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是哪个皇帝
杯酒释兵权出自宋太祖赵匡胤,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这就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楚国为什么称王
今往古来今天来跟大家说说楚国作为诸侯国为什么要称王?成王时封楚为子爵,封地位于江汉区域,中原诸侯一直视楚国为蛮夷之地,并不待见楚国。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此时中原混乱,楚君熊通趁势攻伐姬姓诸侯随国(随国是侯爵)。随国不敌于是求和。
因为西周那会儿楚国出了一个叫熊渠的大佬,他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然后,他果断里自己的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但是熊渠自己还是低调做着周天子册封的楚子。再后来,因为周厉王当政,熊渠担心这位特别能搞事情的周天子来找麻烦,所以他就让几个儿子把王号给去了。
周厉王之后,周宣王继位算是太平了一段时间,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在周幽王继位了他祖父搞事情的基因,为了削藩,换老婆换太子,他生生把他的老丈人申侯跟犬戎合作,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拥兵入了镐京。大周王后褒姒被掳走,褒姒的儿子和周幽王都死在这场动乱了。事情搞大了,诸侯们就拥立申侯的外孙继位当了周平王。平王东迁后,王室声望不负当年了,诸侯们渐渐开始各自为政了。
于是,这时候楚国的大佬熊通觉得自己在这阶段兼并的土地很多,在叫楚子不合适。他先派人人跟周天子的随侯去说,希望他可以去周天子那里说一下楚子想要加爵的心愿。随侯真的这么做,但是周天子没批。熊通又想起了自己太爷爷的话,他效仿熊渠开始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然后,他自尊王号,从他之后只有楚王没有楚子。不过,这里要说一个问题,其实在西周到春秋吧。王,并不稀缺,除了有楚王,还有徐王,吴王等等。但是天子非常稀缺,只有周天子一家。春秋争霸,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诸侯的时候,他的说辞是以全周室,希望大家同意他做会盟长的口头理由也是太伯之后,在周室诸多的姬姓国之中,他的先人辈分是最大的。再加上楚国实力太强横。
今往古来觉得楚国虽然不被周天子以及大家待见,但怎么说也属于周王朝的一部分,而周围的那些真正的蛮族那是他的对手?而且它占据的地理也非常有优势,不用与中原诸侯抢夺地盘,经过历代楚国君主的努力,楚国一跃成为南方大国。其实力绝不容小觑,以至于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中原霸主,明知道楚子不尊王道,还是不能把他怎么样,它的国土疆域与其它诸侯国加起来相差不多,当年秦始皇灭楚几乎倾国之兵。
见自己一直得不到认可,楚国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就是蛮夷了,我们不一样,我要当王,之后它打败了随国,让随国提它向周天子说情,承认他的王爵地位,天无二日,周天子岂能答应,既然不承认,楚国就自立为王。
楚国为什么最冤
楚顷襄王熊横,公元前298-前263在位,在位时楚国已处于衰落状态。楚国自公元前312年丹阳、蓝田之役,被秦国打败以后,便一直受秦国欺压。楚怀王便想重新和齐国联合,而秦昭襄王则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尽管大夫屈原力阻,但楚怀王还是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去了秦国。但一到秦国后,秦昭襄王就将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一年多后病死在秦国。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便立太子熊横为新的国君,即楚顷襄王。尽管楚国地广兵多,但楚顷襄王是一个奢侈腐朽、卑弱无能之君。他昏庸无能使得奸臣当道,民心涣散,守备松懈。并轻信令尹子兰和靳尚,而将欲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楚政治家、诗人屈原多次流放,致使屈原跳汨罗江自杀。
