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是哪一年
永和九年是哪一年
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时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名士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县(今绍兴)的兰亭,举行盛会,汇诗为集。
王羲之乘兴写序。即是流传的《兰亭序》。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
博采众长。此序以行书体书写,是王羲之生平杰作。自南朝以来,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存最能体现其风神的是唐代的摹写本。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躯,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和凤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皆现。
东晋永和九年(353),敦煌石窟中的莫高窟工程开始营造。敦煌石窟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窟组成,规模巨大。其中莫高窟最为著名,工程亦最大,艺术成就最高,其他几处均为其分支。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东南25公里处,在大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大泉沟西岸玉门砾岩绵延3里多长的崖壁上。
六朝是哪六朝
六朝是哪六朝
六朝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或称萧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吴、东晋、刘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建都于建康(又称建业,今南京),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统称“六朝”。六朝同时又指北朝六朝。
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南方得到巨大发展,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这六个朝代的共同点是都建都于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六朝时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故而得名。
六朝又称六代。吴、东晋、刘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统称"六朝"。六朝同时又可指北朝六朝。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及隋皆建都于北方,亦合称六朝,是后世对三国至隋统一前南北两方的泛称。
六朝的三百余年间,北方战争频繁,社会遭受严重破坏时,南方战争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加上大批北人南渡,给南方增加了许多劳动力,还带来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京剧起源于清朝,准确的来说是形成于清朝的乾隆时期。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四大徽班在进入北京之后,吸收了当地的一些剧种的特色,受到北京语言风俗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京剧。
京剧是咱们国家的国粹,发展已经有200多年。京剧在刚出现的时候并不称之为京剧,而是称之为京调、国剧、京戏等各种不同的称谓,京剧的名字是清朝光绪年间才出现的。
京剧形成之后迅速的发展,取代了各个不同的剧种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等多种动作,属于综合性的艺术。
京剧的传承价值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唐朝最猛的四大战神
唐朝最猛的四大战神
1、薛仁贵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在与高句丽的大战中,可谓神勇至极,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
高句丽军观之胆寒,薛仁贵也从此名扬天下。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传奇故事。
2、尉迟恭
尉迟恭质朴忠厚,勇武善战,终身戎马倥偬,交兵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尉迟恭有“百万人敌”的称号,是唐代的开国元勋也是猛将之一。
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为了生计就以打铁为钱财来源,经过数年的打铁生涯其臂力也是非常大。尉迟恭一人可敌百万之兵,虽无项羽力大,但有项羽之勇,可谓唐朝的一员猛将。
3、李靖
李靖,唐朝猛将,封卫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兵家四圣”之一,善于用兵,为唐朝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开疆拓土功高盖世。他用兵如神,精于谋略。无论在实际的军事指挥上,还是在军事理论上,他的造诣都是首屈一指的。
4、苏定方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
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苏轼和王安石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看完他们两人的诗就明白了
苏轼和王安石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看完他们两人的诗就明白了
王安石和苏轼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二人虽然不和,但也是那个朝代的代表人物。王安石和苏轼同朝为官,是苏轼的上司。但是他们党派不同,所以政见也不相同,新党和旧党不停争斗,但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我们欣赏他们的诗词就好。
