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和徽商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晋商产生于先秦时代,徽商产生于唐代。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

  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

  徽商主要特点

  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如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

  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同时,荣归故里,大兴土木。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万石,2000万两银子。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05 

晋商乔家的后代怎么样了

  《乔家大院》的走红,不仅展现了山西乔家的发家史,更是展现了晋商大佬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部电视剧基本与历史相符,今天我们就不再啰嗦乔致庸的发家史了,重点介绍一下乔致庸后人以及乔家大院的后来的情况。

  乔致庸高寿之人,一生多子多孙。乔致庸生于清嘉庆年间,活到了1907年,活了89岁,是乔家中最长寿的人。乔家家规不允许娶妾,但他一生娶了6个妻子。当然作为带头人的他不能破了这个规矩,他的后6位妻子都是续弦的。而他的最后一个妻子两人相差30多岁,可以做他的孙女了,不是他好色,而是儿女的主意,给他续弦,更加方便照顾他的起居。他一生6妻留下6子11孙,可谓多子多孙。

  急流勇退,隔代选取了自己的孙子作为乔家的继承人。在乔致庸晚年,他急流勇退,看中了自己的孙子乔映霞,出现了隔代传,19岁的乔映霞从祖父手中接过了乔家事物。乔映霞事业心很强,愿意乔家诺大家业在他手中败落,力图振兴,维护这个家族的繁盛和完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乔家的事业在他的手下也一度繁荣过一段时间。

  尽管乔映霞很能干,但也只能在乱世中苟延残喘。乔氏家族的衰败,是从清末清政府设户部银行。清政府的巧取豪夺,致使银行存款减少,乔家损失惨重,不得已将银行改为钱庄。辛亥革命时,清廷的灭亡,导致原本依附清政府的乔家商业损失惨重。后来,军阀混战,1926年西北军向北撤退,饷粮皆由包头商垫支,摊派极重,乔氏复字号因此损失粮食五万石,现洋150万元,元气大伤。1937年日军侵占包头,乔氏复字号当铺、钱铺均被日伪组织接收。抗战后,乔家商号复业,仅苟延残喘。

  乔映霞很重视教育,乔家的子孙基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自己更是一个很新潮的人。1938年日军入侵山西后,乔家人全部在迁往了北京、天津等地。在乱世,乔映霞一生充满理想,但最终对于乔家商业的结局却无能为力。

  作为乔家的掌门人在在40年代后期因各方面的压力和变故,得了间歇性精神病。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1岁。而他的儿子乔铁民在没有股份分红的时候,只能做一名小学的总务,勉强可以度日。乔映霞的孙女乔燕和做了一名昆曲演员。乔家其他的子孙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却很少人涉足商业。

  乔家大院得以完整保存,堪称奇迹。1938年日军入侵山西后。乔家大院因为一面意大利的国旗得以幸免于难,而不像其它山西大户大宅都被日本人破坏。但乔家人总觉得不安全,于是乔家人都搬离了大院,并且是一去不复还。后来,乔家大院一度成为县政府的办公地。1985年,当地政府在古宅的基础上建成了祁县民俗博物馆。后来,乔家大院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A级旅游景区。乔家大院得以完整保存,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乔家大院,见证了乔家百年的兴衰,也见证了社会的大变革。它依旧如故,但乔家的商业帝国早就是过眼云烟,唯有它继续向世人诉说着乔家曾经的辉煌。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05 

晋商和徽商的区别

  1、所指的人不同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为三大商派之一。

  2、经营方式不同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历史背景

  1、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2、山西商业资本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

  从周秦到隋唐,尽管山西已出现一些大商人,但比较其它地方商人,并无突出地位,无一定组织.还未形成一种商人势力。

  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晋州、潞州、泽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05 

榜下择婿是怎么回事

  《清平乐》中的晏殊和富弼是翁婿关系。其实,晏殊才比富弼大十三岁,当年,就是晏殊看中了富弼,为女选婿的。

  富弼天生不凡,母亲怀他的时候,梦到旌旗鹤雁降落在庭院中,说是上天赦免,不久便生下了富弼。富弼年轻时学习勤奋,虚怀如谷,被誉为"洛阳才子",范仲淹称赞他是"帝王的辅佐之才。"