而强秦见打击楚的时机成熟,于公元前279年令白起率军进攻孤立无援的楚国,并决定长驱直入楚国腹地,给楚以毁灭性打击。最终秦军大败楚军,掠取十六城。公元前280年楚割上庸、汉北等地予秦。公元前278年,秦兵继续进攻,攻陷楚都郢,迫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最后,秦军又西取西陵(今湖北宜昌),再向东攻占竟陵(今潜江西北)直至安陆一带,向南直达洞庭湖边。大别山以西的江汉地区尽为秦有,从此楚国本土丧失殆尽,楚国更加衰弱下去,直至灭亡。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三十六年),楚顷襄王病死,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完逃回楚国立,是为楚考烈王。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国内部发生叛乱,楚将项燕将秦叛将昌文君拥立为荆王,秦以镇压荆王为名,举兵攻楚。楚国当时虽败,但实力尚在。当秦破三晋之后,就全力攻楚。秦将李信自恃年少壮勇,在秦王面前夸下海口:以20万兵力即可横扫楚国。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答非60万不可。秦王以王翦怯弱而李信勇,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兵众攻打楚国。李信轻敌惨败,秦军退出楚境。
嬴政遭此挫折,即亲赴王翦家,向王翦赔一礼,请其率兵出征,倾全国兵力——60万人,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举伐楚。楚国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将项燕战死,楚军大败,秦军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楚国灭亡。而后,秦军又向江南广大楚地及降服于楚的越地进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国全部覆灭。
楚国的面积和经济强过秦国,但政治与外交不如秦国,楚王不善用人才,“唯楚有才,楚不用才”,军事训练与武器装备不如秦国,秦国长期与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军队很具战斗力,武器先进,秦国拥有大量的铁制武器、弓箭和马匹,楚国还在大量使用青铜武器,缺乏马匹。
楚国政治、军事与外交上的失败,即使有较好的经济状况,也会亡国的,所以秦朝灭亡以后,项羽打出恢复‘楚’的旗号,号西楚霸王,因为项羽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项燕战死以后,项羽被叔叔项梁收养,他们都是楚国的贵族,自然希望恢复楚国的地位,只是不如汉中王刘邦,所以刘邦夺取天下以后,就叫汉朝,如果是项羽夺取了天下,就应该叫楚朝了,呵呵。
楚国为什么被称为蛮夷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正牌诸侯国,为什么它们都被中原各国等国称为蛮夷之国呢?
一、它们出身低,分封晚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为诸侯。周武王和周公共分封了三百多个诸侯国,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姬姓诸侯国,比如鲁国,燕国,晋国等,齐国则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地。
相比以上各类诸侯国,楚国和秦国的统治者的出身比较低,获得分封的时间也比较晚。
楚国统治者虽然宣称是高阳氏(黄帝之孙)的后裔,但已经流落南方荒蛮之地数百年。楚国建立国家的时间比周朝还早一些,但直到周成王时期,楚国首领熊绎拿着桃木弓和棘枝箭侍奉周天子,替天子驱邪除灾,才获得周成王的承认,被封为“子爵”。
秦之先人也是高阳之后,因助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氏。周孝王时,赐秦地为封邑,方圆五十里,号为秦嬴。秦庄公时,因征伐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
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攻杀周幽王时,秦襄公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被周平王封为伯爵,赐给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
平心而论,楚和秦的出身并不低,而且很高贵,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周王的赏赐,比那些无功而受禄的周王亲戚们牛多了。
但是,当时的姬姓诸侯国数量占绝对多数,他们都很有优越感。他们的君主看秦国楚国,就跟后世王朝的皇亲国戚看待一般官吏没啥区别。他们看不起秦、楚,认为它们是蛮夷也就很好理解了。
二、位于蛮夷之地
姬姓诸侯国大多被分封在中原的肥沃之地,生活比较滋润。外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在边缘之地,土地贫瘠,还要负责与夷狄打仗,保卫王室。