如果说一定要分高低的话,我认为王安石比苏轼会做官,但是苏轼的文学成就要高于王安石。但是王安石也有非常多的千古佳作,虽然他俩政见不合,但在文采上还是惺惺相惜的。乌台诗案后,王安石为苏轼说好话。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苏轼也没有落井下石。
王安石写过一首《登飞来峰》,在他去世之后,苏轼为了表示对他的致敬,写下了《题西林壁》,所以我们不要八卦他们的好与不好,或者谁比谁成就高。多关注他们诗词,少议论八卦。王安石和苏轼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千古绝句。
王安石写《登飞来峰》的时候,才不到30岁,他意气风发,决定在官场上干大事业,信心满满,虽然知道会遭到旧党的阻碍,但他也不会停下脚步,写下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如果王安石能预料,他的新法会失败,那他再登飞来峰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心态呢。
苏轼写《题西林壁》的时候,又变贬了。但是经过乌台诗案以后,苏轼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变得豁达,从容起来了。这首诗,里面好几个字都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相似,可以说是为了致敬王安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落难后,经常收到苏轼的来信。两人不停的交流文学的看法,但是对于政见他们就像是有了默契,闭口不谈。大家可以看到,两首诗的最后两句似乎类似。但是表达的心境却不一样,一个意气风发,一个看淡人生。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读这两首诗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我们作为后人无法去评价他们两个到底谁厉害,所以不如多读他们的古诗词。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能碰到,有的只是工作上的理念不同,而不是人有问题。苏轼和王安石就是这样,彼此是竞争对手,但又能产生灵魂上的共鸣。所以,多学古诗词,多学会做人的道理。
苏轼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是他词的风格也多变,尤其是一些思念的诗词,有思念妻妾,有思念故土亲人,有思念朋友的。他的这些词总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因为现在不少人为了工作需要也背井离乡,只不过现在是信息化社会,通讯手段发达。如果苏轼活在现代还会作出这些好词吗?当然读懂苏轼,就必须要读这本《苏轼词传》了。
从诗来欣赏杜甫的处处悲辛
从诗来欣赏杜甫的处处悲辛
杜甫是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长安居住,谋求发展,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北京南郊红螺寺誓师起兵叛变,天下大乱,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长安陷落,唐玄宗流亡四川,次年,杜甫冒险逃出了长安。之后的三年多,杜甫一直在战乱中流离飘荡。
到了759年底,杜甫携家入蜀,第二年,公元760年的春天,杜甫一家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间茅屋居住,才算是安顿了下来,这间溪畔的茅屋,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也是今天四川成都,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
其实,真正重要的是,杜甫在长安困居十年,眼看到社会的腐败与不公,留下了很多关怀社会的诗篇,杜甫在战乱中三年多,眼见到百姓所受的苦难折磨,留下了很多描写战乱中悲悯人间的诗篇。
清朝诗人赵翼有两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杜甫在这困顿与离乱的十三年间,所写出的作品,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坛中,无可取代的地位。
杜甫在长安困居的时候,很不得意,杜甫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似乎在当时的长安,是很严重的M型社会,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少数豪门巨室的手中,为了要谋得一碗饭吃,普通小老百姓就要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辛辛苦苦奔走钻营,受尽无限委屈。
杜甫大概是经常连肚子都吃不饱,有一次,杜甫大病三个月,他的一位穷朋友王倚请他吃饭,杜甫非常感动,写下了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的诗句。
显然,我们的大诗人杜甫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够偶尔吃个饱饭,与好朋友没事可以相聚。
大约在天宝九年,杜甫写下了【兵车行】,讲的是朝廷征兵,民间苦不堪言,【兵车行】诗比较长,但是一开始的几句话,就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悲叹的画面: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大约在天宝十二年,杜甫写下了【丽人行】,讲的是贵妃家人的奢华,与杨国忠的气焰高张:
翠微盍叶垂鬓唇,珠压腰衱稳称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宰相嗔。
杜甫的【兵车行】与【丽人行】,一个说的是百姓的悲苦,一个说的是权贵的奢华,这个世道,权贵与百姓的生活是如此的两极化,社会已经暗藏动荡危机。
天宝十四年,杜甫到奉先探视家小,杜甫一回到家门,就听到号哭的声音,原来自己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了,杜甫身为父亲,心情的愧疚与悲愤,可想而知,杜甫再回想到自己在回家途中,路过华清宫,鼓乐喧天,刀枪林立,两相对比,杜甫怀着极端哀伤与愤怒的心情,写下了著名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着极端的心酸与悲痛,因为所谓的路有冻死骨,包含了自己因营养不良而死去的稚子。