  还指导他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并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时任宰相的晏殊有一个女儿正值二八年华,待字闺中,于是问范仲淹:“富弼是单身吗?”范仲淹回答:“还未婚配。”晏殊点点头,说不错。于是,范仲淹做媒,富弼做了晏殊的女婿。

  多年后富弼做了宰相,也继续发扬前辈们榜下择婿的优良传统,他看中了连中三元的冯京,期间还有个小小的插曲。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稍大一点开始学习后,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考中进士,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这么优秀的人才当然不止被富弼喜欢,张尧臣也早就相中了冯京,且抢先一步把冯京请到張府。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他倚仗宫中势力,硬要把女儿嫁给冯京,刚见面,就给冯京系上御赐金带,说:“我要把女儿许配给你,这是皇上的旨意”。过了一会,又端上从宫中送来的酒菜,直接拿出丰厚嫁妆来以目示意冯。冯京微微一笑,很坚决地推辞了,他根本不屑与外戚为伍。

  虽有些波折,富弼如愿以偿,招冯京为自家女婿。

  王拱辰和欧阳修是同学,俩人一同考试成为同榜进士,会试的时候,欧阳修第一,王拱辰第二,可殿试的时候,王拱辰得了第一,欧阳修则跌出一甲,排在十四名。但这一点也不影响胥偃和薛奎的择婿,胥偃把女儿嫁给了欧阳修,薛奎也将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王拱辰。

  可惜欧阳修的妻子胥氏红颜薄命,婚后不久就去世了,薛奎赶紧把一个女儿嫁给了欧阳修,于是,欧阳修和王拱辰成为连襟。

  几年以后,王拱辰的妻子也去世了,薛奎又把小女儿给王拱辰做了继室。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为此,欧阳修调侃王拱辰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为小姨夫”。

  这个王拱辰,其实和后来的李清照也有关系,《宋史·李格非传》记载:“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也就说,王拱辰的孙女嫁的是李清照的父亲,即李清照是王拱辰的曾外孙女。如此看,这宋朝的姻亲关系,为彼时人际关系学中的一大亮点。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0:59 

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

  夏朝末年,夏王桀骄奢荒淫,横征暴敛,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各方百姓普遍的憎恨。而在黄河中游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任用伊尹辅佐,励精图治,日益强大。

  所谓:「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在「上下相疾,民心积怨」情况下,商朝决定替天行道,展开讨伐夏朝行动。当时良臣伊尹、仲元巧妙谋划,以「先弱后强,由近及远」的战略,逐步并吞附近拥护夏朝之诸侯。

  商汤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首先起兵消灭夏的属国葛。接着他又集中兵力,逐次灭亡了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支柱,即实力较强的昆吾。几个战争下来,基本上商就完成了对夏桀的战略包围,夏朝在形势上已经完全孤立,而商汤的威望日高,在中原的势力逐渐扩大。

  汤灭「昆吾」次年,大约在西元前1766年,正式兴兵伐夏。《尚书》记载:「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战前,商汤召集了不堪夏王奴役的诸侯会盟,举行了誓师活动,一一列举夏桀压迫民众的罪行。商汤此举,起到了激励人心的效果。誓师后,汤选出良车70乘,精兵6000人,人人皆抱必死之心而战。

  相传在商汤出兵前,夏桀做了一个梦:「两日相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这个消息被伊尹得知,认为是天意安排如此,就建议汤采取西攻策略。于是商军从东方行军,迂回到夏都以西,由亳沿黄河南岸西进,利用大河之掩护使夏桀不能觉察,至潼关附近,渡河北上,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袭夏都。

  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和商汤军队在鸣条(今河南洛阳附近)一带展开决战。由于夏桀荼毒生灵,两军决战中,夏王无法号令四方,各方势力不是观战就是支持商汤,于是商军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定陶东一带)。

  由于商汤是远征军,利于速战速决的战略,因此汤乘胜追击,攻灭了三朡。夏桀穷途末路,率少数残部仓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寿县南),不久病死在那里,夏王朝宣告灭亡。