秦国被封在岐山以西,与西戎诸部相邻,秦国的职责就是与西戎作战,秦襄公后来就在与西戎作战时战死沙场。最终,秦国吞并了西戎,拓地千里。
秦国吞并西戎是为周朝做贡献,永久解决了西部边患。但这样一来,秦国大部分土地就是蛮夷之地。中原各国就把秦国当成夷狄之国。
楚国则是在南边吞并周边小国,成为南方最大的国家。楚国的地盘大部分位于南方,远离中原,因此也被中原各国成为蛮夷。
当然,楚国在攻打一些小诸侯国的时候也自称蛮夷。
三、中原国家掌握话语权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秦国和楚国虽然地盘大,军事力量也比较强大,但是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中原各国基本由齐国、晋国等霸主国家说了算。
霸主国家带领一帮小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不管是共同抵御楚国还是进攻秦国,都是名正言顺。
四,诸侯国利益
西周时期,虽然周天子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但是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数百个没有经过周王分封的土著国家。
从西周到战国前期,周朝的诸侯国一直在组织联军攻打这些“夷狄”国家,直到战国中期,“夷狄”国家基本已不复存在,全都并入了中原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攻打夷狄之国是最名正言顺的。
春秋时期,齐国称霸40年,其余时间基本都是晋国在称霸。而晋国与秦国和楚国关系都不怎么好,秦晋、晋楚之间多次爆发战争。
晋国与姬姓诸侯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又拥有很多小弟,掌握国际话语权。晋国极其同盟为了在与楚国、秦国的战争中获得更多道义支持,自然就把秦国和楚国称为夷狄之国。
总结一下,秦楚之所以被称为夷狄之国,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是强大的后发国家,且经常和中原霸主齐国和晋国爆发战争。
宋明帝为什么被称为猪王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被后世评为“南朝第一帝”的宋武帝刘裕,带着未能北上伐魏一统天下的遗憾咽了气。
他儿子女儿生了一堆,愣是没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反而一个比一个混账不是东西。眼看这刘宋王朝还没迎来辉煌的巅峰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刘裕的子子孙孙里总算出了个有潜力的好苗子。
巧的是,好苗子也叫刘彧(yu第四声),是宋文帝第十一个儿子,宋武帝刘裕的孙子。
《广雅》云:彧者,文也。
少时的刘彧确实人如其名,是个文采斐然的美少年。
【帝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在籓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于世。】——《宋书·本纪第八明帝》
并且刘彧极有孝心。他年少失母,是由嫡母路皇后抚养长大,路皇后有疾,他常亲自侍奉医药。
长得好,有才华,又仁孝,这样的品貌搁在一堆歪瓜裂枣般的刘氏子弟里,那无异于是黑夜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只要眼不瞎,是个人都能看得出刘彧的优秀。
如果坐在皇位上的是刘彧他爹,刘彧自然是越优秀越好。可问题是,当皇帝的是刘彧他三哥。他三哥呢又是个猜疑心特别重的人,在继续当一个耀眼的美少年和平平安安地活着之间,刘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活着。
他开始装傻充愣,努力地减弱自己的存在感。天天除了吃还是吃,短短几年,就成功地把自己从一个翩翩美少年吃成了肥头大脑的胖子。刘彧的三哥一瞧,果然放下心来。然而保住小命的刘彧还没能松一口气,就遇上了个更凶残的侄子刘子业。
这刘子业别的本事没有,当昏君暴君倒是一把好手。
刘子业看谁都可疑,尤其还有谣言说“湘中出天子”(《宋书·本纪第七前废帝》)。而刘彧恰恰就是湘东王。刘子业二话不说,就把包括刘彧在内的几位皇叔全抓了。
大概是看刘彧长得蠢胖,刘子业干脆把刘彧当猪养,还改叫他“猪王”,百般折辱。
【尝以木槽盛饭,内诸杂食,搅令和合,掘地为坑阱,实之以泥水。裸明帝内坑中,以槽食置前,令以口就槽中食之,用为欢笑。】——《宋书·列传第三十二文九王》
在刘彧命悬一线之际,刘子业这天怒人怨的皇帝就被人里应外合给杀了。
刘彧被皇弟刘休仁拥上帝位。
虽然刘彧如今不再是美少年而是油腻青年,但好在当明君的潜质还在。当上皇帝后,他宽厚仁和,大力提拔有识之士,不避亲疏用人唯贤,并且厉行节俭。
只可惜,好景不长。就像当初的美少年刘彧是昙花一现,明君刘彧也没能有始有终!