杜甫的诗,呼应了整个的时事,就是在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同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了。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可以放在一起欣赏,因为这两个不同诗人所写的不同诗句,所形容的情景,都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点,都是在天宝14年的冬天。
换句话说,皇室与权贵是霓裳羽衣曲,朱门酒肉臭,老百姓是路有冻死骨,叛变的军队是渔阳鼙鼓动地来,腐朽的大唐王朝,有三个面向:一个是绚丽歌舞,一个是雷霆战鼓,一个是百姓悲歌。
杜甫的诗,描述的是天下的民怨,伴随而来的,就是惊天动地的急急战鼓,民怨伴随着战鼓,战鼓打出了更多的民怨,在战争中,受到最大伤害的,依旧是原先就已经苦不堪言的百姓。
薛刚历史上真实存在吗?薛刚历史原型
薛刚历史上真实存在吗?薛刚历史原型
薛刚是小说《反唐演义全传》里的虚构人物,薛丁山之子薛刚,为丁山仇家转世。某年中秋夜晚,帝都大放花灯,薛刚饮酒狂欢,大闹京师。
唐高宗愤怒,欲捉拿薛刚,薛刚力大,万分挣扎,正好七皇子出巡,受到薛刚惊扰,跌倒摔死。皇帝见皇子被害,以为薛造反,惊吓过度而死。
武则天下令除灭薛刚一家。薛刚逃脱,母亲樊梨花也被梨山老母所救。薛刚悲愤万分。不久武则天篡位,改国号大周。
薛刚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起兵,扶持唐中宗复辟,挽救了唐朝。中宗封薛刚为郡王,薛家世族,老少均有封赏。
扩展资料:
薛刚的历史原型介绍:
薛嵩,本名薛尹,字嵩,绛州万泉(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中期将领,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孙,范阳节度使薛楚玉之子。
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安史之乱时,卷入叛军,以功授邺郡节度使。史朝义兵败后,以相、卫、洺、邢四州归朝,拜见检校右仆射、昭义节度使,封平阳王。
参与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作出重大贡献,使得昭义镇迅速恢复生气。爱好蹴鞠,为隐士劝止。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病死,追赠太保。
薛丁山是真实存在的吗?薛丁山历史原型
薛丁山是真实存在的吗?薛丁山历史原型
薛丁山不是真实存在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薛丁山这个人。他的历史原型是薛仁贵之子薛讷(nè)。薛丁山是一个出自小说演绎中的著名人物,尽管这个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可是却是根据薛仁贵的第一个孩子薛讷延伸和改编而来。
薛丁山是薛家将人物,曾参与征讨西凉,先后娶窦仙童、陈金定、樊梨花为妻,之间曾三休三请樊梨花,薛仁贵去世,樊梨花挂帅,小姑薛金莲不服,违反军令,樊梨花重责薛金莲八十军棍,薛丁山和窦一虎(薛金莲夫君)秉公调和,才使姑嫂和睦如此。
薛丁山人物原型
名薛讷,字慎言,薛仁贵之子。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后突厥犯边,武则天因薛讷为将门之后,将他调往幽州前线。薛讷久驻边关,立有战功。玄宗曾于新丰操练唐军,独薛讷和解琬部进退有序。
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讷力主出击,得到唐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不久吐蕃军十万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西凉,年七十二而亡。
薛仁贵这个人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薛仁贵这个人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历史上有薛仁贵这个人。
薛仁贵(614年-683年),名礼,字仁贵,以字行,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出自河东薛氏南祖,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
薛仁贵是北魏将领薛安都的六世孙,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澄城县公薛荣的曾孙,北周御伯中大夫薛衍的孙子,隋朝襄城郡赞治薛轨的儿子。薛仁贵年少贫贱,以耕为业,妻柳氏。
薛仁贵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戏剧家张国宾写《薛仁贵衣锦还乡》杂剧。清代无名氏著有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唐薛家府传》)。
薛仁贵长子薛讷,玄宗朝大将,也是《说唐演义》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官至司礼主簿、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讷字慎言,唐玄宗时大破突厥,复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封平阳郡公),谥号昭定,年七十二卒。
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是谁
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是谁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创立于阿拉伯半岛。它的创立者为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只信奉唯一的神,以安拉为真主,以先知穆罕默德为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教名称中的“伊斯兰”为阿拉伯语音译,意思是“顺从”、“和平”。所有信仰伊斯兰教者均称为穆斯林,意即安拉旨意的“顺从者”。
穆斯林之间,一般互称“兄弟”。伊斯兰教,旧称回教,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政教合一的历史久远,是全球信徒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是谁?一文带你读懂伊斯兰教