  战后,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与各方诸侯参共同召开了「景亳之命」大会,会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让百姓脱离暴政与苦难。商汤后来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就这样,在夏朝之后,中华大地的历史舞台新的王朝——商建立了起来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0:58 

辜鸿铭的两个女儿归宿是什么

  1928年4月30日下午3时40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至少精通中、英、法、意、希腊、拉丁、德、日、马来等13种语言的中葡混血儿-祖籍福建同安县新店乡浦尾村的国学大师辜鸿铭(1857.7.18生)几乎无声地说完一句“名望、地位都不过是泡泡,转瞬即逝”之后,便最后的闭上了眼睛。

  辜鸿铭死后,他的两个爱女十六岁的辜珍东和辜娜娃在苏州削发为尼,作了她们最后的的归宿。

  有人说才女没人敢追,才女自有才女的傲气,这自不在话下。据说辜鸿铭的两个女儿一是中国姑娘淑姑生的珍东和从大阪的心斋桥来到武汉的吉田贞子生的娜娃,她们不仅聪颖明慧,学得多国语言,而且也继承了乃父骄傲、清高的性格。

  也就是这样两个才女,辜珍东和辜娜娃,在北平那条紫藤花盛开、许多椿树绿荫匝地迎风摇曳的著名的老胡同--东椿树胡同十八号小独院,曾向提亲的人说出:“只要你用中、英、法、德、意、日六种文字各写一封求爱信,什么都依你”,一句话就吓退了求爱者。

  在辜珍东和辜娜娃的记忆里,在这条著名的艺术家胡同,她们听着京剧家荀慧生和尚小云的优美、高亢、婉转的京片子成长,听着梨园宿将余叔岩夜半三更吊嗓子成长。也许,她们是有傲气的文化底蕴、傲气的人文风骨,象林妹妹一样,不勘俗物遭贱其高洁风韵。

  对生活的理想化是才女们的特点之一。既希望丈夫能够理解自己,体贴自己,又希望作自己的知音,用古话说是琴瑟和弦、举案齐眉、比翼齐飞,但现实生活哪有那么多的浪漫和万种风情呢?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0:58 

辜鸿铭的后代是谁

  辜鸿铭(1857-1928)出身于华侨世家,十三岁即赴欧洲求学,十余年中游学于英法德意诸国,归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曾官至清廷外务部左丞。他精通英、德、法等近十国文字,尤其擅长英文写作,被孙中山、林语堂推为中国第一。

  1915年,辜鸿铭在北京出版了《中国人的精神》(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一书,汉语题名“春秋大义”。不久即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一时轰动东西洋,在德国甚至掀起了持续十几年的“辜鸿铭热”。

  辜鸿铭的子女后人有哪些?

  辜鸿铭独子辜守庸,是日本小妾吉田贞子所出,倍受辜鸿铭溺爱。用守庸自己的话说,是过了一辈子公子哥儿的生活。成婚后,育有四男二女:

  长子辜能以解放后到台湾卖文为生。1957年,辜鸿铭百岁冥诞时,辜能以组织力量出版辜鸿铭的著作。

  次子辜营商解放后留在北京。

  三子辜文绵解放前夕也迁居台湾。

  第四子情况不详。

  辜鸿铭的女儿珍东、娜娃是淑姑所生的两位千金。这两位小姐不仅聪颖明慧,学得多国语言,而且也继承了乃父的性格,骄傲、清高。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0:57 

晋商和徽商谁更厉害

  徽商和晋商是明清时期称霸商界的两个势均力敌的龙头老大!但是,由于徽商地理位置靠近富庶的江南地区,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是中华最为富饶的地方,所以,我个人认为是徽商比较厉害。

  但是在明清之前,江南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那时是晋商称霸天下!