在位后期的刘彧逐渐昏聩。挥霍享乐起来,比之他的昏君三哥、侄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奢费过度,务为雕侈。每所造制,必为正御三十副,御次、副又各三十,须一物辄造九十枚,天下骚然,民不堪命。其余事迹,别见众篇。亲近谗慝,剪落皇枝,宋氏之业,自此衰矣。】——《宋书·本纪第八明帝》
如果宋武帝刘裕泉下有知,自己豁出命去打下的江山被这么糟蹋,估计棺材板都快盖不住了。
除此之外,刘彧的脾气也越来越糟糕。某日尚书右丞江谧不小心口误犯了他的忌讳,将宣阳门称作“白门”,刘彧当场大怒:“朕要宰你全家!”
【上变色曰:“白汝家门!”】——《宋书·本纪第八明帝》
刘彧没有一位康熙那样善于养生的爷爷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加上早年习惯了当个吃货,如今山珍海味任他挑,就更变本加厉了。
他吃鱼,数量不论条,次次都以升计算;他吃腊肉,顿顿至少吃两百块。
【以蜜渍鱁鮧,一食数升,噉腊肉常至二百脔。】——《南史·卷三宋本纪下第三》
胡吃海喝,荒淫无度,导致他隔三差五就病一病。病久了,他还特迷信地改了年号,希望一个好寓意的年号能让他快点恢复健康。
【泰豫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上以疾未痊,故改元。】——《南史·卷三宋本纪下第三》
但天天大鱼大肉,没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合乎养生之道的饮食起居习惯,就是一天换个年号那都不顶用。
可是刘彧不仅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还放纵如故,甚至不听医嘱,在病中还要大碗吃羊肉。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刘彧就这么把自己作死了。
【是日,上崩于景福殿,时年三十四。】——《南史·卷三宋本纪下第三》
中国历史上335位皇帝,平均寿命41岁,只活了34岁的刘彧连合格线都没达到。
刘彧最初明明握了一手好牌,然而却被他自己打得稀烂。
刘彧借阴兵平天下是真的吗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明帝刘彧篡位成功,一个被民间戏称为“猪王”的怪异之人居然谋朝篡位成功,这让许多野心家也动起了别样的心思。刘彧被成为“猪王”倒不是因为其智商底下,而是因为其身材肥硕,加上在皇族中地位不高,性格古怪,因此才有此绰号。
刘彧的屁股尚未坐热,各地王侯纷纷起兵造反。见国内烽烟四起,刘彧本人都缺乏信心,他腰间常备一瓶毒药,随时准备自尽。如果不是建安王与国舅率军殊死抵抗,刘彧怕是早就成了别人的刀下冤魂了。
就在刘彧朝即将崩溃时,刘彧突然借了一支由三千东晋士兵亡魂组成的“阴兵”部队。
部队由已经死去130多年的东晋名将苏峻指挥。“阴兵”部队将士个个面色铁青,趁着夜色叛军发起攻击。“阴兵”嘴里个个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而且刀枪不入。这支“阴兵”部队自参战以来,战必胜,攻必克,很快就协助王师剿灭了各路叛军。
在胜利后,这支部队又全部神秘地消失。为了表彰这支部队做出的贡献,宋明帝刘彧特意下旨表彰苏峻的赫赫战功,同时为苏峻在南京下关老虎山修建了座规模宏大的“苏大将军庙”。
这支神秘的部队真的是“阴兵”吗?当然不是。
