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蝉的诗句

  描写蝉的诗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作者】虞世南【朝代】唐。

  译文对照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

  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首句“垂纟委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纟委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写蝉垂下触须,吮吸清露的情形。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为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诗人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借“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古代有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说法,这里描绘蝉鸣声从疏桐中间传出,言其品格高尚。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流”字,形容蝉的鸣叫声有如泉流一般,连绵不断,平和清新。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标签: 诗句

!admin 发布于  2022-10-11 12:58 

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

  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如下:

  1、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明代张羽《兰室五咏·其五》

  解释:兰花瓣白蕊黄,素淡清丽,没有人欣赏却自己散发着芳香。

  2、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佩戴而不散发芳香。

  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汉刘彻《秋风辞》

  解释: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4、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宁愿像兰草一般摧折,美玉一般粉碎,也不要像贱草萧艾生长得很茂盛。

  5、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解释: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晶莹洁净。

  6、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摘自《孔子家语·在厄》

  解释:兰花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之中,却不因缺少他人的观赏而停止芬芳开放;品德高尚的人修生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标签: 诗句

!admin 发布于  2022-10-8 18:48 

描写母爱的诗句

  描写母爱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此文出自唐孟郊《游子吟》。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标签: 诗句

!admin 发布于  2022-9-10 11:59