  唐宋以后,由于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徽州地区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到了明清时期,徽州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

  徽商之所以能这么成功,自然与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关。由于战乱,中原大族大批迁入徽州后,将中原传统文化也带来了,他们迁入后,聚族而居,依然保存着诵说诗书、崇尚礼义的风气,并传给子孙后代,使中原文明在徽州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发展。

  徽州是程颐、程颢和朱熹的故乡,被视为“道学渊源”的发源地。程朱理学在徽州的影响甚为深远。朱熹所创新的理学是对前代儒学的修正和发展,被元明清统治者定为正统,使程朱理学成为当时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在徽州一带更是广为流传,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徽商在政治伦理上以程朱理学为依归,坚持“官本位”的价值观。

  但是真正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以光宗耀祖的人还是少之又少,而且徽州地理环境是山多地少,人口稠密,在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不得不弃儒经商,所以他们在经济上以王学的说教为本,王学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企图打破传统的“荣宦游而耻工贾”的价值观。使徽商或由儒业贾,或先贾后儒,或亦贾亦儒形成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在商业经营中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指导他们的经营活动。

  而明清徽商把儒与商结合地淋漓尽致!理学大师朱熹的故乡就是在徽州!

  儒商的本质特征是:儒与商的结合和义与利的结合的统一。儒商与一般商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儒商特别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所以,徽商相对于中原的晋商来说,多了一份朱熹理学的文人情怀,少了几分粗犷!

  我相信你应该听说过红顶商人胡雪岩吧,他就是徽商哦。当初乾隆皇帝都感慨:徽商比皇室还富有!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0:57 

朱棣称帝后为什么不削藩

  朱棣是个聪明的皇帝,也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皇帝。他虽然反对削藩,但是也知道藩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明史》

  所以朱棣改革了朱元璋时期的藩王制度,他对藩王的权力做出了一系列的限制,有效地解决了藩王作乱的可能性。

  首先,朱棣不允许任何藩王,在不经过皇帝允许的情况下,离开自己封地所在的城池。这就等于是限制了藩王们的自由。

  其次,朱棣不允许任何藩王,拥有私募士兵的权力,每个王府只能有规定数量的护卫,超过数量也要受到责罚。

  再说,朱棣不允许藩王和藩王的后代,从事任何生产生活。也不准考进士做官。他们只需要每年从地方上收取赋税,再加上去朝廷那里领取俸禄就行了,至于工作,想都不要想。

  最后,朱棣在所有藩王所在封地上,所选派的官员,那都是朝廷的嫡系官员。这些官员一边可以帮助朝廷管理藩王的封地,一边还可以严密地监视藩王的一举一动,实在是一举两得。

  有了这些措施以后,就算是朱棣没有削藩,却也已经将藩王的权力,基本上都给消除了。其实只要藩王手里没有兵权,那一切都是好商量的。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0:57 

仁宗盛治时期生活水平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宋朝也在他的统治下,实现了空前繁荣的鼎盛局面。宋仁宗开创了仁宗盛治,都说仁宗盛治期间,大宋的经济和国力水平,比唐朝时期的开元盛世还要厉害。仁宗盛治究竟有多可怕呢?接下来就来跟大家说说宋仁宗统治期间,大宋是个怎样的经济水平吧。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出现过好几个譬如开元盛世、贞观之治这样的繁盛阶段,原以为在盛唐之后,再也没有哪个封建王朝能够超越盛唐的繁荣。但宋仁宗做到了,他的“仁宗盛治”,比大唐最繁荣时期还要强大几倍。

  以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大宋的国库收入为例,他统治下的宋朝,每年的国库收入就有好几千万贯钱币,峰值的时候超过一个亿,这个数目,换算成我们今天的人民币的话,相当于数百亿的人民币。

  很多人看到这可能还没有觉得有多厉害,毕竟这样的数目也是以国家为单位的,但是,我们再看看向来以繁荣著称的盛唐是个什么水平。据考证,唐朝的国库收入一般一年能有个一千来万就很厉害了,如此对比下,宋朝真的不是一般的有钱了。

  宋仁宗时期,大宋还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代替了金属货币的流通,也大大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当然,宋朝还不止有商业上的繁荣,除了经济产值在历代封建王朝中达到了巅峰之外,宋朝在科技文化领域也同样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的。光是四大发明,其中就有三个,在宋朝的时候实现了完成和发展。此外,宋词的繁荣,《清明上河图》的问世,这些都是无法超越的传世经典。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