当年,苏峻曾拥兵自重,意图夺取天下。他计划组建一支特种部队——“哑兵营”,为此,他秘密筹措了“哑兵营”所有的装备。后因战败,导致该计划胎死腹中。“哑兵营”的所有装备却都被秘藏起来,还特意制作了标有秘藏“哑兵营”装备的《藏宝图》。
《藏宝图》被苏峻部队的百夫长丰杰符秘密藏下。丰杰符的五世孙丰天昌将此图献给朝廷。颇有城府的宋明帝立即命大将王喜找到图中的军械。他们意外发现洞内所有物品均保存完好。于是,宋明帝让王喜以白银300两的高薪,向穷苦家庭悄悄选拔一批强壮的男丁。
入选后,他们需签生死状并服用哑药致哑。这批自愿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哑兵每次出战前用锅灰涂脸,内穿白藤特制的盔甲,外着苏峻遗留下来的东晋军服,使人以为是东晋“阴兵”。白藤制成的盔甲,可防箭矢,因此被误认为刀枪不入。
哑兵在作战时每人口含苏峻生特制的“夺魂哨”,边战斗,边吹哨。“夺魂哨”发出的怪音非常凄厉,如鬼哭狼嚎,“阴兵”就是趁着夜色,在夺命哨的“伴奏”下冲向早已吓傻的敌人。
兔死狗烹,叛军被消灭后,宋明帝为了保住这个秘密,命人将3000“阴兵”悉数淹死。
“阴兵”被消灭后,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宋明帝刘彧,每夜都梦见3000“阴兵”向他索命,很快他就疾病缠身,33岁便郁郁而亡。
宋明帝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刘彧(439-472年),字休炳,小字荣期,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
刘彧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为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即位,年号泰始。任贤用能,平定四方叛乱;后期宠臣阮佃夫专擅威权,货赂公行;府库为空,百官并断禄俸,奢靡益甚。喜好鬼神,颇多忌讳,奢侈无度,忍虐好杀,虑太子稚弱,屠杀宗室大臣,王朝自此而衰。泰豫元年(472年)驾崩,谥号为明,庙号太宗。
为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
沈约《宋书》:“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太祖负扆南面,实有君人之懿焉,经国之义虽弘,而隆家之道不足。彭城王照不窥古,本无卓尔之资,徒见昆弟之义,未识君臣之礼,冀以此家情,行之国道,主猜而犹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训之微行,遂成灭亲之大祸。开端树隙,垂之后人。虽天伦之重,义殊凡戚,而中人以下,情由恩变。至于易衣而出,分苦而食,与夫别宫异门,形疏事隔者,宜有降矣。太宗因易隙之情,据已行之典,剪落洪枝,愿不待虑。既而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斯盖履霜有渐,坚冰自至,所从来远也。”
北宋的司马光评论:“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骄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领以没于牖下,幸矣,其何后之有?”