目前,它拥有17亿多信徒,主要分布于西亚、北非、中亚、欧洲、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在不少国家,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是《古兰经》。基本教义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
”此语亦称为“清真言”,通常要求穆斯林经常吟诵。伊斯兰教认为人类生活有“两世”,即今世和现世终结后的彼岸世界。
伊斯兰教对今世主张积极的态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并允许人类满足自身的各种正当需求。同时认为,后世生活是人类的最终归宿,反对贪恋今世生活,沉迷于浮华享受,主张“薄前世,重后世”。
在末日来临时,所有的人都会得到清算审判并给予公正的赏罚,信道和行善的人入天国,作恶的人坠入地狱。
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是谁?一文带你读懂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对饮食有严格的规定:不食不反刍的动物和没有鳞的水生动物;不食自死的动物、非穆斯林宰杀的动物、动物的血;杀牲前要念经祈祷,并采用断喉见血的方法,不得虐待折磨所宰杀的动物;不食生葱、生蒜等异味的东西;禁止饮酒抽烟。
伊斯兰讲究衣着规矩,提倡衣着要符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男子禁止穿纯丝绸制成的衣服、色彩鲜艳的衣服,严禁男士带戴黄金饰物。
到清真寺做礼拜,参加葬礼等,则必须戴礼拜帽。穆斯林妇女在外有戴盖头的习惯,防止肌肤裸露在外,引起陌生人的窥探,回到室内无陌生人的环境下可不带盖头。
同佛教和基督教相比,伊斯兰教的礼仪略为繁杂—些。其主要的宗教仪式有念功、拜功、斋功、课功和朝功,谓之“五功”。
功者,“基础”、“柱石”之谓也。伊斯兰教认为此五种崇拜仪式是伊斯兰教的柱石。
第一,念功。它的内容就是要教徒公开口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先知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把这一信条作为信仰的基础和核心。所以,作为一个穆斯林,首先必须恭认这一点,并经常念涌,做到“念念不忘”,不断深化其宗教世界观。
信徒在一切隆重的场合及日常生活中都应念诵它,特别是在临死之前,要由死者亲自念诵,或者由别人代为念诵。
第二,礼拜(拜功)。伊斯兰教规定,教徒一天必须作五次礼拜;破晓时一次,叫晨礼;中午一次,叫晌礼;下午一次,叫脯礼;日落后一次,叫朗礼;入夜后一次、叫霄礼。每星期五午后集中到清真寺内作集体礼拜,谓之“聚礼”,阿拉伯语称“主麻”。
礼拜时保证身心清洁,面向麦加“克尔白”礼拜。目前国外有极少数歪曲宗教的邪教组织,推崇一天只应做3次礼拜,礼拜时不应当朝向麦加等歪理邪说,在传播被歪曲的教义期间,宣讲极端偏激思想,外界应注意区分这部分极端人士与正统穆斯林中间的差别。
第三,斋戒(斋功)。伊斯兰教规定,每年都必须封斋一个月,封斋日期在伊斯兰历的九月,这一月称之“斋月”。
据称,穆罕默德正是这个月开始得到安拉的启示的,所以这个月被认为是神圣的,必须斋戒30天。伊斯兰历是纯阴历,以月亮出现那天为月首,单月30天,双月29天,全年12个月,不置闰月,共354或355天,比太阳历少10天或11天。
它的月份和季节没有固定关系,同一个月可以出现在夏天、秋天,也可以出现在冬天、春天,故它的斋月是在一年四季中轮流出现的。封斋期间,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和房事,到了夜晚才能吃喝。病人或旅行的人可以延缓斋戒,但以后要恢所缺的天数补齐。年弱的老人、儿童、孕妇、特殊工作性质人士和喂奶的妇女可以通过赎罪性的施舍免于斋戒。
第四,纳天课(课功)。这是伊斯兰教以神的名义征收的一种慈善税,是由初期的施舍发展而来的。
它建立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有的一种观念的基础上,即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均源自真主,只有每年将自己拥有的财富一部分捐赠给需要的人,才能在后世享受更好的生活。伊斯兰教在麦加时期,天课是一种慈善行为,多为富人自愿捐助。迁到麦地那后,天课逐渐加强了它的慈善性质,而变成每个穆斯林从小坚持的宗教义务。
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是谁?一文带你读懂伊斯兰教
第五,朝觐(朝功)。伊斯兰教规定,凡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允许的穆斯林,一生之内至少应到“圣地”麦加朝觐“克尔白”一次。朝觐在伊斯兰历每年l2月上旬举行,朝圣的最后一天——12月10日为宰牲节。朝圣的礼式十分繁杂,大致的过程如下:朝圣的第一个活动是受戒。
朝圣者在进入麦加前,脱去平时衣服,改为两块白布遮身,一块披上身,一块遮下体(女子依然穿平时的衣服),不理发、不修容、不剪指甲、表示返古归朴,接近安拉。麦加圣地的“克尔白”也称为“禁寺”,因为该地区只允许穆斯林进入,进入圣地后,不许争吵、欺骗、谩骂、械斗,不许伤害任何生灵。
朝圣时,朝圣者排队绕“克尔白”黑石缓缓而行,尽量接近黑石。瞻仰黑石后,朝圣者要到索法和麦而韦两个小山之间往复7次,重现当时的情景,以示感恩当年安拉赐水给伊司马义,也表示对古圣先贤之怀念。
然后所有朝圣者在此集中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第二天——十二月十日,向象征魔鬼的三个石柱射石,过宰牲节等。至此,算是完成了朝觐的功修。此外,到麦地那参拜穆罕默德的陵墓,也往往成为朝觐的一个内容。
社交礼仪:与穆斯林见面,女士应尽可能避免穿着无袖、超短裙或其他裸露衣物,男士避免光膀子、奇装异服等。
进出清真寺,男性需提前进行身体清洁,带礼拜帽,不得穿短裤,不得光脚,鞋袜需整齐,身体无异味。女性进入清真寺需戴头巾,传长袖长裙等,并进入专门划分出来的女性礼拜区域。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给穆斯林妇女儿童拍照。按穆斯林习俗,男士不应与陌生女子有任何身体接触,见面时一些受过西式教育的穆斯林妇女可能会象征式的伸手,此时可以轻握一下。
穆斯林一般都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因此与穆斯林接、送东西时,要注意用右手或者双手,切忌只用左手,为穆斯林倒水送餐时只能用右手,清洁下身时只能用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