的。能让孙权闻风丧胆的曹魏将领,只有张辽一人!
第三位:关羽
字云长,东汉末年顶级名将,《三国演义》尊其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
他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
可以说,在整个三国时期,能让曹操和孙权同时感到害怕担忧的军事将领,只有关羽一人。尽管后世对关羽有了一定的神化,但关羽的军事才能在整个三国时期无疑是一流的!
第四位:吕蒙
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也是东吴历史上继周瑜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儒将!
吕蒙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他以胆气著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可以说,吕蒙于军务倥偬之际,仍勤於修学读书,并致诸实用,俾成一代名将之资。他一生战功赫赫,先后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
第五位:张飞
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蜀国五虎上将之一。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少年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张飞自跟随刘备后,屡立奇功,深得刘备器重。具体战绩如下:
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尽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但不能否认的是,张飞的军事才能同样是一流的,具备着独当一面的军事能力!
第六位:陆逊
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
历史已经证明: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其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第七位:邓艾
字士载,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在作战中,邓艾擅长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军事和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八位:陆抗
字幼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
可以说,陆抗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三国历史上张飞是怎么死的
张飞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害。
张飞之死主要经过:
张飞脾气暴燥。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旦夕号泣,血泪衣襟。诸位将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只要有过失士兵就鞭打他们,以至于多有被鞭打至死的。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祸的。
对待士兵,平常应该宽容。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
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二人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
张达说:“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
曹丕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曹丕称帝后,将刘协降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后汉书》),并言称“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三国志》),对刘协还算优待。接到逐客令后,刘协搬出了那座充斥着血腥,弥漫着权诈,没给他带来多少荣耀却给他带来无尽屈辱的皇宫。
曹丕为何没有杀掉刘协?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刘协长期充当傀儡,近臣被诛殆尽,威望势力不足以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曹丕没把他放在眼里;二是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刘协,二女儿曹节是刘协的皇后,为人性格刚烈,忠心护夫,曹丕敬畏曹节,对刘协也未太敢造次。为此,曹丕采取折中的办法,把刘协贬到离曹魏首都洛阳不远的山阳,便于监视。
山阳城(今河南焦作)是山阳公衙门所在,但刘协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浊鹿城(今河南修武)。刘协做山阳公的事迹,正史不载,但修武一带却至今流传着他广施仁政、亲民爱民之事。刘协来到浊鹿后,四处巡察民情,看到民不聊生,便派人四处张贴榜文,宣布所有赋税一概减半,垦荒种植者免交三年赋税。消息传出,饱受苦难的山阳百姓奔走相告,无不称颂。
三国历史上有戏志才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戏志才这个人。
戏志才,名忠,字志才,东汉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经荀彧推荐,成为曹操手下谋士。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不幸早卒。他死后,荀彧推荐了郭嘉。
陈寿《三国志》记载: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人物经历
戏志才在《三国演义》回中并未提及,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略有记载。
“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答传》
“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别传》
三国历史上陆逊是怎么死的
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逼迫气死的。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听二人言,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
孙权发觉禁中语漏泄,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又对孙和的存在不发一言。陆逊终不胜愤忿而卒。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来源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二宫事件时卷入孙权孙和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