萧梁的史家裴子野评论:“景和(刘子业)申之以淫虐,太宗易之以昏纵,师旅荐兴,边鄙蹙迫,人怀苟且,朝无纪纲,内宠方议其安,外物已睹其败矣。”
毛泽东点评历代君王时这样评价休炳:南朝宋明帝刘彧——登基“可谓奇矣”。
宋明帝:棋迷皇帝 围棋的推动者
南北朝时期,围棋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重要标志就是,出现了很多棋迷皇帝,比如南朝的宋明帝、齐武帝、梁武帝等。
宋明帝在治国方面确实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庸主,但他却对围棋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史书记载,宋明帝非常喜欢下棋,堪称棋痴。
他虽然热衷此道,水平却很低,而且没有自知之明,还常常喜欢挑战当时的高手王抗。
他是皇帝,王抗不敢抗命,只得陪他下棋。每次对弈的时候,王抗就要想尽办法让着宋明帝,一盘棋下的诚惶诚恐,还不时吹捧他一下,说:“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宋明帝居然信以为真,还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圣手”,便越发对围棋着迷了。
为了让天下人都分享自己的乐趣,他大力推广围棋,为此设立专门的一个官署,叫“围棋州邑”,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客观上讲,宋明帝对围棋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宋明帝还按照九品中正制钦定了围棋的九个等级,即:入神,坐照,具体,通幽,小巧,用智,斗力,若愚,守拙,这也是现代围棋分成九段的雏形。
在宋明帝的大力推广之下,围棋越来越盛行,而且人们对围棋的观念也有所改变,不像以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娱乐工具,而是开始重视其义理,并出现了专门以弈棋为生的人。
宋明帝:借三千阴兵当上皇帝 梦里遭阎王索命
公元465年12月,南朝刘宋王朝湘东王刘(439?472年)杀死了千夫所指的侄儿——前废帝刘子业,篡位登上皇位,史称宋明帝。
刘因性格极端内向、古怪,在皇族中声望特低,很被人瞧不起。前废帝刘子业因刘身体肥硕,戏称他为“猪王”。且说风水轮流转,如今这“猪王”一般的人物竟当上了皇帝,试问天下谁人能服?
所以刘刚爬上皇帝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刘宋王朝的诸王和握有重兵的大臣就纷纷起兵反抗朝廷。宋明帝见“四方逆命”,慌了手脚。
好在与刘结成统一战线的建安王刘休仁和国舅王(后王因与帝讳同而以字“景文”为名)两人率领朝廷军队拼死抵抗来自东西南北的各路叛军,才使宋明帝得以苟延残喘。在刘休仁和王与叛军作殊死搏斗的日子里,朝不保夕的刘整天身上都装着一葫芦毒酒,随时准备“殉国”。
就在宋明帝的“王师”渐显败相,叛军蜂拥而至,江山即将再度易主之际,突然有一支“鬼部队”横空出世。这支“鬼部队”由已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苏峻指挥。部队有三千多人,将士都身穿东晋军服,个个面如锅底,往往在夜间向叛军发起攻击。
“鬼部队”在冲锋陷阵时每人都从嘴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个个刀枪不入,使人不由想起传说中的“森森阴兵”。别看这支“鬼部队”只有区区三千之众,但其战斗力却天下无敌。所以自“鬼部队”参战以来,战必克,攻必胜,很快就协助“王师”扫灭各路叛军,宋明帝也因此坐稳了皇位。
在平叛成功后,宋明帝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建安王刘休仁写了表彰“鬼部队”最高指挥官苏峻的诏书。宋明帝还从国库拨出专款,为苏峻建了座规模宏大的“苏大将军庙”,此庙位于南京下关老虎山西麓。
苏峻乃东晋名将,曾在历(今安徽和县)拥兵自重。公元328年春,他与祖约起兵反晋,打败了独揽朝纲的庾亮,挥师杀入京师建康(今南京)。这年九月,东晋名将温峤、陶侃率部将苏峻击败并杀死。
既然苏峻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成泉下之鬼,那么他是如何在阴间招集旧部杀入阳间的呢?这件怪事还得从王智借“阴兵”说起。
且说当天下烽烟四起,宋明帝朝不保夕之时,突然有人向王献出一张《藏宝图》。通过这张《藏宝图》可以得知,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东晋叛将苏峻为了夺天下,准备组建一支具备超强战斗力的特种部队——“哑兵营”。
为此,他秘密筹措了“哑兵营”所有的装备。后因温峤、陶侃等部迅速击败苏峻,导致苏峻拟成立“哑兵营”的计划胎死腹中。苏峻在兵败身亡之前,将“哑兵营”的所有装备都秘藏在位于建康青龙山的一个隐秘的山洞里,企图卷土重来时再取用这批装备。
后来苏峻死于非命,这张标有秘藏“哑兵营”装备的《藏宝图》便由苏峻的亲兵百夫长丰杰符秘藏了下来,现在向王献《藏宝图》的正是丰杰符的五世孙丰天昌。
正被战事搞得焦头烂额的王喜获《藏宝图》后,立马将这件机密大事面奏宋明帝。颇有城府的宋明帝立即向王面授机宜,很快就根据《藏宝图》寻找到苏峻秘藏的“哑兵营”的全部装备,并用这批因保存完好、仍可沿用的东晋军事装备组建了一支亘古未有的“鬼部队”。
王先用重金招募一批身强体壮但家庭赤贫的壮丁,每名入选壮丁的家庭可获得白银300两,这笔银子足可以使十口之家从此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入选壮丁签下生死状后,必须服用哑药致聋致哑。这批自愿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聋哑兵均用锅灰涂脸,内穿用白藤编织的“衣胆”,外着苏峻遗留下来的东晋军服,使人以为是死而复生的东晋军队。
因白藤柔软而坚韧,可防箭矢,故被人误认为这些“鬼兵”刀枪不入。这批聋哑兵在作战时每人均口含苏峻生前命工匠特制的“夺魂哨”一枚,边战斗,边吹哨。“夺魂哨”发出的怪音非常凄厉,如鬼哭狼嚎,聋哑的“鬼部队”就是每每趁着朦胧月光,在这种能令敌胆寒的怪音的“伴奏”下,切葱砍瓜般地屠杀惊恐万状的敌人。
由于有“鬼部队”助战,“王师”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斗力越来越强,很快就所向披靡,击败、消灭了各路叛军。
宋明帝坐稳江山后,怕“鬼部队”之事外泄,有损帝王尊严,又设计将“鬼部队”全体官兵全部淹死。除掉“鬼部队”后,宋明帝不但未能高枕无忧,反而多了个心病,他夜夜都梦见有无数冤魂向他索命,原本健康的身体很快就百病缠身。
行将就木的宋明帝怕自己死后,执掌大权的刘休仁和王篡夺继位皇帝的江山,故在赐死刘休仁后,又下旨赐死王。
因王在临终前用唇语将“鬼部队”之事告知刎颈之交覃文远,所以宋明帝借“鬼”打天下的故事也就在民间悄悄流传开来。
猪王刘彧逆袭成皇帝后竟比刘子业更残暴
南朝宋明帝刘彧,字休景,小字荣期,是文帝的第十一子、武帝刘骏的异母兄弟。刘彧封湘东王,是前废帝刘子业的叔父。刘子业将他召回建康囚禁,封为猪王,受尽折磨和污辱。
他与心腹阮佃夫、李道儿等密谋,结交刘子业的左右寿寂之等,趁刘子业的侍从直阖将军宗越、谭金、童太一捉鬼之夜外宿,一举将刘子业杀死,刘彧即皇帝位。
刘彧发宣布即位以后,建安王刘休仁当即称臣,奉行升西堂,登御坐。但刘彧即位仓促,以至鞋子跑掉了,赤着脚,还戴着一顶乌纱帽,刘休仁呼刘彧换上白纱,于是刘彧正式即位。司徒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一同赐死,刘子业的心腹宗越、谭金、童太一斩首。
刘彧授东海王刘袆为中书监、太尉。以晋安王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以建安王刘休仁为司徒、尚书令。追尊先母沈婕好为宣皇太后,改太皇太后为崇宪皇太后,立皇后王氏。
与刘彧即位的同时,长史邓琬等人奉年仅10岁的晋安王刘子勋在浔阳即帝位,派兵进攻建康。刘子勋是武帝刘骏的第三个儿子,名份较正,一时间四方响应,纷纷倒向浔阳,拥护刘子勋。全国274个郡中,只有丹阳郡拥护朝廷。
吏部尚书蔡兴宗面对危局,急急地进奏刘彧,要他迅速地废除前废帝的暴政,与民休息,至信待人,并厚抚一应反叛者在建康的家属。刘彧接纳了蔡兴宗的建议,立即实施,并启用德才并重的司徒刘休仁、辅国将军沈攸之、御史吴喜公为领导将领,迎击叛军。
九个月后,叛军被击溃,杀刘子勋于浔阳。安陆王刘子绥、临海王刘子顼、邵陵王刘子元赐死。为了消除后患,永嘉王刘子仁、始字王刘子真、淮南王刘子孟、南平王刘子产、庐陵王刘子舆、松滋侯刘子房等又一并赐死。
至此,与前废帝刘子业同支的孝武帝刘骏的28个儿子全部斩尽杀绝。
刘彧兵威强盛。徐州刺史薛安都、益都刺史肖惠开、梁州刺史柳元怙、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均遣使乞降。
各方平定,刘彧踌躇满志,不听臣僚的劝告,遣五万强兵直指淮北。结果,薛安都、常珍奇、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先后投降北魏,大片江山丧失,徐、青、冀等尽为北魏所有。
刘彧面对半壁江山,日渐消沉。疆土越来越小,威权一天天下降,国势江河日下,朝风尽坏,宋宫中又一次阴云四布、血雨腥风。
被刘彧分封为王的诸兄弟残杀殆尽,甚至连一直拥护刘彧即帝位,领兵南征北战的建安王刘休仁也被鸩杀。
只有桂阳王刘休范因庸愚无能,却免于杀身之祸,平步青云:刘休范由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而开府仪同三司而进位司空,其次子刘德嗣也得以封为庐陵王。刘宋宗室至此势力削弱,无法与统兵的将帅抗衡,实际上此时宋朝已名存实亡。
刘彧不仅残杀兄弟,还大杀功臣,连功勋卓著的吴喜公也见疑被杀,朝中正臣尽失。刘彧在前朝以诛杀为乐,到后宫就荒淫奢侈。他常常在宫中大开宴席,豪吃畅饮,并让宫女赤身裸体,在席前走动或歌舞,以此助兴,让所宴侍从、亲信观看。
战事、挥霍之下、国库空虚,百官的俸禄也告断绝。可刘彧依旧穷奢极欲,将刚刚搜括的巨款用于兴建故第,改成湘宫寺。又吩咐随从将一袋袋的钱埋在殿内,称为私藏。朝臣、黎民百姓真是苦不堪言。
刘彧没有子嗣。他吩咐诸王的姬妾,凡是有孕的都召入皇宫,生下女孩的可以留下,生下男孩的杀死其母。刘彧本来是好读书、爱文义、风姿秀雅,即位时引用了一大批文臣才士,可是后来,由于没有什么制衡的约束,渐渐变得很放纵,日益为所欲为。到了末年,他又沉干信奉鬼神,忌讳甚多。
刘彧忌讳行文、言语中有关祸、败、凶、丧一类的词句,犯讳者立斩。因为涡字像祸,他下令改彧为弧。他把南苑借给张永,说:且借给你三百年,用后再借。又因宣阳门又谓白门,认为白门不吉祥,禁用。
尚书右丞江谧不谨慎,常常误犯忌讳,刘彧怫然变色道:杀你全家!就是满门抄斩。路太后死,停尸漆床,移出东宫,刘该临幸乐宫见到了,勃然大怒,免中庶子官,杀中庶子等数十人。
刘彧的心腹借刘彧荒于政事,乘机弄权。阮佃夫、杨运长、王道隆皆擅成权,言为诏数,郡守令长一缺十除,内外混然,官以贿命,王、阮家富于公室,中书舍人胡母颢也专权宫私,收受贿赂,安插亲信,门徒遍及朝野。
因此时人传唱道:禾绢闭眼诺,胡母大张橐。禾绢就是指刘彧。
秦豫元年(公元4 7 2年)四月,刘彧死于景福殿,时年4 3岁,谥明帝,葬高宁陵(今山东临沂县莫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